“读书,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读一读易中天的这几本好书吧!
“读书,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读一读易中天的这几本好书吧!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曾在新疆工作,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作家、学者、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帝国的终结》《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华史》等作品。
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版
ISBN:9787222227415
32开(14.5cm×21cm) 平装 232页 16.1万字
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剖析古典思想智慧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作者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剖析古典思想智慧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引领读者体悟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该书不仅解读了传统典籍文献,还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和感悟,使古代智慧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书中对智慧与知识进行了区分,强调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公共财富,而智慧是个体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渐积累的内在财富,不能直接传递,需要通过启发来激活。该书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阅读,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
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版
ISBN:9787222227385
32开(14.5cm×21cm) 平装 280页 21.7万字
揭示男人、女人在中国历史社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深度探究中国社会中性别角色的历史变迁及其相互关联。
该书针对文艺作品中不同性别的典型人物予以细致剖析,分析其性格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揭示男人、女人在中国历史社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深度探究中国社会中性别角色的历史变迁及其相互关联。该书并未受限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道德框架来研讨问题,而是秉持实证的态度,全方位呈现了两性关系的发展轨迹,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自身性别角色文化背景的特有视角。
全书内容涵盖男人、女人、夫妻、情人、闲话等多个方面,丰富多元,不但有鲜活的故事讲述,还有严密的理论论证,且融入了作者独有的见解,既具备学术意义,又不乏阅读趣味,堪称一次探寻中华文明中性别文化密码的精彩征程。
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版
ISBN:9787222227408
32开(14.5cm×21cm) 平装 352页 27.4万字
历史更替避不开个人参与,个人悲剧掺杂着历史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不应简单划分为“善”与“恶”。
该书是易中天撰写的一部文化随笔作品,深入剖析了项羽、刘邦、曹操、刘备、诸葛亮、武则天、长孙无忌、海瑞、康熙、雍正及年羹尧等历史人物,详细叙述了他们的历史事迹,以及他们在宫廷内外所参与的政治博弈和权力斗争。
在这部作品中,易中天教授从宏观的历史视角探讨了个人与时代背景的互动关系。尽管书中不乏英雄传奇、政治较量及宫廷争斗的故事,但作者的写作立场始终保持严谨和客观。书中强调,评价历史人物不应简单划分为“善”与“恶”,同时朝代的兴衰、事业的成与败、历史的演进也不应仅仅归结于个人因素。这种深入的分析方法,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更为全面的历史图景。
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版
ISBN:9787222227422
32开(14.5cm×21cm)平装 328页 24.6万字
以渊博学识和活泼文风引领读者品读中国城市,探究中国城市的多样魅力。读城也就是读人、读文化。
本书是易中天创作的一部城市散文集,书中对北京、上海、厦门、武汉、成都、广州六座城市的独特风貌进行了详细记录与分析,从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市民性格等方面着手,展现出这些城市鲜明的个性,彰显各城市别样的特色: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是“美丽温馨”的海滨之城,成都“悠闲洒脱”,武汉“爽朗硬朗”。
本书从历史文化、市民性格等维度对这些城市加以分析比较,不管是对中国城市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还是期望从新视角了解这些城市的旅行者,本书均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佳作。
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版
ISBN:9787222227392
32开(14.5cm×21cm)平装 160页 9.9万字
全面考察中国各地方言文化,追溯方言起源,展示方言特点,风趣诙谐,让人忍俊不禁。
本书是易中天撰写的一部别具特色的语言著作。书中通过“南腔北调”“朝秦暮楚”“东拉西扯”“死去活来”“张冠李戴”“指桑骂槐”六个部分,对中国各地的方言文化进行全面的考察。作者以其一贯风趣诙谐的笔调进行阐释,内容涵盖古今,跨越地域界限,追溯方言起源,展现方言特色,让人忍俊不禁。
书中探讨了诸如为什么是“南腔北调”而不是“南调北腔”,西南地区的四川话为什么被归类为北方方言,南方方言为什么对北方人来说像外语,以及为什么用粤语朗读古诗比普通话更动听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让读者增加了对方言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出品:云南人民出版社融合发展营销中心

书要怎样写,才会有人读
本文系易中天在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上的讲话。
◎ 易中天在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现场讲话
其实,读书就像恋爱,难免以貌取人。
如果是到图书馆借阅也就罢了,打算购买或收藏就不会不看封面,换了我还要看手感。
◎ 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
这个封面庄重大方,简洁高雅,特色鲜明,信息传达准确,让人爱不释手。
◎ 易中天著,胡永凯图,付诗意设计,上海文艺出版社
◎ 易中天著,朱镜霖设计,浙江文艺出版社
印象都不好,你还指望人家跟你交朋友?
