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如果你的身体死了,大脑保存在营养液里,你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大脑|营养液|神经

更新时间: 2025-06-04 11:38:16

阅读人数: 380

本文主题: 感觉自己不是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

其中这类设想在很多科幻小说和电影里面都有出现,也就是著名的“缸中之脑”设想。那么,这种设想在现实中能否做到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人类大脑的具体构造,主要是神经系统构造。    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是相当复杂的,由神经纤维构成各种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把各种神经信号传递到全身各个器官。当然,身体的每个器官也可以通过神经组织传递给我们的大脑和脊髓。  也就是说,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我们对周围事物感知到的一切都来自于大脑和脊髓。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切菜时,你不小心切到手指,你会非常疼痛。这种疼痛感来自哪里呢?  就是手指伤口附近的神经传递了神经信号给大脑,从而让你有了疼痛感。还有很多人经常遇到的牙疼,很多时候牙医会先把坏掉的牙齿附近的神经去掉,暂时缓解牙疼,然后再进一步治疗。牙齿附近没有了神经,就不会有任何信号传递给大脑,当然也不会感觉到疼痛。    还有更特别的长颈鹿。由于长颈鹿的神经系统传递速度很慢,因此在长颈鹿受伤时,并不会马上感觉到疼痛,甚至需要长达一周的时间才能感觉到疼痛,因为神经系统从长颈鹿的脚传递到大脑需要长达一周左右的时间。  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运作方式,我们能够很明显看出,如果人类大脑不工作了,大脑死亡了,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死亡。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的标准,并不是通过心跳,呼吸,而是大脑是否死亡。说白了,脑死亡意味着一个人真正的死亡!  明白了这点,接着往下说。  神经系统在传递各种信号时,通常是以神经元为单位进行传递的,而神经元传递的是电信号,而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缸中之脑”思想实验,说的是某个邪恶的科学家突发奇想,在对病人进行手术时,把这个人的大脑切除掉,然后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营养液里,营养液可以确保大脑正常运转。    然后邪恶的科学家把一台计算机与大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一起,持续不断地向大脑输入各种电信号,模拟现实中的各种生活场景,让大脑感觉一切都正常如初。那么这个人是不是还活着呢?如果活着的话,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里呢?  在理论上,以上这些模拟都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上面也讲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所有感知本质是各种电信号。有人可能会质疑:打自己一巴掌,如果感觉到疼痛就不是虚拟世界。其实这种质疑很容易解释,疼痛也是某种电信号传递给大脑读取出来的,当然也是可以模拟的。    著名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里就是这样的故事情节,把很多人都培养在营养液里,然后把电脑系统与大脑连接起来,不断给大脑各种电信号刺激,虚构出一个近乎完美的虚拟世界,里面的所有人感知到的一切,与现实中的我们感知到的并没有任何区别,每天都会到点起床,上下班,吃饭等等,感觉就是真实的世界。    但是,等等。为什么我们总是自认为生活的世界一定是真实的呢?既然理论上“缸中之脑”完全是可行的,而且这个实验能模拟现实中的一切,难道我们所谓的真实世界就不是“缸中之脑”吗?  可悲的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生活在“缸中之脑”世界,因为我们不可能脱离我们所处的世界,不能站在“上帝视角”去审视自己的处境。  说实话,相对来讲“缸中之脑”实验更容易被我们理解并接受,毕竟还有一个实体大脑存在。让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是,现实情况有可能更“可怕”:甚至根本连大脑这个实体都不存在,我们完全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我们看到的一切包括我们自身本质上都是数字0和1组成的虚拟程序!    就像电脑游戏《模拟人生》那样,我们的世界就是虚拟程序,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来运行的。    更可怕的是,就如“缸中之脑”那样,我们永远不可能证明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虚拟的。  更深层的结论是,所谓虚拟和真实其实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真实和虚拟,只要我们认为是真实的,那就是真实的。  或许真的有某个位于高维度的超级文明模拟出来我们的世界,但那又如何呢?  在超级文明眼里,人类的世界确实是虚拟的,但对于我们人类自身来讲,世界就是真实的。就如同如今我们每天玩的各种电脑游戏一样,里面的人物同样觉得自己的世界很真实,他们不可能证明自己生活的世界是虚拟世界。  人类设计的电脑游戏是为了娱乐消遣,那么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是被超级文明模拟出来的,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很难去猜测,这是不同维度的差异,是人类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或许超级文明设计虚拟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他们能够亲自进入我们的虚拟世界,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或许此时此刻,你身边的某个人就来自超级文明,只是无论如何你都发现不了。    就如同如今的人类一样,未来某天随着人类科技不断发展,人类也可以让自己进入虚拟电脑世界里,亲自体验电脑游戏里丰富的大千世界。  又或许高维度的超级文明模拟我们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智慧文明发展规律,通过观察虚拟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提前规避掉这些问题和风险,让自己可以少走弯路。  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但无论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在我们人类自己眼里,这个世界就是真实的,这就足够了!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如果你的身体死了,大脑保存在营养液里,你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大脑|营养液|神经

