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全网都是“王心凌”,微信能点开淘宝了

更新时间: 2025-07-25 14:34:56

阅读人数: 67

本文主题: 现今网文四大巨头

过去一周,是被《爱你》洗脑的一周,让广大网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死去的青春突然攻击我”。在文娱行业整体缺乏新增量的时节,“复古”成就了最大的网红效应,各路产业都试图借助复古流量再时兴一把。而“凌疯狂”之外,还有一些你或许没有注意到的变化正在发生。

尽管在《乘风破浪第三季》开始前,王心凌就被普遍认为是种子选手,但谁也没想到初舞台之后,她居然可以火成这样。

上周的中文互联网世界,被围绕王心凌的一切所占领:微博热搜几乎每天都有她,六大音乐平台全部被她的歌曲霸榜,抖音、B站等平台上与王心凌相关的选题多如牛毛,从最基本的翻唱翻跳,到台偶台乐的考古科普,再到鬼畜二创,成为了几乎所有创作者都不能错过的热点。

不仅如此,商业世界也因“新晋顶流”的诞生带来了一些次生效应。

最直接的当然是芒果TV的股价上升。5月24日,芒果超媒股价一度涨超9%,冲高至39.05元/股,创2022年1月26日以来新高。在一季度业绩下滑的情况下,王心凌给芒果TV带来了为数不多的股价增长点。

CD、磁带这些旧时代的产物,也借着王心凌的热度“重回荣光”。闲鱼数据显示,最近一周,被挂上闲鱼的王心凌磁带、CD、签名照等周边,数量较节目开播前增长了近6倍。据中新经纬报道,一张王心凌05年的CD,当时标价13元,目前二手平台已涨至280元,溢价超20倍。

同时,也有从业者盯上了老剧翻拍的生意。据新浪娱乐报道,由王心凌、张栋梁主演的《微笑pasta》将被翻拍,昨日公布了组讯图。

这波“凌疯狂”的热潮之下,让文娱行业从业者意识到“复古”的受欢迎程度,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势必还会有类似的“复古流量”出现。只不过,复古终究只能是权宜之计,来得快去得也快,CD买了也不会一直播放,老剧翻拍了也很难超越原作。要真正满足人们的文娱生活需求,还是需要有创新的新内容出现。

谈到视频号直播,或许很多人的主要印象还停留在线上演唱会,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视频号直播的商业化要提速了。比如这周,视频号直播宣布首次加入传统电商节日618。

本次“6.18 视频号直播好物节”将于5月31日20点正式开幕。视频号直播为商家们准备了“商家奖励计划”——活动期间,商家单场直播完成指定的销售金额目标,即可获得平台相应的流量激励。在单场直播结束后,平台将以流量券形式发放给商家,为商家直播补充平台公域流量。

可以看出,目前视频号正在加大流量扶持力度,帮助商家跑通直播带货模式。目前的视频号直播商家,更多还是通过视频号内容先建立起私域流量,再将这部分用户转化为直播带货消费者的模式。而平台正在通过618这样的大型品牌活动,试图从公域流量中往商家私域导流。

2021年年末,视频号直播带货的销售金额较年初增长超15倍。在这样的成绩刺激下,今年年初,视频号团队就曾发布过相应的目标,全年计划通过流量激励扶持不少于10万个优质商家。

目标很远大,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视频号已经是直播电商的后来者,不论是拼直播间流量还是拼电商平台的信誉和供应链,相比于淘宝、京东、抖音、快手这些头部玩家们,视频号尚未明确优势可言。对于消费者来说,钱包就一个,想卖货的平台却这么多,即便有消费欲望,最终选择也是相对有限的。

5月26日,中国版权协会、20家网络作协、12个网文平台,《斗罗大陆》作者唐家三少、《全职高手》作者蝴蝶蓝、《庆余年》作者猫腻、《雪中悍刀行》作者烽火戏诸侯等522名网文作家多方联手,共同发起反盗版倡议,这是网文行业20年余来首次声势浩大的抗击盗版行动。

当天,还发布了《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据报告,报告指出,网络文面临着盗版侵权的“三座大山”——盗版平台、搜索引擎和应用市场。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同比上升2.8%,保守估计约侵占网络文学产业17.3%的市场份额。

如今在百度输入任意名字的网文小说,首先关联到的都不会是其连载网站的正版链接,反而是各类盗版网站——无论这网文小说是已经被影视化改编的“经典”,还是尚未完结的新作。

“笔趣阁”是盗版网文的重镇。2012年,其创始人因盗版网文迅速实现财务自由,移居新加坡,并将笔趣阁相关网站的开源代码、建站程序刚开,让盗版网站如燎原的星星之火,屡禁不止。能在这些盗版网站上轻易看到更新的内容,也就影响到了以会员收费、打赏为主要营收模式的网文。

