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泰国人居然拍中国古装剧了网友:有点七八十年代港味,颜值可以

更新时间: 2025-07-05 16:29:35

阅读人数: 985

本文主题: 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武侠小说

古装剧看多了,看过泰国拍的中国古装剧吗?最近,泰国出品的一部中国古装剧《侠客剑心》(也叫剑客之心)上映,引发热议。

泰国人其实一直相当喜欢看中国的古装剧、武侠剧、仙剑剧,如今终于不满足于只当观众,亲自下场了。

这部《侠客剑心》在泰国发行,讲述两位大侠穿越时空、行侠仗义的故事,情节设定、人物造型、布景都高度中国化,到处是汉字,什么红花会、武当派、XX镖局、XX山庄张口就来……

以下是网上的故事梗概,凑合看一下:

当娜琳雅意外地从青岛悬崖上掉下来时,她的人生到达了一个转折点。在崖底,她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家伙。他不是普通人,而是她翻译的中国武侠小说中的武术家。云虎帮帮主王一天在武林中遇刺身亡,然而由于某种奇迹,他被带到了一个新世界。在这里,他爱上了娜琳雅,并开始保护她,因为她似乎也是暗杀的目标。

第一集截了几张图,别说还有点味道,但真的好别扭

国内也有一些资源,看过的网友评价不一。

有的说有点七八十年代的港味,人物颜值还可以,当个乐子看挺好的。

也有的说看得十分尴尬,各种设定和场景都怪怪的,穿越剧情也相当狗血,被雷到了。

也有专业的网友解读说,这部剧包着中式古典外壳,抛开服化道不谈,男主形象气质首先符合泰国女性对另一半的审美和期待,中国男子所具有的神秘感对泰国女性其实很有吸引力的,因为我们具备怜香惜玉般的武侠气质以及保护,恰恰是她们向往和倾慕的。

泰国人居然拍中国古装剧了网友:有点七八十年代港味,颜值可以

原创中国武侠剧的陨落路:制霸七八十年代,后再无创新,无法超越经典

中国影视剧历史上,曾出过很多优秀的武侠剧,因为太过经典,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重温。一些颇受大众喜爱的剧目,经常被重新翻拍,再次出现在荧幕上。

除了一部分翻拍的武侠剧,很多导演也推出了全新的武侠剧。

可无论是翻拍剧还是新的武侠剧,都令人大失所望,很多人感叹:属于武侠剧的时代早已过去。

那些震撼了我们一个时代的武侠剧,似乎再也不会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武侠剧逐渐走向没落?

武侠剧发展多年,巅峰时刻难再现

鲁迅先生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武侠剧出现之前,早已存在许多优秀的武侠小说。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和思想的落后,并没有人想到要将它们拍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

上个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成功上映,中国的电影史也由此开始。

电影的发明,为后来武侠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2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片——《火烧红莲寺》,横空出世,令观众耳目一新,一上映便火遍全国。

自《火烧红莲寺》创下票房记录后,许多导演争先恐后地拍摄同类型影片,也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一些导演还从中获得灵感,将武侠剧和武打片相结合,逐渐形成后来意义上的武侠剧。

观众既能从中感受到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之气,又能欣赏到各种飘逸的武术表演,实在是令人感到畅快至极。

这时的武侠剧,经历了萌芽阶段,慢慢长大,逐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七八十年代,出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些优秀的武侠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

一些投资商和导演合作,将其中最受欢迎的小说拍摄成电视剧。那时的拍摄技术,已经趋于时尚,因此所拍摄的武侠剧能够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段时间,很多优秀的武侠剧扎堆出现。虽然当时的拍摄技术不能和今天同日而语,但每一部都制作精良,为观众呈现的都是导演和演员满满的诚意。

类似《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陆小凤传奇》、《七剑下天山》、《四大名捕》这样的经典作品,到了今天,仍旧是很多人心中的"神作",而且当时的演员,几乎都贴近人们对书中人物的想象,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回味无穷。

可惜,这段时间的神话并没有持续太久,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武侠剧开始走下坡路。

或许是因为这时的电视剧种类增多,观众口味发生变化,武侠剧不再像从前那样受欢迎了。武侠剧的巅峰时刻,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剧情俗套演技差,打戏欠佳靠特效

或许任何事物无法逃离盛极必衰的命运,武侠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辉煌后,开始走下坡路,逐渐变得剧情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很多武侠剧披着武侠的外衣,实际上却在上演各种偶像剧情。

