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本科生相当于现在什么水平?当年录取比例有多少?
我的回答可以将来作史料研究用。85年临时调到县教育局帮忙。县城的一个初中毕业班6个,升学的人数占一个班,升学率六分之一。那时每个乡都有初中,一半的乡一个升学的也没有。有四、五个乡升学人数较多,十几到二十几个,反映教学水平相差很大。总的来说初中升学率少于六分之一,多于七分之一。这批学生升入高中后于88年高考,全省竞争,那年辽宁省高考报名人数十八万多,录取人数一万七千八百,包括数百电大录取名额。高考淘汰率百分之九十。如果算上中考淘汰率,那么考上大学或中专的可能性六十分之一多点。不能不说这些人太幸运了!

科举有多难?秀才的难度是985,举人是清北,进士是牛津剑桥!
原创科举有多难?秀才的难度是985,举人是清北,进士是牛津剑桥!2024-12-07 18:15 发布于:天津市科举是我国古代一项影响深远的选拔官员制度,自隋朝创立一直持续到清末,历时千年,通过科举制为历朝历代选拔出了无数人才。但科举之路艰险难走,能走到顶点成为状元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强如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都是科举出身,建功立业,都却都没能走到最后。在中学时课文里有一篇文章叫做《范进中举》,说的就是一个叫范进的人,54岁终于考中了举人,大喜之下,居然发疯了。可见中举对当时人的冲击力有多大,可以说是一步登天。这个故事虽然辛辣的嘲笑了科举制,但也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艰难:范进中举疯了是正常的,不疯才奇怪!现在经常有人感慨,高考太残酷了,一分之差几万人,可能由于差一分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可是,要制度科举的残酷性和难度,就不会这么觉得了,科举的难度,是高考的百倍千倍以上!就拿范进中举的时代背景清朝来说,沿用明朝科举方式,科举路线是“秀才——举人——进士——庶吉士”,庶吉士是人数最少的群体,在考中进士中的人选择最优秀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是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杨亭和、张居正、曾国藩、蔡元培等人,都曾经出任过庶吉士。网上曾经有人认为是秀才对应小学文凭,举人对应大学文凭,进士对应名牌大学文凭。并因此认为科举其实并不难,秀才很简单,举人难度也不大,进士虽然有点难度,但是以自己的智商,熬熬夜也能通关的。基于这样的判断,就得出一个结论:古人的知识水平太低了,我们现代人太牛了。有了这样的结论,就开始指点江山了,只能考到秀才的人是穷酸秀才,只能考上举人是只会死读八股,狗屁不通;考上进士的就更都是书呆子了。殊不知,最大的愚昧就是无知,无知者无畏,之所以敢评论当年的秀才、举人乃至进士都是死读八股、封建卫道士,完全就是幼稚!科举的难度真正是什么?既然用学历换算,那么应该是考中秀才的难度大概相当于现代考上比较优秀的一本大学,也就是985/211的院校难度!考中举人的难度大概相当于现代考上清华北大,也就是中国的TOP2!考中进士的难度大概相当于了牛津剑桥,也就是世界TOP10!这么一比,就知道科举到底好考不好考了。有人觉得不服气,明明是小学、大学的难度,哪有那么难?那么,用数据来对比一下,就能更清楚的看出来了。科举的第一步是秀才,秀才考试每三年举行两次,人口多的大县有录取名额有三四十个,中县二三十个,小县十余个。也就是说,要在全县规模的考试中,考到前30名!换算到今天,考入全县前30名的,不就是985/211的重点大学水平吗?而且只要考中了秀才,就可以享受免除税役、见官不跪、过堂不刑的特权了!这是小学文凭就能拥有的资本吗?科举的第二步是举人,选拔举人的考试叫乡试。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在八月举行,因时逢秋季,故称“秋闱”。各地的秀才集中在省会的贡院中考试,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应试,必须在各州、县学政举办的科考中名列第一、二、三等者才有资格参加。也就是说,考举人是三年一次,不是现在高考一年一次,其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更可怕的是举人考试的录取率,天子脚下的直隶一次只录取120人,江浙等大省也录取120人,至于偏远的云贵小省,每科只录取三四十人。也就是说,高考大省每三年只要前120名,小省每三年只要40人!这个录取比例,其实比现在考清华、北大还要低!据清朝统计,入关后共开科112次,录取总人数152100人,平均下来,三年一次,一次只录取1358人。从这里看,范进考了一辈子,能中举人,高兴的发疯也并不丢人!中了举人,就可以去吏部注册,成为候补官员了,只要出空缺,就可以摇身一变,身为县太爷!当然不愿意等着排号补缺,中举后也可以去当高官的幕僚,其中最佼佼者就是左宗棠!科举第三步,也就是进士。会试照例在乡试举行过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由礼部主持,通称“春闱”。这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录取率也最低,因为历年来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都可以一同应试。也就是说,你的对手不仅仅是“应届生”,也不光是“复读生”,而是历代复读生,这些复读生可能是30年前的落榜者!同样,清朝开科112次,录取进士人数26849人,平均下来,三年一次录取230人。这个录取难度,平均一年只要全国最顶尖的那80个人,这是什么水平,就是世界一流大学TOP10的录取难度!所以说,能考上进士的,绝不是芸芸众生能做到,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这才是中国古代对读书人推崇的原因!清末60年一共录取了6700名进士,而这阶段的人口是多少呢?4亿!进士的录取率是百万分之十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15岁初中生成985准硕士!本人淡定回应:冲刺2个月考上了
15岁初中生成985准硕士!本人淡定回应:冲刺2个月考上了迎丰03-25 23:18(转载自潇湘晨报)3月24日,河南郑州。15岁的张栩源是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初三的一名学生,寒假过后,他全身心备考了近2个月,终于以263分、全国第77的好成绩考上了西安交大少年班。这代表着他可以免去中招、高考、研究生考试直接成为985大学的研究生。同学和朋友得知后,激动地围着他“接好运”,他仍然十分淡定,因为这对他来说只是刚刚开始,从他小时候发现自己的数学天赋以后,他未来的目标就是创新并改革人工智能领域,“希望以后人们谈起人工智能就能想起来我。” 科技社会生活 举报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观察者网APP,阅读体验更佳 迎丰15篇文章|1人关注+关注观察者网用户社区作者文章查看全部>>15岁初中生成985准硕士!本人淡定回应:冲刺2个月考上了对于缩减文科的看法一次劳动仲裁后,我对‘相信政府’四个字感到困惑。腾讯投资不干涉外国游戏厂商,是因为不想吗?为什么腾讯,做不了《黑神话:悟空》这种3A游戏。分享到: 收藏1评论 0-->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