对网文作家来说,维权更是一条漫漫长路。网文盗版具有传播速度快、源头难追查、范围广泛等特点,互联网技术降低了网文的盗版成本,却提升了维权成本。作家“会说话的肘子”就对每日经纪新闻表示,他的作品频繁被盗,“很烦。但维权成本太高,不是一个小作者能承受的。”

在这桩“一本万利”的盗版生意面前,很难说联合声明能制止什么。它更像是一次表态和号召:别只用“看”来支持你爱的东西,而是从正规的渠道,用真金白银来证明。如此,好作品也才能形成市场的良性循环。

曾经为彼此建立森严壁垒的巨头们,近日却在微信这片“土地”上,有了松动的痕迹。

5月25日,微信也和网易云音乐“甜蜜官宣”,微信官方账号 " 微信派 " 与网易云音乐互相发文“表白”,通过《@网易云音乐,谢谢你的歌》和《@微信,谢谢你的状态》两篇文章,宣布网易云歌曲可以一键分享至微信状态。而就在不久前,网易云还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部分不正当竞争行为正式提起诉讼。

巨头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腾讯对淘宝、网易云音乐开放了窗口,实现双方共赢,目前唯一严防死守的,似乎只有抖音。

倒不是说着就是“携手抗敌”,毕竟这两次开放也仅是小幅度开放。这种联动,是大势所趋,符合2021年后国家在互联网公司反垄断领域的一系列举措。

全网都是“王心凌”,微信能点开淘宝了

网文巨头阅文集团月活骤降,付费收入连续下滑

昨晚,中国网络文学行业的领头羊——阅文集团公布了其2024年的业绩报告。这份成绩单在业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不仅因为这是阅文集团自2022年以来首次止跌回升的一年,更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令人忧虑的趋势:尽管总收入同比增长了15.8%,达到81.2亿元人民币,但公司的净利润却出现了由盈转亏的局面,全年归母净亏损达2.09亿元。

这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新丽传媒商誉减值的影响。对于熟悉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来说,商誉减值这个词并不陌生,它通常暗示着企业过去并购行为的价值受到了质疑。而这次的减值额度高达9.739亿元,直接拖累了整个集团的财务表现。

与此同时,另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数据点是在线业务的表现。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阅文集团的核心指标之一——付费用户月均收入(ARPPU)已经连续四年呈现下降趋势,在2024年更是降至32元的历史低位。这意味着虽然有更多的人愿意为内容付费,但他们平均愿意支付的金额却越来越少。这一现象或许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心态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谨慎,也更加挑剔。

最让外界感到震惊的是月活跃用户数量的急剧减少。从2.06亿锐减至1.67亿,相当于近4000万读者选择离开了这个曾经充满活力与想象的空间。这对于依赖于规模效应来维持运营成本优势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面对这样的挑战,阅文并没有坐以待毙。相反地,公司正积极探索新的增长路径,比如通过加强IP开发与跨界合作来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尝试运用AI技术改善用户体验。不过,要实现真正的转型还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综上所述,虽然阅文集团在过去一年中展现出了恢复增长的迹象,但摆在面前的问题依旧严峻。如何重新激发用户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付费意愿以及稳定甚至扩大用户基数,将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七互娱实控人被立案:视企业发展如马拉松,但增长仍靠买量

6月27日晚间,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三七互娱公司、实控人兼董事长李卫伟(李逸飞)被证监会立案的消息,在游戏行业乃至资本市场引起轰动。

身处舆论旋涡之中的李卫伟作为700亿市值游戏巨头的缔造者,是三七互娱能够从PC游戏、网页游戏以及移动游戏等转型浪潮中披荆斩棘的“舵手”。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李卫伟所喜好的长跑与“网文”也成为三七互娱公司品牌价值与业务发展理念的映射。不过,在倡导“精品为王”的时代,依靠“买量”发家的三七互娱仍未摆脱对老本领的依赖,在游戏行业的“长跑”似乎仍缺少助力。

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三七互娱的高管人事变动上。

其实,早在5月24日,三七互娱曾发布公告称,为集中精力履行董事长职责,将工作重心集中于公司治理、公司战略发展以及公司长远产业布局,李卫伟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三七互娱高级副总裁、37手游总裁徐志高任总经理。

上次三七互娱的高层人事变动如此备受关注还要追溯到2019年,李逸飞正式取代吴氏家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随后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当时,在外界看来,游戏团队接过主导权,撇弃“顺荣三七”时代的包袱,或将更有利于聚焦游戏和文创主业。

从三七互娱的发展轨迹来看,三七互娱能够从代理游戏的页游运营平台到类借壳试水资本市场,再到成为腾讯、网易之外的市值超700亿的第三极,李卫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三七互娱能够从PC游戏、网页游戏以及移动游戏等转型浪潮中披荆斩棘的“舵手”。

