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南疆军区保障部精准扶贫助力共建村脱贫攻坚

更新时间: 2025-07-12 14:20:07

阅读人数: 899

本文主题: 军事科学院钱有武

南疆军区保障部精准扶贫助力共建村脱贫攻坚——

■徐俊 李泉锦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强

夏日的南疆,克孜勒河畔暖风徐徐,麦苗青青。

记者从新疆疏勒县城驱车18公里,来到巴合齐乡四村。平坦的柏油路两侧房舍整齐,干净整洁的校园里书声琅琅,村民们来来往往地忙碌着。

南疆军区保障部官兵还记得,他们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子时,眼前还是“道路尘飞扬,低矮土坯房”的景象,不少贫困户坐等救济粮,有的孩子辍学在家。近年来,南疆军区保障部从教育、文化、技术、产业、思想等6个方面入手持续开展精准扶贫,帮助这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多媒体教室、八一图书阅览室、红星电影放映室、国防教育文化长廊……”在四村小学,校长薛俊成向记者细数部队帮扶建起的教学设施。他说,近年来,部队不仅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设施设备,组织学生开展过“军事日”等活动,还积极捐资助学,累计资助学生220人次。

2018年,学校六年级学生穆耶赛尔·麦麦提由于家庭变故,父母想让她放弃学业。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该部战勤计划处政治协理员蒋济聪得知后,主动与麦麦提家结成对子,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如今,麦麦提学习成绩优异,还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

距离学校不到500米的文化活动广场,过去曾是一片荒地。去年,南疆军区保障部出资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置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设施,方便村民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他们还定期在广场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宣讲,召开村民“脱贫讲评大会”,提高村民脱贫致富积极性。

文化帮扶树新风。在子弟兵的真情帮扶和潜移默化影响下,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子女教育。近年来,全村先后有46名学生考上大中专院校。

四村村民大多以农业、畜牧业为生。该部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种植、特色养殖等绿色产业,同时利用当地日照充足等优势,帮助村民建起蔬菜基地,并促成与当地农业公司的合作协议。村民开展订单式种植,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并负责销售,保证村民稳定增收。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为此,该部聘请专家向村民宣讲特色养殖实用技术,现地教学庭院生态种植,同时编印发放《特色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生态种植技术手册》。

已经脱贫的艾麦提大叔,正在部队援建的蔬菜大棚里采摘蔬菜。他逢人就讲:“是解放军带领我们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多措并举精准帮扶策略,帮助四村拔掉“穷根”,顺利脱贫奔小康。该部部长钱有武介绍,摘帽不断帮扶,他们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防止脱贫群众返贫,向着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继续努力。

南疆军区保障部精准扶贫助力共建村脱贫攻坚

贫困村蝶变小康村

南疆军区保障部精准扶贫助力共建村脱贫攻坚——

■徐 俊 李泉锦 本报特约记者 张 强

夏日的南疆,克孜勒河畔暖风徐徐,麦苗青青。

记者从新疆疏勒县城驱车18公里,来到巴合齐乡四村。平坦的柏油路两侧房舍整齐,干净整洁的校园里书声琅琅,村民们来来往往地忙碌着。

南疆军区保障部官兵还记得,他们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子时,眼前还是“道路尘飞扬,低矮土坯房”的景象,不少贫困户坐等救济粮,有的孩子辍学在家。近年来,南疆军区保障部从教育、文化、技术、产业、思想等6个方面入手持续开展精准扶贫,帮助这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多媒体教室、八一图书阅览室、红星电影放映室、国防教育文化长廊……”在四村小学,校长薛俊成向记者细数部队帮扶建起的教学设施。他说,近年来,部队不仅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设施设备,组织学生开展过“军事日”等活动,还积极捐资助学,累计资助学生220人次。

2018年,学校六年级学生穆耶赛尔·麦麦提由于家庭变故,父母想让她放弃学业。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该部战勤计划处政治协理员蒋济聪得知后,主动与麦麦提家结成对子,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如今,麦麦提学习成绩优异,还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

距离学校不到500米的文化活动广场,过去曾是一片荒地。去年,南疆军区保障部出资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置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设施,方便村民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他们还定期在广场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宣讲,召开村民“脱贫讲评大会”,提高村民脱贫致富积极性。

文化帮扶树新风。在子弟兵的真情帮扶和潜移默化影响下,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子女教育。近年来,全村先后有46名学生考上大中专院校。

