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探索丨军事训练要素正向“智”演进
军事训练包括组训者、受训者、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环境等要素。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持续推动战争形态向智能化转变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牵引军事训练各要素向智能化演进。
组训者思维理念向“智”升级。人类战争史表明,思维理念的落后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组训者面对的是武器装备“自主化”、作战空间“全维化”、交战方式“无人化”、指挥决策“超脑化”,应该紧跟战争形态之变,升级组训思维理念。要深刻把握智能制胜新机理,通过完善智能化作战情报侦察、态势感知、指挥决策、作战行动、效能评估、武器运用等知识体系,提高认知水平,把组训思维提升到以“智”练兵高层级;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新定位,加大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践运用,把组训理念提升到高技术新领域较量上来,增强组训含“智”量;牢固树立向强制强新指向,研究掌握强敌军事训练智能化转型新内容、新举措和新路径。
受训者内涵外延向“智”拓展。纵观历次军事变革,无论是枪炮、坦克、飞机等新武器的发明,还是“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等新作战样式的创新,变化的是作战的距离、速度、精度和杀伤力等,始终不变的是人这一战争执行者及受训者。近期的世界局部战争中,常规武器在技术、结构、功能形态和毁伤效应等方面不断迭代发展,具有一定自主功能的智能化武器装备闪亮登场。智能化武器装备以算法为支撑,能够在实战化训练环境中反复进行数据获取,多维度进行算法验证,并不断完善算法模型,通过数据喂养和深度学习为其自身赋能增智,增强自主作战水平,这就使受训者的范围由传统的人向智能装备拓展。比如,由大量微型无人机、无人艇、机器人组成的“蜂群”“鱼群”“蚁群”等集群经过海量数据的“喂养”,可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自主自学自适应,实施自主式作战、分布式杀伤、饱和式攻击等。
训练内容向“智”聚焦。训练内容是军事训练的核心要素。世界军事强国历次军事训练转型主要是通过训练内容变革实现的,打赢未来战争必然要求顺应战争形态发展趋势,把训练内容重点向智能化训练聚焦。智能化战争,武器装备体系向“无人装备为主、有人装备为辅”的转变、战场空间向宏观和微观交战空间的拓展、指挥控制向“人谋”与“机谋”的融合,决定了智能化训练主要涵盖智能化战争军事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知识,智能化武器装备操作使用和作战运用技能,智能装备自主化作战和集群作战战术战法等内容。要通过对军事大数据、作战资源云、战场物联网以及与情报侦察、态势感知、指挥决策、效能评估等相关的人工智能知识学习,筑牢智能化思维根基;通过运用辅助工具操控智能化武器装备和智能化指控系统训练,掌握各类智能武器和系统的技战术性能;通过广泛开展人机融合式指挥训练,实现人与机器两者功能的分配共享和功能角色的互换合作,促进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在指挥层面的融合。
训练方法向“智”突破。训练方法是落实训练内容、达成训练目标的“纽带”和“桥梁”。在训练方法创新发展上,与机械化战争突出有序合成、逐级融合和信息化战争突出网络赋能、网状融合不同,智能化战争强调科技赋能,突出将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深度融入传统训练方法,使受训者面对不同对手和环境进行大量反复训练,通过不断纠错、学习和提升,形成应对各种情况的自主反应能力。将智能化技术与网络化训练相结合,创新形成“分布式”训练方法,可将异地分布的各作战力量互相连接,并为其提供统一的联合训练环境,实现在同一背景、同一战场态势、同一作战想定下的虚拟环境中同步实施大规模演训;将智能化技术与模拟化训练相结合,创新形成“自主式”训练方法,可通过传统仿真平台、智能体和交战规则库三者之间的交互,形成智能化博弈平台,完成对智能化装备的自主博弈;将智能化技术与基地化训练相结合,创新形成“智慧式”训练方法,可实现基地训练态势实时感知、数据实时采集、效果实时评估,提高器材和设施的利用率,缩减弹药油料消耗,提高训练效益。
训练环境向“智”延伸。训练环境是组织实施训练的基础支撑,包括训练时空环境,设施、设备、器材等物质环境,思想、文化等精神环境。随着战争形态演变,需着眼智能化战争发展态势,坚持科技赋能,革新训练环境。在训练时间环境上,智能化武器装备的自主性及其在心理、生理和认知方面的优势,使其可以克服人体疲劳等限制,不间断进行作战,训练时间环境由有限向无限拓展;在训练空间环境上,随着智能化战场参战力量和作战空间的急剧拓展,物理空间的训练场将难以全面模拟战争场景,在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的技术群的支撑下,可打造一体化的虚拟训练环境,使训练物质环境由真实向虚拟拓展。在训练精神环境上,随着脑科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牵引训练精神环境向脑控、制脑、心理认知等方向迭代发展。

颅脑创伤外科
神经外科医学部颅脑创伤外科,现有高职专家6名,专业技术人员36人。在国内率先提出小脑幕切开术救治颞叶沟回疝患者,率先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颅骨修补术并取得一定成果,在脑脊液漏、颅脑感染、脑积水微创手术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国内较早采用导航及简易增强现实技术救治颅脑创伤、枪击伤、爆炸伤。在颅脑战创伤救治方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全军颅脑创伤救治前沿研究课题“创伤颅内压监测”相关研究获全军重大医疗成果奖;采用新型胸腔外旁正中入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晚期外伤性截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军事脑功能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
经济日报:自动化所承办的脑机接口与智能控制暨首届脑科学研讨会举行
经济日报:自动化所承办的脑机接口与智能控制暨首届脑科学研讨会举行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北京酷成长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承办的“脑机接口与智能控制暨首届脑科学研讨会”于12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自动所举行。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脑机接口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研讨会”、“脑科学与教育研讨会”两个部分。
在“脑机接口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研讨会”上,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远清院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张文生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王常勇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Cogrowth(酷成长)CEO华中领分别从多模态脑机接口及其临床应用、头皮脑电与猕猴植入式脑神经信息的脑-机接口、认知脑电与智能测谎、人工智能的未来·认知计算等专业领域等最新研究成果及脑电与智能控制应用进行学术交流,并对脑机接口的技术壁垒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做深入探讨。
在“脑科学与教育研讨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以清华大学最新成立的“脑与智能实验室”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两个独立运行的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为例,围绕“脑科学应用与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交流了意见。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执行秘书长刘洪海在研讨会上就脑科学如何服务与教育、服务于科学普及、服务于健康做了交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5日讯)
相关资讯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军事医学研究院前身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月转隶军事科学院,更名为军事医学研究院,是专职从事军事医学研究的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军事医学领域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任务,重点开展卫生勤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