清爽不等于素雅,而是不能艳俗。
◎ 鲁迅编,林林设计,三秦出版社
封面也一样,可以眉清目秀,也可以浓眉大眼,还可以熊腰虎背,但不能歪瓜裂枣,獐头鼠目,卖弄风骚,或者邋里邋遢。
不过,封面如何,是出版社的事情,作者一般管不着。
看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人。
同样,看书名,可以知道这是什么书。
可惜,不少作者似乎不太在意自己的眉眼。
比方说,有位民营企业家在美国打官司,而且胜诉了,回来出本书,该叫什么名呢?
其实,民事诉讼就像竞技体育,总会有输赢。
赢了没啥了不起,输了也不多丢人,有什么可说的?
如果赢了就得瑟,只能说明你从没赢过。
就像武林高手赢了以后说声“承让”那样。
不过,名叫《承让》的书,也未必有人看。
作者应该想想,你的输赢,关读者什么事?
书名和标题是为读者起的,不是为自己。
所以,硬要拿输赢说事,那就不如改成:
因为你的输赢虽然不关读者什么事,但是“差点输了”却能引起好奇心。
我们能从“差点输了”的事情中得到哪些教训?
有关联度和代入感。读者才会感兴趣。
因为读者根本不知道你要说什么。
当然,这本书是有副标题的,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
但是,有多少人会耐心再看副标题呢?
往往在发现副标题之前,他们已经抛弃你了。
总之,我那本书的结果,是几乎无人问津。
不知所云的书名再加上解释性的副标题,是最不好的命名方式。
当然,不是说绝对不能正副标题并用。
◎陈力卫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反,自以为诗意盎然的,往往不好。
比如《中华史》第一卷的书名,原本叫做:
交稿以后,果麦公司董事长路金波马上表示反对。
有谁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吗?
书名就像路牌,功能是指明方向。
我说《在美国打官司》比较好,道理也在这里。
比方说,我们会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标题:
呵呵,昨天刚亮过,今天又亮了,你是灯泡么?
许多年前,某报发表了一则消息,标题是:
这当然是假新闻,但他们加了个副标题:
但是请问,有谁注意到那行小字呢?
我却无话可说,因为人家可能确实在“积极联系”中,只不过联系不上。
多年前《解放日报》曾经约我写城市专栏,我写了篇西安的,标题叫:
副总编辑王富荣先生看了后却认为不好,便从文章中挑出一句话做标题:
萧长春死了媳妇,三年还没有续上。
还有铁凝《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我和妹妹喜欢在逛商店的时候聊天。
实话实说,看到这些第一句,就想读下去。
而且,直觉告诉我,他们是好作家。
不过,真正把我镇住的,是这一句:
◎ 张卜天译, 江西人民出版社
的确,点,不管画多大,都是一个整体,没有构成部分。
线,也不管多粗,宽都没有意义。
正是这种精准,表现出《几何原本》独有的气质:
每个作家和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气质,好的作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第一句就表现出来,比如铁凝的那句话:
我和妹妹喜欢在逛商店的时候聊天。
我和妹妹逛商店的时候,喜欢聊天。
所以我自己,也特别重视第一句。
比如《中华史》第十卷《三国纪》:
汉灵帝死后的洛阳,满城都是杀气。
我这样写,是想在第一时间就把读者带入历史现场,并且强烈地感受到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氛围。
眼神可以有多种,但决不能飘忽不定。
即便不能光彩夺目,至少也别让人生厌。
内容才是决定性的。这就好比一个编剧,如果只是不断地设置悬念,却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和结果,观众肯定要愤怒。
标题耸人听闻,内容空洞苍白,是诈骗犯!
开头漂亮引人,后面并不入胜,是耍流氓!
拒绝或者不屑于掌握传播规律和技巧,恐怕会死得很难看。
今天,2019已经过去,庚子年即将到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衷心祝愿诸位都能写好自己的第一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圆满的结果!
世界读书日荐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能获取知识,能涵养文化素养,能体验人生百味。春意融融,正是读书的好时节。哪些书值得一读?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特开设《荐书》栏目,邀请各界饱学之士与爱书人士,共同推荐经典书目,和读者一起领略读书之趣。
周宇龙,出生于贵州省盘州市,现为上海达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上海律协专业认定刑事辩护律师,上海律协第十届刑事辩护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律协第十一届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咨询专家。
出版年:2006年、2007年
对于三国迷来说,易中天当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所讲的三国故事确实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如今,我手边也依旧摆放着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品三国》。个人认为《品三国》生动、形象、饱满,值得反复研读。而通过反复阅读三国故事,里面的智慧让我的律师生涯受益无穷。
《品三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魏武挥鞭、孙刘联盟、三足鼎立、重归一统四个维度,深入浅出地描写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诸侯割据、沧海横流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三个角度,独树一帜地刻画了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气势恢宏地展现了经天纬地的智慧和浪漫的历史情怀。读者从中可以汲取丰富的历史文化涵养,增长无限的人生智慧。
文字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相关资讯
易中天新书《曹操》火爆全网:读不懂他,你将被社会毒打几百遍!
在刺杀大宦官张让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冲动和冒险。通过这些细节,易中天成功地还原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真貌。通过阅读《曹操》,我们不仅可以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