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藏地密码》书总体上故事性还挺强的,也有很多风景人文探险。可以在看故事的同时,能对西藏的方方面面有个大致了解。不过也有一...

更新时间: 2025-10-09 14:49:36

阅读人数: 60

本文主题: 西藏十大必看书

来源:雪球App,作者: Rui蕤,(https://xueqiu.com/9842431440/160654244)

书总体上故事性还挺强的,也有很多风景人文探险。可以在看故事的同时,能对西藏的方方面面有个大致了解。

不过也有一些硬伤(看书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例如大段大段的特别刻意的历史传说文化等的介绍,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方面的爱好,但是会影响故事的节奏。

再如最后作者想升华一下书的主题思想,试图探讨下人生的终极意义,以及哲学等等,同样的问题,刻意了点,并不是通过人物本身的行为性格境遇选择等表现出来,而是略有些生硬的进行了大段的探讨引用描述。

也能够看到作者试图并努力把悬念留到最后一刻,不过10本书的堆砌,到最后,整体上还是显的人物不够丰满,尤其是如何转变的,竟然几乎从头到尾都没有怎么描写。突然一下在第十本书中,大结局的时候出现。其究竟为了什么,该人的目的也不够能解释其为什么那么做。

差不多是开放式的结局,更让人有点难受,那么多人拼死拼活,最后究竟为了啥?

闲来无事,打发下时间,可以看看本书。

《藏地密码》书总体上故事性还挺强的,也有很多风景人文探险。可以在看故事的同时,能对西藏的方方面面有个大致了解。不过也有一...

《西藏生死书》:怕死的人可以看的书

你怕死吗?你若怕死,最好有个信仰,因为信仰能给你一种精神力量,让你淡然接受死亡。

我不怕死,但有点恐惧濒死感受,以及死后意识被困在黑洞无限循环着孤寂与恐怖的感受。

不过,不久前因为鼻子骨折打了个全麻,我一下子对死亡有了新的感受,瞬间释然。

我比较认为死就是全麻的感受:一针下去,人立马断片,一片空白,毫无意识和感知,与这个世界完全say Goodbye,就不存在了。

要不是被重启,我相信我就不在了。人不在了,啥也不是,生前所有情绪和牵挂,都化为乌有。

醒来后,想到人生苦短,死后也没灵魂飘出来这事儿,我的人生态度有所改变,起码对他人要更友善和包容。

但我仍好奇《西藏生死书》讲了啥,毕竟它比较出名。

看完后,我的感受是:此书为了显示一个宗教的神圣,过于神化,以至于有点神叨,倒不如《佛陀传》还带点接地气的真诚。

但是,你若六神无主特别怕死,我还是建议你读一读。读完后,你想信奉,也没关系,反正它不害人,其核心智慧还是非常正能量的。

先谈谈此书神叨的部分:1.转世之说法;2.虹光身之说法。

佛教认为,人的生命是有轮回的。人在死的那一刹那,意识从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出去,决定了他的转世去处。

意识从肛门出去,就会投生到地狱道;从生殖器官出去,就投生到畜生道;从口出去,投生到饿鬼道;从鼻孔出去,投生到人或鬼道;从肚脐出去,投生到欲界天;从耳朵出去,投生到阿修罗界;从眼睛出去,投生到色界天;从头顶(发际后四指)出去,投生到无色界天;从顶门出去,将再生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上文提到的六种存在界: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分别映射的是六种主要的烦恼:骄傲、嫉妒、欲望、愚痴、贪婪、嗔恨。

书中还拿一些没有被考证的“新闻”作为“证据”,证明了转世的存在。

某个人突然忆起自己的前世,于是去了前世所生活的地方,准确描述了前世的生平,令前世的后人和邻居咂舌。

因为相信有转世,所以西藏有一个殊胜的传统,就是寻找过世大师的转世灵童,很小年纪开始接受特殊训练教育,准备日后成为老师。

本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说自己就被认出是拖顿·索甲的转世——一位多年前名闻遐迩的修行人。

