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双胞胎姐妹花为明星梦,当场被“潜规则”,虚荣的女人真容易被骗
在辽宁卫视的一档节目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对姐妹花,为了自己的明星梦,轻信一家“演艺公司”,最后被这家公司的两名负责人侵犯。花季少女,就这么被两个骗子轻松骗走了身体,让人唏嘘感叹:为什么现在的女孩这么好骗?
其实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最关键的是姐妹两个被人抓住了一个软肋,就是“虚荣”。
姐妹花一个叫包包(化名),一个叫阿紫(化名),两个人是北京人,父母是机场的地勤人员,家里尽管衣食无忧,但也并非大富大贵。可是,长相姣好的姐妹俩从小就非常向往高品质的生活,长大后更是追求名牌的产品,比如各种奢饰品牌的衣服和包包都是他们的最爱。
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来钱快又能出名的演艺圈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地方。一次偶然的机会,姐妹二人认识了一个叫孟志邦的男人,这个男人自称是一家演艺公司的负责人,专门包装女明星。因为这个男人穿着不俗,举止文雅,让姐妹两个人轻易就相信了他的话,然后,按照他所提供的名片地址,来到了公司面试。
公司很小,只有一些简单的摄影设备和道具,稍微有一点戒心和理智的人就能够看得出来这家公司就是一家骗子公司。即便不是骗子公司,也不可能有他们所声称的包装明星的实力。可是,姐妹两个人被自己的追星梦冲昏了头脑,姐妹两个人选择留了下来。
很快,公司两个负责人(一个是之前他们认识的孟志邦,一个叫胡卫东)就原形毕露,胡卫东告诉姐妹两个人,想做明星可以,但是圈子里的一些“潜规则”是必须要做的。两个女孩之前都听说过娱乐圈的这些事情,可是没想到那么羞耻的事情就轮到了自己的头上。姐妹俩犹豫了,可是胡卫东又软硬兼施,告诉他们公司包装了哪些明星,他们都和自己发生了关系。
那么无耻的事情,被他们说成了理所当然的“潜规则”。涉世未深的两个小姑娘选择了妥协,在用泳装试镜的时候,就在拍摄的现场被孟志邦和胡卫东两个人给“潜规则”了。而最后的解决也是一定的,两个小姑娘落得个鸡飞蛋打,被人骗财又骗色。
回顾这场骗局,其实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女孩子被虚荣迷住了双眼。骗子们就是抓住了他们虚荣的软肋,先用满身名牌的衣服,装扮成成功人士,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再利用他们的涉世未深,软硬兼施,达到了逼她们就范的目的。
最后,辣评君想要说的是:奉劝那些爱慕虚荣的不理智的女人,认清自己,让骗子无从下手。这世界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更没有人能够随便成功。对于对双胞胎来说,这次被骗让她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希望她们能够吸取教训,脚踏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中国队首金!深圳双胞胎“姐妹花”夺冠
6月20日凌晨,第19届国际泳联世锦赛花样游泳项目结束双人技术自选决赛争夺,深圳籍运动员、25岁双胞胎“姐妹花”王柳懿/王芊懿以93.7536分的成绩,为中国军团摘得本届世游赛首枚金牌。这枚金牌,更让中国花游队实现了世锦赛双人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同时也是中国花游队在世锦赛上收获的首枚奥运项目的金牌。
王柳懿/王芊懿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本次世锦赛,王柳懿、王芊懿在技术自选比赛中采用了黄雪辰、孙文雁在东京奥运会拿到银牌的动作,主题为博弈,音乐选自电影《红海行动》。据悉,两人对这套动作进行了局部修改,突出双胞胎选手的优势,展现了两人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在预赛中,“姐妹花”就以总分92.6378分排名32对选手第一名,顺利晋级。
决赛当天,王柳懿、王芊懿一开始就呈现了良好的状态,第一个托举动作的高度、完成度就让人惊艳。随后,上旋、下旋等动作都获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最终她们拿到了93.7536分,比第二名高出了1.8926分,以绝对优势夺金。2017年,姐妹俩也是在布达佩斯拿到世锦赛花样游泳自由组合团体冠军,可见这里是她们的福地。
双人技术自选是中国队拥有传统优势的项目,自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花样游泳首次设立该项目比赛以来,中国组合此前收获5银1铜,近5届世锦赛更是收获“5连亚”。而在俄罗斯队无缘世锦赛的情况下,本届代表中国队出战的王柳懿/王芊懿终于不负众望,为中国队首次拿下世锦赛双人项目金牌。
中国组合王柳懿/王芊懿在比赛中。新华社发(德奈什·埃尔德什摄)
赛后姐姐王柳懿说:“经过预赛后的两天准备,感觉决赛发挥得比预赛更好了,感觉很满意。”“我们两个只要是参加双人项目,心都是在一块的。这次很荣幸能够代表中国队参加双人项目的比赛,感觉我们姐妹俩靠得更近了,能够更默契更好地展现我们的水平,感到非常开心。”妹妹王芊懿则表示:“我们发挥出了训练水平,分数也比预赛更高,自我评价也比预赛更好,可能是经过几场比赛后我们更享受这个舞台、更投入了。”
“赛前我们预期过,也期待着,但是当这枚金牌真正到手,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激动!”王柳懿、王芊懿的启蒙教练、深圳市花泳教练胡良慧这样对记者说道:“我非常关注她们的本次比赛,按照时间表我都会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这次预赛,两人是以第一名成绩进入决赛的。决赛第7号入场,两人表现得相当完美,比预赛还要好。”“我们这次的主要对手是乌克兰,她们也是一对双胞胎,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决赛最后一个出场也占据优势。没想到,她们在最后的一组动作中出现明显不同步的重大失误,所以在分数没有出来前,我笃定咱们的‘姐妹花’金牌到手了!”