去年播出的多部武侠剧,例如《招摇》、《听雪楼》等等,豆瓣评分只有三四分,各种雷人桥段、玛丽苏剧情,让人一言难尽。

这些武侠剧大多由网络小说改编,和当年红极一时的金庸、古龙小说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这可能是导致武侠剧衰败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在于演员。资本主导的市场,流量才是王道。以往选角时,导演会根据角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演员,保证剧本的原汁原味。然而在今天,武侠剧的演员全是流量小生,长相帅气且拥有几百万的粉丝,但是演技拙劣难以入眼。

武侠剧自然少不了武打戏份,之前很多老演员拍戏,各种高难度的武打动作都是亲自上阵,为了给观众呈现最好的效果,经常是伤痕累累。

可是现在,这些年轻的演员不仅经常用替身,很多地方用后期特效蒙混过关,比起前辈们的兢兢业业,他们实在是不太敬业。

走投无路的武侠剧导演,开始翻拍各种经典武侠剧。去年一年,就翻拍了《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绝代双骄》等剧。开拍前各种造势,打着致敬经典的旗号,可惜出来的效果一塌糊涂,说声一片。

改变武侠剧没落的现状,如果只是通过复制前人的作品,那么永远也不会成功,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再次将武侠剧逼得走投无路。

影视剧百花齐放,市场竞争压力大

如果说演员和剧本问题,是致使武侠剧衰落的内部原因,那么外部原因,则是由于竞争太过激烈。

中国影视剧市场十分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上映的电视剧能够达到上千部,影片类型多种多样。偶像剧、仙侠剧、家庭伦理剧等等,都是武侠剧的竞争对手,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然会根据兴趣和电视剧的质量,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

这样一来,一直在走下坡路的武侠剧,如果无法出现亮点,那么就很难博得观众的眼球。和自然界类似,影视圈也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规律。如果无法改变自身,适应生存环境,那么武侠剧的未来前景,一定是一片灰暗。

武侠剧曾是少年心中的辉煌烈阳,伴随着我们的青葱岁月,在剧情的推进中总能教会我们一些道理,无论人物是聪明正义亦或是奸诈狡猾,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花无百日红,而它也逐渐从辉煌走向落日余晖。现代拍摄的武侠剧虽不缺乏技术特效,但却偏离了方向,总是少了一股"侠气"。

而那一场场热血沸腾的厮杀,众人争抢的武林方法,在后来的刀光剑影中渐渐重复,观众也终于在套路中成长,对层出不穷的老剧情"免疫"了。

种种原因,使得那些武侠剧成了无法代替的经典,正如"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经典就是经典。

不见江湖豪杰梦,千山万水侠客行,盘点七八十年代武侠小说家们!

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小说文坛界,出现了一股武侠小说的热潮,很多小说家,开始写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一时间,很多武侠小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在市场上。

在那个没有网络、电视和电影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很多年青人开始热衷于阅读武侠小说,就如同现在的年轻人痴迷于电脑游戏那般。

很多武侠小说,写的非常精彩,大部分还被搬上银幕,拍成了影视剧,甚至影响了一代人!

到了00年代之后,武侠小说开始进入低潮期,大量网络玄幻、科幻、盗墓类小说的频繁出现,终于取代了武侠小说,但武侠小说仍然是60、70、80后人们曾经的一段美好回忆,是那个时代的重要精神食粮!

今天不谈武侠小说中的那些江湖豪杰大侠们,而是盘点下,那些武侠小说的创作者,武侠小说家们。

现代社会一致公认的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原名查良镛,浙江嘉兴海宁人,1948年移居香港,50年代开始以金庸的笔名写武侠小说。

在四大宗师之中,金庸武侠小说的数量虽然不是最高,但质量却非常高。

金庸的小说大多有这样的一个特点,除了《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笑傲江湖》、《鸳鸯刀》五部外,其余八部武侠小说都带有弘大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民族情怀,小说内容对历史的考证非常认真而又仔细,小说中会有很多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人物原型出现,当然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原型大多是小说中的配角。

金庸武侠小说的逻辑性非常强,对出场人物的性格特点、事件的来龙去脉描述的非常详细,会让读者看的很流畅、通俗易懂,不至于出现神龙不见首尾的奇葩人物和事件!

金庸先生一生写过十三部武侠小说,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

金庸于2018年去世,享年94岁!

