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奇书是什么书?
中国三大奇书是指《山海经》、《周易》与《黄帝内经》。《山海经》为述图之书,《周易》又称《易经》是秦汉后直至今无人可以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黄帝内经》又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很深厚的文化积淀,诞生了许多珍贵的书籍,而有些书籍由于牵扯的知识过于晦涩难懂而被人称为“奇书”。
从全书的结构来看,《山海经》分为“山”和“海”两个部分,这本书中的“山”和“海”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陆地和海洋。《山经》中记载的是中原大地上的山川走向、矿产宝藏等东西,《海经》可细化为《海内》和《海外》两部分,《海经》总的来说讲述了海内外的神话、怪兽的资料。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的经典之作,许多古代医术都曾引用该书中的医学知识,它也导致了后代养生学的发展,这本书的结构相当于现代的医学百科全书,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
《易经》也称为《周易》,是一本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奇书,它的作者是商朝末期周族的诸侯王姬昌。《易经》是一本可以预测未来的奇书,但在流传过程中许多内失传,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易经》并不是全本。
山海经》是中国志卷又似甚杨视志阿怪古籍,大约是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叶,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父子编校时,才合编在一起。宋人胡应麟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取则据海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经计算在。山海经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前构径划哥冷防职果害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可谓汪洋宏肆,促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黄帝经》又称《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中国道教十大必读奇书概览
道教,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精髓,同时汲取了古代神仙家的秘术、民间巫术以及对鬼神的信仰。其诞生于东汉末年,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秦汉时期。道教以“道”为哲学最高范畴,坚信“道”不仅是世界的本原和最高价值,更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和规律。
全书共计一百二十二卷,内容极为广泛,深入探讨了道教教义、起源、经法、秘诀、气法、金丹、药物等多个方面,因而被誉为“小道藏”。书中提到的“云笈”,是道教中对书箱的别致称谓,而“三洞四辅七部”则是道教经典的一种分类方法。明万历年间,张萱清真馆订刊本对《云笈七签》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道家之言”。《云笈七签》几乎涵盖了道教的各个方面,堪称道教的小百科全书。它不仅展现了哲学、化学、天文地理等传统元素,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养生医学、民俗文化等丰富内涵。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本书无疑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是一部道教丹经的重要汇编,它汇聚了数十种专著,内容博大精深,堪称道教丹道的瑰宝。其中,《杂著指玄篇》、《金丹大成集》、《钟吕传道集》等杰作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详尽地阐述了性命双修的修炼之道。这些著作无论是从命理入手还是先从心性修炼开始,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不仅如此,《修真十书》还收录了唐末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多部重要著作,不仅涵盖了丹道与养生的核心理念,还对元代之前的导引、丹道、养生理论与功法进行了详尽的记录,这些记录如同明灯,为后世的修真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东汉魏伯阳精心雕琢之作,该书独辟蹊径,运用易象来诠释炼丹之艺,巧妙地将“大易”、“黄老”及“炉火”三家哲学理念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而深邃的理论体系。通过易象这一媒介,魏伯阳详细阐述了炼丹的内在逻辑和实践方法。该书不仅是道教中首部系统论述炼丹术的典籍,而且也是全球已知最早的包含内外丹理论的道教理论著作。历史上,众多注解家纷纷献艺,留下了诸多精彩绝伦的解读。这部作品对道教修炼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丹经之祖,为后世内外丹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在道教史和古代科技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亦称《黄帝阴符经》,其内容深邃,被李筌解读为神仙合一之道、国家安定之法和军事制胜之术。有一种说法认为该书成书于北朝拓拔魏时期。全书分为一卷,有些传本则进一步细分为《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战胜演术章》的上、中、下三篇。关于这部书的性质,学者们的观点各异,但多数倾向于认为它是一部道教修养之作,涵盖了养生要旨、气功、食疗、精神调养、房中术等多个方面。关于这部书的注解版本繁多,《道藏》第54至58册中收录了二十余种。其中,唐代李筌、张果,宋代朱熹、胥元一,元代的王道渊、俞琰等家的注解都是颇具影响力的版本。
《黄庭外景玉经注》与《黄庭经》在道教上清派中占据重要地位,亦被内丹家视为修炼的核心经典,它们亦被称为《老子黄庭经》。此经典分为《黄庭外景玉经》与《黄庭内景玉经》两部分,而在两晋时期,又新增了《中景经》。尽管《中景经》出现较晚,但我们现在暂时可以不予以考虑。在这两部经典中,人们认为人体各个部位都居住着神仙,并且它们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学说,还详细介绍了许多存思观想的方法,梁丘子对此进行了注解。《外景经》大约成书于魏晋时期,其主要内容也是描述如何存思诸神。梁丘子为其注解,但并未按照章节进行划分。
