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汉武帝在青岛缔造的东方秘境

更新时间: 2025-09-25 15:57:28

阅读人数: 741

本文主题: 武帝之尊

遥想公元前93年春夏之交的某日,汉武帝东巡到琅琊郡治所在的琅琊县,从那里乘楼船北上,穿越海上弥漫的仙云雾霭,抵达胶州湾东北部不其【fú jī 城附近的某处海岸:华盖林立,帝王登岸,祭祀的盛典在一处叫作交门宫的宫殿开启,人、神,于此间交遇、礼拜……

不其城基本布局示意图(陈洪坤绘)

这是《汉书·礼乐志》中所载的一首名为《赤蛟》的郊祀歌中描摹的情境,而它正与《汉书·武帝志》和《汉书·郊祀志》中提及的一次武帝东巡的情形相互映照:“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作《交门之歌》。”虽只有寥寥数语,却是汉武帝抵达2000多年前的“不其”,以今天的城阳区为中心,涵盖胶州湾以东青岛各区及即墨区东南部的明证。

《汉书·武帝纪》关于汉武帝巡幸不其的记载

一直苦寻此交门之歌的青岛文史学者巩升起,经过众多比对与旁证,最终确认,名为《赤蛟》的郊祀歌,就是汉武帝为此次不其之行所作的交门之歌;而汉武帝与神交遇的“不其”一地,绝不仅仅是东巡路上偶然经历的“过客”,而是他一生心向往之、并一手打造的“东方秘境”。

自公元前113年至公元前89年的24年中,汉武帝曾先后11次东巡,其中9次抵达山东半岛,抵达不其的次数虽不确定,也有数次。有关不其作为地名的最早记载,正在西汉时:汉代把秦时的即墨县分成了三部分,胶东国、不其县和皋虞县,那时实行的是中央以下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不其县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琅琊郡治则在琅琊县,它的故城就在今天的西海岸新区琅琊镇。

半两钱石范,1958年李村楼山后出土[所在地汉代属于不其(fú jī)县]。(青岛市博物馆藏)

不其,从汉初兴立县制,便以东方海标的形象矗立海岸,此后绵延历朝历代竟有800年之久。顺便一提,今青岛名胜崂山汉时亦称不其山,而不其山与不其县之名均源于东夷故族“㠱”族,隐含着莫测神秘的东夷往事。

然而,真正为不其赋予了“神圣使命”,使之抵达文化巅峰的,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君汉武帝。汉武之时,不其集结着诸多与汉朝知识、思想和信仰相关的“秘迹”,其中最具文化史分量者有三:明堂、太一祠和交门宫。学者巩升起称此三者为“汉代不其文化的三大支柱”。即便今天已难寻其遗踪,它们却把一代帝王与不其永久捆绑定位于青岛这片山海之间。从某种程度上说,汉武帝就是汉代不其文化秘境的缔造者。

《汉书·地理志》有记:“不其,有太一、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起。”在不其八百年的沧桑路上,明堂、太一祠和交门宫,绕不过的是汉武帝的东巡海上求仙之路和他探寻海外世界、意图寻觅连接海陆的东方支点的“野心”。

何为太一祠?因武帝时所拜祭的神仙名为太一神,所以祠堂名为太一。恰因汉武祭祀太一神之故,不其历史性地成为道教史前史的肇始之地。

何为明堂?简言之,它是中国古代等级最高的皇家礼制建筑,是帝王祭祀诸神,问政于天的场所。在《史记·孝武本纪》中有关于汉武帝与明堂的初遇故事。那是在公元前110年,其东巡在泰山之巅举行了封禅大典后,下山时在泰山东北麓偶然发现了周时的明堂遗址,遍询一干博士大臣,竟无人知其详。幸得济南一方士献上黄帝时的“明堂图”,方知明堂的形制。得图之后,武帝就下旨,在今天的泰安以东的汶水上建造明堂,名为泰山明堂;之后又下诏在不其县建造海上明堂,它们与在长安南郊的第三处汉时明堂基本处于同一纬度,自此武帝的东巡之路似乎都变得温暖而熟悉了,每次东临,他几乎都要置身其中,谛听天意,昭告天下。明堂似乎成为汉武帝东巡的驿站,精神家园,天人交互的秘府。

巩升起推测,两千多年前的明堂、太一祠和交门宫,应当分布于胶州湾西北岸近海地带,他推断:今天的女姑山状若平台的山顶,极有可能就是昔日汉武帝敕建海上明堂的所在。而秘藏于胶州湾深处的红岛,初有荫岛之称,取帝王荫蔽之意,当与交门宫的选址有关,岛屿南端至今矗立的两根海蚀柱,又恰与秦始皇东巡时的碣石宫自然地貌颇为相似。

汉武帝在青岛缔造的东方秘境

被称之为九五之尊的封建帝王为何多短寿?