马斯克说世界不是真实的,你敢相信?难道我们一直生活在虚拟中?|光子|感光板|条纹

我们的世界是否是真实的,是近几十年来一直被物理学家争论的话题。  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曾经说过:我们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概率不会超过十亿分之一。听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这却被很多人认可。    下面我就分享一些可以为虚拟世界提供理论依据的实验,与大家一起思考和探索这个话题。  一、缸中大脑  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感觉到这个世界,不外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还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的信息并传送到大脑里。  大脑再来处理这些信息使我们能感知到外界的颜色、形状、声音、触感、温度等等。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希拉里提出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有一个人类的大脑放到盛满营养液的缸里。大脑通过链接的神经电路,可以接收计算机模拟的各种数据信息。    通过这些模拟的视觉,听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各种信息,大脑与计算机模拟的世界进行交互。  从理论上说这个大脑并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大脑而已,他会觉得自己真实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在这里他可以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结婚生子,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宇宙,他有属于他的完整的一生。    至少从科学逻辑上讲,这个实验是没问题的。这有点让人细思极恐,不由得会想到许我是不是一个缸中的大脑,我身边的世界是否也是一个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呢。  无独有偶,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就留下了 一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一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醒来以后,庄子想他到底只是做了一个蝴蝶的梦,还是他是只蝴蝶,梦见自己成了庄子。    庄周梦蝶和缸中大脑虽然不能证明这世界是虚拟的,至少也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和一种可能性。作为一种理论依据,说明了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可能性。  二、双缝干涉实验  要说空中大脑,毕竟是一个思想实验,目前还没有实现,而双缝干涉实验则是一个真实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却不得不让科学家们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现在我抛开一些物理学的一些术语,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双缝实验。  双缝实验最早是在1807年,有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提出来的。  最初是这样的,投掷一个小球到一面墙上,会留一个白点儿,如在小球和墙之间立一个有两条竖缝的挡板,然后投掷足够多的小球,有些小球通过了这两条竖缝打到墙上,墙上就会出现两个白色的竖纹这个我们叫做路径条纹。  将这个实验的装置放到水中,小球改为水的波纹。那么通过两条缝隙的波纹,就分别成了波长相同的两个水波,他们波峰波谷遇到后相互叠加,如果加强的波纹会在墙面留下痕迹,那墙面上就会出现多条的波峰留下的痕迹。这个我们叫做干涉条纹。    后来物理学家为了验证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改进了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中一端安放一个可以发射光子的设备,另一端放置一个感光板,中间挡板上有两道竖缝。  当光子通过两道竖缝后在感光板上呈现两条路径条纹,就可以证明光是粒子了。  然而结果却是出现了像水波实验的那种多条干涉条纹,从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后来支持光的粒子说的物理学家梅利又做了一个实验。这次使用的光子不是光子束,而是一个一个光子分别通过挡板达到感光板上。  从理论上,单个光子通过竖缝,就一定会像粒子一样打到感光板上出现两条路径条纹。  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睛。感光板上出现的是多条竖线的干涉条纹。难到一个光子同时通过了两条竖缝然后跟自己干涉了吗。  其实到这一步,物理学还是可以解释,微观的量子力学和宏观的物理学不一样,即量子的叠加态。就是说光子同时通过了两条竖缝并进行了光波的干涉,所以呈现了多条竖线的干涉条纹。  这就像,我们都熟悉的那只薛定谔的猫。就是说把一只猫放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面。有一瓶毒药,有个开关,如果猫碰上了开关毒药出来猫会死,猫没有碰开关,猫就是活的。  但我没有打开盒子的时候,这个猫是死是活我们不知道,这时候猫即是死的又是活的,是一种叠加态。只有打开了盒子,我们才能确定猫的死活。听起来很难理解,但在微观世界中,叠加态确实是存在的。    我们继续说一下双缝干涉,实验还没有结束。后来物理学家想看一看这个光子到底是从哪一个隙缝传过去的,就在竖缝前安装一个高速的摄像机,去拍摄这个光子。结果,在感光板上显示的是粒子状的两条条纹,并不是一些干涉的图案,这时光子呈现了粒子的状态。从而证明了光既是波也是粒子,即波粒二象性。    但实验还在继续,当关掉摄像头以后又出现了干涉条纹,这令科学家毛骨悚然。  难道这些光子知道我们在观察它?只要一观察它就成了路径条纹的两条竖线,而没有观察时,光子就进行干涉,成为一个干涉条纹。  实验到这里,已经很不可思议了,但还没有完。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学家又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将摄像头放在双缝隔板和感光板之间。当光子穿过双缝隔板后,再打开摄像头。这个时候本该显示干涉条纹的感光板上显示的却是两条光带。而关闭摄像头以后,感光板上又出现了,干涉条纹。  这个结论更是不可思议,因为打开摄像头,发生在光子穿过缝隙之后的事情,却改变了光子穿过缝隙时的行动轨迹。简单的说是未来改变了过去。  到现在为止的实验结果,科学已经解释不了。  这好像是我们玩的网络游戏,在游戏中,我们走到的地方,系统会加载好多的背景,比如树木、房屋、街道、行人等。  而我们没有走到的地方,是一片虚无,系统没有加载任何东西。这样可以节省计算机的算力,目前所有的游戏,都是采用这种逻辑。    如果我们世界是虚拟的世界,那很多问题都说得通了。  比如我们不观察光子时,系统就对结果进行模糊处理,就像游戏不加载数据一样,从而呈现的是干涉条纹。而我们开始观察这个光子了,无论在什么时刻,系统就即刻对光子的轨迹进行精细化处理,则感光板上呈现了类似宏观物体的两条轨迹条纹了。    总结: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有包括虚拟世界在内,如意识起源,平行宇宙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相信终有一天。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事物被破解。也许我们等不到那一天,但我还是希望人类最终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一个著名假想实验,让我们开始怀疑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庄周|大脑|蝴蝶

