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作品入选中国网络科技科幻文学创作扶持计划--网络文学--中国作家网
6月25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在四川绵阳举办2023年度中国网络科技科幻文学创作扶持项目发布活动,10部网络科幻小说从118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创作扶持。会上,中国作协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神。他表示,此次发布活动是网络文学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网络文学要牢记国之大者,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弘扬科学家精神,优化题材结构,加大科技科幻题材创作,向世界讲好当代中国的好故事,推进文学和科技协同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贡献。 去年9月,网络文学中心发布“2023年度中国网络科技科幻文学创作扶持计划”,获得网络文学界广泛关注。截至申报期限,项目共征集到18家网站、15家省市作协申报作品118部。6月17日,经过严格评议和投票,评选出《植物人医生》《大国重器2:智能时代》《穿越微茫》等10部作品,题材涵盖科技创新故事与科学家精神、航空航天、核科技与新能源、未来世界等。入选作品中,《初夏的函数式》聚焦科技工作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卫星研制自立自强的奋斗实践,生动塑造了新老两代科研工作者的人物群像;《植物人医生》以植物人医疗这一特殊领域为背景,在硬核的书写中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一路奔北》以中科院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为原型,展示了当代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图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历史纵深感;《赛博封神志》《萤火之城》《大国重器2:智能时代》反映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思考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技术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与伦理变革;《维度》《我不是赛博精神病》《终末的绅士》《穿越微茫》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探讨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构想宇宙的多样图景,思考生命的意义等人类终极问题。入选作品推介词《初夏的函数式》 作者:风晓樱寒(李宇静) 作品聚焦科技工作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卫星研制自立自强的奋斗实践,表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与人生追求,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又紧扣时代脉搏,表现当代青年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生动塑造了新老两代科研工作者的人物群像。《植物人医生》 作者:柠檬羽嫣(苏东宁) 作品以植物人医疗这一特殊领域为背景,综合反映绵阳在人工智能、医学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脑机接口等领域的描写极具专业性,在硬核的书写中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品语言细腻、细节丰沛、故事性强,通过科学幻想书写,表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索。《大国重器2:智能时代》 作者:银月光华(李遨) 作品以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描绘,塑造了怀揣崇高科技梦想的热血青年形象,通过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科研人艰辛坎坷的奋斗之路与逐梦历程,让科幻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世界深刻映照,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核,体现出宽广深邃、睿智前瞻的大国情怀,证明了中国科研的坚韧与担当。《一路奔北》 作者:人间需要情绪稳定(李颖娟) 作品以中科院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为原型,通过年轻科研团队在国产卫星导航项目上攻坚克难的征程,塑造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群像,展示了当代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图景,表现他们对航天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诚挚热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历史纵深感。《萤火之城》 作者:童童(童敏敏) 作品在生态文学的精神底色中,在科技光芒的辉映下,描绘发达的生物神经技术所营建的科技世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传递“有喜有悲有爱的人类世界”带来的力量与温情,引发读者对友情、爱情与责任等人生课题的深刻思考。《我不是赛博精神病》 作者:板斧战士(王威) 作品深刻把握赛博朋克世界的文化内核,在世界设定方面进行大胆拓展,表现了面临绝望环境时从中国本土文化获得力量、以力破巧的斗争思想,扭转了以前赛博朋克作品的颓唐风格,成为近年来“中式克苏鲁”创新性的前沿之作。《维度》 作者:龙骨粥(李易谦) 作品将科幻与推理融为一体,通过跳脱的语言、大开大合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以极具想象力的“重力消失”为故事开端,巧妙连接现实与未来,打开了层层递进的想象空间,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化为勇于作为的担当,展现出对科技发展的边界等问题的深入思索。《穿越微茫》 作者:匪迦(张栩) 作品涉及航天科技、生物科技、智能科技等方面专业知识,通过想象与科技的巧妙融合,讲述全球升温的灾难背景下,人类与AI合作拯救地球的故事,表现出在面对微茫的未来时,人类所体现出的智慧、责任和勇气。作品立意高远,具有警示意义。《终末的绅士》 作者:穿黄衣的阿肥(张驰) 作品将悬疑、克苏鲁、蒸汽朋克、无限流等诸多网文元素融于一炉,以新颖的剧情、精湛的文笔、严谨的逻辑和飞扬的奇思,淋漓尽致展现了末世病态世界的残酷与荒凉,生动表现了人类对抗域外威胁的坚毅勇气和积极探索。《赛博封神志》 作者:羽轩W(翁梦妮)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将赛博朋克与中国神话元素相结合,融“数字生命”“时空穿梭”等硬核科幻设定于一体,探讨AI成为智能生命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在反思AI霸权可能性的同时,讴歌人类不屈的主体精神,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国潮科幻”作品。-->

国产顶级推理片100部 - 国产顶级推理片100部下载安装版v.7.14.7 - 中旗下载站
