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选股策略十七:剩余收益模型的应用

更新时间: 2025-07-05 16:29:16

阅读人数: 760

本文主题: 一系列推文

来源:雪球App,作者: ValueGo估值狗,(https://xueqiu.com/7785022014/240011600)

本推文为“股海寻宝:选股策略大揭秘”系列推文的第十七篇,旨在挖掘企业价值,介绍剩余收益法的实际应用。文章内容来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陈玉罡教授的线上授课内容、权威公开渠道。

本篇推文讲述剩余收益模型的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一:将分析师的预测转化为价值

我们可以从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中获得其对股票预测的 EPS、DPS 数据,用于对标的公司价值的估计。

例如,我们可以测算 HP 的价值。

第一步,找到 HP 在 1995 年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数据;

第二步,用股东权益除以股份数量得到 BPS;

第三步,获取分析师报告中的 EPS、DPS 数据;

第四步,计算出 1996~2003 年 HP 的 BPS、ROCE、每年的剩余收益

第五步,将 1996~2003 年的剩余收益贴现到 1995 年;

(假设 2004 年以后 HP 的剩余收益保持不变,为 2003 年的 6.97)

第六步,计算 2004 年以后的持续剩余收益并进行贴现;

第七步,计算股东权益价值=BPS+RE 总现值+CV 现值。

假设项目的初始投资是 1200,残值是 120,未来每一年取得的收益分别是 430、460、460、380、250。

第一步,计算每期折旧=(1200-120)÷5=216

第二步,计算项目收入=收益-折旧

第三步,计算账面价值=前一期账面价值-当期折旧

第四步,计算 ROCE=当期项目收入÷前一期账面价值

第五步,计算剩余收益 RE=(ROCE-资本成本)×前一期账面价值

第六步,将每一年的 RE 贴现到当期,得到 RE 总现值

第七步,计算项目总价值=当期账面价值+RE 总现值

例如,企业是否要进行扩张?开设分店能够获得多少价值?

此时相较上一应用的变化在于:每一期的收入和账面价值需要考虑所有的分店。

可以观察到,使用剩余收益法和现金流折现法测算出来的战略价值结果上是一样,那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区别:剩余收益法来自未来(第 6 年以后)的收益有 2077,现金流量法来自未来的收益有 4256。所以,现金流量法会将收益延迟,在我们判断现阶段的公司价值时容易产生误导。

下一课预告:探索企业增长:剩余收益反向应用

选股策略十七:剩余收益模型的应用

选股策略十六:剩余收益三情景之情景二、情景三

来源:雪球App,作者: ValueGo估值狗,(https://xueqiu.com/7785022014/240011587)

本推文为“股海寻宝:选股策略大揭秘”系列推文的第十六篇,旨在挖掘企业价值,介绍剩余收益三情景之情景二、情景三。文章内容来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陈玉罡教授的线上授课内容、权威公开渠道。

上篇推文中,我们对剩余收益情景一进行了具体介绍,本文我们详细看一看情景二和情景三的具体内容。

基本假设:未来的剩余收益是常数,与预测期期末的剩余收益相等

每股价值由三部分组成,现在的账面价值,预测期内剩余收益的现值,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持续价值)

用预测期期末的剩余收益除以资本成本来计算未来剩余收益在预测期期末的值,再用贴现因子贴现,得到现值

的未来剩余价值在 2019 年的价值是用不变的剩余收益(19.7 元)除以资本成本(6.02%)为 327.31 元,再用贴现因子贴现,得到 2016 年时的价值 274.66 元。再加上现在的账面价值(58.03元),预测期内剩余收益的现值(2017 到 2019 的剩余收益的总现值43.49元),三者之和就是对茅台 2016 年的每股价值的估值 376.18 元.

