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原创]我爱插图书

更新时间: 2025-07-05 16:29:35

阅读人数: 972

本文主题: 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武侠小说

插图,对读书人来说,应该不陌生。因为它是一种书刊常用乃至必不可少的装帧艺术。说得明白点,插图就是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包括科学性的和艺术性的书刊。插图与文字的关系,是一种珠联璧合式的相得益彰的关系。可以说,接触书籍插图从我一上学起就

插图,对读书人来说,应该不陌生。因为它是一种书刊常用乃至必不可少的装帧艺术。说得明白点,插图就是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包括科学性的和艺术性的书刊。插图与文字的关系,是一种珠联璧合式的相得益彰的关系。   可以说,接触书籍插图从我一上学起就开始了。最突出的是在语文课本上。几乎三分之一的课文都配有插图,有的还很精美很传神。像《南京长江大桥》、《东郭先生和狼》、《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祥林嫂》等课文中的插图至今还有很深的印象。可以说,这些插图在当时对我加深课文印象和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极好的作用。我也因此日渐喜欢上了课文插图。尤其是新课本来时,首先认真逐一欣赏的就是一幅幅生动传神的插图。在那没有电视和缺少电影的年代,能看到一些精美插图,对我来说常有一种知足的快乐感。尤其是夜深人静时,躺在木板床上,把印象最深的插图在脑海中像放幻灯片似的过一遍,那种幸福感就简直无法形容了,以至于有时根本无法入眠。   在我的课外阅读印象中,解放后到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绝大部分文学书籍都有插图。早期长篇小说如《林海雪原》、《苦菜花》、《战斗的青春》等;中期如长篇小说《剑》、《李自成》等;后期如新版或重印的外国文学作品《简爱》、《复活》、《牛虻》、《神曲》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但丁《神曲》中的插图,不仅画家颜仲的木刻版画极为传神,而且插图数量竟达12幅之多。那些诸多插图,对我艰难啃读一部复杂的长诗,起到了烛光引路般的神奇作用,让我有勇气随着但丁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神游”,即先进入“地狱”之门,然后历经千辛万苦,穿过地球中心,透出和耶路撒冷对极的海面,爬上“净界”的山,再登入“天堂”,直至和上帝对面……。如果说,成功的插图,是将原作品的意境、神韵以绘画语言的形式和谐地表现出来,那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出版、1985年9月重印的这部《神曲》就做到了这一点。这部书也因此成为我最珍爱的藏书之一。像漫画家丰子恺在鲁迅《阿Q正传》中所画的插图,漫画家丁聪为老舍《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所作的插图,都因极为生动地传达出作品的意境和神韵,同样成为我珍藏的书籍。   中国的出版业在近年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表现在出书的品种和图书的设计装帧质量以及书籍的宣传力度,都今非昔比。然而在我看来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其中之一就是绝大部分文学书籍都不配插图。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那些初版时有插图的中外文学作品,几十年或十几年后的今天再版重印时,竟一概取消了原有的插图。从现象上看,插图似乎已经淡出了文学作品书籍,只有文学期刊中的小说作品还在苦苦支撑着。说愁也好,说忧也罢,总之,我能在书市上买得到的插图文学书籍愈来愈少。这样的日子,我就特别珍爱以前自己所购买的那些插图书籍,以至于常常拿出书来细细品味和把玩。   中国现代文豪鲁迅是极为重视书籍插图的。他曾说过:“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他还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也很注重书籍的插图。他的十余部武侠小说在港台出版时,均配有插图乃至配彩色插图。金庸授权三联书店1994年5月在大陆首次出版的《金庸作品全集》,在插图方面也同样做得极为出色。每部作品的每个章回前,都有一幅精彩的白描插图,插图背面还有一段从作品中摘出的能传达画意的文字。可以说,这是我近年来喜爱而购买到的一套最好的插图书籍。金庸在《书剑恩仇录》的“后记”中对读者诚恳地说道:“……如果觉得小说本身太无聊,那就看看图片吧……”。可见金庸对书籍插图的重视程度。他没有充分肯定自己的小说有趣,但却深信自己作品中那些插图的生动有趣。   我始终认为,文学作品书籍(尤其是小说),不配插图终究是一种缺憾。这种缺憾,有如一部电影、电视剧中没有主题歌,有如一片蓝天上没有一丝白云,有如一片原野里没有一声鸟鸣,有如一座花园内没有一只蝴蝶……

[原创]我爱插图书

纸页间的春日絮语长冲旧书摊往事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

十几年前,大厂长冲步行街不仅是大厂地区商业中心、金融中心、餐饮娱乐服务中心,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露天旧书摊的地方。每至周末,在步行街金年华商场前的人行道上,总会出现一个硕大的旧书地摊,做卖旧书生意的主人会把一袋袋旧书码放在油布上,看书买书的人络绎不绝。

