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5-18 12:30:51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十)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九)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八)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七)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六)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五)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四)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三)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二)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模拟卷(一)
展开全文给你想做和将要做的事赋予重要意义,这是促使你满怀热情完成此事的源动力。在海明威与同时代同年龄阶段的福克纳(1897.9.25——1962.7.6,美国作家)为数不多的通信中,海明威提到了“我们共同的老师”托尔斯泰,当然,还有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猎人笔记》的影响。司汤达在《巴马修道院》中对战争简洁却有力的描写,令海明威着迷。但托尔斯泰在《塞瓦斯波托尔》中对战争的描写,给海明威上了生动的一课。托尔斯泰有三篇短篇小说写到了塞瓦斯托波尔,分别是《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的塞瓦斯托波尔》,这三部小说都收录在《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中。当你喜欢一个作家,在读他的书时,肯定会听他提到别的作家——那些对他产生积极影响的作家。我因阅读海明威的作品,而接触托尔斯泰的作品,第一部就是《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想象一下吧,在电灯尚未发明的19世纪,天黑以后就是漫长的黑夜,在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的夜晚里,借着灯火的光,阅读小说就是重要的消遣。那时候的作家们绝不会胡乱对待任何题材,作家们也没有为了钱而写作的顾虑,这也是19世纪那些作家写出来的作品,哪怕是短篇小说,也精彩绝伦的原因。能够刊登小说最常见也是最便利的媒体,只有报纸,或许也因为这种媒体,催生了一大批短篇小说及短篇小说家。比如,美国的欧·亨利。与其长篇小说相比,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一点儿也不逊色。这本中短篇小说选中,头三篇都是写塞瓦斯托波尔的小说,托尔斯泰已经展露了他的天才。托尔斯泰以他作为士兵的亲身经历,用小说的形式开始发问和追寻答案。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塑造了一大批俄国农民的形象,只要我们不带偏见地去阅读(托尔斯泰是地主,或许我们认为地主会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诬蔑、鄙视”农民)这篇小说,会惊讶于托尔斯泰的笔法之细腻(叙述井井有条,不慌不忙)。我们可以将这篇小说看作是托尔斯泰本人经历,因为他本身是地主,当他当兵回来,回到自己的庄园,以年轻人改革庄园的热情,去拜访庄园里的各个农民(这就相当于农民调查),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试图解决他们的问题,将他们从贫困和困难中解救出来,然而,那时的托尔斯泰注定要失望……然后,托尔斯泰就写了这部小说。同样的震撼,出现在我阅读20世纪印度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之时,二者似乎在遥相呼应,只不过托尔斯泰那时描述的是自己的庄园,而奈保尔描述了整个印度。两位作家却相差了差不多100年。在这本厚厚的中短篇小说选中,还有《克莱采奏鸣曲》、《舞会以后》等几篇小说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舞会以后》,舞会上人见人爱的“舞后”,在舞会以后却受尽欺凌,两相对比之下,一个场景是高贵优雅,所有人都爱她,另一个场景是卑贱下流,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其力量堪比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或是《李尔王》。但正是托尔斯泰这位大作家,对莎士比亚却是不屑一顾,数落莎翁的种种不是,对其戏剧极尽贬低之能事。托尔斯泰久负盛名的不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却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这样的大部头小说。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对《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这样的大部头却生来不感冒,在挑选这样类似语文课本的书时,只是随便翻翻,并没有深入阅读。对我那时的阅历来说,并未对重大的课题和问题有兴趣,所以对这样的大部头小说没有兴趣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复活》却是从头至尾看了一遍,领教了托尔斯泰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和高峰的魅力。托尔斯泰的《忏悔录》倒是相对来说比较轻快的文体,也不太厚,适合阅读。这也是为什么像村上春树这样的流行作家,其作品一般都是短小精悍,文体也轻快,因为这样的文体更适合当代人阅读。托尔斯泰写了除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外,还写了很多的小册子,后来就被追随者们演化成了“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到了社会层面。罗曼·罗兰受托尔斯泰的影响,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写了欧洲的故事。尽管有人对罗曼罗兰颇有微词,也不喜欢他写的这部长河小说,但我是将这部小说读完的读者之一,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小说。托尔斯泰跟他夫人之间的关系,也一度成为热点和争论的焦点。晚年的托尔斯泰,也因为跟自己的夫人争执,最后离家出走,因肺炎发病,死于途中。托尔斯泰死于俄国革命的前夕(于1910年死去,1917年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俄国的旧历十月),被称作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虽然托尔斯泰的影响不只文学方面,但我只想谈谈作为文学家的托尔斯泰。作为一名卓越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高峰,写出了大部头作品,让人只能高山仰止,望洋兴叹,后人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去翻看托尔斯泰的小说,无论是中篇、短篇还是长篇,其作品之浩瀚,思想之深邃,我们还需要再写一篇或一部类似的小说么?如果把他的小说中的人名、地名都改成中文的,不就是一部中文的杰作么?就像已经有了《红楼梦》,其它的小说就像是拙劣的模仿。有了《西游记》,其它的神魔小说就像是跟风模仿……但我们忘记了托尔斯泰,忘记了曾经读过他的小说,我们忽然动了自己写小说的念头,因为:1、 我们处于不同的时代,要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2、 小说的形式还有不同的可能性。戏剧在莎士比亚那里就达到了巅峰,后人几乎不可能超越,但并不影响后来的戏剧发展。布莱希特、贝克特等,鼎鼎大名。法国的高行健,在中文戏剧上也探索出了自己的一条路。作为小说,有卡夫卡的现代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寓言派……。诗歌同样在发展,由古体诗、格律诗发展到自由体诗、朦胧诗、意象派……绘画艺术,从油画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在照相机发明后,发生了危机,但有了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波普艺术……奇怪的是,现在又有了超现实主义(比如中国的冷军)。昆德拉是对小说形式痴迷的作家,将音乐(主要是歌剧)引入到了小说的习作中,他的作品据他自己总结,大多分成七个部分,像是奇妙的巧合。其实是他用心营造的结果。任何艺术都是热情和力量驱动的结果,而正是这两样东西,让任何一门古老的手艺,在任何时代都能散发新的活力。在热情和力量面前,当我们面对新的社会问题,采用了新的形式(或者干脆采用旧形式),就有可能创造属于当代人的令人激动的艺术品。远古的高峰潜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山谷中郁郁独行。当我们回望曾经阅历过的那些高峰,肯定也会对自己曾经在山谷里的意外收获感到心满意足。或许有一天,我们凭着毅力,创造了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峰。 将作品按照世纪和时代划分,是很有意义的事,这样就避免了贬低和矮化某个时代。只要人还有热情和力量,就能找到属于他这个时代的高峰。无论是个人那个小小的世界,还是波澜壮阔的全球化画卷,隐隐的高峰正从中拔地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