人类科技发展到今天,科学家们的贡献是最大的,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地通过各种实验,验证观察周围世界做出的假设,这些假设经过实验的验证之后,逐步发展成为服务于人类的科学理论。  不过,有些实验是无法亲自去做的,这类实验被称为“假想实验”或者“思想实验”,比如说,“薛定谔的猫”就是一个思想实验,无法通过真实的实验进行验证。    还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一经提出就挑战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传统认知,甚至让我们开始怀疑世界的真实性,这个实验就是“缸中之脑”。  在讲述“缸中之脑”假想实验之前,有必要引用《庄子·万物论》记载的庄周梦蝶”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古文可能有点晦涩难懂,具体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庄周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自己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甚至一度忘了自己是庄周而不是蝴蝶。等他梦醒之后发现自己是庄周,但他不能确定到底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  如果是我们普通人,很难有这么深入的思考,只会认为那就是一个梦而已。不过庄周通过这个梦思考了很多东西,甚至开始质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庄周梦蝶的故事,显示了庄周非同寻常的独特思维方式,还带有哲学上的思考。而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这种对现实真实世界的质疑越来越多,并开始从简单的哲学世界质疑,来到科学层面的质疑。  1981年,美国科学家普特南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象实验,缸中之脑。实验是这样的。  一个邪恶的科学家某一天突发奇想,把一个正在手术的病人的大脑切除掉,然后把大脑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营养液里,保证大脑的活力,让大脑正常运作。然后通过科技手段,把大脑的神经末梢与电脑连接起来,通过电脑不断向大脑输送各种电信号,真实模拟人类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场景。    比如说,早上起床洗漱,吃饭,工作,甚至模拟恋爱的感觉。总之,人们生活中经历的任何场景都可以被模拟出来,传输给营养液中的大脑,让大脑处于一种幻觉:我仍然活在真实世界里。  理论上讲,只要电脑模拟的电信号足够真实,大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接收到的是虚拟信号。  实际上,这与真币和假币的区别是一样的。理论上,个人肯定能制造出与真币一模一样的假币,而当这样的假币流入市场之后,任何人都无法辨别,当然会认为那就是真币。但实际上不管假币有多真,哪怕与真币一模一样,也不能改变它是假币的真相!  因为本质来讲,区分真币假币的根本不在于真或假,而是要看谁生产的。缸中之脑实验也是一样,不管模拟的信号是不是足够真实,即便真的与真实世界一模一样,也不能改变大脑接收到的是虚拟信号这个事实!    如果深入思考缸中之脑这个假想实验,会让我们开始怀疑这世界的真实性,让我们固若金汤的世界观彻底崩塌,让我们怀疑难道人类也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理论上讲,确实有这种可能,而且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可能性还很大。  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反驳:你开什么玩笑?我每天看到的世界如此真实,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如此真实的存在,怎么可能是虚拟的?  先别着急反驳,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你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的?