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首次!大英图书馆收录16部中国网文 - 中国日报网
近日,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世界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之中。这些网络文学作品共计16本,读者可以在线查询图书信息并借阅纸质版。 据介绍,大英图书馆会根据读者需求和书籍本身价值贡献等来选择收藏作品。这16部网络文学作品入选大英图书馆中文馆藏书目,显示出中国网络文学正成为极具时代意义的内容产品和文化现象。 大英图书馆收录的这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包括《赘婿》《地球纪元》《第一序列》《大医凌然》《大宋的智慧》《大国重工》等。这些作品涉及科幻、历史、现实和奇幻等多个题材,涵盖了中国网络文学20年来的经典之作。 大英图书馆是全球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藏品总数超过1.7亿件,其中包括不同文明时期的历史文物。 大英图书馆会根据读者需求和书籍本身价值贡献等来选择收藏作品。读者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查阅这16本图书的信息并借阅纸质版。 作为当前主要的大众文化消费内容之一,中国网络文学产业起始于“快餐式”爱情故事、奇幻和推理作品(娱乐性强但缺乏文学价值),在经历了20年的飞速发展后,迅速成熟壮大。 《赘婿》网剧海报,改编自阅文集团同名IP作品。 近年来,网络文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2019年《大国重工》等10部网络文学作品入藏上海图书馆,2020至2022年间《诡秘之主》《斗破苍穹》等144部网络文学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 听闻自己的作品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16部作品的作者们感到意外和欣喜。《画春光》的作者意千重感叹: “没想到网络文学竟然也能够被外国图书馆收录。在这之前,我的作品被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那时觉得非常开心,觉得它对个人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我很珍惜那份荣誉。那么今天,得到这个消息,我意外的同时也为网络文学开心,有一种道路越走越宽这种感觉。” 《画春光》围绕中国瓷器文化,描绘了女性的独立以及家庭的温暖,传递了一种与命运抗争到底的精神。小说中对传统文化、爱情友谊、斗争和美学的描写呈现出一个隽永典雅的中国。 《掌欢》是一部关于古代爱情和美食的作品。作者冬天的柳叶(网络笔名)塑造了一位坚强、聪明勇敢、坚毅乐观的女性角色。 冬天的柳叶说:“希望通过故事让海外读者了解中国女性的力量与美好,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大国重工》讲述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工业化由弱变强的历程,作者齐橙(网络笔名)称,外国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制度密码和文化精神,能够更深入了解中国。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庆余年》《天盛长歌》《全职高手》等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电视作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杨阳编辑:董静【责任编辑:董静】

外国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简介教师随笔 .pdf-原创力文档
外国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简介教师随笔 现实主义 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 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 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征 思想特征:第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 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 值。第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 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第三,现实主义文学 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 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是模式,强调客观 真是地反映生活。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 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 外倾性两种倾向。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法国梅里美《高龙巴》、《嘉尔曼》 都德《小东西》、《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鲍狄埃《国际歌》 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萨克雷《名利场》勃朗特姐妹 北欧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 子》 勃兰兑斯(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张文学应从实际生活中来, 并研究现实生活。) 易卜生(他的“社会问题剧”不仅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而且大 大推动了欧洲戏剧的革新和发展。) 美国乡土小说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马丁伊登》 巴黎公社文学 它包括公社成员在公社诞生前后约二十年间所写的关于公社革命 活动的诗歌、小说、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史著作等,它开创了法 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其中以诗歌数量与成就最多最大。其主要 内容是描绘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英雄气概,反映无产阶级和广 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和英勇不屈的斗 争精神,它往往采用通俗活泼的形式,以劳动群众自己的语言表现现 实的生活材料,显得淳朴生动,富有感染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 乐见。鲍狄埃是最杰出的代表。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性 俄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下 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还处于萌芽阶段。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 生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始终和蓬勃发展的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紧密联系,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农奴制及其残余,并表现出推 翻封建制度的政治要求,直到后期,对的批判才逐渐加强。 因此,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 普希金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察尔达耶夫》、《乡村》等 另外《高加索的俘虏》、《茨冈》(转折) 《叶普盖尼奥涅金》(女主人公达吉亚娜是一个有“俄罗斯灵魂” 的人,“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 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有 一定教养,自命清高,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想过有意义得生活, 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缺乏生活目的,远离人民,精神空虚,性格 忧郁、彷徨,无所作为,在俄国文学史上,被称作“多余人”。“多 余人”这个名称出自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后来,俄国作家又塑造出一 系列多余人形象,他们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 夫《罗亭》中的罗亭和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废奴文学 废奴文学指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奴隶解放运动中出现的描写 奴隶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的文学作品。废奴文学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美 国废奴运动的产物。它从人道主义出发,以废奴为主题,描写黑人奴 隶的非人生活,揭露南方奴隶主的残暴行为,批判蓄奴制的野蛮性和 反动性,为黑奴解放运动大声疾呼,进而批判北方资产阶级的妥协、 虚伪和贩卖行为。黑奴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形式以诗歌和小 说为主,主要作品有希尔德烈斯的《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 的小屋》。 欧亨利创作的基本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 他的小说主要描写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分析.ppt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但直到50年代,“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 在法英等国; 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 。 (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1、19C中期的基本内容:以描写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长篇小说《红与黑》(1830)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由于其作品中杰出的心理描写,他被称为“近代小说之父”。 颓废派:源自拉丁文Decadentia,本义是堕落、颓废。颓废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表示不满而又无力反抗所产生的苦闷彷徨情绪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最早表现在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象征主义者马拉梅等人的创作中,因而后人往往视象征主义与颓废主义为一体。颓废主义者不满文艺对现实生活作自然主义的摹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文学艺术不应受生活目的和道德的约束,片面强调艺术的超功利性,否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否定理性认识对文艺的作用,宣扬悲观、颓废的情绪,特别是从病态的或变态的人类情感中以及与死亡、恐怖有关的主题中去寻求创作灵感。 2、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揭露黑暗现实,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悲观情绪及自然主义倾向。 吉?德?莫泊桑(1850一1893)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文坛上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莫泊桑的小说,有写普法战争的,如《羊脂球》、《女疯子》、《两个朋友》、《米隆老爹》、《菲菲小姐》;有写小人物的,如《瞎子》、《穷鬼》、《港口》、《衣橱》、《流浪汉》;有写社会风俗的,如《年》、《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珠宝》、《遗嘱》等。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等。 左拉(1841—1902)的《我的仇恨》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作品阐释了自然主义的文学观点。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后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发表于1872年的、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中期的主要特点: 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正面人物多为“小人物”; 在批判社会的同时,宣扬改良主义。 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 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表明:在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肖伯纳和高尔斯华绥 王尔德:唯美派作家。 赫尔岑: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谁之罪》(问题小说):主人公别尔托夫(多余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主人公:卡杰琳娜、鲍里斯 别林斯基: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他肯定了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他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代表作《文学的幻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判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怎么办》(长篇小说):典型的“问题小说” 主人公: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三角恋爱),最高典型: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多余人、小人物: 1、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2、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4、赫尔岑: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自然派: 1、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四)德国文学 青年德意志文学:伯尔纳、古茨柯、劳伯 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海尔威、弗莱列格拉特、海涅 无产阶级文学:维尔特 (五)意大利 乔万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