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05 03:58:20
她一觉醒来,重回到了七十年代。相亲三回,结果都是同一个人。这回,她勇敢嫁了。随军回到大院里,面对熟悉的人和事,谁知她的读心术一起跟了过来。在发现周遭竟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时,她不再如上辈子般唯唯诺诺,这辈子读心改命,铁了心要过上乘风破浪的幸福生活!
“文媛,快醒醒,该上班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杜文媛被推得一晃一晃的,迷迷糊糊的睁开眼。
自己都快要病死的人了,大限也就这两天了,多睡会儿觉都不行了?
自从下岗以后,杜文媛风雨无阻地做小吃、卖小吃赚钱,最后钱都赚给了房东不说,还落下一身毛病。
后来好不容易存下点养老钱,以为终于能退休休息了,又查出自己得了癌症。
上辈子杜文媛为什么最后还是嫁给了张浩辰?他长得帅,身材好,就是其中两个重要原因!
杜文媛活了几十年,再也没见过比他更符合自己审美的男人。
杜文媛能精准地报出他的尺码——186的身高,106的胸围,76的腰围,97的臀围,腿长足足有107。
那数据报给裁缝做衣服的时候,人家都以为她量错了。毕竟这样极品的身材,实在太少见了……
大毛说的大伯大伯母就是桂小康的亲哥嫂。
桂小康为国捐躯,国家自然不会让他的孩子过不下去。桂小康家是有抚恤金和**补贴的。
...手抄本是啥?说白了,就是手抄的书。为何要手抄?一者,在没有印刷术的时候,只能手抄;二者,在不准发行的,也只能手抄。
当然,像咱这八〇后,是未见过手抄本的。不过,咱读书的时候,有手抄报。现在,可能都还有吧。就是把张不要用的挂历,在其背面排版作画写字,内容,都来自于对其它报纸、杂志、书本的摘抄。
回到正题,印刷术发明之前,只能手抄,这是很好理解的。那些不准发行的,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如果告诉你,《红楼梦》,最初就是以手抄本传播的,就不会那么惊奇了。用我们现在的说法,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啊、从皇亲贵戚到大户人家的虚伪啊,其意义就是,批判性——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世上,很多意义,都是后人加的,古人做那事,写那书时,未必那样想——又当然,也正是因为有被后人解读的空间,它才能流传下来——古人写的书何其多,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又有多少呢——何况,加上红楼梦又情又爱的,被称诲淫,不受所谓的主流待见,就是必然的了的——但这种作品,还是很多人看爱呀,乍办?抄呗——想想吧,红楼梦九十多万字,抄一次,得瘦多少斤肉啊!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有本书就被抄了很多,据说有十几个版本,名字还各不相同。最多的,万把字,最少的,才四五千字。为何?因为抄写的过程中,抄录者会取已所需啊,比如,将一些枝枝叶叶删去,只留一些比较让人激动的情节——反正,最终,这本书的确切原作者,也找不到了——想来,其实也不能叫书,就是个短篇小说而已——而他,也不会想着要版权,因为到现在,也还不能出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