基本假设:未来的剩余收益是以永续增长率稳定增长的

每股价值由三部分组成,现在的账面价值,预测期内剩余收益的现值,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持续价值)

预测期期末的剩余收益乘增长率加一,得到未来预测期第一期期末的剩余收益,再除以资本成本与增长率的差,用贴现因子贴现,得到现值

属于大企业,永续增长率预测为 1%,2020 年的剩余收益是 2019 的剩余收益乘增长率加 1,用 2020 年的剩余收益除以资本成本(6.02%)与增长率(1%)的差,计算出茅台未来剩余收益在预测期期末 2019 的价值 396.44 元,再用贴现因子贴现,得到 2016 年时的价值 332.67 元。再加上现在的账面价值(58.03元),预测期内剩余收益的现值(2017 到 2019 的剩余收益的总现值43.49元),三者之和就是茅台 2016 年的每股价值的估值 434.19 元。

最终价值,就是预测期期末的价值。也就是例子中,在 2019 年的估值分别为多少,是 2019 年的账面价值加未来剩余收益在 2019 年的现值。

情景一中,未来剩余收益为 0,在 2019 年的现值为 0,2019 年的每股价值为 89.17;

情景二中,未来剩余收益是常数,在 2019 年的现值为 327.31, 2019 年的每股价值为 416.48;

情景三中,未来剩余收益是以一个固定的永续增长率(1%)稳定增长,在 2019 年的现值为 396.44, 2019 年的每股价值为 485.61。

下一课预告:剩余收益应用 (1)

“心”向阳光“协”伴成长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心理学现象无处不在,它们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决策和人际关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登门槛效应”,探索它背后的奥秘,并了解如何运用它更好地助力我们成长。

“登门槛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微小请求后,为了避免认知失调或维持一致性印象,更可能继续接受更大的要求。这一现象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一次现场实验中发现的。实验者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立写有“小心驾驶”的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者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对于这个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这个实验生动地展示了“登门槛效应”的力量。

当人们答应了一个较小的要求后,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自己是乐于助人的”或“自己是同意这种行为的”认知。为了保持这种认知的一致性,当面对更大的要求时,就会倾向于选择接受,以避免出现认知上的冲突。

人们通常希望在他人眼中保持前后一致、积极正面的形象。一旦接受了第一个小要求,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愿意配合、支持他人的人。如果拒绝后续更大的要求,可能会破坏自己在他人眼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也会影响自己对自我的认知,所以会选择继续接受。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遵循互惠原则,即当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请求后,有义务在对方提出进一步要求时给予回报。这种互惠心理会促使人们在接受小要求后,更有可能接受后续的大要求。

较小的要求往往比较容易被接受,而随着要求逐步提高,这种变化相对缓慢和渐进,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适应了压力的增加,不会觉得突然面临一个难以承受的巨大要求,从而更容易接受。

在学习规划中,许多同学常常因目标过于宏大而半途而废。例如,想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专业前10%的成绩,如果直接要求自己每天学习10小时、刷完所有习题,很容易困难以坚持而最终放弃。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将目标拆解,先设定“本周完成一章知识点的系统梳理”“每天课后完成10道基础练习题”等小目标,当按时完成这些任务并获得成就感后,再逐步增加学习强度,如每周增加一次模拟测试、整理错题集等。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持学习节奏,又能循序渐进地接近最终目标。

大学是拓展能力的黄金时期,但许多同学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事物。比如,想要参加学科竞赛却担心表现不佳,可以先从加入竞赛组队开始,首先协助收集资料、整理数据,熟悉流程后,主动承担部分基础模块的设计,最后尝试独立负责一个小项目。再如,想提升公众表达能力的同学,可先在课堂小组汇报中主动发言,接着参与班级的小型分享会,最后挑战校级演讲比赛。每一次小尝试都是对自我的突破,让成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大学生活自由且多元化,容易滋生拖延、熬夜等不良习惯。以克服拖延症为例,如果总是拖延作业,可以先从“每天提前10分钟开始写作业”做起,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坚持一周后,将时间延长至20分钟,并增加“完成后立即提交作业”的要求。如果想养成阅读习惯,不必强迫自己每天读完一本书,而是从每天阅读10页专业书籍或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开始,逐渐延长阅读时间、增加阅读量。通过这种阶梯式的推进,将微小的行动转化为长期的习惯,为学业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登门槛效应”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成功和成长的大门。它告诉我们,不要畏惧远大的目标,只要我们善于将其分解成小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成长与进步。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巧妙运用“登门槛效应”,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都迈向新的高度。

(供图供稿:崔鑫钰 供稿审核:陈子毅)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