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异人之下》:乌尔善打造“中国自己的异能大片”
从取材3000年国民神话的《封神三部曲》,到改编300亿点击量巅峰国漫的《异人之下》,导演乌尔善最近喜提一个热搜,叫“乌尔善从不毁IP”。电影版《异人之下》由胡先煦、李宛妲、冯绍峰、娜然等主演,即将于7月26日在全国上映。
7月24日,影片在上海影城SHO举行上海首映礼,导演乌尔善、联合导演夏鹏携演员胡先煦、李宛妲、冯绍峰、乔振宇、邬家楷、陈彼得现身映后互动,与观众分享了电影制作的心路历程。从对国风异能漫画改编的类型拓展、中国电影工业在国漫改编领域的新突破,乌尔善都颇有感慨心得;而演员们谈起这段异人之旅,也是辛苦与快乐交叠。
“当我看到《异人之下》的时候,我觉得特别自豪,它是一个真正的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把它放在当下的现实环境里面的青少年成长故事,是一个放在任何地方都不输的,甚至是非常令我们骄傲的漫画作品。”
首映礼上,导演乌尔善不仅与观众分享了影片制作背后的故事,还详细阐述了他在电影工业化方面的努力与尝试。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影片的制作水平,也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新的启示。
乌尔善指出,《异人之下》作为一部国风异能漫画改编电影,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类型尝试。与《封神三部曲》的神话史诗类型不同,《异人之下》在风格美学和制作标准上做了许多创新和突破。通过对原作漫画的深度解读和视觉效果的高度还原,团队致力于创造出一种既保留漫画特色,又具有电影独特魅力的作品。
联合导演夏鹏介绍影片的拍摄流程时谈到,一些复杂的镜头,甚至需要提前半年准备,“导演和编剧会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精细地设计出每一个镜头的分镜图,为后续的拍摄和特效制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对于其中复杂的动作,夏鹏介绍,“动作导演会提前设计好动作分镜,并进行多次排练。演员们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动作训练,包括基本的武术技能和具体场景中的协调配合,以确保动作的连贯性和观赏性。”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团队还进行了多次预拍和测试。通过预拍和测试,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包括动作戏的排练和特效的初步合成,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在正式拍摄时达到最佳效果。这种规范化的工作方法下,演员能直观感受到自己最终要完成一个什么样风格的电影,提前了解这些戏份呈现出来会是什么效果,以此更加精确地去进行表演。
现场,乌尔善还得意地介绍起片中真人摹片动画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全新创造。影片中各个异人的回忆场景,由一段段从“三次元”过渡到“二次元”的动画展现。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AI摹片”克服了长镜头下的人脸闪动与画面不稳定的情况,保证了各种角度下人物的面部状态、表演细节都能始终如一,既不让演员表演时的细腻情感有所流失,又展现出了绘画风格的视觉张力。“大家看到这18分钟的摹片动画,应该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出现的人工智能参与的电影级别的影像,这可能能给同行带来一些启发。”
影片中,大量的异人功法“大乱斗”让观众眼花缭乱,炫目燃炸的特效背后,同样有着源自创作团队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匠心与考量。
乌尔善希望将这部国风异能漫画改编电影,打造成一部兼具娱乐性和文化价值的作品,区别于观众所熟悉的传统好莱坞或日本的漫改作品。乌尔善谈到,影片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漫画原作的特点,深挖其中的国风元素。
现场交流中,一位说着流利中国话的比利时观众,发现片中每个人物的功法所展示的色彩都不同,问及背后的设计灵感,乌尔善解密称,其中功法的视觉特征和个性,处处透着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关联。以张楚岚和张灵玉的功法为例,其色彩的产生与人体五行的关联。
“张楚岚的红白两色的雷法,其实跟原漫画其实有点不同,我们的视觉处理更符合中国的传统的中医的理论,五脏五色五行的整体的概念。”因张楚岚的功法是“从心肺生发的,在中医里面心属火,肺属金,对应火是红色的,金是白色的,所以阳五雷经过手少三阳经变成的雷就是红色和白色的。我觉得这个是特别中国的视觉体系,这些方面是我特别乐于去表现的,这样的会让我们中国的风格更加的明确,也来自我们传统文化深层的逻辑。”
