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侠小说六大作家盘点,谁能扛起金庸逝去后的大旗
说起武侠小说读者往往会想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金庸、梁羽生、古龙),虽然后来也有一批非常不错的新武侠小说作家涌现出来,但较之三位老前辈可谓相去甚远,当三位宗师纷纷作古,谁又能扛起新武侠小说的大旗哪?这里给大家盘点六位武侠小说作家,希望您能喜欢。
孙晓: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代表作品:《英雄志》,网友评价道:“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的出现让传统的武侠小说逐渐走向没落,新武侠小说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对象,真实的江湖对垒,狭隘的门户之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让《英雄志》成为诸多小说读者心目中的神作,孙晓也凭借《英雄志》而盛名震天下。
说起凤歌这个武侠小说作家,80后的读者应该不会陌生,其著作的“山海经”系列(指的是《昆仑》、《沧海》、《灵飞经》三本小说)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经典,可还记得初高中时期省吃俭用只为买一本更新杂志的疯狂,优美的文笔、曲折的剧情、饱满的人物,因此凤歌也被誉为“后金庸时代的挑大梁者”。
超人气网络小说作家,作为女武侠小说作家的代表人物,沧月凭借着女性武侠小说的定位及悲剧情感的塑造方式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与追捧,其写作的《鼎剑阁》系列、《镜》系列、《听雪楼》系列成为诸多女性读者拜读的经典,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月,值得关注。
玄幻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凭借《乱世猎人》一书而奠定其玄幻武侠小说宗师的地位,凭借《铸剑江湖》一书而受到千万读者的追捧与关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字表达,英雄式的人物形象塑造,让龙人成为读者最受欢迎的新武侠小说作家之一。
说起时未寒这个作者或许大多的读者并不认识,但是其著作的“明将军系列”小说却被誉为“大陆新武侠扛鼎之作”。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塑造,璀璨华丽的行文风格,大气磅礴不拘小节的故事结构,富有创意丰富多彩的打斗情节,金戈铁马,英雄豪杰,柔情似水,独树一帜。
新武侠小说代表作家,凭借《杯雪》一书而风靡新武侠小说界,其后续创作的《洛阳女儿行》、《开唐》、《江湖墟》等诸多作品受到了众多读者的推崇与追捧,隐士、武侠、诗这就是小椴,一个讲究文字韵味,古意盎然的武侠作家。
这六位新武侠小说作家,谁能扛起金庸逝去之后的武侠大旗?欢迎大家留言推荐啊。

著名作家金庸逝世
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其小说屡被翻拍为影视作品,享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赞誉。他的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文、法文、韩文、日文、越南文及印尼文等在海外流传。 除了武侠小说的成就外,查良镛还是知名报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59年创办《明报》。他曾从事翻译工作,还为报刊撰写了大量随笔、散文、电影和戏剧评论。 查良镛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包括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的荣誉院士、荣誉博士、名誉教授等;200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1959年到1961年,金庸的《神雕侠侣》连载于香港《明报》,共四十回,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咱们就此别过。”在《神雕侠侣》的结尾处金庸这样写道。昨天下午,金庸因病在香港养和医院辞世,享年94岁,他与人间就此别过。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被写进对联的十四部武侠小说早已成为经典,有华人的地方无人不知郭靖乔峰。除了文学家的头衔,他还是香港报业《明报》的创刊人、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富豪榜排第64的企业家。 半个多世纪来,无论文学界、史学界、报刊界对他做何评价,其武侠神坛的地位未曾动摇半分。他总是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衬衫扣子系到最上面的一颗,领带扎紧顶到喉结,标准的国字脸上架一副细框眼镜。他用一支笔,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 和笔下的风起云涌相比,他终其一生都没书写过自己。他眼中的自传只有两种:一种全是谎话,一种实话实说。金庸曾回应媒体:“把自己做过的事情都告诉别人,这对我有什么好处?”现在,斯人已逝,因其对整个华语圈的巨大影响,我们有必要对他的“事情”进行了解,以悼念。
