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哪吒传奇,悟中国文化
4月10日-13日,我院组织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国、越南、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等不同国家的优秀来华留学生齐聚影院共同观看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此次活动以各年级为单位分成观影小组,共同感悟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东海的壮丽景象、仙法对决的灵动飘逸,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核心精神相得益彰。特别是对“打破成见”“自我认同”等主题的深入挖掘,不仅让留学生们对中国动画技术的创新发展赞叹不已,更使其深深陶醉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精妙融合之中。
观影结束后,各年级观影小组内的留学生们围绕影片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并写下了观后感。影片中哪吒“打破成见、勇敢追梦”的精神,与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探索知识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助力他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奋斗”与“包容”的深刻内涵。
此次观影活动借助优秀国产影视作品,向留学生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与蓬勃的时代生命力。

哪吒传奇:从神话到票房巅峰的魔法之旅
在中国,神话传说似乎总有着不灭的魔力,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影片就成功将这一力量释放到了极致。这不仅是一部呈现传统文化的动画片,更是一个引领票房奇迹的现代神话。随着导演饺子凭借《哪吒》系列电影的成功,跻身中国导演票房榜的前三名,他的名字与这一传奇故事深深绑定在了一起。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影片中哪吒最具代表性的台词之一,也是整个故事的核心精神。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哪吒形象,还是这部影片赋予他的现代解读,哪吒都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自我选择的坚定。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吸引了无数观众走进影院,赋予了影片超乎寻常的魅力。
从故事的起点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仅是翻新了传统神话故事,它更是对孩子成长、逆境奋斗的有力诠释。影片在角色塑造上赋予了哪吒以更多人性的闪光点,既有孩童的天真无邪,也有对世界的不羁与反抗。这种复杂的角色形象,可以说是《哪吒》的成功关键之一。我们看到,哪吒在面对他命运的捉弄时,勇敢站出来,与命运抗争,而不再只是一个乖巧听话的童子。
导演饺子的执导技巧也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影片在视觉效果上的出色表现堪称一绝,无论是激烈的打斗场景,还是富有中国风的山水背景,饺子都用心地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在动画风格上,影片大胆运用鲜艳的色彩和流畅的动作设计,使得每一帧画面都可称为艺术品。这种风格上的大胆创新,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更为影片实现了高票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饺子还巧妙地利用了情感渲染,让观众在欣赏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体悟到影片传递的深层意义。哪吒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纠葛、同伴之间的情谊,以及与敌对势力的较量,层层递进,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重温成长的痛楚与勇气。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说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因如此,观众们愿意为这一段成长旅程买单。
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节节攀升,饺子已成功超越了张艺谋,跻身中国导演票房榜的前三名,这也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认可。目前,饺子的票房成绩已达142.05亿元,距离榜首的陈思诚仅差12.6亿,而影迷们对此则充满期待,究竟能否在未来实现逆袭。
除了票房的突破,这部影片在全球动画电影榜单中的表现也不容小觑。凭借91.17亿元的票房,它在全球动画电影中高居第五,传达出了中国动画也能够与国际巨头一争高下的自信。不难看出,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是对制作团队的认可,更是中国文化精神向外传播的一次成功尝试。
总之,《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光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象征着当代观众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融合的渴望。饺子凭借这部作品,不仅夺得了票房,塑造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也将这个关于抗争与成长的故事传递给了世界。未来,期待他继续带来更多充满创意与激情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见证如何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更多的奇迹。
哪吒之魔童降世视听语言影评
暑期里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各大网络平台,它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和极高的口碑促使我踏进影院一探究竟。
不同于印象中刻板漂亮、英武的哪吒形象,这部电影中的小哪吒顶着黑眼圈,睁着疲惫的三角眼,双手插进裤子口袋,龇牙咧嘴,顽劣不堪,一脸痞气的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电影中的哪吒生而为魔,饱受非议,无人理解,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阴差阳错成了混世大魔王,背负着沉重的命运枷琐。但哪吒却以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扭转了命运,托起陈塘关的天地。
看完这部电影我走出影院,那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哪吒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还有各种逗趣可爱的人物设定:一口川普、胖乎乎的太乙真人;为人谦逊,优雅帅气的敖丙;独立刚强对孩子却满腔柔情的殷夫人;口吃的申公豹......这些使我在荧幕前收获的不仅是惊喜,还有笑和泪的感动。
电影中哪吒身上所具有的不服输,不屈服于命运,相信自我力量的性格特征,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追求的青年精神:每个人都拥有最强大的小宇宙,凭着一股倔强不认命的劲儿,能挣脱外界的束缚,撕破社会所贴的标签,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我"。正是因为成见的存在,人们都会选择性地忽视他人的努力和闪光点,把一个人的成功归功于巧合和幸运。哪吒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反抗权威和命运,抛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他也给正奔跑在自己理想道路上的人以鼓励。
这部电影火爆的背后,是创作团队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艰辛付出,据说为讲好这个故事,导演对剧本共做出66个版本的修改。实际的创作,或许有更多鲜为人知的艰难故事,也正因为这样,这部匠心之作才能收获观众的认可。
龙应台曾说:"文化绝不是一副死的、挂在墙上已完成的画。"文化是活的,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总被不断地阐释和塑造的。时代总在变迁,经典也总在被不断地讲述和演绎。哪吒这个角色,在《封神演义》《西游记》中大显神通;在《哪吒闹海》《哪吒传奇》的光影里成为英雄;而到了今天,他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与命运抗争。哪吒的故事,在无数次地改编、创新、重塑之中,影响了不同时代的人们。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地创新中才能获得持久长远的生命力。弘扬文化自信,在世界文化市场中构建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神话世界。当青少年说起心中的英雄时不再是蜘蛛侠、奥特曼,我们也有属于自己民族的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屈服于命运的哪吒......那该是怎样一种成功的民族文化教育呀。
影片中那句"不认命"的台词,也恰好印证了国漫艰辛的崛起之路。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正如媒体的评论:"抛却成见,魔童哪吒序幕起;文化给养,国漫宇宙终可期。"
(作者 陕煤建司一中高二(1)班 姚佳琪)
来源:铜川日报传媒网
上篇:陈情令观影哪吒之魔童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