看到这些说法,觉得挺扯淡的,反正我不信有啥转世。当然,我也没证据证明它不对,因为生命本身就很神奇,有些事情也没谁说得准。

什么人身上会出现虹光身呢?是那些得道高僧。

得道高僧在即将圆寂时,身体会回缩为组成身体的元素光质,其色身会融化在光中,然后完全消失,只剩下指甲和毛发。这个过程就称为“虹身”或“光身”,因为身体在融化时,会有光和彩虹出现。

这个虹光身其实在影视剧中常有运用。

譬如在周星驰的电影《西游降魔篇》中,文章饰演的唐僧最后和孙悟空打斗时,他不是打不赢吗,就一直念经,结果证悟成佛了。刹那间,身后便佛光普照,孙悟空咋都近不了身了。

你相信虹光身吗?反正我不信,因为我没看到过。

佛教还相信鬼的存在,我也不信,因为我没看到过,但是我死也不想看到。

再讲讲佛教中实用智慧的部分:1.能教人看淡生死;2.帮助临终者安详离世;3.慈悲为怀。

死亡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即使是佛陀,也会死。

每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懒散时,观照死亡和无常往往可以震醒我们,让我们回归真理: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堕。

很多得重病将要死亡的人,内心既焦虑又害怕,没有勇气接受死亡。

佛教提供了一个修行的法门:对正在遭受痛苦的人,可以修施受法。

简单点理解就是,要认为自己的痛苦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他人减轻痛苦,从这种煎熬中解脱。

这种修习,对死者是莫大的安慰。

现在很多医疗机构,还特别提供了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并非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应该怎么做呢?英国临终关怀先驱西塞莉•桑德斯说: “我曾经问过一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世的人,他最想从照顾他的人身上得到什么。他说:希望他们看起来像想要了解我的样子。”

所以,陪护临终者的人,需要做的就是:充满爱和慈悲,多倾听和陪伴。

在影视剧中,我们会常听到信佛的人说一句话,叫“我佛慈悲”。

因为佛教讲究因果报应,认为做错了事会导致痛苦;做对了事,会产生快乐。

所以倡导:人要有善心,要爱他人,要无我,利他,否则就会遭到报应。

有些人可能觉得某些人做了坏事,好像这辈子也没得报应,过得很好啊。佛教会告诉你,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现世没报,转世就会报,反正他是逃不脱的。

阿弥陀佛,我觉得人还是善良点好。

最后,这本书还讲到不少佛法修行,在我看来,修行的目的,主要是断执念、享当下,让人始终处于放松状态。

断执念就是放下,放下就是把心从执着的牢狱中解放出来,因为你会认识到一切痛苦、恐惧和挫折都来自执着心的贪欲。

然而,你稍微畅想一下,自己要是米西了,其实一切皆成空。

装装子,爱看书爱写作。越看书越见浅薄。

拉萨,那一片圣洁……

仲秋时节,最美的时候,我又一次来到圣城拉萨。机舱门打开,圣洁明净的阳光,湛蓝如洗的天空,洁白多姿的云朵,以及那清凉新鲜的空气,一并扑面而来,养眼养心更养神。

西藏欢迎你!机场外的欢迎词,永远洒满阳光。沿着机场高速进城,道路两旁,树更多、水更清,山更绿了。“建设美丽西藏”的宣言牌被竖立在隧道洞口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被高高地镶嵌进山坡上。

此次进藏,是为了参加长诗《喜马拉雅》的研讨会,洋洋洒洒900行的长诗,结合西藏千年演进史,揭露了封建农牧社会时期的黑暗,生动而诗意地展示了新西藏波澜壮阔的解放史、建设史、发展史,展现了今日西藏。“喜马拉雅的命运 世界之巅的命运 亚洲的命运 大陆板块存放的万象的命运 皆随着你的目力风起云涌 遥至无极 然后收回到你的胸壑 一统于乾坤之下”,这些大气磅礴的诗歌语言,展露出新西藏的伟岸与雄强。来自诗歌出版、创作、评论、研究、国际传播界的专家学者们围绕长诗深入研讨。