在金庸的笔下,他的英雄们仗剑走天涯,这是所有武侠人物的人生故事,也是金庸抒发心中各种情绪的方式。你能看到他在作品中描摹家乡情境,抒发思乡之情,也能看到他书写各地名胜,将真实历史背景融入作品。虽然只是坐在桌前那一方天地笔耕不辍,但他却在纸上走过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土地,这是他的“侠客行”。
多年前,有人问金庸先生:人生该如何度过?他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可惜,金庸先生这个愿望并未完全实现,10月30日,金庸以94岁高龄悄然离世,但其引起的巨大反响却是飓风级的,想必老先生也不会对此介意,因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几代人都会说:“我是看着金庸的武侠小说长大的”。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大家都已离去,武侠世界之凋零,使得金庸先生更像是最后的旗帜,他活着,武侠世界就仍有坚守者;而他不在,就要让人感叹:“金庸之后无武侠”了。
中国十大最具商业价值作家
当下最红的作家是谁?毫无疑问,易中天是不二选择。我们会在各地媒体的图书销售排行榜上TOP10上发现,他的书经常占到半数以上。作家兼学者的身份,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文笔,使他横跨出版、电视两界,成为名符其实的明星。
一本书创下200万天价稿酬,并不足以说明他的价值,他成不了男版的乔安娜·罗林,最能体现他价值的还是电视。电视造就了易中天,但目前暂时还没发现电视台进一步开发易中天的迹象,除了在《百家讲坛》继续讲课之外,凭借易中天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完全可以像李敖那样主持节目,或担任电视文化节目制作人,成为一个男版的奥普拉·温弗莉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部潜心创作完成的《门》让曾经出版过14部恐怖小说的作家周德东一飞冲天,这位从事恐怖文学创作六年的作家,在《门》15万的印数创下恐怖文学首印记录的推动下,成为本土恐怖文学第一人。其实早在去年,在由多家媒体举行的一项名为“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评选中,他就名列第一。
目前,除了周德东出版于几年前的《三岔口》被李少红改编成电影外,其新作《门》未出版既被某影视公司买断电影改编权,将于年底前后开机。此外,他还受邀成为多家恐怖杂志的主笔。在国内恐怖文学热持续走高的时候,最能体现周德东商业价值的是,他已出版的14部作品,几乎每部都具备改编影视作品的资质。而他将担任导演开拍《门Ⅱ》、计划筹拍《三减一等于几》的消息,为恐怖文化平添了几分热度。
国外恐怖小说被改编最多的作家是斯蒂芬·金,他也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恐怖大家,一旦周德东改编作品产生广泛影响,借助影视的力量,中国的斯蒂芬·金便会赫然出现。
海岩是为电视剧而生的,虽然他的文字印在纸上一样令人为之着迷,但更为通俗直接的电视剧,使得海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王朔之后,他成为最有份量的荧幕英雄。出演海岩剧必走红,成为影视圈内的一个定律。近年来海岩剧持续不断,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绵延不绝的创作生命。前期对海岩作品的过度开发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损伤,在之后几年,海岩仍将是电视剧之王。
金庸最应该感谢的人应该是张纪中,作为中国最烂电视剧制片人独一无二的人选,张纪中把无数人心目中的金庸经典拍得惨不忍睹,看不出任何人从张纪中电视剧中得到了益处——金庸除外。金庸热的一次次掀起,也使得这位老武侠作家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国人视线之中。即便金老今后一个字不写,凭借张纪中等导演对观众的拙劣低估以及读者对金庸作品的厚爱,金庸再热上五年、十年是没问题的——大不了再重拍上几次。
郭敬明又要担任杂志主编了,这次的幕后老板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同时,小郭还在春风文艺出版社担任一份定期出版物的主编,此外,小郭每年还要出版新书满足粉丝们的需求……在利益的驱使下,郭敬明成为出版社的造钱机器。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中学生,凭借一己之力养活着那么多人。只是出版单位的压榨方式令人担心,背负抄袭之名的郭敬明还能抗多久?
