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杀人宝典
化学杀人宝典——评《化工女王的逆袭》
读完紫金陈的《化工女王的逆袭》,从头到尾回顾一遍,你会发现,这本书的书名并不是特别准确。因为“化工女王”甘佳宁早早就领了盒饭,在开篇阶段就退出了故事舞台,即便逆袭也就那么一下,成为了昙花一现,并没有参与后面的连环杀人案。如果抬举我,让我给这本书换个名,我建议叫《化工X丝的逆袭》。因为书中的主角陈进,长得其貌不扬,心理有点自卑,还暗恋班花,是个名副其实的X丝——至少当初上学时是这样。 《化工女王的逆袭》,在故事情节上中规中矩,讲述的是由一起冤案引发被害人家属及其朋友采取一系列极端报复行为,并最终达到以暴制暴,并保护弱者免受二次伤害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各有各的苦恼,也各有各的弱点,不管是顺风顺水的达官显赫,还是困难坎坷的基层百姓,似乎永远都有倒霉的事情跟着他们。从上帝视角望去,就是一副人艰不拆的景色。 然而,不管环境怎样,想要做的事情还得去做,想要达到的目标,还得为之努力。这也能反映出人类这种生物还是有一定韧性和执着的——即便长得再丑,也不能阻止我对美的追求,即便压迫再沉重,也不能扑灭我反抗的火焰——书中的主角陈进就是如此。 陈进的作案手法,应为本书的最大亮点。虽然技术含量不算太高,但是所有的作案手法,都是通过自己制作化学武器,并且每次杀人原理不重复,至少跟其它同类推理小说相比,还是带有很浓郁的实验室味道的。 从甘佳宁自制TNT炸药与对方同归于尽,到陈进先后用氢氧化钠烧毁300万,再到用尼古丁、氰化物、砒霜等等杀人于无形。几次作案无疑给读者——尤其是高考复习阶段的读者补了一堂生动的化学课。这让我想起了《甄嬛传》里面安陵容自杀时吃的苦杏仁的桥段。(生杏仁中有种有毒成分叫氰甙,它在胃肠道中水解后可放出剧毒成分氢氰酸。氢氰酸能很快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作用于人体各部分细胞,使细胞不能正常呼吸,组织普遍缺氧。氢氰酸作用于呼吸和心血管中枢,会导致这些中枢的麻痹而死亡。) 不过话说回来,掌握了大量而且扎实的化学知识,不把它用来实现伟大“中国梦”,却用来杀人,多少有点偏激和阴暗。希望各位学霸们端正态度,否则就十分危险,这要比手里握着把枪有过之而无不及。 陈进对甘佳宁的爱,与《嫌疑人X的献身中》中石神对靖子的爱如出一辙。而两部作品不同的是,后者强调的是不能滥杀无辜,因为社会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的正当理由。而前者给我的启发是人的行为不能逾越法律。 在书中的开局和结尾,作为检察官的徐增二次仰望法院建筑物上的两个大字——“法律”,第一次是因为自己受到外界压力,对本该以“故意杀人”罪名起诉的案件,却以“故意伤害”起诉,从而感到愧对“法律”;第二次,也就是陈进死后,再次仰望“法律”,则应该想到,一连串的悲剧起因都是因为最初执法者没有依法执法,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权大于法造成的。对此,他应该感到无比的悔恨——也许当初执法人员没有刑讯逼供,或者自己坚定立场,及时告发陈进,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遇害。虽然那些人不是什么好人,但是私刑也是违背法律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警察王格东,他实在是个悲情人物。他坚持正义,不玩权术,不搞不正之风,出淤泥而不染,而且能力出众,又有老领导点拨,但是万万没想到,最后他也没有个好结果。合上书,我在想,作者这么安排,用意何在呢?