简单来讲,通过人类的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而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大部分都通过视觉来完成的。  这里就拿视觉来具体讲述,你能保证你看到的东西一定真实存在吗?  别着急下结论,如果你明白了视觉产生的过程,或许就变得犹豫不决,不敢轻易下结论了。    简单讲,人类通过眼睛接收到外部信息,眼睛就相当于监控系统。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到的其实就是电信号,与电脑手机发出的电信号信息并没有本质不同。  那么,如果有某个超级发达的宇宙文明,通过一台超级计算机完美模拟出你经历的一切生活场景,你肯定会认为那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拟的。  更“要命”的是,理论上讲,无论如何你都不可能证明你生活在虚拟世界,除非你能跳出虚拟世界,站在“上帝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世界。  看到了吧,如果说“缸中之脑”实验会让人惊讶,但如果我告诉你,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存在大脑这个实物,只需要模拟各种虚拟信号,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虚拟世界就可以了,你是不是觉得很疯狂?  你可能还会质疑,模拟出全宇宙这么大的世界,得需要多强大的计算机啊,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计算机。    我经常会说一句话:千万不要禁锢自己的思维!这也是我科普的目的之一,在追求科学事实的基础上,仍然不忘解放我们的思维,放飞思想!  实际上,根本不用模拟出宇宙的全部,只需要通过“作弊”的方式“欺骗”虚拟世界里的智慧物种就可以了。如何作弊,又如何欺骗呢?  玩过网络游戏的伙伴应该明白,网络游戏,尤其是大型网络游戏很占内存的,游戏过程中如果每时每刻都把游戏内容全部加载出来,当然是不现实的,但也完全没必要那么做。  只需要加载出游戏人物出现的场景,其他场景进行模糊化处理就可以了,等游戏人物出现在某个场景时,再进行加载也不晚。这样做就可以极大降低电脑负载,提升游戏的流畅度。    说白了就是:看不见的或者感知不到的就等于不存在!加载不存在的东西当然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必要。  超级宇宙文明或许也是这样做的,只需要模拟人类能感知到的事物,感知不到完全可以模拟出“什么都没有”的真空环境,后者直接模糊化处理,这样做就简单多了。  这种猜测并不是毫无道理,现实世界中的光速限制或许就是超级文明设定的最大加载速度,越是接近光速,时间就越慢,相当于加载速度越慢。    而量子力学中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更是让我们细思极恐。当人类观测时,就是确定的世界,当我们不观测时,就是一片模糊的波动世界。世界到底呈现什么模样,看起来与人们的观测与否息息相关,为什么会这样?    科学家们给出了很多解释,但都没有很大的说服力。而如果用虚拟世界这个假想理论来解释,就简单多了:那只是超级文明在“欺骗”我们而已!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瑟瑟发抖的感觉?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所谓的真实和虚拟其实也是相对的,只要我们人类认为是真实的,那就是真实的,超级文明眼里的虚拟对于我们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就如同电脑里面的虚拟人物那样,他们自认为自己的世界就是真实的,除非游戏人物能跳出游戏世界来到人类世界,否则人类眼里的“虚拟”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完!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标签: 物理学家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