四村村民大多以农业、畜牧业为生。该部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种植、特色养殖等绿色产业,同时利用当地日照充足等优势,帮助村民建起蔬菜基地,并促成与当地农业公司的合作协议。村民开展订单式种植,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并负责销售,保证村民稳定增收。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为此,该部聘请专家向村民宣讲特色养殖实用技术,现地教学庭院生态种植,同时编印发放《特色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生态种植技术手册》。

已经脱贫的艾麦提大叔,正在部队援建的蔬菜大棚里采摘蔬菜。他逢人就讲:“是解放军带领我们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多措并举精准帮扶策略,帮助四村拔掉“穷根”,顺利脱贫奔小康。该部部长钱有武介绍,摘帽不断帮扶,他们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防止脱贫群众返贫,向着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继续努力。

阿里边防区:反蚕食反渗透斗争激烈战争距离我们很近

从阿里回来后,我心中多了一片蓝天,多了一片净土。每每回想起那趟刻骨铭心的阿里行,内心深处就翻涌起浓浓的边关情,一次次涤荡着思想、震撼着心灵……

走上这平均海拔4500米的世界屋脊,那片天地广阔壮美,我为那里的景色沉醉;走入阿里边防,千里边防固若金汤,我为官兵们的执著与坚守所感 动。在20多天、近3000公里“接地气”的行程中,高原环境的艰难困苦、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边防军人的责任担当时时震撼着我。路上,与阿里分区副司令 员钱有武聊天,这位12次与死神擦肩而过、8次荣立三等功的“喀喇昆仑卫士”虽身患多种慢性病,仍然坚守在热爱的边防事业上。我问钱副司令靠什么扎根高原 29年?他认真地说,一山一峰事关国家利益,一石一草都是主权象征。在这里呆长了,每一名军人内心深处都会响起一种声音,它会告诉你,理想信念的内涵,保 家卫国的责任。

身处高原,生存条件恶劣,是什么支撑着边防军人牺牲奉献?这一直是悬在我心头的一个问号。走进扎西岗边防连,听官兵说的最多的是,“宁让生命透 支,不让使命欠账”的信念,座谈中大家聊的最多的是,“不丢领土一寸、不损主权一分”的责任担当。连长杨民告诉我们,2012年3月,防区突降暴雪达 1.2米,夜间气温骤降至零下36摄氏度。为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夜巡任务,大家冒着风雪严寒,一个拉着一个,互相鼓励着一步一步往前挪,连滚带爬,硬是巡完 了近百公里的山路。这样的事,在连队经常会发生。住进班里,与战友们聊起身边的点点滴滴,从那一张张闪着高原红的脸上,从那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我真 实地感受到战友们心中那份赤诚的信念追求——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守卫人民幸福生活,践行边防军人忠诚使命。坐在他们中间,面对这些平凡而可爱的士兵,我由 衷地感觉到人人不简单,个个都伟大!

军人生来为战胜。战胜对手要有一招制胜的“看家本领”。在一些争议区,边境活动频繁,来到这里,才真切感受到反蚕食反渗透斗争很激烈,战争其实离我们很近。能打胜仗,已内化为高原官兵的实际行动,就是要练足内功,随时准备打仗,一旦有事,确保完成任务。

10个边防连防区都是山高路陡,气候无常,达坂纵横,险象环生,每一次巡逻都是对身体和意志的严峻考验。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战士们要根据不同 路况,采取不同方式接力巡逻,徒步背负枪弹干粮风餐露宿。亲眼目睹战士们骑马立于万丈沟壑面不改色,驾车沿着山崖搓板路游刃有余,我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们 是这高原上真正的英雄。可当我夸赞他们时,小战士们却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我们这里人人都有历险记,个个有本生死录。”巡逻途中,我们身临其境,不时冒 出一身冷汗,同时,又深切感受到,能打胜仗的本领,是战友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是一次次生死巡防中历练出来的。

在行军途中,我们也与基层官兵一样,感受到生命禁区的挑战:14次穿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有2次遭遇大面积山体塌方,有2次高速行驶 中爆胎。特别是在过5,810多米的相让拉达坂时,我渐感上身发麻,接着双臂和手僵硬似铁,无法说话,第一次闯了一下鬼门关!好在准备充分,加大吸氧一个 多小时后,人才慢慢清醒和恢复过来。这时我更加信服阿里分区政委杨诚说过的话,阿里的高原环境,是对官兵生理极限的挑战,没有一种牺牲奉献精神,来了也会 当逃兵的。正是一代代边防军人用牺牲铸就和平,用奉献书写青春,才在雪域高原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边关。亲身体验过这次边防行,就会更加珍惜今天的 幸福生活。此行虽然身体上缺了氧,但在精神上却醉了“氧”,我为阿里边防军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来源:解放军报)

标签: 穿越 校园 乡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