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著名奇幻小说

更新时间: 2025-05-20 22:25:28

站內所有关于世界著名奇幻小说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世界著名奇幻小说有关的所有知识

获得世界奇幻小说奖的都市恐怖小说(our lady of darkness)书评

《黑暗圣母/Our Lady of Darkness》出版于1977年,次年拿到世界奇幻小说奖的最佳小说奖。已故作者弗里茨·莱贝尔是“洛夫克拉夫特文学圈”的一员,作品数次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本人获颁恐怖小说最高奖布莱姆•斯托克奖的终身成就奖,是“剑与魔法奇幻”的先驱之一,现代都市恐怖小说先驱之一。 《黑暗圣母》就是一部都市恐怖小说,也是他唯二的两部长篇恐怖小说之一,下面是泄底和感想—— 恐怖小说作家弗朗茨在旧金山独居,喜欢把在读的书刊堆在床上,摆成曼妙女郎的形态——女郎的香肩正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异乡人与其他故事》。弗朗茨刚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也戒了酒。同一栋楼里还住着小他二十岁的音乐家情人,以及两位男性友人。大家闲来无事时聚会吃饭扯闲篇,日子过得美滋滋。 ——弗朗茨的原型正是作者弗里茨,弗里茨多年来沉浸于丧妻之痛,酗酒,在旧金山独居,直到82岁过世那年才与多年好友再婚。想必创作此书时,已与这位好友结识了。 小说题记引用了英国散文家托马斯·德·昆西的诗文集《来自深处的叹息(Suspiria de Profundis)》中,“利维娜与三位悲伤之母/Levana and Our Ladies of Sorrow”一章里黑暗之母的部分。这一章讲述了关于三神母的梦,她们分别是叹息之母,眼泪之母和黑暗之母。意大利著名恐怖电影导演达里奥•阿基多的“母亲三部曲”——《阴风阵阵》(1977),《地狱》(1980),《第三个妈妈》(2007)——的灵感也是源自于此。弗朗茨曾经从旧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是黑魔法师蒂博·德卡斯特里著作,总结了“城市构造新科学”,认为“街道、 地下铁、供水总管、煤气管、蒸汽隧道和电缆组成能量线,将黑魔法注入城市。” 另一本书是诗人和作家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的日记,记录了1928年在旧金山短短数周的经历。弗朗茨意外发现,这两人居然有过往来。 ——黑魔法师是虚构的角色,而作家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则确有其人,他创作的大量小说都被归入克苏鲁神话,旧日支配者撒托古亚,大法师伊波恩,魔法书《伊波恩之书》等著名角色和物品就源自他的笔下。此作问世时,他已去世十几年了。 将真实的地点和人物写入小说算是弗里茨•莱贝尔的特色之一了,能大大提升真实感,下文出现的科罗娜高地也是真实存在的地点。 以及,黑魔法师那段引号内的文字引自格雷迪•亨德里克斯的《地狱书单》,此书书名和作者名也使用了《地狱书单》中的译法。这天,弗朗茨在公寓用望远镜看向科罗娜高地,发现一个瘦长的身影在巨石上手舞足蹈;当天下午他去科罗娜高地,在巨石上用望远镜看自己家,却看到那个身影探出窗户向他挥手。 受到严重惊吓后,弗朗茨怀疑自己可能认错了房间,他在窗前贴了张颜色鲜艳的薄纸板当做标记,又去了科罗娜高地,这次在望远镜里看到那戴着面具的人影扯开纸板探身打招呼。 弗朗茨吓得魂不附体,他不敢回家,就到另一个散文家朋友里做客,同时也为那两本旧书找线索。