不容错过的女性小说
小说是现实的映射,现实是小说的缩版。这部“那不勒斯四部曲”不仅仅是两位女性近乎一生与命运抗争的史诗。更囊括了“女性友谊、成长、贫民街区、暴力与爱、教育、原生家庭、婚姻家庭以及理想”这些主题探讨元素。希望读者能从这部著作中汲取一些力量,获得关于人生困惑的答案。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是意大利一位神秘人物,据说至今也没人知道他的性别与真名,他从来不曾在公众平台露过面。但他的这系列作品却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热”,乃至带动书中故事发源地那不勒斯旅游热。他在2016年《时代周刊》当选为“当今世界100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单。
作为“那不勒斯四部曲”的首部《我的天才女友》讲述的是埃莱娜和莉拉在那不勒斯童年和青春期的故事,她们是互相陪伴的亲密好友,又是暗自角力的竞争对手。莉拉聪明漂亮,有勇于挑战一切权威的魄力与勇气,埃莱娜资质平庸,性格唯唯诺诺,是旁人眼中的“乖乖女”。正是因为两位女主角身上有彼此欣赏的闪光点,才能长久维持友谊的跷跷板。在贫穷的那不勒斯,她们身边始终充斥着灰暗、暴力血腥、不公正公平等,她们想要逃离或改变眼前的一切,但庶民的宿命就像拖拉在她们脚底甩不掉的铅球一样,始终牵绊着她们。
作为改变命运之一的出生,很显然两位女主角未能拥有如此幸运的机会。她们都出生在贫穷、灰暗、破败的那不勒斯贫民街区,莉拉是鞋匠的女儿,埃莱娜市政府门房的女儿,她们自一出生似乎就打上“庶民”命运的烙印,已经丧失掉了出生改变命运的机会。可随着两位女孩的成长意识觉醒,她们共同萌生出要改变命运、改变周围环境的想法,所以才会有她们后来的故事。
正如《我的天才女友》这本书的腰封上所写“只有你身为女人才知道这些丑陋的秘密”。这也是这本书大火的原因,作者深刻洞悉人性的微妙之处,真实细腻地描写出女性之间那种友爱、羡慕、攀比、嫉妒、追逐和相互伤害等复杂情感。
在书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莉拉在得知埃莱娜可以继续上初中,而自己却不能之后,就邀请埃莱娜一起逃课去看远方的大海,起初埃莱娜顾虑重重,最后还是被莉拉打消了顾虑而决定和她一起去。
远方大海的美景象征着探索新鲜的未知,寄寓着她们想要逃离当下的愿景。但在路程进行一半的时候,天气突变乌云密布,莉拉突然停下脚步,说不想去看海了,埃莱娜不解,莉拉说她不想被雨淋湿,埃莱娜说既然向前走去看海很远,往后返回家去也很远,一样会被淋湿,为什么不去向前走去看海,但莉拉还是转身就往回走,埃莱娜也只能无奈返回。事后埃莱娜在猜测莉拉临时改变主意的原因,她想到可能是因为她对莉拉说自己可以继续上学,而莉拉的家里却不同意,所以莉拉带她逃课,故意让她受罚,也许这样她的父母也不会让她继续上学。
女性友谊不仅仅是只有展现在外人眼中的“甜”,还有“苦”。甜的时候,是对方不离不弃的陪伴,落入困境时对方竭尽全力的援助,是第三个人怎么也插不进来的坚固情谊……苦的时候,是对方出于嫉妒的报复,落入困境时的幸灾乐祸,是彼此伤害时对友情的患得患失……
生活在贫穷的那不勒斯里的女孩们,大多在小学毕业就辍学工作了,即使是天赋异禀的莉拉仍然是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小学老师找莉拉的母亲谈话,希望他们能继续支持莉拉的学业,并且拿出显示莉拉聪明过人的天赋作业时,莉拉的母亲还是断然地拒绝了,而她给出的理由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莉拉必须充当供养家庭的劳动力。看到这里,令人颇有一种“伤仲永”的遗憾感。
莉拉也曾有过奋力地抵抗挣扎,和父亲对峙大吵大闹着要继续上学,但换来的却是父亲的一顿毒打,把她直接扔出窗外摔骨折。她也梦想能像《小妇人》的作者一样通过写作赚钱,并付诸实践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埃莱娜在读后无比惊叹她过人的才华,说要带给给她做课外辅导的老师看看,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当她把小说递给老师时,老师对她说了这样一番她不太理解的话:“假如一个人想一直做庶民,那他的孩子、子孙都会命若草芥,不值一提。”我认为莉拉并不是想当庶民,只是弱小的她无力改变身边的环境,所以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埃莱娜也是在后来莉拉的婚礼上才明白老师对她说这些话的含义。
时至今日,教育学识仍然被视作改变命运、晋升阶级的通道。如被誉为“高考工厂”的安徽毛坦厂中学,大部分高三学生家境普通贫寒,都是想要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白岩松说:“无论如何我做不出任何嘲讽毛坦厂中学的事。当你没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环时,对于未来,只有靠自己的打拼,而读书高考之路,也算其中的一种。”
显然,莉拉所代表的是少数的天才,她们天赋异禀、擅长学习,不需要怎么努力就会拥有普通人竭尽全力得来的成果,但小说中的她受制于后天的物质环境,原生家庭中父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以及暴力相向的解决问题方式,他只能妥协,接受辍学的命运,还要在往后的人生中强抑住身体内天赋带来的强大力量。而现实中我们大多数可能是资质平庸的埃莱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成绩。相比较于莉拉她亦是幸运的,源于父亲的爱面子(她父亲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有一个会读书的女儿)和小学老师的威逼,才可以继续上学。