2011年,正值网页游戏的黄金时代,试水游戏研发失利之后的李卫伟瞄准了页游代理运营的生意,并以“独代运营”为主,“联合运营”为辅的平台运营策略成为当时的“页游之虎”。

2014年,李卫伟便着手“三七玩”(三七互娱前身)的上市之路,开始与“壳”股顺荣股份商讨类借壳上市的计划。2014年5月、2015年12月,顺荣股份两次收购三七互娱(上海)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使得后者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与此同时,顺荣股份先后更名为“顺荣三七”及“三七互娱”。

在三七互娱登陆资本市场之后,李卫伟身上的两大“爱好”也成为三七互娱公司品牌价值与业务发展理念的映射。一个是长跑,一个是网文。前者是三七互娱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理念,后者则是三七互娱文创产业投资的价值符号。

在媒体采访中,李卫伟喜欢将企业发展与其喜好的长跑挂钩,倾向于将企业发展视为一场长跑。

此前,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七互娱要做一个长远的公司,就不是短期赚一些快钱,我希望三七的项目无论是游戏项目,还是未来做的动漫项目等,都要花时间沉淀下来,做成一个真正长线运营的东西,这其实跟跑马拉松很像。”

李卫伟不仅是长跑爱好者,也是网文爱好者。在互联网上,李卫伟与网文产生的交集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作为追网文的“大佬”,李卫伟是多个网文的“白银盟主”,更是做出过重金打赏,让网文作者撤下网文配角的行为。

李卫伟对于文创产品的热爱也影响了三七互娱的业务发展布局。从2015年开始,三七互娱便开始以游戏为基座,涉及影视、VR、动画、漫画等文化众多领域。在2019年,三七互娱起点中文网签下十年合约,围绕《斗罗大陆》共同打造多款不同风格的IP游戏。

不过,三七互娱这场“长跑”所遇的阻力仍有不少。其中,三七互娱在摆脱对发家之本“买量模式”的依赖,研发的“精品游戏”的成效仍然备受质疑。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2022年期间,三七互娱的营销费居高不下,分别是19.08亿元、33.47亿元、77.37亿元、82.13亿元、91.25亿元、87.33亿元,营收占比分别是30.83%、43.85%、58.49%、57.04%、56.27%、53.23%。

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三七互娱营销费用为19.18亿元,是净利润的2.47倍,远高于世纪华通、完美世界、吉比特等上市游戏企业。同期,三七互娱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7.9%为37.65亿元,可见高额营销费用并未成功转化为亮眼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腾讯马化腾在内部员工大会上便曾公开质疑买量模式,并放言已经不相信买量的故事,腾讯以后任何业务(包括IEG)都不要再跟他提买量的事情,没有意义。

此外,成本日益高企和效率逐渐下降也成为买量模式能否稳健实行的重要挑战。据DataEye测算,买量成本的飙升使得三七互娱营销效率也逐年下降,三七互娱每付出 1 元互联网流量费用换来的营收从2018年的2.39元降为2021年的1.85元,低于吉比特、完美世界、世纪华通等同行。

此外,DataEye显示,2022年SLG和仙侠RPG游戏iOS端单个用户获得价格已超过200元,安卓端获得成本也在100元上下。同时,ppGrowing显示,累计投放1—3天的素材占比近80%,其中超60%的素材仅投放一天。

与此同时,三七互娱的游戏产品线的生命周期也与长线运营经营理念有一定出入。比如,三七互娱重点提及的《Puzzles&Survival》《叫我大掌柜》《云上城之歌》《斗罗大陆:魂师对决》等游戏都是“年龄偏小”的新游戏,产品矩阵缺少长生命周期的长线运营产品。

财报显示,三七互娱2022年的研发费用下降27.64%至9.05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减少15.48%至1654人。对此,三七互娱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战略游戏品类调整人员结构,加大对于策略等战略品类的投入,减少个别非战略品类的研发投入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同行,三七互娱的家底仍然十分雄厚,也意味着三七互娱或许更多的试错空间与竞争优势。财报显示,三七互娱储备产品多达33款,题材涵盖三国历史、西方魔幻、异世界幻想、古风、神话、东方玄幻等众多类型,且均在立项初期便做好全球化发行规划。分别有12款储备游戏将面向全球发行,10款在境内发行,11款在境外发行。

不过,有游戏行业分析师表示,游戏产业早就过了“以量取胜”的阶段,即便是海外也已经是红海,到了肉身拼刺刀的阶段。这个时候,游戏品质才是决出胜负的重要因素,游戏企业更应该因地制宜地做好业务规划,打磨精品,注重长线运营,避免同质化,毕竟以往盲目扎堆热门风向而导致满盘皆输的例子不在少数。特别是在热门赛道,更要警惕新品同质化的风险,否则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标签: 空间 游戏 直播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