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足球的文化
足球(football),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总共22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防守、进攻。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足球的文化,欢迎阅读。
在现代足球起源的西欧被认为有广泛的足球文化,每个英超俱乐部在赛事当天都会有一份比赛日观战指南。体育场周围的酒吧都会在比赛前就把电视调到直播的频道营造氛围。比如巴塞罗那和瓦伦西亚的比赛,主场城市的酒吧80%都会播放比赛。去现场看球的球迷会穿戴上主队的队服、围巾,不能到现场的球迷也会穿上队服去酒吧和陌生人一起支持自己喜欢的球队。在足球场上,比赛进行到不同阶段球迷会唱不同的歌。此外南美国家也被认为是足球运功开展广泛的地区。
20世纪50年代,法国出现了“桌上足球”,很快就从欧洲传到了美国。全美喜欢足球的年轻人几乎都会玩桌上足球,甚至还有不少人将这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美国职业桌上足球选手大约有几百人,每年举行的公开联赛就有10多次。赛事分儿童组、青年组、老年组三个组别进行,三个组别的地区总冠军再参加全国比赛,全国年终总决赛冠军的奖金就高达数十万美元。随着运动游戏性功能向经济性功能转变,2002年,ITSF (国际桌上足球联合会)在法国成立。ITSF致力于将这项运动建成推广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所官方承认的体育运动。
以足球为题材的书籍和杂志在1900年前后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却呈急剧下降之势。战后它们也曾一度孱弱过时,这是由于纸张限制和印刷技术陈旧之故。人们开始编写俱乐部史册,这是战后该领域的一个进步。战前,只有少数几个俱乐部出版了自己正式的史册,其中包括苏格兰的凯尔特人队、格拉斯哥流浪者队和英格兰的布莱克本流浪者队。曼联队的第一部史册1946年出现。不过,自那时起,这个老特拉福德俱乐部足足拥有将近100个从不同角度叙写的历史版本。
许多历史悠久的俱乐部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庆祝了它们的百年华诞,这是俱乐部委托人为其编写正式史册的资本所在。所有这92个俱乐部至少都曾出版过一部史册,包括那些从没赢得过任何冠军比赛的俱乐部在内。
有人开始转向写足球传记,例如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和罗伊・基恩的传记,他们至少从中赚了100万英镑,这得部分归功于报纸的连载。但在销量、收入和电影版权上最赚钱的传记,可能应数尼克・霍恩比出版于1992年的《发烧的球场》,它讲述了他对阿森纳队的贡献。
一些战后的足球连环画册也颇受人推崇,比如早期的《前锋》和《流浪者队的罗伊》。罗伊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1954年的杂志《虎》中,当时他为曼彻斯特流浪者队赢得了数场比赛。他技艺高超,1976年被自己的球队杂志《流浪者队的罗伊》评为球星。1993年,他虽然在一次空难中罹难,但也从此被载入史册。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足球爱好者杂志是现代足球发展的产物。即使在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多,但足球写作整体上还是值得称道的。这并不是在说奉承话。20世纪80年代,随着更廉价的印刷方法 学生们经常在厨房的桌子上制作 的出现,它们成了对付足球流氓行为的一剂振奋人心的解毒剂,同时它们也让世人看到,不是所有支持足球的年轻人都是有暴力倾向的 不是指身体暴力 。当然,爱好者杂志也会批评足球,而且这些批评常常是可憎的和诽谤性的,它们对自己的俱乐部和球员的攻击几乎和赞美一样多。20世纪70年代,足球爱好者杂志的风格又恢复了原来爱“犯事”的传统,所有的文章都是根据“私人视角”写成的。结果,像马丁・彼得一样,这些杂志都因太过前卫而在1976年遭到封杀。不过在此后出现的许多足球爱好者杂志 如《当星期六到来时》 仍得以继续发展,并且成为固定的刊物。其中,也有一些制作精美但徒有其表的足球杂志,比如《四四二》。
影响力较大的音乐作品有:1990年世界杯主题曲《意大利之夏》,香港歌手谭咏麟曾将此歌改成粤语版本的《理想与和平》。《生命之杯》1998年世界杯主题曲,曾占据全球超过30个国家的音乐排行榜。AC米兰队歌《米兰,米兰》影响力超过了足球迷范围。利物浦队队歌《你永远不会独行》已经成为了利物浦的象征。2010年世界杯主题曲《非洲时刻》在网络上引起反响。

中国足球可从德国学什么:足球在德国是一种文化
德国是目前唯一包揽男、女足世界杯冠军的国家,其高度完善的职业联赛体系位居世界前列,完备的青训体系更是深受各国推崇。
近日,中国和德国两国政府代表在柏林德国联邦总理府签订了两国在足球领域深度合作协议。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了该协议的签署仪式。据悉,本协议的签署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之间会谈的延伸。德国足协和德国足球职业联盟都参与到这项协议中。协议签署现场,默克尔对两国领导人就加强德中足球合作的共识正在得到落实并取得实质进展感到高兴,表示德方愿为中国足球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着世界第一体育运动之称的足球,自诞生起便长久不衰,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数以亿计的忠实拥趸。具有全民性和普及性的足球运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整个国民的体育素质和精神面貌。
