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未来五年,中美之间会爆发战争吗?美精英:已无法找到击败机会!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19:37

阅读人数: 753

本文主题: 中日美未来大战的小说

在未来五年内,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这一问题如今成为了全球观察家和学者们热烈讨论的焦点。过去,很多人倾向于避免对这一问题作出过于悲观的预判。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迅猛崛起,以及印巴冲突对全球军事格局的深远影响,原本模糊的猜测逐渐变得难以忽视。因此,值得我们提出一种看法:中美直接爆发热战的可能性在2016年7月达到了顶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逐渐降低,未来几年将愈加微乎其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风险已经完全消失,毕竟在极端情况下,政策决策者的选择仍然至关重要,尤其是当局面变得极端时,错误决策的风险不可小觑。

目前,主导美国的精英阶层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即需采取全方位、多层面的策略来制约中国,这包括军事、科技、金融乃至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这种态度不仅仅限于政府高层,普通美国民众在长期媒体宣传的影响下,逐渐对中国产生了敌意。这种情绪,实则与20世纪60至70年代我们曾经对美国的敌意相类似。

现如今,面对美国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昔日的那个敌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爆发直接冲突的几率就零。自二战以来,美国的金融精英层将国家政策与金融利益紧密结合,理性思维促使其领导层不轻易选择战争,尤其是与中国的冲突。毕竟,任何一个了解金融的人都清楚,除非能够明确预见战争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否则参与战争无疑是自毁前途。

作为全球两大超级大国,中美两国之间的较量远不止于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国家组织动员能力与背后工业体系的博弈。历史告诉我们,这种较量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在初期迅速占领了欧洲,但随着美国的加入,局势发生了戏剧性逆转。美国的强大工业生产能力和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让德国最终难以承受压力。特别是在1944年,美国的军工产量占全球军事产能的65%,是德国的十倍,直接导致了德国在东线战场的失败。

如今的中国与二战时期的美国相比,已处于一个全新的层级。中国在全国动员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方面,已经是全球的领跑者。即便美国联合了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远远无法与中国的整体实力抗衡。

从国家的动员能力来看,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匹敌。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在访问中国时,曾亲眼见证中国军事科学院展示的一组数据:在战时,中国能够动员的兵力达到1亿,后勤人员2亿,而军工生产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高达3.5亿。这个数据让鲍威尔感到震惊。换句话说,中国能够动员超过其总人口一半的劳动力参与战争,而美国的动员人数不过5000万,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

此外,考虑到美国去工业化的进程,其在战时的动员能力,可能远不及二战时的3000万,甚至可能更少。因此,除非战争初期就大量使用核武器,否则在中国超强动员能力的面前,美国几乎不具备任何胜算。

尽管西方部分学者对中国的相关数据提出质疑,认为可能存在夸大的成分,但在过去几年的特殊时期,中国展现出的惊人动员能力,已经让全世界为之震撼。无论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还是应急生产的反应速度和效率,都让全球刮目相看。例如,在疫情爆发的最紧张时刻,数以百万计的产业工人加班加点,迅速保证了紧急物资的生产,而医务人员也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前线,在短短一个月内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再来看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自2018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尽管中国的军费预算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但其海军每年新增吨位超过20万吨,远超美国的5万吨。如果发生战争,中国能够迅速动员全国企业转为军工生产,庞大的生产能力将对美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中国的军事技术突破同样领跑全球。过去20年间,中国不仅完成了歼-10战斗机到歼-20(第五代战机)和歼-36(六代机)的研发与部署,而同期美国仅推出了F-35战机。与此同时,美国经历了长期的去工业化过程,产业工人和工程师的数量大幅下降,工业产能远不如中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够调动的生产能力,将直接碾压美国。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凭借强大的战略智慧,几乎没有任何战术能在中国面前占得便宜。对于中国来说,胜利不仅仅是依赖于军事技术的优势,战略布局和精准决策同样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一些观点认为,中国在资源供应方面可能存在短板,尤其是在石油和铁矿石的依赖性上。这种资源依赖确实可能让中国面临潜在风险。中国的石油需求中,超过七成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中东等地区,而铁矿石的依赖度也超过70%。一旦美国切断中东的石油供应或是铁矿石的进口,确实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打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战争机器会停滞,因为中国进口的石油中,超过九成用于民用。在战争爆发时,国家将优先保障军事物资的生产,民用石油供应将大幅减少,确保军事需求优先。

假设中美爆发战争,并且假定双方没有使用核武器,战争的进程将如何发展?如果未来某个东亚地区的局势激化,导致地区冲突爆发,美国或许会依靠海军优势,试图逼迫中国让步。但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等先进武器,将迅速打击美军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基地,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战斗的持续,中国逐步消耗美国的海军优势。中国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使其能够快速补充战时损失,从而形成持续作战的优势。

经过几年的消耗战,中国将全面压倒美国,最终打败美军,掌控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战略要地。而一旦成功控制中东,石油生产国将恢复与中国的石油交易,美元的霸权也将随之崩塌。

然而,战争爆发仍然面临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欧洲是否会站在美国一边?尽管欧洲国家与中国存在地缘政治竞争,但它们的庞大经贸利益使得其立场不太可能轻易倒向美国。第二,假如美国失去对印度洋和中东的控制,是否会动用核武器?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考虑到核战争的巨大灾难性,双方可能会通过谈判避免走到这一步。最终,谈判的结果或许是美国不得不做出妥协,失去全球霸权地位。

未来五年,中美之间会爆发战争吗?美精英:已无法找到击败机会!