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确实呼唤伟大的作品,需要包括西藏文艺家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多为西藏创作感人的作品,记录时代,反映变化,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向世界讲好西藏故事。

拉萨的变化是显著的。南山北山尽披绿装,拉萨河水清澈而明净,水鸟悠闲地浮游于水上,布达拉宫依然巍峨耸峙。新建的科技馆、美术馆、体育馆,生机盎然。新落成的三层高的拉萨中心书城内,中文、藏文以及英语等图书琳琅满目。看书的、写字的、做作业的、做手工的……亲子阅读火热,父子同读、母子共读,随处可见,场景感人,书香天地,温馨动人,希望在生长。

感动于西藏油画创作的兴旺。厂房改造的美术馆,设计现代、布置大气、展陈丰富。馆藏精品展,展出了新西藏文艺创作的历史成就,大家云集,作品经典,观赏画作仿佛听到了历史的脚步。西藏油画学会年度作品展,展出了西藏油画创作最新的成果,典型的西藏风光、典型的西藏人物、典型的西藏风情以及西藏老中青画家们对于现代艺术精神的追求,通过70余幅作品,将西藏神奇而伟岸的自然山水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生动地呈现出来,是展示西藏形象、讲好西藏故事的生动题材,也是展现西藏文艺成就的生动体裁。这些生动而真实的作品,需要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呈现给世界,尤其是呈现给欧美西方世界的观众们,从中感受今日西藏、鲜活西藏。

西藏的发展进步是全方位的。西藏大学已经有了四个校区,生态学、语言学、民族学学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影响扩大到世界。新建的图书馆气象一新,馆藏图书丰富,阅览室内,座无虚席。西藏主题图书收藏尤其丰富,专馆收藏并展出。

又一次来到圣城拉萨,又一次走进布达拉宫。白宫、红宫,分别开放部分宫殿,历史的风云在这里沉淀,时代的风华也随中外游人在这里汇聚。布达拉宫文创在蓝天白云之下,特色彰显。吉祥八宝冰箱贴寓意喜庆,广受青睐。那一缕安神的藏香随风轻轻飘荡,沁人心脾。

站在高高的布达拉宫上,拉萨风景尽收眼底,山河庄严,气象万千。悠悠白云装点着青山绿水,浩浩长天延展着拉萨的时空。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西藏正在随共和国一起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自治区提出要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新篇章。西藏大学校史馆的顶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大字熠熠生辉。

作为江苏人,我更为西藏的成就、拉萨的进步而自豪。走进拉萨,城中间一条大路贯通东西,这就是拉萨最重要的城市道路——“江苏路”。这是拉萨人为感谢江苏对口支援而取名的大路,城中还有江苏中学等,令人倍感亲切。为了支援拉萨建设,包括泰州在内的江苏各地区都派出干部援藏,一批又一批,长流水、不断线。他们与西藏人民一起,发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奋斗,功绩卓著。在鲁朗的全国支援西藏纪念馆中,陈列着所有援藏人员的名字和他们的重要工作,包括为此献出宝贵生命的那些英雄们。他们都是西藏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在拉萨的日子里,我们多次见到援藏干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外文局的、北大的,还有浙江的、山东的、四川的……每次,我们都热情地招呼,互留微信,加强联系。西藏,让我们共同经受了身心的洗礼,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屋脊那一片圣洁。

西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屋脊成就了地球之巅,丰富了世界的时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为能到西藏旅游而倍感自豪和骄傲。在拉萨的短短几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车车的外国游客正在西藏放飞自我。他们的笑容说明了一切。西藏,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加速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道上。

苍天之下,高山之上,拉萨人用山石精心镶嵌了巨大的四个字——“祖国万岁”,袒露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阳光之下,圣洁而纯真的四个大字,感天动地,情深意切,怎不令人感动?西藏,愿你扎西德勒!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