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7-29 20:07:37
川观新闻记者 丛雨萌打开手机看书、听书,已经是很多读者的日常。2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图书馆获悉,2024年度四川省图书馆电子书热度榜单近日出炉。该榜单根据四川省图书馆对外服务数据库中的阅读总量进行排名,共有十本电子书入选。快来看看你都读过哪些?1.《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有声书) (扫码可阅读)《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为的二十大报告的辅导读本,收录了的二十大报告及重要解读文章,是学习的二十大精神的权威读物。2.《成都旧事》(川话说书) 作者:郑光路(扫码可阅读)《成都旧事》是《四川旧事》的姐妹篇。全书生动讲述了成都的一些历史掌故、街巷园林、风土人情;叙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史实。全书图文并茂,收藏了很多珍贵的老成都照片,对于了解和研究成都旧时风土人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3.《李劼人说成都》(川话说书) 作者:李劼人(扫码可阅读)《李劼人说成都》是一部文化散文集。编者以城市文化为主线,从李劼人小说、散文中摘选出有关老成都人文风俗的文字,分主题进行归类,展现作家李劼人眼中接地气的西蜀文化,可以称得上“老成都通览”之书。4.《明朝那些事儿增补全集(全9册)》 作者:当年明月(扫码可阅读)《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全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5.《兄弟》 作者:余华(扫码可阅读)《兄弟》一书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曾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入选《时报》2000年至2010年全球最为重要的15本书。6.《我的阿勒泰》 作者:李娟(扫码可阅读)《我的阿勒泰》是李娟的散文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原生态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全书文字明净、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疆北风物人情,充满朴野清新气息。7.《基督山伯爵(全二册)》 作者:(法)大仲马(扫码可阅读)《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通俗历史小说家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8.《长安的荔枝》 作者:马伯庸(扫码可阅读)《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历史短篇小说“见微”系列作品,是一部帝国夹缝中的小人物史诗。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保鲜期只有三天,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9.《聂耳》(扫码可阅读)《聂耳》将人物走过的革命道路和艺术道路有机结合,显现出主人公成长的轨迹。结合时代特色和主人公的创作道路,穿插了不少聂耳创作的歌曲,为本书增添了艺术气氛。10.《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复苏、进化与增长》 作者:王德培(扫码可阅读)《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复苏、进化与增长》一书用“双碳”政策、反垄断、社会经济与共同富裕、生产生活百年变局、房地产筑底分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芯片突围等热点话题串联出当下中国经济图景,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核心的内容和观点,立足于洞察经济环境对个人、企业、社会发展的影响。【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从“阅读神器”到“盖泡面神器”,Kindle在中国市场的热度已经大不如前电子书如何面对市场挑战?本报记者 杨冉冉国产品牌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瓜分了有限的市场份额,但是要想出头却并不容易。有业内人士指出,国产品牌要在内容与品牌构建上“补课”,有了内容,才能不断增加客户黏性;有了品牌力,在面对终端渠道时才有议价权。1月4日,有网友爆料称国内Kindle官方自营店的产品大面积缺货,且天猫Kindle官方店铺已经不存在。一时间,“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在电子书爱好者之间激起千层浪,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在很多人心目中,Kindle几乎是电子书阅读器的代名词,从2013年进入中国市场,到如今反常式缺货、关闭线上的直营渠道,并传出Kindle硬件团队去年已被裁撤,Kindle在中国市场的热度已经大不如前。