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一生,毕一事”
2023年9月8日下午,《中国中国历史极端气候事件复原研究》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科技医史系张藜、陈昊、雷震等老师和博硕士研究生20余人专程参加了本次会议。座谈会由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主持。
《中国历史极端气候事件复原研究》的作者张德二先生曾任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从事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已有近5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著作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历史重大气象灾例复原研究”及后续多项研究成果写成,从浩繁的文献记载中遴选出典型的历史极端气候事件,陈述其复原之实况并精心绘成实况复原图显示,推演复原其天气过程,定量推算其气候特征值,又将复原的历史实况与现代气象记录进行对比,并运用现代天气学、气候学理论加以诠释,增进了学界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认识,将人们对极端气候事件的了解扩展到距今千百年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价值。
会议伊始,年逾耄耋的张德二先生回忆了《中国历史极端气候事件复原研究》的写作和出版过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张德二先生及其团队边开始利用中国历史文献纪录复原历史时期气候实况,探讨长时期气候变化规律,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进行了全面的发掘、整理和考订。枯燥的整理工作需要治学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历时和共时的史料钩沉中完成气候全貌的“拼图”,而张德二先生坦言,对于自然科学而言,总有人要踏踏实实做一些基础材料的工作,能让后人从中受益。而今,当气候变化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时,张德二先生数十年来的默默耕耘具有尤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巨大意义。
会议中,与会的专家学者先后发言。秦大河院士、许健民院士回顾了与作者作为同学、同事的过往;巢清尘主任代表国家气候中心对作者新作的出版表示祝贺,并认为作者身上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值得学习发扬;罗勇教授认为作者的研究成果对地球科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陆风研究员与梁有叶高级工程师作为《中国历史极端气候事件复原研究》的写作参与者,介绍了为整理历史气象记录、推演复原极端气候事件、地图绘制等研究工作所做的努力。
受科技医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院士的委托,张藜老师转达了韩院士对张德二先生积数十年心血于历史气象研究的敬意和著作顺利出版的祝贺,以及对商务印书馆致力于科学文化建设的感谢。陈昊、雷震老师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本书重要基础资料对于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学术意义,以及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科技医史系同学们在会中积极交流,向张德二先生请教中国古代气象史研究方法、全球气象史的视角等问题,张德二先生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在交流过程中,她也借此勉励同学们摒弃浮躁,扎实积累,以求真求实的严谨精神完成学术工作。在会议的最后,张德二先生深情地说道:“我的仗已经打完了。”虽然著作荣誉等身,但张德二先生依旧不改淡泊之志,以老一辈学人沉潜的大师风范和“尽一生毕一事”的精神,对后辈学子提出了殷殷嘱托。
会议结束后,科技医史系师生参观了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展。作为近现代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秉持“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宗旨,承载着中国百余年来的出版史、文化史与社会史。在参观中,师生与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增进了专业素养和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余华等作家参加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
原题:《我在岛屿读书》:文坛大家是最会讲故事的人
2022年11月23日 16:11 新浪网 作者 江苏卫视
当余华、苏童、西川这些文坛大家相聚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给出了答案。
