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集《士官的白天和夜晚》:写出军人的闪光点
小说集《士官的白天和夜晚》(解放军出版社,2022年12月),共收录我创作的16篇中短篇小说,除了《循着父亲的目光远行》(2007年《解放军文艺》第12期),均为2010至2020年间创作。这些作品写的都是关于军人和部队的故事。
自步入文学创作以来,我的创作领域大致可分为两个板块,一是我生活过的湖北红安老家,二是军营。写湖北红安,是我对故乡的回望。写军营,更多的是贴近部队基层描摹近些年身在军营的体验与感悟。军旅生涯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亲身实感的丰富素材和第一手的资料。
小说集收录的《长跪大别山》,是对家乡红安和革命历史的书写。对红安这片热土,我心怀敬意和感激。她用五谷杂粮养育着我,用革命精神熏陶着我;像很多红安年轻人一样,我也从这里走进了军营。2016年国庆节,我回到红安探亲,期间参观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馆,听到讲解员讲述的周大娘的故事,我眼泪奔涌而出。我想写周大娘的故事,但迟迟找不到切入点,直到一个寒冷的冬夜,一首革命歌谣在耳畔飘响:“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我在创作中尽可能调动起自己的军旅经验和叙事技巧,力图让小说兼具真实感和情感。《穿军装的牧马人》里牧马的黄叶青,《饭堂哨兵》里的无名哨兵,他们的独特存在,他们站立的姿势,甚至他们长时间的沉默,触动了我内心那根敏感的神经。我敬佩、喜欢他们,就动手写他们。这些人物,有的是“偶遇”,相识的时间很短,有时只有一个正午的时间,比如那个“穿军装的牧马人”。
当时,黑龙江边防某部安排几个兵接受我的采访,其中一个兵是从放牧的野地匆匆赶来,穿着一身冬季作训服。他没有坐在椅子上,而是蹲在我面前,背部紧紧靠着暖气片。最初,对于这个兵的这番行为我有些疑惑。不一会儿,他身上有水滴落在地板上,那是他军装上的冰开始融化。那一刻,泪水溢出我的眼眶。打动我的,正是这些军营生活的细节、体现在军人身上的细节。这些细节,看过一眼,就再也忘记不了,它们融入我的血液里、呈现在我的创作中。我觉得,作为一名部队作家,不应该坐在办公室里,凭自己的想象虚构军人形象和军旅生活、虚构火热军营发生的感人故事。尽管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它应根植于现实之中。作为创作者,我庆幸能够深入到基层部队、条件艰苦的连队采风,也庆幸能够遇到这个战士。我决定写他,写这个有几分“许三多”感觉的战士和他内心世界的跌宕起伏,于是就有了短篇小说《穿军装的牧马人》。
当然,我写的不仅仅是那个穿军装的牧马人、饭堂里的哨兵。我采访他们时,会通过他们的外表、不经意的表情、略带羞涩或怯懦的眼神,揣摩他们内心的波澜。在我创作的小说中,真实的部分所占比例不少。在现实生活中收集素材、汲取现实生活营养,是文学创作绕不开的路。同时,我也会展开我的想象,写他们的心理活动。作品中的人物,有了外在行动和内在心理活动,形象塑造也才会更加丰满。
我写得并不太快,每天写得也不多,只是多年来一直在坚持创作。作品的创作和发表是要走向读者的。那些和我联系的战士读者们时常也会与我交流他们的阅读感受。他们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这激励着我用力用情书写,严肃对待创作。
我并没有用几篇小说反映这个时代军人全部生活的意图和野心,我只是想在作品中呈现军营那些实实在在的军人,呈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内心的五彩斑斓。为此,我用心观察军营生活里的细节,观察那些普通战士日常的生活和行为。我的军旅小说创作体验是,抓住军营生活的细节写,就会写出军人身上的闪光点;尽管那些闪光点有时并不十分耀眼,但它在某个角落执着地静静地放着光,这种光带给人持久的感动。
我深感作为一名作家,尤其是书写军旅题材文学作品的作家,投身于人民军队和军人的写作充实了我的生活,也让我变得纯粹。人的灵魂需要有地方安放,要有一个希望在自己眼前;否则,没法往前走。我的文字,是我灵魂的栖息地,也是我眼前的希望。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好的小说是分泌出来的。那么,就让军营生活的细部,进入我的内心,等待着它们发酵、分泌吧。写作让我的生活宁静,心如止水。我不急,也没有野心,慢慢地、慢慢地写。我想让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军人高干言情完结小说
以下是几本推荐的完结高干小说短篇: 1. 《豪门缠爱:娇妻不好惹》:这是一本现代言情-豪门世家类小说,讲述了偏执狂小姐和不好惹先生的温馨治愈系爱情故事。 2...