看完电影后,“异人团”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同样俘获了很多观众的心。在这背后,离不开演员们在“异人训练营”中长时间的苦训和对角色的钻研。参加过“乌尔善严选”的“异人训练营”后,演员们个个都成了“练家子”。胡先煦、邬家楷为角色学习了八卦掌、八极拳,并表示导演的要求很高,大家做了很多的训练,以求努力贴近角色。
电影中,张楚岚(胡先煦 饰)总是在“花式挨打”,甚至成了胡先煦口中的“异人界必打景点”。对此,胡先煦分享说,自己在训练营中不仅要学武术,甚至还要专门训练“怎么挨打”。回想为电影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胡先煦说,就一个字,“练”,每天都在进行各种训练,练完回去想的是“明天练什么”。
胡先煦说,自己在青春期里惊艳于《异人之下》的动漫,“上大学的时候邂逅了张楚岚这个角色,又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训练拍摄完成了,隔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在大银幕上跟大家见面了。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时间的奇旅。我真的很喜欢张楚岚,很喜欢《一人之下》漫画,很骄傲扮演了他。”
年轻演员李宛妲、邬家楷也分享了各自在角色上的探索之路。冯宝宝(李宛妲 饰)是一个从上个世纪活到现在的神秘“少女”。关于自己的身世,她只能写下自己的名字。所以李宛妲在写人物小传之余,也特意用冯宝宝的口吻写下了长长的日记。她想象着在山里和熊猫抢竹子吃,看到“圆圆的月亮,好像汤圆”,通过这些举动,李宛妲让自己更接近宝宝的心态。
乌尔善导演还特别提到电影工业化过程中对年轻演员的培养。在《异人之下》中,许多年轻演员通过严格的训练和专业指导,展现了出色的演技和个人素质。他们不仅在动作戏中表现出色,还在情感戏中打动人心。乌尔善认为,中国电影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而年轻演员的成长和表现,将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带来新的动力。
除了年轻的演员们贡献了令人惊艳的表演,冯绍峰、乔振宇等实力演员的加盟,也为影片带来一种神奇次元壁交错之感。冯绍峰在片中常常溜出几句上海方言台词,在影院里反响热烈。
乔振宇饰演的徐三,也在片中展现出头顶插满扑克牌、跳着拉丁舞的狂野形象。乔振宇直言,这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片场为了“解放天性”,自己想尽了各种办法。
在片中,一生都在牵挂、守护着冯宝宝的徐翔(陈彼得 饰),也令很多观众印象深刻。曾写下《一剪梅》《迟到》等脍炙人口经典歌曲的台湾音乐人陈彼得首次触电,老爷子现场夸赞乌尔善:“胆子挺大,怎么敢请我?”乌尔善则直言,老爷子就是徐翔本人,就像从漫画里走出来的。

关于进化者等级、种类、实力划分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关于进化者等级、种类、实力划分
2013-10-10 21:51:49
关于这个等级问题。其实主角不是无敌,而是还没有遇到相应的对手。 异能分为:自然系、特殊系、强化系、辅助系、治疗系五大系别,每一个系别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也许是鸡肋的无法战斗,也许是非常的强横。 等级分为:F-S,从F到C依次需要百颗、千颗、万颗晶核进行升级,C级以上晶核就没什么用了,需要用异兽晶核来提升,当然罗楼不在此列,他是依靠吞噬。 而等级其实并不完全代表着实力,毕竟同一等级也有强有弱,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 从最弱的普通进化者,这一类进化者往往没有战斗力,甚至连辅助的能力都不具备,只是单纯的鸡肋能力,相当于进化者中的平民等级。 接着便是战斗进化者,这一类进化者则具备了基本的作战能力,也是进化者的中坚力量,担任手下之类的。 再往上便是区域强者,在一个区域内小有名气,比如之前那个可以将手臂变成电钻的队长庄汉,就是这一类型的进化者,每一个层次的进化者实力都不相同,越高越强,毕竟是在战斗进化者当中脱颖而出的区域强者,一打十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然后是地方强者,区域强者之上,一个地方都能闻名的强者,比如一个省内闻名,自然是比一个在市内闻名的强者要力量。 天下强者顾名思义,不敢说全世界,至少小半个世界都是知道威名的进化者,其实力也是进化者中的顶尖。 主角并非无敌,只不过以天下强者的实力屠杀那些战斗进化者,确实是跟杀鸡似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超异能族》中的细腻立传与互见式叙事
