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2 10:32:56
这两周,忙里偷闲读了一本古体探案小说《簪中录》,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我向来是极佩服写古文的作家,这对作家的文学素养、历史知识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要求极高。而侧侧轻寒的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是一本推理探案小说,在科技落后,医生坑爹的古代能够抽丝剥茧的将一个个案件梳理清晰,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情节设计能力,膜拜!下面就从几个点来谈谈感受: 一、 谈到小说,不得不说的就是情节设计。 《簪中录》总共分四簪,每簪一个大案,中间穿插小案件。四个大案一个比一个离奇,作案手法一个比一个高端。而且最最难能可贵的是,四个案例中间还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非自成体系。 每当我就跟那个搞笑的男配周子秦一样,还在云里雾里的时候,女主黄梓瑕就已经噼里啪啦的“真相只有一个”了。 案件一:王皇后案。这是黄梓瑕的翻身案,正是由于此案,让男主夔王见识到了女主的能力,进而愿意帮助她洗刷冤屈。 案件二:吕滴翠案。这是一个颇让我心里难受的案子,整件案子贯穿的主题是“父爱”,正如黄梓瑕所言,三个父亲,一个溺爱成疯,只源于一句“得活”,若说是爱女儿,不如说是爱自己,爱女儿给自己带来的幸运;一个追悔莫及,发家致富才想起补偿早年卖掉的女儿,却不想,裂痕已深,终究是再难回头;一个是大爱无言,不善言辞的父亲总是用略显僵硬的爱去疼惜那个柔弱的女儿,为了给女儿报仇,不惜让她恨自己、怨自己。究竟哪个才是真正合适的父爱呢?当你落泪时,你就明白了。 案件三:禹宣案。其实在看第一簪的时候,我就预感到了黄梓瑕一家血洗满门的凶手是他,也许是读小说读多了,大约知道作者的思路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最相信的那个人给的致命一击。禹宣,这个粉红了黄梓瑕整个少女时代的爱恋对象,终究不是良人。有时候,是缘是怨,一念之差。 案件四:夔王案。这一案怎么说呢?重点不在谁是凶手,重点在破解前文所有的线索,合理化疑点,因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boss是皇帝,帝王小说都是这个套路。但是作案手法还是很厉害的。 我酷爱小说,但是特别反感一类就是霸道总裁文,我特别讨厌看女主是傻白甜,灰姑娘的那种意淫文,最爱的是像本书这种“白骨精”的女主类型,固然,女主设计的有点玛丽苏,但是她聪明、果敢呀! 男主:面瘫脸夔王,这是玛丽苏小说男主的标配,但是作者的描写很好,而且没有一上来就对女主爱的死去活来,爱美人舍江山那种节奏。作者对男主的感情发展脉络把握的非常好,由欣赏到爱恋,也是因为二人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而不是只看脸。 男配一:王蕴。这是个设计的特别成功的一个人物,没有一般男二那种倾尽一切为女主的傻逼定位。这个人,有爱,有恨,有欲。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比之夔王对黄梓瑕舍生忘死的爱,他更多了一份保留。他爱黄梓瑕,但也爱他的身份地位。甚至为了保留家族势力,不惜手刃黄梓瑕。这个人物我非常喜欢。这才是芸芸众生中最真实的一位。 男配二:禹宣。这个人是个高端剪子(情专术语)。悲惨的身世,孤傲的气节,过人的才华。但最终,为了报仇,杀了黄梓瑕全家。他与黄梓瑕算是两不相欠吧。 男配三:周子秦。这也是一个设计很有意思的人物,活灵活现,脸谱化明显,但不影响读者对他的喜欢,正是他的单纯搞笑,才使得整个略带悬疑的文章不那么低沉。 全文基本以古体为主,其中涉及了诗、经书等,语言很美,人物描写,衣着服饰,包括使用物件的描写,都使用了专业词汇,不难看出,作者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到位。这一点,真的让人很佩服,现代人写古体文,又要写的优美生动,是非常考验作者的文学素养的。
...文笔很棒的一篇长篇小说,文中有许多地方历史可考,很细致,对于文中人物,主角是很喜欢的对象,感觉女主沉稳有个性,男主也并不闷沉固执,都是为了守护各自心中安好罢了,而王蕴似乎深情却终究是没有看透爱情,拥有便满足,总感觉他是个遗憾的存在,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越到后面部分真的越扑朔迷离让人头皮发麻,很赞,但是有几处有错字或者人物名称说错,大体上不影响阅读,很棒的一部小说
翻开《簪中录4》之前,我对它的内容有所猜测。我想过它会揭开“预言符咒”的真相,却不曾想会牵扯如此之广。一开始,轻松愉悦,舒白与梓暇的情谊开始显现,在一场舞蹈中死了人,半章不到就轻轻松松找出了真相。灭门惨案真相大白,曾经的罪女能够光明正大的出现,是梓暇亦是崇古。回京之后,舒白出事,故事越发压抑。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安,变成电闪雷鸣暴雨将至,渐渐的,又像是兵临城下蓄势待发,压抑到令人害怕。曾经救了梓暇一命的张行英变成想至她于死地的可怕人物,舒白为了救他而牺牲的得力助手景毓实际是最想让他生不如死的凶手。鄂王控诉舒白,在城墙上公然斥责他,纵身一跃,辱没他的名声。后来寺庙中他被再次找到,不惜身死也要嫁祸于舒白。真相一点点揭开,关于符咒,关于似乎是先帝的随手涂鸦,关于那条以血饲养的小红鱼,关于一场多年的阴谋……在真相大白之前,细致的描写无比压抑。到真相揭开之时,反而更令人担心受怕。愿最终,真的能够一世长安。
...文笔很棒的一篇长篇小说,文中有许多地方历史可考,很细致,对于文中人物,主角是很喜欢的对象,感觉女主沉稳有个性,男主也并不闷沉固执,都是为了守护各自心中安好罢了,而王蕴似乎深情却终究是没有看透爱情,拥有便满足,总感觉他是个遗憾的存在,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越到后面部分真的越扑朔迷离让人头皮发麻,很赞,但是有几处有错字或者人物名称说错,大体上不影响阅读,很棒的一部小说
翻开《簪中录4》之前,我对它的内容有所猜测。我想过它会揭开“预言符咒”的真相,却不曾想会牵扯如此之广。一开始,轻松愉悦,舒白与梓暇的情谊开始显现,在一场舞蹈中死了人,半章不到就轻轻松松找出了真相。灭门惨案真相大白,曾经的罪女能够光明正大的出现,是梓暇亦是崇古。回京之后,舒白出事,故事越发压抑。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安,变成电闪雷鸣暴雨将至,渐渐的,又像是兵临城下蓄势待发,压抑到令人害怕。曾经救了梓暇一命的张行英变成想至她于死地的可怕人物,舒白为了救他而牺牲的得力助手景毓实际是最想让他生不如死的凶手。鄂王控诉舒白,在城墙上公然斥责他,纵身一跃,辱没他的名声。后来寺庙中他被再次找到,不惜身死也要嫁祸于舒白。真相一点点揭开,关于符咒,关于似乎是先帝的随手涂鸦,关于那条以血饲养的小红鱼,关于一场多年的阴谋……在真相大白之前,细致的描写无比压抑。到真相揭开之时,反而更令人担心受怕。愿最终,真的能够一世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