在德国,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移民文化的标志以及德意志民族精神的象征。众所周知,德国国家足球队有着德意志“铁血战车”的美誉,代表着一种永不放弃、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特别是东西德统一后,1996年联邦德国队夺得欧洲杯冠军,激励着每一个德国人的爱国情怀。此外,在二战后满目疮痍的社会背景下,1954年联邦德国队上演了勇夺世界杯的“伯尔尼奇迹”,激励了德国战后的经济复苏。
如今,在德国男子国家足球队可以看到来自不同种族的面孔,比如土耳其后裔的中场核心厄齐尔和加纳混血防守中坚博阿滕,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如今不断融合包容的德国社会。在柏林一个小区的足球场地上,来自土耳其、伊朗、乌克兰的移民小孩,与柏林当地儿童一起挥洒汗水,团队协作,于无声处促进着社会的团结和移民的融入。
足球还是德国人的社交方式和家庭活动方式。周末叫上几个好友一起去酒吧或者现场看球,已经成为德国人重要的放松方式。在有着欧洲最好氛围的多特蒙德威斯特法伦球场,光明日报记者发现许多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观看比赛,并向孩子们讲解场上形势和足球理念,教育其学习场上球员的拼搏精神。小球迷们穿着偶像们的球衣,甚至还有机会在俱乐部训练场地接受偶像的指导,这对其球技的进步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
优秀的足球文化为德国足球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良好的足球发展氛围推动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加上国家队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更多的德国民众受到激励,投入到以足球为代表的体育运动中,形成良性循环。一组数字可以说明德国足球群众基础扎实得无以复加:德国共有超过630万名注册球员,相当于平均每13人中就有1个注册球员;德国足球人口超过1630万,也就是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稳定、长期参与足球运动;此外,德国还有16万比赛官员,2.84万持有欧足联B牌照的足球教练,5500名A牌照教练,专业教练超过1000人。
实际上,在21世纪初,德国足球也曾遭遇低谷,连续在欧洲杯上未能小组出线。为此,以德国足协为代表的德国体育主管部门痛定思痛,制定了“再生计划”,用了10余年时间,为德国足球培养了一批青年才俊,最终德国男子足球队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夺冠,收获两德统一后首个男子足球世界杯冠军。
德国足协所谓的“再生计划”,直接来讲就是重视青训,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年轻球员。德国足协和德国职业联赛俱乐部,从场地、教练、训练体系和赛事等诸多方面,重新梳理整顿了整个德国青训体系。以解决踢球场地问题为例,德国足协在全国重新布局了390个足球训练基地,每个训练基地可供70个俱乐部使用,保证不同城市区位的孩子都能有场地踢球。许多足球训练基地的草皮都有专业人员定期维护和浇水,质量不亚于中国许多专业足球场。此外,德国足协和足球研究所专门研发制定标准化的青训教材,5岁到18岁的球员都按照教材进行专业化训练。
世界杯决赛在即,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的“足球”文化!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在即,足球在中国是如何发展而来,有关蹴鞠的文物有哪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的“足球”文化吧。
足球在中国古代称为蹴鞠,是中国传统运动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最早见于文字记载为《战国策》和《史记》。《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出使齐国,对齐宣王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史记·苏秦列传》也有类似记载,苏秦对齐宣王说:临淄城就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为乐。
这里的“蹋鞠”就是蹴鞠,这是中国开展蹴鞠活动最早也是最明确的记载。
蹴鞠最初使用塞满毛发的实心球,到了唐代以后则出现充气球,形态已经与现代足球很相近了。当时不仅出现了蹴鞠组织,更有专门从事蹴鞠的艺人,规则、场地、设施等也更为完善。
到了宋代,蹴鞠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上至皇室宫廷、下至村野市井中最为流行的游戏活动。
中国足球文化历经2300余年的发展传承,出土了大量与蹴鞠相关的文物,为研究蹴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了翔实史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西汉 铜蹴鞠图案印 故宫博物院藏
东汉 “蹴鞠”画像石(拓片) 南阳汉画馆藏
宋 蹴鞠纹青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 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 河北博物院藏
明 杜堇 仕女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明 象牙雕蹴鞠图笔筒 安徽博物院藏
汉代“蹴鞠”画像石、宋代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明代《仕女卷》……一件件文物向我们讲述着蹴鞠运动绵延千年的发展与传承、揭示着昔日比赛的道具与规则、呈现了一项全民同乐、男女共喜的体育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