我也常常利用周末到这儿来“看书”“淘书”。每当我来到书摊前翻阅着一本本旧书,心情便会慢慢地好了起来,这个旧书摊闹中取静,摊位上的书籍种类很多,包罗万象。四大名著散发着古典文学的魅力;金庸武侠小说,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快意恩仇的江湖,吸引着无数读者驻足。还有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仿佛在向每一位路过的人诉说精彩故事,它们整齐排列,像是在等待着有缘人翻开它们,开启奇妙的阅读之旅。

许多书页已经泛黄,充满了时代感,甚至有些书的边角都破损了,但是,这些都丝毫不影响读书人的兴趣,书摊前人们三三两两专心致志地从一大堆旧书中“淘宝”“捡漏”忙得不亦乐乎。记忆中,一些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杂志特别抢手,如《东海民兵》《辽宁青年》《篮球》《科学普及》《知音》等等。

春日的阳光最是慷慨,将书页镀上一层柔和的蜜色。随即翻开一本书,细品着淡淡的墨香味,那是旧书才有的味道。此时书摊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戴老花镜的老人,有穿校服的学生,有穿工作服的中年人,他们或席地而坐或站立或直接蹲在地上捧着书翻阅,都各自沉浸在书里。

书摊的主人手拿一根竹竿端着一杯水悠闲地晒着太阳。而旧书的价格在现在看来,低廉得近乎“慈悲”。工具书三元封顶,一般4折,特别破旧的书2折。这些旧书刊是大企业图书馆(室)更新下来的,虽旧但完好。于是我开始放心挑选,翻来覆去后我找到了心仪的书籍,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我甚是欣喜。它是最适合春天阅读的书了——书中的草木山川,花鸟虫鱼,以及随处不在的人情味,以及那些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我都十分喜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看到了作者那一颗从容豁达的心灵。

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些书,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当颤抖的手拿出12元书款时心情还是蛮“沉重”的。

然而,最难忘的还是那日丢而复得的复习资料。发现资料遗失时,暮色已染红了长冲街。我踉跄着奔回书摊,却见老周正用报纸仔细包好那摞试卷,抬头笑道:“学生的前程,哪能随便丢?”那一刻,晚风拂过他鬓角的白发,身后书堆如山,沉默如父辈的脊梁。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愈加五彩斑斓。街角的奶茶店取代了油布书摊,人们举着手机匆匆掠过曾经的书摊位置,连影子都来不及停留。忽而觉得,原来有些东西的消失,不是轰然倒塌,而是像书页间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散在了风里。

只是,记忆的丝线总会在不经意间被触动。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旧书摊,它像喧闹都市中的一方净土,让人卸掉了内心的疲惫,忘却了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小麻烦。这个书摊是那么随意,那么包容,任何一位路过的人都可以拿起书来翻读几页。偶尔回想起当年在长冲步行街旧书摊“看书”“淘书”的时光,内心依旧盈满温暖与感慨。那些在书摊前犹豫不决、精心挑选的瞬间,那些与书中人物一同欢笑、一同落泪的时刻,早已化作我生命中熠熠生辉的珍宝,在时光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原来,旧书从未老去,它们只是蹲在岁月深处,等着某个瞬间,与我们撞个满怀。

作者:赵庆宝(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退休教师)

泰国人居然拍中国古装剧了网友:有点七八十年代港味

泰国人居然拍中国古装剧了 网友:有点七八十年代港味

古装剧看多了,看过泰国拍的中国古装剧吗?最近,泰国出品的一部中国古装剧《侠客剑心》(也叫剑客之心)上映,引发热议。

泰国人其实一直相当喜欢看中国的古装剧、武侠剧、仙剑剧,如今终于不满足于只当观众,亲自下场了。

这部《侠客剑心》在泰国发行,讲述两位大侠穿越时空、行侠仗义的故事,情节设定、人物造型、布景都高度中国化,到处是汉字,什么红花会、武当派、XX镖局、XX山庄张口就来……

以下是网上的故事梗概,凑合看一下:

当娜琳雅意外地从青岛悬崖上掉下来时,她的人生到达了一个转折点。在崖底,她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家伙。他不是普通人,而是她翻译的中国武侠小说中的武术家。云虎帮帮主王一天在武林中遇刺身亡,然而由于某种奇迹,他被带到了一个新世界。在这里,他爱上了娜琳雅,并开始保护她,因为她似乎也是暗杀的目标。

第一集截了几张图,别说还有点味道,但真的好别扭

国内也有一些资源,看过的网友评价不一。

有的说有点七八十年代的港味,人物颜值还可以,当个乐子看挺好的。

也有的说看得十分尴尬,各种设定和场景都怪怪的,穿越剧情也相当狗血,被雷到了。

也有专业的网友解读说,这部剧包着中式古典外壳,抛开服化道不谈,男主形象气质首先符合泰国女性对另一半的审美和期待,中国男子所具有的神秘感对泰国女性其实很有吸引力的,因为我们具备怜香惜玉般的武侠气质以及保护,恰恰是她们向往和倾慕的。

标签: 武侠小说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