上周节目首播之后,观众一边从中汲取文学养分,一边又惊叹于作家们接地气的生活日常。与当下荧屏的各类节目相比,《我在岛屿读书》将聚光灯投向“有趣的灵魂”,铅字背后的作家变得鲜活。节目似一股清流,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让大众在知识的沉淀中收获感悟和成长。
“一个读书类节目,评判它成功与否,就是你看完之后,是否有去翻开几本书读一读的冲动。”《我在岛屿读书》制片人颜小可说。
《我在岛屿读书》是余华的首部外景纪实类节目,也是苏童、西川等文学大家首次以常驻嘉宾的身份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后续节目中还汇聚了程永新、叶兆言、祝勇、欧阳江河、黄蓓佳、肖全等一众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极高建树的文化大家作为飞行嘉宾。如此强大的阵容,让节目官宣之时就备受各方关注。实际上,凑齐这样一套当今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文坛大家阵容”殊为不易。
“像余华老师,前前后后婉拒了好几次。但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一遍遍地跟余华老师交流沟通,这是一个聊读书、聊读书的感受,分享读书心得的节目。”正是基于这样的节目底色,才让余华等文坛大家接受了邀请。
在飞行嘉宾的选择上,节目组充分尊重余华、苏童、西川等人的意愿,会去请教他们,有意识地找一些他们彼此熟悉的人,让谈话能够自然而然地展开。除此之外,节目还特别设置了“读书小助理”这个角色。从第一期节目来看,房琪既是“分界书屋”的“气氛担当”,又是大多数年轻人的代表,她会抛出话题,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也会游离于这样的谈话场之外,适时地推动聊天的节奏,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
坚持生活流叙事 展现文学作家的语言魅力
“分界书屋”满足了人们对“诗和远方”最美好的想象——迎面朝大海,开卷品书香,最惬意的生活不过如此。而这也是《我在岛屿读书》选择“走”出户外,走到分界洲岛这样一个自然环境的阅读场景之中的原因所在。在节目组看来,岛屿的生活和景色,与阅读这件事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概念与效果的叠加,是“1+1>2”的美好的叠加。
《我在岛屿读书》最大的创新之处不设固定环节、不设任务挑战。但不可避免的是,这样的模式会在初期引发一定程度的疑虑,“比如综艺感不强,戏剧冲突不够,场景不丰富等等。”最终,主创团队在方向上还是做了取舍,确保了节目自然流露的风格。
这一方面是基于对嘉宾们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因为在前期与嘉宾共创时就明确了去综艺化、无表演环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基于节目组想要制作一档纯粹的读书类节目的初衷。在主创团队看来,这群文学大家本身就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他们的语言才是最有魅力的地方。让他们去做一些任务挑战,一来不是他们擅长的,二来也会偏离主题。
从第一期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真实的记录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对观众而言,节目中的余华、苏童和西川,熟悉得仿佛就像是身边的老朋友。他们的交流对话,他们对作家及其作品的解读,常常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他们总是能够用非常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一个问题表达得非常有魅力,一次又一次给观众带来惊喜。
创作也是新奇体验 提升制作团队文学修养
这样一档全新的读书类节目,对制作团队而言其实也是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比如,开拍的时间规划会更靠近作家们正常的作息,更加自然地展现他们读书、聊书的原生状态,这是跟以往录制综艺节目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这样一档文化属性极强的节目,给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岛屿读书》中,涉及众多古今中外经典著作,并透过作品对作家及其所处年代进行了深入解读,对我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系统梳理。凡此种种,无不考验着制作团队的阅读积累。
在前期筹备过程中,节目组团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让自己首先变成了半个书迷,也试图成为电视导演中阅读量相对较大的一群人,从而对节目内容能有更精准的把握。
在节目组看来,《我在岛屿读书》的受众不仅有传统的电视观众和网络用户,更会集中吸引一群文学爱好者的关注。这就要求节目团队不能只是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组合拼凑,要对展开的每个主题既专又精,极致地追求细节。“不然是没有办法面对真正喜欢书、真正读过他们作品的读者的。”
《我是黄色的》成日本畅销书六冠王
