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脑洞大开的创意科幻,又“疯”又怪!(最后的火星人)书评

更新时间: 2025-06-08 08:10:28

阅读人数: 944

本文主题: 未来科幻脑洞真大

你可能没听过弗雷德里克·布朗这个名字,但一定听过他的一篇小说开头:“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内。门外响起敲门声……”捧读今年出了3本布朗的短篇科幻小说集,依次是《地球上最后的敲门声》(19篇)、《穹顶之下》(19篇)、《最后的火星人》(22篇)。这本是第三本。布朗有“科幻鬼才”之称,他的科幻小说颇具特色。他常常将故事背景拉到宇宙中,去火星、金星探险,去K-14-320星系的第五颗逆行行星打工顺带做了个全身整形,应对外星人入侵等,可谓把脑洞伸向广袤的宇宙,跳出诸多时空限制,让新鲜奇幻的创意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恣意驰骋。他笔下的科幻多与悬疑相结合,尤其精彩的反转让人感到过瘾——如与书题同名的篇目《最后的火星人》的结局就出人意料。杨根·达尔是唯一幸存的火星人,不知缘何魂穿到了一具地球人的身体里。他所言属实还是只是一个精神病人的臆想?当你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时,殊不知已经掉入布朗设置的陷阱了,真正出人意料的并不是火星人的身份。又如《血统》的故事,吸血鬼种族中唯二的幸存者打算搭乘时光机逃到未来(人类已经遗忘吸血鬼的时代),以此躲避人类的屠杀。他们成功了,遥远的未来人类的主宰地位被另一物种取而代之,他们再也不必担惊受怕了!俩人为此兴奋不已,然而他们真的能够高枕无忧吗?还有《六脚泥龟》讲述了地球探险队在金星上捕捉泥龟的奇遇。金星泥龟有项神奇的自保能力,凡靠近它一定范围的生物,都会暂时忘记一切与它有关的信息。假设有人想捉泥龟,发现靠近它后,不仅会忘记需要寻找并捕捉一事,还会忘记曾看过或听过它。换句话说,即使捉住了泥龟也无法辨别。智慧的主人公罗德想出一招成功破解了问题中的矛盾,究竟是什么招数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篇小说最大的看点,悬念十足。 ……此外,用反讽手法、幽默元素来衬托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观察及反思,既丰富了小说的现实意义,又让科幻稍稍“软”了一些,多了几分色彩,更可能吸引除了科幻爱好者外的其他读者。有评价说:“又疯又怪,我好爱!”

脑洞大开的创意科幻,又“疯”又怪!(最后的火星人)书评

儿时科幻情节决定国之重器!

中国造不出好武器,原来是没有老外的脑洞大?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x当旧时代的战火尘封进沧桑的岁月影像,新时代的创作已跨越次元之门,重奏钢铁与烈焰之交响。冰冷的杀器被赋予了炽热的灵魂,残酷的战争依旧热血与恐怖并存。在以往的节目中,我们致力于还原历史。本期【军武】,咱就在虚拟中寻找一次现实,觅踪一番那些从幻想照进现实的兵器。 幻想预见现实,现实从幻想中借鉴灵感早不是什么新鲜之事。现世那一件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健硕与婀娜之姿并存的实装兵器,正是踏着千千万万不靠谱脑洞设定的“枯骨”所成就的骄子! 无论是多炮坦克,还是前掠翼战机,抑或是手持重装枪械,这些现实中并不成熟的设计和憧憬,在艺术家的影像中都可以完美绽放,而人们付诸于文字和光影的无限想象,也驱动着实装兵器不断革新,幻想和现实从来都不疏远,今天科幻世界里五光十色的兵装武备,也许就是童心未泯的幻想家们对明日科技的馈赠。