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南昌,出生于香港。

古龙的武侠小说数量有70多部,应该是四大宗师之中数量较多的。

古龙的武侠小说风格和金庸差异很大,最大的特点是将悬疑破案、诗词、戏剧、中外经典等各种元素融入小说之中,而且还加入了自己的人生哲理。

但古龙的小说中,从来不会提及小说的历史背景,每部小说,你基本上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故事,也很少涉及朝廷方面的内容!

在古龙的武侠小说中,其实武林江湖就是朝廷,属于武林之中的朝廷!

古龙的小说,在写作过程中,风格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他的武侠小说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是一个独立的门派。

但看古龙的小说,会比较烧脑费劲,有些人物、事件的描写,并没有金庸来的条理清晰、流畅易懂,有时候还得自己去分析和理解!

古龙的代表作品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娇》《天涯明月刀》《楚留香传奇》《三少爷的剑》《怒剑狂花》等!

但古龙为人慷慨豪迈、放荡不羁,纵情于酒色,曾经有过三段婚姻!

1984年,古龙病逝于台湾,终年47岁,英年早逝!

原名陈文统,1924年出生于广西蒙山县,1949年到香港报社工作!

梁羽生是四大宗师之中,最早开始写作武侠小说的,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龙虎京城斗》,后来陆续创作了35部武侠小说,还写过很多散文、评论、随笔等。

梁羽生的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等!

和金庸的小说风格颇为相似,梁羽生的小说小说比较正统,“以侠胜武”是梁羽生小说的基本观点。

而且梁羽生小说,也有强大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情怀,有鲜明的正邪人物!

所以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读者阅读也会比较通俗易懂,而且还会和时代的历史责任感结合起来!

2009年,梁羽生去世,享年85岁!

温瑞安,祖籍广东梅州,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

温瑞安是四大宗师之中年纪最小的,所以他的写作时间也较晚。

温瑞安的早期作品受古龙的影响较大,所以会出现很多诗词化的语言文字,有点像武侠散文!缺乏严谨的结构和逻辑,但由于温瑞安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文学才华横溢,总能把故事叙述得精美典范,他的武侠小说依然能让很多读者爱不释手!

但到了90年代,武侠小说开始进入衰落期,但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依然十分畅销!

温瑞安的代表作品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说英雄谁是英雄》《神相李布衣》等,他共有700多部武侠小说,号称绝对高产作家!

温瑞安的小说中,也会经常有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比如魏忠贤、蔡京、秦桧、岳飞等!

温瑞安目前还在世,但也已经70岁!

此外,除了四大宗师外,还有一位更早的武侠小说家,

还珠楼主,原名李寿民,重庆长寿人,他在30年代便开始写武侠小说。

还珠楼主最有名的作品是《蜀山剑侠传》

卧龙生、诸葛青云、黄易、司马瓴、陈青云

这个档次的武侠小说家,也有很多好的作品,但写作水平略逊色于四大宗师

1、卧龙生:原名牛鹤亭,1930年出生,河南镇平人,少年时代便喜爱侠义类小说,开始在卧龙书院写作,但后来稀里糊涂的从军了。

1948年,卧龙生随军来到台湾,退役的一,闲来无事,开始专心写作武侠小说!

卧龙生在台湾号称“武侠泰斗”,他的武侠小说以“通俗趣味”大受欢迎,但后期作品的质量大不如之前,总共写了39部武侠小说。

代表作品:《金剑雕翎》《仙鹤神针》。

诸葛青云,1929年出生,曾在台北行政专科学校毕业,国学功底地深厚,对传统文学有很深的造诣。

诸葛青云是还珠楼主的嫡弟子,才华横溢,善于写情事,奇禽怪兽、奇闻异事、玄幻密籍、魔幻故事。

代表作品《紫电青霜》《玉女黄衫》

黄易,1952年出生于香港,武侠小说家,精通玄学、相学、易经等。

但黄易的武侠小说,很多带有穿越玄幻色彩,如《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等。

司马翎,原名吴思明,1933年出生,祖籍广东汕头,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

代表作品《关洛风云传》《剑海鹰扬》

陈青云,1928年出生,云南蒙自人,后从军,随军到台湾。

退役后,陈青云专心于写作武侠,代表作品有《铁笛震武林》《鬼堡》等。

除此之外,当时的武侠小说文学界还出了很多山寨盗版者,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金庸巨、古龙新、古龙巨等,如金庸新著、古龙巨著等冒牌货,作品质量就很一般了!你估计也中过招,被骗过!

标签: 武侠小说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