日本最大的连锁书店纪伊国屋前不久发布2019年度畅销书榜单,非虚构作品《我是黄色的、白色的,有点蓝色》排名第一。这部纪实作品以亚洲女性的视角,反映了新一代移民“等身大”的生活缩影,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我是黄色的、白色的,有点蓝色》(下文简称《我是黄色的》)是在英国生活的布雷迪美佳子(右图)以其独生子的日常生活为蓝本撰写的纪实作品。 在一般情况下,中老年男性占据了日本纪实作品读者群中的大多数,而这本书的读者中不仅女性占到了七成,而且扩展到了中学生和大学生,获得了超越性别、年龄层的热烈支持。 该书除荣登纪伊国屋书店年度畅销书榜单头名外,还获得了雅虎新闻2019纪实图书大奖、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八重洲图书大奖、布克罗格大奖(随笔、纪实门类),并获“我们爱书:中学生首推的2019版图书”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六冠王。 《我是黄色的》作者布雷迪美佳子1965年出生于福冈市,1996年开始移居英国。在伦敦的日资企业工作数年后,她取得了英国的保育员资格,于是一边在“最底层的保育所”工作,一边开始写作。2017年,其代表作《孩子们的阶级斗争:来自破碎英国的免费托儿所》获日本新潮纪实文学奖,同时入围大宅壮一纪实文学大奖。 《我是黄色的》以英国的底层中学为舞台,通过作者的独生子在学校以及日常生活的种种表现,来反映外来移民是如何在英国生活的。作为优等生的“我”上的是充满种族歧视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英国底层中学,母子二人经常处于像热乎乎的馒头一样挤来挤去的状态。他们为身份而烦恼,因贫富差距而深感人情冷漠,只有通过积累微小的努力、不断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才能获得生活的勇气。 该书自去年5月上柜以来,因其全球化背景下的移民生活题材和别具一格的书名,引起了读者狂热的反响,销量节节攀升。出版方新潮社破例决定加印十三万册,还专门成立了“布雷迪团队”,与全国的书店员工携手推广此书。 此番纪伊国屋书店发布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系纪伊国屋书店全体员工从过去一年出版的新版图书中推荐“自己读了感觉真的很有趣,一定要选出来推荐给顾客的书”,然后由十六名评委从中评选出获推荐次数最多的三十本上榜图书。 除《我是黄色的》名列榜首外,青柳碧人的《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有具尸体》和横山秀夫的《北光》分列二、三名,位居第四的则是刘慈欣的《三体》日文版。
日本最大的连锁书店纪伊国屋前不久发布2019年度畅销书榜单,非虚构作品《我是黄色的、白色的,有点蓝色》排名第一。这部纪实作品以亚洲女性的视角,反映了新一代移民“等身大”的生活缩影,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我是黄色的、白色的,有点蓝色》(下文简称《我是黄色的》)是在英国生活的布雷迪美佳子(右图)以其独生子的日常生活为蓝本撰写的纪实作品。
在一般情况下,中老年男性占据了日本纪实作品读者群中的大多数,而这本书的读者中不仅女性占到了七成,而且扩展到了中学生和大学生,获得了超越性别、年龄层的热烈支持。
该书除荣登纪伊国屋书店年度畅销书榜单头名外,还获得了雅虎新闻2019纪实图书大奖、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八重洲图书大奖、布克罗格大奖(随笔、纪实门类),并获“我们爱书:中学生首推的2019版图书”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六冠王。
《我是黄色的》作者布雷迪美佳子1965年出生于福冈市,1996年开始移居英国。在伦敦的日资企业工作数年后,她取得了英国的保育员资格,于是一边在“最底层的保育所”工作,一边开始写作。2017年,其代表作《孩子们的阶级斗争:来自破碎英国的免费托儿所》获日本新潮纪实文学奖,同时入围大宅壮一纪实文学大奖。
《我是黄色的》以英国的底层中学为舞台,通过作者的独生子在学校以及日常生活的种种表现,来反映外来移民是如何在英国生活的。作为优等生的“我”上的是充满种族歧视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英国底层中学,母子二人经常处于像热乎乎的馒头一样挤来挤去的状态。他们为身份而烦恼,因贫富差距而深感人情冷漠,只有通过积累微小的努力、不断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才能获得生活的勇气。
该书自去年5月上柜以来,因其全球化背景下的移民生活题材和别具一格的书名,引起了读者狂热的反响,销量节节攀升。出版方新潮社破例决定加印十三万册,还专门成立了“布雷迪团队”,与全国的书店员工携手推广此书。
此番纪伊国屋书店发布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系纪伊国屋书店全体员工从过去一年出版的新版图书中推荐“自己读了感觉真的很有趣,一定要选出来推荐给顾客的书”,然后由十六名评委从中评选出获推荐次数最多的三十本上榜图书。
除《我是黄色的》名列榜首外,青柳碧人的《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有具尸体》和横山秀夫的《北光》分列二、三名,位居第四的则是刘慈欣的《三体》日文版。
相关资讯
书单推荐│七本纪实文学作品,了解鲜活的历史
书单推荐│七本纪实文学作品,了解鲜活的历史 2017-11-25 22:59 今天推荐七本译文纪实系列的纪实文学作品 , 或挖掘重大事件的种种内幕 , 或显露惨痛人间世的冰山一角 , 通过作者的笔端 ,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