张艺谋改编了《活着》,这是迄今为之最能体现张艺谋艺术水准的作品,却因种种原因影片未能上映,余华失去了和苏童一样,借名导持续触电的机会。余华的悲悯性格连累他的作品的改编也充满坎坷,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他成为中国严肃文学的代表人物。一旦电影管理尺度放开,余华已经出版的其他作品如《在细雨中呼喊》、《兄弟》都将会是很好的题材。据说《兄弟》已经被改编成话剧。在庸俗审美充斥的中国,余华的商业价值的发现还需要等待,不过我们相信那一天的到来。
上封面、做模特、做形象代言人、拍电影……千万点击博客Acosta正在朝着全面商业化的道路上狂奔。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新一代年轻人的种种优点:健康、阳光,在书写和演艺方面俱佳,且有极强的可塑性。目前,Acosta出演的几部电影虽不是大制作,但作为影坛新人,有如此好的机会、如此高的起点,前途不可估量。这位千万网民用鼠标造出来的网络名人,或将开辟另外一条火箭式的走红之路。
可挖掘指数:★★★★★★★★★
小说《米》《红粉》先后被搬上银幕,《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妇女生活》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后,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奖……苏童可能是内地最受导演宠爱的作家。但苏童一直缺少一本超级畅销书,哪怕像余华那样,出一本《兄弟》那样的虽然口碑不好但销量不错的图书,为自己长长身价。刚刚出版了《碧奴》的苏童,再一次站在了读者的视线中央地带,只是遗憾的是,《碧奴》和他以前的作品那一样,不温不火。可能是他的阴柔、抑郁并不容易为老百姓所接受。但苏童毕竟是苏童,只有真正的阅读者,才懂得他的价值。再过20年,苏童仍然不会落伍,他还是人们心目中那个不有着旺盛创作力的才子。
《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水与火的缠绵》、《不谈爱情》、《烦恼人生》、《有了快感你就喊》、《生活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这些熟悉的书名,大多在出版之后被搬上了银幕,池莉在为读者写作的同时,似乎更懂得如何揣摩电视时代观众的心理。最近,《有了快感你就喊》更名《幸福来了你就喊》正在拍摄中。
池莉大概是唯一能和男作家王朔PK一把的女作家,两人被改编的作品数量同样惊人的多,两个人同样都相当的有个性。只是和王朔相比,池莉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总是处于半火不火的状态,希望随着《幸福来了你就喊》的播出,能给池莉带来巨大的名誉上的受益——在富豪遍地的时候,仅仅做一个温饱小康的专业户是不够的。
除了创作中期留下的那一批经典之作,老贾还有什么让人留念的?老贾老了,手中笔亦老,但老贾制钱创作的纸上财富却犹如一座座金矿。据我所知,除了根据《废都》改编了一部名为《废都艳事》的电视连续剧外,老贾的名声和他触电的次数实在不成比例。只能叹老贾运气不佳。
现在老贾的情况是每个字2元,但惜墨如金的他自转行卖画之后,很快赶上了一个二流画家的身价。把画作这块市场开发好,老贾在晚年混成个千万富翁也不是没有可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贾以其当年神勇位列最有商业价值的中国作家最后一位,还是绰绰有余的。
(来源:公牛报告 编辑:潘雪琼)
相关资讯
王朔:写点游记,也配叫作家吗?金庸评价却中肯|余秋雨《文化苦旅》褒贬不一
对此,金庸先生就给出了中肯的评价,金庸作为武侠小说“第一人”,他的小说被拍成各种经典的电视剧、电影,是几代人满满的回忆。 而余秋雨仅仅通过一部《文化苦旅》,就能唤醒无数读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