军情锐评:美智库描述未来美俄空中大战图景

近期,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发布题为《大国竞争时代的空军》的专题报告,评估了美国空军未来10至15年的战略目标、作战环境、任务需求和兵力装备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美空军应扭转装备结构日趋老化、兵力建设与作战构想长期指向中低烈度局部冲突和反恐战争、亟待通过转型为“大国竞争”时代做好准备等问题和观点。为增强说服力,该报告还用兵棋推演模拟了美空军在2030至2035年与俄罗斯等国爆发冲突中采用的战法,笔者就以此展开,对美空军未来战法予以扼要评析。

俄军目前致力于研发远程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和新型弹道导弹,并开发覆盖陆海空各军种的导弹发射平台。发生冲突时,上述武器系统将对前沿部署的美国和北约部队,以及驻欧美军基地设施构成很大威胁。同时,俄军还将装备具有更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远程防空系统,沿俄罗斯边境密集部署的该系统构成前出至北约境内超过200公里的防空网络,能够很大程度上抵消美军在上述地区的空中优势。报告还预测,俄军或运用电子战、网络战等非直接杀伤手段,对美空军的指挥控制、预警侦察等关键节点实施干扰和软杀伤,瘫痪美军的态势感知与战场控制能力。

面对如此严酷的“竞争”环境,负责撰写CSBA报告中推演美俄冲突的欧洲兵棋计划小组,提出了涵盖防御和进攻等多种行动的方案。为使美空军能在俄军猛烈袭击中提升生存几率,计划小组提出以美空军在欧洲的若干常设空军基地为轴心建立“防御环”。报告认为,在密集的导弹袭击和网电攻击环境中,美空军应将战斗机等作战力量部署在距离俄罗斯边境超过250公里的基地,并且“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分散部署在从北欧到南欧的各个机场。

在分散兵力出发阵地,使俄军难于毕其功于一役的基础上,美空军计划以这些较“安全”的基地为基础构建多层叠加的“防御环”。在被动防御方面,报告建议美空军重点加固那些战时会充当核心基地的机库和保障设施,提高其抗打击能力。

图为美国研制的下一代隐身战机示意图

主动防御方面,则应围绕上述基地“内环”和“外环”打造双层全向防御圈。“内环”由“爱国者”等陆基防空反导系统、激光武器和多功能无人机构成,用以在基地附近10至15公里对来袭敌武器实施末端拦截。“外环”则由“萨德”反导系统、第5代隐身战机(如F-22和F-35等)和无人机构成,在基地周边200至500公里范围内拦截抗击俄军的战机和导弹。由一连串防御范围南北相接的“防御环”构成的基地链,可以构成对抗俄军的绵密空中防御体系。此外,美空军届时新装备的“杀手锏”——第6代隐身战机(即所谓“穿透性制空战机”)还将执行机动防御任务,拦截来袭的俄军先进武器。

虽然未来的空中防御还可以发挥美空军现有装备的“余热”,但根据报告所提观点,在未来的空中进攻作战中,即使美空军现有最新锐的F-35战斗机,届时也将不那么“可靠”。报告认为,在未来美俄冲突中,俄军部署在前沿地域的战机、防空系统和各型导弹发射装置对美军构成很大挑战。为争取主动权,美空军要在开战初期就对俄军发动进攻性空中战役,以降低俄军战斗绩效。然而,由于俄军势必在国土纵深地带部署完善的防空体系,因此美空军必须以新型的进攻性武器和战法与俄军争夺制空权。

报告预测了美空军在未来美俄冲突中的3项任务:空中护送,空中巡逻/搜索和压制俄军防御体系。在空中护送任务中,美军第6代战机需护送可能难以直接突破俄防御体系的轰炸机和F-22、F-35或F-15等战机,使之能够在俄军防区外、美军“防御环”内发射精确制导弹药袭击位于前沿的俄军人员、装备。执行空中巡逻任务时,美空军则以第6代战机(辅以在二线/后方空域巡逻的5代战机)为主力,与俄军战机争夺制空权,并试图前出到俄军后方打击其脆弱的空中/地面指挥控制和预警侦察体系,牵制和压制俄军进攻力量。在压制俄军防御体系作战中,美军同样以第6代战机和电子战飞机,对俄军的防空系统和地面基地发起物理和网电攻击,为美军反击作战奠定基础。

纵观报告中提出的3种任务形态,具有所谓“穿透性制空”能力的第6代战机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包括目前刚趋于成熟的F-35在内的美空军各型现役战机,在未来10至15年后就可能落伍。这一作战思路显然延续了美空军历来希冀以装备代差压制对手、减少己方伤亡的惯用思维。不过,被美智库寄予厚望的第6代战机目前还停留在设计概念中。即使按照报告中的乐观估计,这款新型战机在2030财年可能也将只列装约50架,恐怕难以发挥“挑大梁”的作用。对美空军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进一步挖掘现有装备潜力,仍是一项重要任务。