国产顶级推理片100部 据英国政府13日发表声明称:“今天的行动包括英国首次针对俄罗斯总统‘影子舰队’中的船只实施制裁,俄罗斯利用这些船只规避英国和七国集团(G7)的制裁,并继续不受限制地进行石油贸易。”这些新制裁还针对俄罗斯军方的弹药、机床、微电子和物流供应商,包括位于中国、以色列、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的实体。声明写道,英国首相苏纳克在意大利参加G7峰会时宣布了这些新的制裁措施,“这将削弱俄罗斯为其战争机器提供资金和装备的能力”。游盈隆表示,赖清德上任第一个月,只获不到半数台湾民众的支持,赖清德社会支持基础的流失是全面性的,不同程度的。游盈隆指出,根据相关经验证据,近一个月赖清德社会支持基础的流失主要原因至少有三:国产顶级推理片100部据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情况,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平均气温23.2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8度。国产顶级推理片100部
中国科幻展现独特想象力|文学
《天幕征途》 朱宇清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彬 前不久,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年度科幻作品《天幕征途》在京举办了首发仪式。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肩负星际间科技文化交流使命的7位“宇能者”,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星球上,突破重重阻碍,努力维护星界和平的曲折历程。 科幻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原动力,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思考。科幻文化的发展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传播国家科技文明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三体》和《流浪地球》做出了好的示范,但在此之后,还能不能有更好的作品?这是科幻领域要作答的一张考卷,新书《天幕征途》就是一次尝试。 科幻是人类想象力与科技的结晶,它作为一种文化风格、创作类型,兼具着极高的包容性,甚至超前于时代的意义。《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一直是广大读者广泛探讨的话题,而《天幕征途》作者朱宇清在作品中提出的星际文明“山峰优势”法则,对《三体》“黑暗森林”法则做出了再思考。“山峰优势”法则提出:“如果一个文明比你更发达更强大,在你发现她之前,她往往能够先发现你;虽然这并非绝对,但自然概率如此。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之间,好比站在山峰与平地上的两个人,往往是站在山峰之人先发现平地上的人,这就是文明的‘山峰优势’。一个文明迟早会被一个更强大于你的文明所发现。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我们不必整日心怀恐惧、战战兢兢地躲藏在黑暗的角落,因为无论森林多么幽暗,躲藏终究是藏不住的。” 在“山峰优势”法则的基础上,作品既不赞成非理性寻找异星文明,祈求外星文明像救世主一样来拯救地球,也不赞成消极选择“闭空锁球”。小说认为,一个星球的星际征程如同一个国家一样,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又要坚持独立自强。走好自己的路,在对无限宇宙的不断探索中让自己变得日益强大。很多专家也认为,无论是“山峰优势”法则还是“黑暗森林”法则,都是对宇宙文明的一种探索与思考,都是由中国科幻作家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科幻作家独特的想象力。 在发布新书的同时,还举办了“增强中国科幻文化国际软实力论坛暨年度科幻新作发布研讨”线上会议,文学、出版、影视、传播、游戏、动漫等各界专家就如何增强中国科幻文化与科幻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联合会理事长原平方梳理道,中国现代科幻文化思想起源可追溯到120年前,梁启超在自己主办的杂志《新小说》中开设了“哲理科学小说”专栏,还亲自创作了一部名为《新中国未来记》的科幻小说,畅想中国的未来,其中提到未来有一天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1903年,鲁迅先生翻译了凡尔纳的长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甚至还打算亲自撰写一部科幻小说,名字就叫《月界旅行》。当时,在已沦为半殖民社会的内忧外患背景下,中国人通过阅读、创作科幻小说来畅想未来的中国和世界,寄托对国家富强的愿景。 在“加强中国科幻文学原创力研讨”环节,中国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谈道:“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在拯救人类未来命运的科幻世界里,中国的科幻故事、科幻英雄不能缺席。”中国作协办公厅信息处处长王志祥则客观表示,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优秀科幻作品,但相比欧美科幻大国,科幻文学数量偏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较为匮乏,归根结底是我国科幻创作的原创力还不够,需要更多科幻作家积极参与,让科幻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他还指出:“对于科幻文学、科幻产业来说,与教育的结合最紧密,科学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而科幻是普及科学知识最贴合的形式。” “中国科幻作品及其延伸的文化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等待挖掘。”中国科普作协科影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认为,我国目前诞生了许多前沿科技成果,如何将这些看似离大众遥远的内容通过科幻的想象融入国人的认知,让科幻意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影响更多人,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美国,科幻创意产业是仅次于航空工业的第二大创汇产业,特别是以好莱坞科幻电影为先锋,占据了全球科幻文化市场的绝大份额,被视为全球科幻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在中国,科幻产业起步虽然晚,和美国尚存在巨大差距,但从产值数据看,发展得非常快。”据掌阅科技副总裁陈永倬介绍,中国科幻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从科幻小说到影视、游戏、周边、主题乐园、科幻演绎等原业态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他认为,科幻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文学范畴,也超越了产业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思维范式。在未来,有望形成“科幻+”的产业生态。 保利文化副总经理李卫强认为,中国如何想象未来,中国人如何看待科技和人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将极大地影响未来世界的走向和格局,不论是小说《三体》还是电影《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都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深刻结合,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担当。 中国的科幻基因亘古通今,科幻的指南针始终没有变更方向。科幻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新兴文娱消费的重点方向,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颇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发展科幻产业是国家的战略布局,是承担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界正在努力打造科幻产业新高地,中国科幻文化产业的星辰大海充满无限遐想。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