波伏娃说:“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在街区恶霸马尔切洛猛烈的追求进攻下,莉拉一直与之僵持对峙,无法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随着肉食店老板的儿子斯特凡诺的卷入,她以为自己能聪明地利用两方恶霸势力的相互制衡,从而让自己脱身,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无可避免地跌落进另一个深渊。
当莉拉被斯特凡诺诱惑着步步进入爱情之时,她知道自己别无他法,只能向前走,安顿好自己,安置好哥哥和父亲的工作。当她跟埃莱娜宣布自己将会和斯特凡诺结婚时,埃莱娜突然有些无法接受。埃莱娜觉得学习之路变得毫无意义,以前以为自己上学是为了让莉拉羡慕,在莉拉和有钱有势的斯特凡诺恋爱后,莉拉似乎对学习这件事表现得并不在乎,所以埃莱娜很失落。童年时期她们共同的梦想是学习、通过写小说实现财富梦,后来莉拉通过恋爱,摇身一变,从灰姑娘变成精致的公主,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小时候的财富梦。所以莉拉不再对学习、写作感兴趣,埃莱娜也觉得自己的学习变得毫无意义。
这里有点类似现在社会广泛流传的那种“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你看你辛辛苦苦为学习付出那么多的努力,也不过是最终想要改变命运,还不如我找个有钱人嫁了,让他替我实现曾经的梦想。”
莉拉看似通过婚姻换来了优渥的物质生活,但随着丈夫斯特凡诺逐渐露出虚伪狡诈的真实面目,不知命运最终又将她推向何处……
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终结于此,我想它更多的是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记忆、还有女性命运的思考。两位女主角的命运如何,我们一起去后三部作品《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中探知。
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天下陈姓出义门”,但凡说起中国的姓氏和家族文化,若有陈姓者,大抵都会把话题延伸到历史深处,延伸到家风纯良、家规卓正、家法严明的“江州义门陈”,从一个个“忠孝节义”的故事中,分享一段段人文佳话,打捞一片片历史记忆。
历史与现实一脉相承,因了文化基因的繁衍生息。史上有“七省通衢”、“吴头楚尾”之称的九江,秦始皇一统天下设三十六郡而有其名,在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浔阳、柴桑、江州、德化、湓城,一个个亮丽的名字,为这座“三大米市”、“四大茶市”的水岸城市注入了厚重历史、闪亮人文的个性内涵。“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发迹于唐,鼎盛于宋,延续至今。一代名相寇准赞曰:文以魁天下,家和庆有余。诗人文天祥表其曰:昔日为江州之义族,今日为庐陵之忠臣,忠义两全,可仪型于天下矣!聚族世居了332年、历十五代子孙、受皇朝二十次旌表的“江州义门陈”,其文化影响经久不衰,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件文化珍存。从历史到现实,活态文化的基因,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家国情怀的追思、惠顾和眷怀之中。
“江州义门陈”于我而言,是一个较为熟悉的文化词根,可真正要把“义门陈文化”的来龙去脉、发展形成、辐射影响说清说透,我还只是个小学生,我期盼一个机缘,走近“江州义门陈”。
怀着对文化厚土的敬畏,怀着对家国文化的心仪,我来到德安,走进义门村,切实感受“江州义门陈”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要义。在故事中美丽行走,在故事中真切回味,在故事中寻找历史,在故事中思量现实。
义门村之行,有幸与前德安县文联主席、地方史专家王需民先生同行。近古稀之年的需民先生对“江州义门陈”的文化情有独钟、学有所长、著有所成。前几年,他参与主编《中华义门陈氏大家谱》一书,并编著了由“世界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先生题写书名、三十万字的《话说德安》一书,该书其中一个章节就有《义门陈的传说》。在德安当地,每每接待重要客人,王需民先生都亲自出马、担当讲解,他不仅能讲义门陈的家规家训,而且能把一个个在当地百姓中普遍流传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有血有肉的故事,有模有样的人物妙趣横生,让人很是受教。