散文家不负他先前所托,将调查到的黑魔法师与史密斯的关系详细道来。 ——坦白讲,怪人挥手这段是全书最诡异最吸引人的场景了。按散文家的说法,黑魔法师在埃及完成理论研究,来到旧金山后成立了秘密社团(此人的经历令弗朗茨想到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奈亚拉托提普),许多文艺界名人都是社团成员,包括作家杰克•伦敦,安布罗斯•比尔斯和诗人乔治•斯特林,舞蹈家邓肯等等。黑魔法师有一位传说中的情人,穿黑衣戴面纱,没人见过其真面目,黑魔法师称其为“我的夜后,我的黑暗圣母”。 黑魔法师数次施法破坏城市建筑未果,成员们也都背弃了他,他便诅咒这些人不得好死。晚年的黑魔法师结识了年轻作家史密斯,俩人起初交往密切,当史密斯发现问题离开旧金山后,黑魔法师便在其日记本隐秘处写下诅咒文字,并很快病亡。但日记本并未物归原主,而是流落到旧书店中,是以史密斯逃过咒杀,寿终正寝。而黑魔法师的埋骨之地,就在科罗娜高地那块巨石之下;弗朗茨看到那人影的穿着,与黑魔法师下葬时的身上的衣物一致——书中提到的那些被诅咒的社团成员,在现实中均有其人且不得善终。诗人乔治•斯特林还是史密斯的老师,曾帮他出版过诗集。小说里时常提到洛夫克拉夫特及其作品,除了说过的那些,史密斯日记里有“我要把这事儿写信给霍华德”等内容;弗朗茨时常看到某阴森景象,就想起一段爱手艺小说原文;他还怀疑黑魔法师就是数次让洛夫克拉夫特代笔改文的德•卡斯特罗,但散文家举证说俩人只是名字像……总之小说含洛量还是挺高的。返回家中,弗朗茨循线索查到,黑魔法师最后的岁月就是在自己住所度过的。也就是说,他拿到了诅咒日记,住在黑魔法师家里,还在黑魔法时坟头蹦哒……想必触发了死亡诅咒。 正当弗朗茨慌乱之际,床上的“书美人”突然碎成纸屑,而纸屑组成了新的“美人,要置说于死地。而他也意识到,这位就是黑魔法师口中的“黑暗圣母”。 关键时刻,年轻的音乐家情人赶到,口中高呼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毕达哥拉斯、牛顿、爱因斯坦、伯特兰·罗素、威廉·詹姆斯等音乐家科学家哲学家的大名,成功将“黑暗圣母”驱逐。从此阴霾尽消,作家和音乐家搬到新的公寓展开新生活。 Happy Ending……个鬼啊! 铺垫了一整本啊!忍了一整本啊!就这?就这?! 黑魔法师的死亡诅咒害死了那么多文艺名流,而神秘强大的“黑暗圣母”现身后,竟被一位神秘学门外汉凭几句杜撰的大白话就简单驱逐了?就算这位音乐家意志力强大,但作者此前则未曾有过相关的人物塑造展开,令这个结局显得分外滑稽。 此外,主角和他的朋友们大半本书都在东游西逛讲故事扯闲篇,讨论当时(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文化思潮,大谈性解放和XD自由,就算是描写城市景观,营造整体氛围感,与主线剧情不相干的内容也是太多了。 比如跟同栋楼的男性友人甲和乙,弗朗茨总觉得他俩关系暧昧,当看到甲跟女性笑闹时,他第一反应是去观察乙的表情。然而除了表现出弗朗茨八卦的一面,就没下文了; 甲在精神病院当护士,有一回特地给大家编了个“隐形护士”的怪谈故事,然后呢?故事讲完也没下文了。 年轻的音乐家情人,出场时不是练琴就是喊作家过来吃早餐,顺便抒发“音符也有魔力”的感想,为末尾神兵天降做铺垫——可你这垫子也太薄了吧?! 揭黑魔法师老底时,全靠散文家一个人叭叭讲,能讲了五六章,之后为了不让弗朗茨留宿,让他回家方便展开剧情,就安排散文家性开放的中国女友带着新结识的性开放的美国姑娘上门,准备展开三人行之夜…… 总之,对我而言,这部都市恐怖小说有趣的部分远远少于无趣的部分。作者弗里茨•莱贝尔在短篇小说方面成就更高,打算过后找他的短篇集翻翻。

...
相关标签:
世界著名的科幻小说 世界著名科幻作家 世界顶级经典名著 丛林特战小说 东京恋爱日常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