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1924 年,鲁迅尚在西安大学教授中国小说史,在课上他对《儒林外史》这部写于清代的章回体讽刺小说给出了极高的赞誉,当时鲁迅认为,此后将“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现在看来,鲁迅的评价虽然有些许夸张,但《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依旧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部小说由吴敬梓所作,以史实和民间故事为材料,以第三者的视角描摹了当时代的众生百态,创作出了一系列与清朝的科举礼教、民间社会和官宦制度相关的讽刺故事。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出生于一个显赫的世家,家门前朝远祖吴聪因参与靖难之役被封骁骑尉,整个家族也由此发迹,到了清代,也始终是当地士大夫世家。吴敬梓的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祖父吴旦是个监生,祖伯父吴晟、吴昺皆是秀才及第,从小在读书人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吴敬梓在少年时期就展露出了才气。
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小官,自 16 岁起,吴敬梓就跟随父亲到了赣榆,他的父亲在当地就任地方的小官,行事清正廉洁,但也因为不会巴结上司,最终被罢免还乡。
吴敬梓在 23 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他的父亲也在同一年病故了,此后,吴敬梓就再也没能在科举上更进一步。他的父亲死后给吴敬梓留下了二万多两银钱,吴敬梓将这些钱全部用于“倾酒歌呼”、接济朋友,被家族其他人视为“败家之子”。
凡此种种境遇,最终都化成了吴敬梓创作的冲动。当中最有名的《范进中举》一章,讲述了读书人范进在埋头苦读最终中了举人后喜极而疯的故事,直至现在,这篇文章依旧被视为对科举制最尖锐的讽刺,被收录进了国内的语文教科书中。
在众多的讽刺小说当中,儒林外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书于一个思想尚不开放的封建朝代,也是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成书的现实主义小说之一。与此后其他小说相比,吴敬梓可算是开风气之先。在胡适看来,晚清时期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状》、《官场现形记》等作品,都是继承《儒林外史》的余绪。
更进一步地说,《儒林外史》的价值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透过它我们能看到封建朝代的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压抑,看到社会风气在一种官本位的极权统治下,如何将各个阶级的民众驯化成一级级的权力结构,从最高层到最底层,上级压迫下级,统治下级的模式不断重复重叠。
另一方面,我们又能看见,文人的自由思想存在的灵活和可能性,即便是在封建时期这样一个密不透风的牢笼中,吴敬梓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摆脱社会的规训。那些千姿百态的众生相中,既有被制度所支配和吞噬的悲剧的个体,也有跳脱出世俗框架,追随良善的美好故事。
《儒林外史》的语句平实,吴敬梓用叙述的笔调取代了浮夸的辞藻,这种写实的现代主义手法令整本书中的故事更具备真实的力量。使得《儒林外史》在当时一众带有奇幻和迷信色彩的民间小说中脱颖而出,这种假借明朝故事描绘清代的社会风貌的手法也让这本书逃脱了文字狱的审查,得以流传至今。
现在看来,无论是在讽刺艺术上,还是在反思个体与制度的关系上,《儒林外史》对当时代的读者而言,依旧有反复研读的意义。

中国四大古典讽刺小说作家
李宝嘉: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与社会的洞察者
在晚清的文学星空中,李宝嘉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他以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成为谴责小说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李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他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内忧外患的清王朝已显露出腐朽与衰败的种种迹象。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李宝嘉的作品来看,他的最大贡献便是开创并推动了谴责小说的发展。他的《官场现形记》犹如一卷清末官场的浮世绘,将官场中的种种丑态揭露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官员们阿谀奉承、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毫无道德底线。他通过众多生动的实例,对官场的体制性腐败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不仅仅是对官场中人的批判,更是对整个封建统治阶层的质疑。他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官场背后的黑暗,引发了有识之士的深思。这种揭露之功是巨大的,他让当时的读者对社会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变革思潮的发展。
李宝嘉的作品还具有时代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他的小说反映了晚清社会转型的困境。传统的封建秩序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摇摇欲坠,而新的社会规范却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他的小说中,我们既能看到传统士大夫在新的社会浪潮中的挣扎与堕落,又能看到新兴阶层的挣扎与无奈。他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无论是卑鄙无耻的官员、唯利是图的商人,还是迷茫的普通民众,都跃然纸上。这体现了他对社会各个阶层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理解。
从文学价值上而言,李宝嘉的创作手法也有独特之处。他善于运用夸张、讽刺等喜剧性的手法来表现深刻的悲剧性内涵。他笔下的人物常常做出荒谬可笑的行为,但这些行为背后却是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悲哀。这种喜剧性与悲剧性的融合,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以幽默诙谐的文字包裹着沉重严肃的主题,让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弊病。
然而,李宝嘉身处那个特殊时代,他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局限性。他的批判往往侧重于表面现象的揭露,对于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挖掘不够彻底。而且在他后期的创作中,由于生活的困顿等因素,作品的质量有所下滑。
尽管如此,李宝嘉在晚清文学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他以自己的作品唤醒了一部分人的社会意识,他的谴责小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镜子,让人们窥探到清末社会的百态。他是一位勇敢的社会洞察者,用文学的力量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发出了抗争的声音,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具有研究的价值,为我们了解晚清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
包邮张天翼讽刺小说
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张天翼讽刺小说,之前只接触过过《华威先生》等。装帧还不错吧~
“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今年适逢上海文艺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编者重新整理出版这套丛书,奉献给新一代的读者。 本丛书以某一作家某一题材的作品为角度进行编选,选入其*优秀的作品。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适当也选收一点中篇小说。 这本《张天翼讽刺小说》(作者张大明)是其中一册。
本丛书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今年适逢上海文艺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我们重新整理出版这套丛书,奉献给亲一代的读者。 本丛书以某一作家某一题材的作品为角度进行编选,选入其*优秀的作品。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适当也选收一点中篇小说。 本丛书分别约请国内对该作家有研究的专家编选,并撰写序言。
相关资讯
0首史上最狠讽刺诗,骂人不带脏字,专怼人间不平事
0首史上最狠讽刺诗,骂人不带脏字,专怼人间不平事 格命草 关注 2021 13 18 28 湖北 来源:澎湃新闻#183;澎湃号#183;湃客 字号 关注格命草,阅读更多经典诗词文 1 醉太平#183;讥贪小利者 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