围绕“廉明奉公”这一主题,需民先生一口气讲了七、八个故事,如《百犬同槽》、《击鼓传餐》、《子不识母》、《贷栗度荒》、《公婆大丘》、《三孝省亲》、《东佳书院》、《割股疗夫》。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算《子不识母》和《公婆大丘》这两则故事。前者讲到在“义门陈”这个大家族里,设有“育婴堂”,哺养婴儿都是妇女们集体出工出力之事,因由如此,长到三岁的孩童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认不出来,留下“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停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的诗话美谈。后者讲到义门陈人专门设置“公婆大丘”这份田产,供老人自食养老,使在外做官出仕的义门子弟没有安老养老的后顾之忧,从而安身立命,廉明为官,永葆义门家风不败。这两则故事是义门陈的家风典范,是义门陈的文化精华,怎么听都可以与现实进行观照,怎么理解都与义门陈《家法三十三条》、《家规十六条》、《家范十二则》紧密关联。
强烈的文化探秘心理驱使着我们一行走进了荷叶连连、水流澹澹的义门村。“在外做官的陈乔为孤母舔目,使其双眼复明”,“陈诏、陈显、陈颁三兄弟为母亲抬轿踏青,为使母娱”,“陈昆兄弟七人,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英勇抗击金兵,仪保江州平安”,“义门陈人仁厚有加,陈旭上奏皇朝,恳请减半资助粮食以享民众”,“林菊香割股疗夫表义门,冰心守洁垂青史”,“巧儿纵身跳向山谷,望夫山上的脚印,诉说着巧儿对丈夫陈友谅忠贞不渝的爱情”……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曲曲优美的传唱,从任何一个当地群众的口里都能说出一串。义门文化深刻影响着周边,并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送。家在鄱阳、工作在德安的德安县纪委青年干部叶鹏华深有感触地说,虽然在德安工作,却一点也不想家,虽还没成家,却不感到孤独。为什么?德安这个地方人好,厚道、诚恳、宽宏。小叶的这番心语,道出了一个时空转换、因果相生的逻辑关系: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窗口;历史是现实的背影,现实是历史的表情;历史成就了现实,现实观照着历史。
义门陈孝义为先,上下和睦,一碗粥,先给老人孩子,一只野果,一人一口。一门和谐,互相礼让,耕读传家,家族兴旺。翻开义门陈的历史,多处记载有义门陈人团结互助、共度难关的动人情景。宋嘉佑六年,江南数月无雨,旱情严重,灾民遍野,饿殍盈苍。宋仁宗只身下江南视察灾情,走进“江州义门陈”,见这里生产生活如常,仁宗便讨教一翁。翁说,义门陈人口众多,上下和睦,孝义治家,老少齐心。面对大旱之年,整个家族齐心协力,挖渠引水,乃避此旱,故生活如常。仁宗感言:江州义门,怡然相存,真乃义之所至也。公元1062年义门陈接到分庄圣旨,命其迁往全国各地,以其义德教化天下。一口巨大的铁锅自祠堂高粱坠下,摔成291片,也就有了3900人分成291庄,迁往全国144个郡县“开烟发户”的史书记载。
江州义门陈忠诚仁义,重教厚文,家风懿范,厚古照今。其义,是家国大义,而非江湖之义。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今天,如何将“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义门文化进行放大?如何将“至公无上、奉公守法”的义门操守进行传承?还是要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义门故事着手。有血有肉的历史故事最能感化众生,自觉回归到心灵漂泊已久的精神家园。
在义门村落遗址,“三孝堂”、“孝子碑”、“育婴堂”、“东佳书院”、“百犬牢”……一碑千载珍,警示义门陈。一个个牌坊祠堂如历史复活的记忆,一处处断壁残垣犹似古代文明寂寥的背影,令人唏嘘不已。可是,当我来到义门陈新建纪念馆,修缮一新的纪念馆,坐落在丽日蓝天之下,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坐落在四海游人追寻的视野里,坐落在一代代义门陈后世子孙去国离乡的乡愁和建功立业的追梦之中。那一根根石柱,分明是遍及神州四海、担当家国大义、以不老的精神续写岁月荣光和义门家范的高大男儿。流淌着义门血液,传承着义门家风,开拓着义门精神,从五湖四海而来的后世义门子孙在此汇聚,聆听历史,映照现实,真个是家国一义、殊途同归!
回程的路上,一个最为感人的故事,陪伴着我们一路的历史寻思和现实感悟:义门后世子孙、湖北黄梅人陈雁南,放弃优越的教育工作,历时十年之久,花掉全部的积蓄,只身跑遍全国二十九个省市,风雨无阻,日夜奔波,终于编成一部150万字的《江州义门陈文献集》,为今世研究义门文化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
义门精神,雁南千秋。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江州义门陈”以其文化楷范和精神标高,激励着我,照亮着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九江市作家协会主席 蔡勋)
相关资讯
元宇宙:一枚仍在空中翻转的硬币
元宇宙,是风口还是“虎口”,是机会还是“泡沫”?26日举办的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多位业界专家、企业代表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他们认为,元宇宙犹如一枚抛向空中、仍在急剧......
上篇:有声主播怎么入行
下篇:北京日记,浅谈素养与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