以下是一些军旅小说中男主是军人的言情小说推荐: 1. 《军装下的绕指柔》:男主是特战军人,女主是军医。这本小说已经被改编成电视剧。 2. 《白色橄榄树》:男...
以下是一些军人题材的高干小说推荐: 1. 《重生之阎欢》:这本小说中男主角是高干军人,女主角是医学院毕业生重生为高干女阎欢的故事。 2. 《庶女策:第一女将...
以下是一些言情军人小说的推荐: 1. 《念念都是你》: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热血军人和一位支教老师之间的甜蜜恋情,同时还有和歹徒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 2. 《特...
六本书,走进警察世界!
今天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向您推荐六本书,让你更了解警察。书单中,有悬疑小说也有纪实文学,每一本的结局都会让你匪夷所思,却又让人信服,在感叹作者缜密逻辑的同时,更为案情的每个伏笔之精妙,拍手称快。
正义到底会不会缺席?尤·奈斯博极具压迫感和野心的暗黑新作,悬疑小说迷的饕餮盛宴。这一次,连环杀手瞄上了警察,猫抓老鼠变成老鼠虐猫的游戏。紧张刺激的杀人风暴,让人揪心断肠的故事走向……如同完结篇一般的“哈利·霍勒警探系列”高潮之作,重要配角悉数登场,剧情伏笔一一揭晓,让人悲痛之至的故事最后是慰藉人心的结局。
手术刀,法医的第十一根手指,划开万象众生的人性,法医秦明永远也不会想到,他竟然会成为一桩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
秦明,主检法医师,绰号“老秦”。阅尸无数,鬼手佛心。在繁忙工作之余,尝试将自己经历过的经过法医技术指导破案的案件进行了改编,写成这些著作。主角光环加作者光环,老秦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向读者介绍法医这个神秘的群体,让更多人了解法医学知识,支持并理解法医。
叙述者“我”自十六岁时起便沉迷于对科学怪才德塞尔比的研究,及至而立之年完成鸿篇论著,却苦于无钱出版。“我”受了朋友怂恿,与他合谋杀害了一个有钱的老头儿,到手的钱匣却被他自个儿藏了起来。三年之后终于获知其藏匿之地,然而,寻匣之旅不期然地成了天方夜谭般的荒诞奇遇:虽死犹生地出现在“我”眼前的受害者的“鬼魂”,内心深处开始同“我”对话的“我”自己的灵魂,一个没有宽度、没有厚度的诡异警局,一个笃信“原子论”的警长和他关于“自行车人”的奇谈,以及在位于隔墙里的袖珍警局办公,与被杀害的老头儿有着一模一样面孔的第三个警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作者把关子卖到了最后。
经侦题材小说,法外无路,虽远必诛。《战狼》编剧跨越政商两界,真实展现跨国“猎狐”的手法。一部海外追逃的博弈智慧之作,揭秘诱捕“红通”贪逃犯的门道。本书内容取材于民间借贷骗局,介绍犯罪者如何层层设套,威逼利诱普通群众上当受骗。设局者高智商陷阱,投资者、借贷者愈陷愈深,通过小说的形式揭穿,避免悲剧重演。书中高层决断、警匪斗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猎狐者玩转猎物,犯罪者插翅难逃!
小说由两起看似普通的案件着手,老干部老王因为看护的疏忽突然死亡,在医院与家属的调解中,家庭中所有暗藏的矛盾和纠缠迅速恶化;服装设计师柳三郎因为妻子外遇而离婚,而妻子的外遇对象因为私制冰毒被通缉,却一夜之间人间蒸发……警察忍叔和年轻的搭档周槐序深藏在民间,密切关注着蛛丝马迹,在缓慢的进展中,真相在敬业和专注中慢慢走向清晰,所有的事件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迪近些年来扎根公安一线,深入警察生活,潜心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纪实文学的代表作品。李迪是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在全国选出的第一批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他多次深入辽宁、江苏、浙江等地公安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提供了一个样本。李迪以其质朴生动的语言,真实可读的情节,对派出所、看守所、刑侦、经侦等各警种的民警进行了塑造,展示了当代公安民警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服务人民、积极进取的优秀群体形象。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催人泪下,读后令人无不振奋,无不掩卷深思。
原标题:《六本书,走进警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