而这也为国产电子书阅读器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多强争霸的大戏正拉开序幕。Kindle热度不再2007年,美国亚马逊公司推出首款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一经推出便迅速掀起波澜。与实体书相比,电子书携带方便、购买方便、存储方便且不需要印刷,成本比较低。据相关统计数据,kindle目前占据了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市场60%以上的份额,是这一领域的领先者。2013年,Kindle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一度非常畅销,被视为阅读学习的必备神器。2016年底,中国成为亚马逊全球Kindle设备销售第一大市场。根据亚马逊中国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在中国累计销售数百万台, Kindle中国电子书店的书籍总量近70万册,较2013年增长近10倍。但随后几年,电子书市场遭遇到了成长的瓶颈。书价上涨,价格优势缩小;阅读体验较差;盗版分流客户,影响正常营收等问题凸显。同时,随着手机阅读全面攻占电子阅读市场,以及游戏、短视频、听书软件等更快节奏的视听方式分流了阅读人群,消费者似乎找到了更便捷的替代品。Kindle不仅面临着市场大环境变化的挑战,其自身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产品设计也一直被不少用户吐槽:系统太封闭、刷新率低、格式单一、传输困难、资源不丰富。此外,国内汉王、翰林、掌阅等产品的崛起,也抢占了Kindle不少的市场份额。在内外因素影响下,Kindle在国内市场的热度逐渐消退。二手交易平台上Kindle的交易量居高不下,甚至被消费者吐槽称沦为“盖泡面神器”。尽管针对此次“退出中国市场”传闻亚马逊回应称,仍致力于服务中国消费者。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深受消费者青睐,部分机型目前在中国市场售罄。但是,Kindle在市场上的乏力表现是肉眼可见的。从“阅读神器”到“盖泡面神器”, Kindle似乎成了尴尬的存在。国产电子书发起挑战虽然kindle在中国电子书市场一直称霸,但国产厂商也始终在努力尝试向kindle发起挑战。2010年,汉王科技率先推出自己开发的电子书阅读器,当年发货量就达到了100万台以上。随后,包括方正、爱国者、纽曼、翰林、文石等硬件厂商在内的数十家企业集体涌入电子书市场。近几年,更是有当当、掌阅、阅文、京东、小米、讯飞等互联网巨头加入战局,结合内容生态,推出了自己的阅读器。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800多家电子书相关企业,约69%的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2017年至2019年,新增企业均超过500家。从千元以下的亲民款,到5000元上下的专业款,国产阅读器不断涌现。在高清墨水屏、印刷级观感、强续航、大内存、冷暖双色以及UI设计等硬件条件上,国产品牌已经与Kindle无异。还有一些国产品牌推出功能更强大的阅读器,能兼顾电子书与办公软件等多种角色。虽然没能够撼动Kindle的江湖地位,但国产品牌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瓜分了有限的市场份额。Kindle的优势,正一点点被抹平。要在内容与品牌构建上“补课”根据智研咨询的预测显示,2020年中国电子书阅读器出货量为237万台,到2023年增长到275万台。有行业人士表示,相对于其他电子产品来说,电子书阅读器普及率比较低,但却不能小觑,它触达的大多是深度阅读用户,对“数字阅读”营收部分,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掌阅、京东等互联网巨头进入电子书赛道的原因。根据《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4.94亿,同比增长5.56%;数字阅读行业市场整体规模为351.6亿,增长率达21.8%。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来说,电子书更像是一个新的流量入口,锁定读者未来通过该平台进行阅读、消费的习惯,会给内容生态带来极高的忠诚度和黏性,而这正是互联网巨头们梦寐以求的。跟kindle相仿,互联网入局巨头均采用了“硬件+内容+服务”闭环模式。比如,阅文、掌阅凭借自身积累的丰富数字图书资源,在内容端具备先发优势;当当、京东等传统图书电商则选择和数字图书厂商合作,形成“内容+硬件”合力。但是,国产品牌要想出头却并不容易。因为市场空间不足、利润低,品牌的推广、研发动力不足,难以支撑国产品牌进行持续性投入。同时,上游硬件研发迭代缓慢,加上电子阅读器产品属于耐用品,用户更换频率低,也制约市场发展。此外,国产品牌的竞争对手不仅是Kindle,还有手机。手机比Kindle更加便携,阅读类APP动辄送电子书资源、无限读书卡,吸引着电子阅读器的使用者转投阵地。有业内人士指出,国产品牌要在内容与品牌构建上“补课”,有了内容,才能不断增加客户黏性;有了品牌力,才有用户支持,在面对终端渠道时才有议价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