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7-18 05:43:42
这部书(分上下两册)分别点评了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呈现上都非常的学术、专业且详实,并提供了普通读者难以触及的深入视角,便于读者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作品的时代及文学意义。
对我来说,虽然某些篇目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比如《世说新语》,它主要围绕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和政治,讲述了思想流派的发展和变迁,对于不熟悉这部书,且文中大量引用文言原文制造了一定程度上的阅读障碍的读者来说,确实会存在一定的信息摄入障碍,但可能也是由于信息时代的读者的注意力过于分散,只能依靠画面和听觉的刺激来吸收一些传播性较强的观点,无法沉浸式阅读一些文本和观点密集的内容,碎片化阅读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流,甚至都无法称之为阅读,可能只是称得上是对文字碎片的浏览和摄取。但努力克服这种不集中,并不断地思考,以及和朋友讨论的过程,无疑是一次非常有帮助的阅读体验。好的结果并不总是容易的,总会伴随着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
对于很多本书中的作品,其实我都没有完整的阅读过,仅仅依赖于上学时课本里的摘录,或者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在十几岁的年纪读这些书,可能顶多就是有一些比较浅层的了解,或者认识一些生僻字,熟练一些文言文的生词和意思,从而更好地在考试中得分,这可能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就是路径是统一规范的,为了在这个系统里更高效地取得更好的结果,你需要把时间集中利用于一定会考什么以及可能会考什么这些问题上,要从出题者的思路去分析文本,而不仅仅是做一个读者。应该说,哪怕在现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文学读者也是奢侈的,我们读很多书,可能是为了治疗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社交困惑,也可能是为了工作提升,或者是为了积累谈资和塑造人设,假如不从事类似的工作或以此牟利,读纯文学及其评论可能是性价比最低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