《超异能族》(Moving)是2023年在Disney+和Hulu推出的韩国科幻类型流媒体影集。为了配合剧情推进需要,该作品采用了较为特别的播放节奏——8月9日一次性放出前七集,并接下来的每周三推出两集,9月20日一次性推出最后三集大结局。近年来,韩国科幻类型多次出现投入虽高但口碑不高、商业价值难以收回的现象,例如《月球》《外星人+》《胜利号》《徐福》《贞伊》《寂静之海》等。即将代表韩国电影冲击奥斯卡奖的《混凝土乌托邦》在豆瓣上也仅收获了6.5分。《超异能族》一经推出,就成为Disney+和Hulu迄今为止在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韩剧,IMDB评分8.6,豆瓣评分8.9,实现了商业价值与口碑的双丰收。《超异能族》之所以能扭转韩国科幻影视作品发展的颓势,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功地进行了扬长避短式的创作。
《超异能族》改编自被誉为韩国网漫活化石的姜草的同名网络漫画作品。广泛的读者基础、世界观完整的漫画原著,为《超异能族》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月球》被观众诟病科学常识不严谨、故事逻辑不通顺,《胜利号》借科幻外壳讲了一个俗套的故事,《徐福》无法将文艺风格与商业叙事融合统一……针对以往科幻题材作品的问题,《超异能族》用一个较为巧妙地方式予以解决——扬细节创作之长,避科幻逻辑之短。
该影集前四集讲述了金奉锡、张熙秀、李康勋三个拥有超能力的高中生在首尔江东区的生活,他们的父母李美贤、张周元、李在万看似平凡地做着小生意,却似乎有着充满秘密的过往。随着一个神秘杀手弗兰克来到首尔,不断有隐于城市中的超能力者被其杀死,危险逐渐向这群高中生以及他们的父母们靠近。从第五集开始,影集从群像戏转至对个体角色的立传阶段,用过去的一段历史或蒙太奇式的故事讲述方式来立体化地塑造他们的形象。第七集的最后,备受关注的赵寅成饰演的金斗植出现在了儿子金奉锡的讲述中。该剧虽然云集了大量高知名度高实力派的演员,但将赵寅成这样具有收视率保证的演员放在了第七集,仍然是非常大胆的做法。这样的勇气是流媒体的自由度所赋予的。没有了传统电视过于固定的播放安排,流媒体影集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创新营销等需求,来制定更个性化的计划。如此看来,这样“任性”的做法,更容易引起社交媒体的讨论度,并充分展现了影集制作方对作品的信心。
赵寅成在第七集的出现,是给接下来更大规模的立传式叙事做铺垫。在一次性放出前七集之后,《超异能族》固定为每周推出两集。从第八集到第十七集,不断在各个人物传记和最终学校大战的故事线之间穿插进行,多条时间和故事线时分时合,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其中,在第八集之后出现的父母爱情故事,充分发挥了韩剧在细腻刻画情感方面的优势。这些故事让这个科幻影集有了更温情的底色,成为了这部剧在第七集之后口碑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
除了善用韩剧创作优势之外,《超异能族》另一大亮眼之处是用大量篇章为人物立传,使故事的世界观更为充实,角色立体化,角色关系清晰化。这样的方式在中国的《水浒传》以及之后众多的武侠小说中都早已出现。《水浒传》在第一回开篇定调之后,对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武松等人物故事都进行了或独立或与其他人物相结合的立传式讲述。若要再往前追溯这一叙事方式的传统,可从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中继续考古:“《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了纪传体来撰写中国历史的方法,并且为了让每篇传记避免重复、具备统一审美价值并且更加完整,创造了崭新的互见法。唐代刘知几对此法进行了解释:“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意思是说同一件事,数篇文章中都讲到,前后都出现了,但叙述的角度、详略却不一样。
《超异能族》将超能力缝入人物故事中,用侠客立传的链式结构革新了早已套路化的超级英雄类型故事。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该影集对中国文学里的立传式、互见式创作方式的成功借鉴,证明了对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形式、文化元素进行的泛融合是当前影视创作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超异能族》也因此成功开辟出将科幻与东方仙侠元素完美结合的创作新思路。
(作者系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助理教授)
上篇:数学系欧阳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