在报告预想的防御作战中,虽然美空军运用的多为成熟装备,但也可能在空防联合作战层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美空军长期在作战中享受“霸权性”的制空权,对于防空作战和空地联合防空体系的建设一直用心不多。而在报告设想的“防御环”战法中,空地作战兵器的协同、有人驾驶飞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以及不同防空任务区的任务划分、指挥控制、情报共享,都是未来美军仍须多加锤炼的课目。由此观之,要想满足“大国竞争”时代的空战需求,美国空军依然任重道远。

美智库描述未来美俄空中大战情景宛若科幻小说

敌视俄罗斯、防止俄罗斯重新崛起成为威胁美国,仍然是当下美国战略界核心的对俄罗斯政策立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支配下,特朗普想要改善美俄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普通人也许很难想象,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如果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后果会怎样?对于这个问题,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 近期以一篇题为《大国竞争时代的空军》的专题报告,给出了科幻小说般的描述。

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报告认为,根据俄罗斯目前远程打击力量和防空体系的建设趋势,在可能爆发的与美国及北约的冲突中,俄军将对北约空中力量构成巨大挑战。俄军的远程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和新型弹道导弹及覆盖陆海空各军种的导弹发射平台,在发生冲突时,将对前沿部署的美国与北约部队,以及驻欧美军基地设施构成巨大威胁。报告预测,俄军或运用电子战、网络战等非直接杀伤手段,对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预警侦察等关键节点进行干扰和软杀伤,瘫痪美军的态势感知与战场控制能力。

面对如此严酷的“竞争”环境,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这份报告提出:在密集的导弹袭击和网电攻击环境中,美空军应将战斗机等作战力量部署在距离俄罗斯边境超过250公里的基地,使俄军难于毕其功于一役,并建议美空军重点加固那些战时会充当核心基地的机库和保障设施,提高其抗打击能力;利用“爱国者”等陆基防空反导系统、激光武器和多功能无人机等,在基地附近10至15公里对来袭敌武器实施末端拦截;利用“萨德”反导系统、第5代隐身战机和无人机等,在基地周边200至500公里范围内拦截抗击俄军的战机和导弹。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报告还提出以下三点:一是,美国空军要在开战初期就对俄军发动进攻性空中战役,以降低俄军战斗绩效,并以新型的进攻性武器和战法与俄军争夺制空权;二是,用第6代战机护送轰炸机和F-22、F-35或F-15等战机,在俄军防区外发射精确制导弹药袭击位于前沿的俄军人员、装备。三是,用美第6代战机为主力,与俄军战机争夺制空权、打击俄空中和地面指挥控制和预警侦察体系,牵制和压制俄军进攻力量。在压制俄军防御体系作战中,美军同样以第6代战机和电子战飞机,对俄军的防空系统和地面基地发起物理和网电攻击,为美军反击作战奠定基础。

从美国的这份报告内容来看,渲染“俄罗斯威胁”依然是核心思想。报告提出的美俄空军作战情景显示出,美国国内对于美俄关系持续紧张的担忧,对于俄罗斯近年来不断展示和列装的新型军事装备充满焦虑,认为当前美在欧洲的军事部署、特别是空中力量的部署不能满足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的需要。在谈到对俄罗斯发起空中军事进攻行动中,报告提出:美空军需要严重依赖当前正在研制中的第6代战机,而不是已经装备的F-22、F-35等主战机型。

不过,报告也明显具有为美国空军“哭穷”和争利的目的。通过强调美国空军应对俄罗斯“威胁”能力的不足,意在让特朗普对空军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强调只有第6代战机才能保证美国空军的进攻行动,很显然是在为加快美第6代战机的研发造势,为空军争取更多的军费开支份额。

除了上述目的之外,报告显然还有着警告美国欧洲盟友的意味。近两年,围绕北约国家提高军事开支问题,美国与其北约盟国一直吵得不可开交。美国的这份报告之所以强调俄罗斯的“威胁”,除了表明美国维护自身基地能力的不足,实质上也是在警告其欧洲盟友,如果不多多掏钱,美国根本保护不了它们!因此,只有更多地分摊军费份额,为美国包括第6代战机研发在内的新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做出“贡献”,美国才能给它们提供更好、更有力的保护。

报告也反映出,敌视俄罗斯、防止俄罗斯重新崛起成为威胁美国,仍然是当下美国战略界核心的对俄罗斯政策立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支配下,特朗普想要改善美俄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也意味着,不仅时下美国与俄罗斯在欧洲、中东等地区的矛盾和较量将会继续下去,双方还可能发生更加激烈的对峙乃至军事对抗。此间舆论认为,如果美国继续沿着这种轨道对待俄罗斯,那么,这份报告所假想的美俄军事冲突,未来还真的可能上演!(作者署名:第一军情作者)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