胡良慧表示,2017年,“姐妹花”在世锦赛中拿到了自由组合团体冠军,当时也是中国队零的突破。但是因为该项目并非奥运项目,所以此次在双人项目、又是奥运项目中夺金,含金量更高!“接下来我们还有期待,本届世锦赛的花游项目分为四项,接下来还有双人自由自选、技术自选团体和自由自选团体。让我们一同期待,‘姐妹花’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清华“双胞胎姐妹花”回国任教,曾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
曾经,她们是清华“双胞胎姐妹花”,以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练就“一招制敌”的科研绝技,一起斩获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马冬晗(左)、马冬昕(右)在本科毕业典礼
如今,她们学成归国,从青年学子成长为青年学者双双任教高校。
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马冬晗,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主攻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马冬昕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成功制备发光效率高具有均一量子阱的钙钛矿薄膜,刷新了钙钛矿发光器件效率与寿命的世界纪录。
同时她凭借系列创新成果,成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的中国入选者之一。2011年,清华本科特等奖学金的答辩会上,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
马冬晗、马冬昕的时间计划表、严格的时间管理记录了清华学子脚踏实地的成长,也让这张计划表的所有者——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迅速出圈。
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现场(左为马冬昕、右为马冬晗)
五年后 ,在化学系直博的妹妹马冬昕站到了清华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的答辩会上,成为了“双料特奖”。
博士期间,马冬昕选择了“可升华离子型铱配合物的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作为课题,这项研究既具有科学意义,又具有战略意义,但难度很大,鲜有前例可援。
“没有一招制敌,只有脚踏实地”,五年间,马冬昕尝试了7种材料体系,撰写了14本、共计3000多页的科研笔记,这些堆起来像小山一样的笔记见证了她的成长,也最终帮助她合成了近百种新材料,制备了近千个有机发光器件,成功攻克可蒸镀离子型发光材料这一重大课题,突破美国照明设备生产商UDC核心专利。
在精密仪器系直博的马冬晗选择以“用于制作全息光栅的宽光束扫描曝光方法”为研究方向,原理性实验控制条件的不易,接连的失败也曾让她闪过换课题的念头,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马冬晗终于看到光栅在灯光下衍射出美丽的颜色,实现稳定的曝光,原本有些摇摆的心神自此坚定,这份信心也支撑着她走过柳暗花明的读博之路。
博士毕业后,姐妹俩都选择了继续赴海外深造。
姐姐马冬晗,前往普渡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初来乍到时所涉领域是之前几乎未接触过的,因此马冬晗并不自信,“那时候与老师对话常常只以简单单词回应”,面对种种困难,她总是用这样一句话来给自己鼓劲:“每天进步一点点 生命从此大不同”。
2022年,她通过直接从单分子数据构建点扩散函数模型,解决了单分子定位显微技术自发明以来始终存在的模型不准确的问题。
妹妹马冬昕,前往多伦多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钙钛矿材料的研究,合作导师为该领域著名科学家Edward H. Sargent教授。马冬昕也在新的环境和新的研究领域中快速成长。
2022年,她成功制备发光效率高、具有均一量子阱的钙钛矿薄膜刷新了钙钛矿发光器件效率与寿命的世界纪录。
熬过异乡学习、工作的日夜,“早日学成归国”的信念一直是她们在海外求学期间最大的精神支柱。
2022年,马冬晗、马冬昕如愿回到祖国成为青年教师,姐姐马冬晗选择回到家乡入职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在故乡的新环境里,她继续开拓着学术之路砥砺前行。
妹妹马冬昕选择回到母校,以新的身份、新的视角回归清华园,从青年学子到青年教师,能与昔日尊敬的老师在清华园共事,马冬昕深感幸运与幸福,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压力与挑战。
很多关键的科学问题以及面向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需求有待于这一代科研工作者解决,而作为清华人,更要勇于承担这一代人的责任,从出发到回归,从马同学到马老师,马冬晗、马冬昕将继续在祖国大地上各自耕耘、并肩同行!
相关资讯
警营双胞胎姐妹花
新华社照片,哈尔滨,2016年2月25日 警营双胞胎姐妹花 2月25日,明宣男(左)和明宣彤(右)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警务亭内喝水取暖。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新华社照片,哈尔滨,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