《超脑48小时》本周上映 中国电影何时能脑洞大开-中国新闻网

“神奇女侠”盖尔·加朵饰演的特工遗孀需要在丈夫的记忆和陌生人的身体之间,万分悲痛并纠结地选择是否继续爱情。本周五,又有一部带有轻科幻元素的好莱坞动作大片《超脑48小时》将登陆全国院线。神奇女侠、诸多老戏骨、动作戏,这些商业片元素固然吸引普通观众,但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好莱坞一贯擅长的轻科幻元素:记忆植入——而这一技术,在现实中其实已在尝试。票房规模即将超越美国的中国市场,会把这个有市场前景的类型,当做国产片新的开发方向吗?青年报记者 陈宏又一部大开脑洞的电影这部新引进的大片,讲述的是一名特工意外死亡,博士将他的记忆植入了一名危险罪犯的身体,结果拥有双重记忆的罪犯,爱上了特工的妻子。就在纠葛中,他还要和另外一位特工,去摧毁盗取国家机密的犯罪组织。前不久,《超脑48小时》已经在上海举行了针对影院经理和媒体的提前看片会,从得到的反馈看,动作粉、科幻粉以及喜欢爱情戏的女观众,基本上都能从中找到看点,这也是标准好莱坞大片必备的“功力”。电影能刺激观众肾上腺素飙升的,远不止惊险的飞车、震撼的爆炸、枪战。被植入记忆后的坏人,拥有了双重人格、双人记忆,他需要一直在善与恶之间徘徊。这些都是电影在试图展示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好莱坞擅长的轻科幻题材——它区别于《阿凡达》那种,而是基于一定的科学研究,再进行幻想。早在上世纪40-60年代,在制作水平还很落后的时候,好莱坞就已经展现了这方面的追求。到了上世纪末的时候,吴宇森导演的《变脸》,讲的是“换脸”,这方面的题材已经发展得挺成熟了。轻科幻不是乱想象这类题材,并不是神话传说般的纯粹想象,像《超脑48小时》讲述的“植入记忆”,真的有现实的尝试。就在本月,据《新闻周刊》报道,世界上首例换头手术准备实施了。提出做换头手术的是一位名叫塞尔吉奥·卡纳维洛的意大利顶尖的神经科医生。他宣布,已经准备好在2017年底为一位自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俄罗斯人进行“换头术”。据悉,这台手术大约要持续36小时,花费1400万英镑(约1.3亿人民币),并且有包括外科医生、护士、动物脑移植手术医师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工程师在内的150人参与。在这项手术的进行过程中,这位名叫瓦莱里的志愿者的头部将会被冷却至12摄氏度,并从身体顶端切除,随后与脑死亡逝者的捐献遗体相连。手术完成后,瓦莱里将会被置入医学诱引的3-4周昏迷状态中,其间医生将会不断刺激他的脊髓神经重新连接并开始运转。此前《变脸》中“幻想”的科技,其实也在渐渐实现——去年年底,因为救火时严重毁容的美国密西西比州41岁的志愿消防员哈迪森,就在纽约接受了纽约大学整容医生罗里奎兹手术团队的“换脸手术”。他新换的脸,来自26岁单车技工罗得鲍,后者遇上事故导致脑死亡。整个手术团队由100多人组成,哈迪森手术中也遇到过大量失血的问题,但26小时的手术后,他还是成功了。当然,相比于技术本身,电影《超脑48小时》着墨更多的,还是在伦理方面的探讨。像“神奇女侠”盖尔·加朵 饰演的特工遗孀,就需要在丈夫的记忆和陌生人的身体之间,万分悲痛并纠结地选择是否继续爱情。这一点,就曾让不少女性观众感同身受。现实中,随着人类医学科技的发展,伦理的讨论非常激烈,电影中虽然出于善良的考虑,选择了大团圆的结局,但至少,它没有回避伦理的争论,也体现了“轻科幻”对现实的尊重。国产片没有轻科幻土壤?在中国电影市场即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时,国产片还能有哪些类型开发成市场热点,也经常被讨论,而科幻、轻科幻题材无疑被探讨得最多。几大商业热点的题材,中国已经有了喜剧片、青春片、特效大片,还有传统的武侠片,都已经在渐渐成熟,但就是科幻方面的,非常欠缺,基础几乎为零。其实,在电影工业逐渐全球化的今天,特效团队在制作环节,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挑战,但国产“轻科幻”片,少的是科幻文化,没有科幻文学支撑,很多科幻电影的世界观是难以建立的。《三体》走红时,作者刘慈欣就曾理智地说过:“人家(美国)一年出版超过1000本新小说,我们一年不到100本。”事实上,美国科幻文学中,海因莱因与阿西莫夫等人,就为美国科幻电影贡献了太多极具思想性的科幻创意。此外,《超脑48小时》、《变脸》、《火星救援》等题材,跟美国的文化氛围也是紧密相关的,他们的文化是“探索未来”,而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更多的是讲究“回溯传统”,所以美国大片很多人工智能、探索太空、外星文明等等。虽然我们的轻科幻文化缺失,但是,资本的特性就是要追逐新的增长点,未来,也不排除会在资本的推动下,此类电影在中国也能“国产化”,毕竟,它的市场“钱”景还是很诱人的。-->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