庄子被尊为“南华真人”,因此,《南华经》也被称为“真人经典”亦称《庄子》,庄子的核心思想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涵盖了自然无为、齐物论、精神自由、人生虚妄以及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这本书不仅被视为道家经典,更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追随者的智慧结晶。全书共33篇,字数逾六万五千字,详细探讨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与审美观等多元议题。同时,它也对宇宙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命意义及批判哲学等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唐玄宗天宝元年,文子被封为通玄真人,其著作《文子》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最终在唐玄宗的推崇下更名为《通玄真经》,地位崇高,成为道教四部圣典与“四子”真经中的一员。《通玄真经》的内容博大精深,不仅深入解读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还继承并发展了道家学说。同时,该书巧妙地融合了名、法、儒、墨等各家思想,对道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代都有学者对《通玄真经》进行注疏,如唐代的徐灵府、宋代的朱弁,以及元代的杜道坚等。他们的注疏作品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使得《通玄真经》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入探究。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道教经典《真诰》由陶弘景精心编撰,共20卷。前16卷详细记录了晋哀帝兴宁年间,杨羲、许穆等人所记录的众真降临的诰语,因此得名“真诰”。在近代,《丛书集成初编》收录了《真诰》全书20卷,全书被分为运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真诰》一书与易道相通,与佛教相互交融,尤其在甄命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二十四章经》的影子。可以说,《真诰》是一部兼具释道神秘文献特色的经典之作,经过改写后的版本更加流畅,同时也修正了一些可能引起歧义或误解的部分。
亦名《列子》,唐玄宗天宝元年,列子因其卓越的思想成就,被赐封“冲虑真人”,其著作亦被尊称为《冲虚真经》,在道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四子”真经之一。宋真宗景德四年,更赠以“至德”二字,于是又得名《冲虚至德真经》。此书,深邃而广博,对后世的哲学、文学、科技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列子》中,列御寇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观念,如“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和“宇宙无限说”等,这些早于西方的理论,为当时的学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新的思考方向。作为一部道教经典,更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文学魅力的古籍。
作为道家哲学的瑰宝,以其简洁而深远的笔触,揭示了道家核心理念的无尽魅力。这本书不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推广了“无为而治”的智慧,更超越了传统道德的范畴,涵盖了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诸多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国界,更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被誉为“天书”,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创作。这部作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德经》探讨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而下篇《道经》则更侧重于阐述用兵养生之道。这两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在哲学、科学和宗教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冷知识##道教常识##文化##书籍#
本文仅供参考,相关数据可能存在偏差,不具有唯一性。
♥关注@海棠听雨落每天给您带来更多趣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如有不足敬请谅解!
中国上古十大奇书
奇书通常指那些内容独特、深奥或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古籍、以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老杨把《黄帝内经》归类为药典不在这里阐述、下面整理几部被广泛认可的中国奇书、一起来看看吧!
《周易》、亦称《易经》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据传伏羲创八卦,周文王推六十四卦,孔子撰写解爻辞、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
《鬼谷子》、战国鬼谷子所著共14篇、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力求“变动阴阳”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被誉为“旷世奇书、智慧禁果、谋略之王”。
《山海经》、成书大致在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共18卷、描述了中国的山川地理、动植物、神兽等各种传说、令人惊叹且寓意深远、被誉为'失落的天书'和'千古第一奇书'。
《推背图》、相传唐朝李淳风与袁天罡所著共60幅图像、每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融合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多种文化元素、被誉为“中华道家预言第一书”。
《黄帝阴符经》、亦称《阴符经》、据传为北朝时期一位隐者所作、分为上中下三篇共400余字、系道家哲学与修养之术、论涉哲学.军事.养生.要旨.气功和食疗等、被誉为“中华第一奇书”。
《孙子兵法》、春秋时期孙武所著共13篇、每篇都蕴含着深刻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阐述了战争的规律和策略、提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核心思想、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鲁班书》、亦称《缺一门》、相传春秋鲁班所著共3册、上册讲述土木建筑、中册讲述风水布局、下册涉及道医法术、称“欲学此书、必先绝后”、被誉为“上古奇书”和“千古禁书”。
《道德经》、亦称《老子》、春秋李耳所著共81章2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多个领域、被视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
《太乙金华宗旨》、明清扶乩托名吕祖的乩坛所作共113章、阐述了内丹修炼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主旨炼精化气和精血变气、然后在体内循环回光守中、回光调息的修炼之术、非常之玄妙、被誉为“中国生命之书”。
《奇门遁甲》、源于九天玄女传授给黄帝的秘术、由奇.门.遁甲组成暨三奇八门六甲、包含天文.历法.战争.谋略.哲学等多个学科、是中国古代的术数著作、被誉为“帝王之学、仙门秘籍”。
相关资讯
中国十大旷世奇书排名
排行榜123网用户列举了中国十大旷世奇书排名,为您推荐了书排名前十的惊世之作,其中包括周易、阴符经、道德经、山海经、论语等书籍。告诉您中国旷世奇书有哪些,十大旷世奇书排行榜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