人们常说,帝王后宫拥有三千佳丽。(资料图)

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帝王的平均寿命只有40多岁

帝王是古代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在一般人心目中,帝王住的是豪华宫殿,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其衣食住行都有很多人侍候,即使生病,也随时有御医为其治疗,照理说他们的寿命应该比普通人要长,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统计,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开始,到1911年清朝灭亡为止,经历了2100多年,大约有60多个王朝、400多位帝王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在如此众多的帝王中,活到古稀之年以上的只有汉武帝刘彻、三国吴大帝孙权、梁武帝萧衍、改唐国号为周的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高宗乾隆等9人,其余的帝王大部分都是短命的,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0多岁。

封建帝王平均寿命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日夜操劳而损寿;或因宫廷斗争而死于非命;或因纵情声色而夭折;或因服食金丹而暴亡;或因饮食无度而诱发致命疾病……

与秦以后帝王多短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古时期的帝王长寿者不少,据《史记》记载,黄帝的后代尧和舜都活到了一百多岁。为何不同时期帝王的寿命长短相差这么大呢?《黄帝内经》从养生的角度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是中国古代最长寿的帝王之一。他是汉朝相国萧何的后代,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活了86岁。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南北分裂,战乱频仍,社会乱荡,朝代更迭迅速,大部分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刘裕开创的刘宋共立国59年,换了8个皇帝;萧道成开创的齐朝只有23年,先后有7个皇帝登基。梁朝立国虽然也只有55年,但萧衍在位的时间长达48年,如果不是晚年决策失误,接纳东魏降臣侯景导致自己饿死台城的话,他在位的时间有可能更长。在秦以后的中国历史上,梁武帝在位时间之长,除了汉武帝和清朝的康熙、乾隆之外,没有人能超过他。在历代开国皇帝中,他的长寿更是绝无仅有。

梁武帝出身高门,博学多才,著作等身,对儒学、佛学尤其精通。

他勤于政务,“冬月四更竞,即起视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他能活到86岁,主要得益于俭朴的生活作风。受佛教的影响,他从来不吃山珍海味,只吃菜羹、粗饭,而且每天只吃一顿。他穿的是布衣,帽子三年一换,被子两年一易。“后宫贵妃以下,衣不曳地。性不饮酒,非宗庙祭祀,大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他对臣下说:“朕绝房室三十余年,至于居处不过一床之地,雕饰之物不入于宫,受生不饮酒,不好音声,朝中曲宴,未尝奏乐。日常一食,昔腰腹过于十围,今之瘦削裁二尺余,旧带犹存。”

身为可以满足任何欲望的帝王,梁武帝能舍弃几乎所有物质享受,过一种粗茶淡饮的俭朴生活,不能不让人佩服。

中国历史上像梁武帝这样生活极其俭朴的皇帝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皇帝认为他们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是理所当然的,其中部分皇帝更是穷奢极欲,纵情声色,甚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汉成帝刘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善修容仪,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历史学家班彪称赞他“穆穆有天子之容”。但此人有一致命弱点,就是好色。史书记载,刘骜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以好色闻名于世。他即位以后,皇太后为照顾他的“爱好”,便下诏“采良家女以备后宫”。虽然后宫的妃嫔已经够多,但这位好色皇帝并不满足,他亲自到民间把歌舞者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合德带回宫里。赵氏姐妹有倾国倾城之貌,“左右见之,皆啧啧嗟赏”。当时跟随汉成帝的披香博士淖方成感叹说:“此祸水也,灭火必矣!”后来身强力壮的刘骜果然葬身于赵合德的温柔乡中,死时46岁。

南北朝时北齐的第一代皇帝高洋,刚登基时留心政事,任用贤能,北击契丹,南攻萧梁,开疆拓土,有所建树。但数年之后便骄傲自满,沉湎酒色,对妇女“不问亲疏,多与之乱”,又好为“长夜之饮”,经常发酒疯,有一次喝多了跑到宫廷外面,问路边一位妇女:“天子何如?”妇女说:“颠颠痴痴,何成天子!”他一怒之下就把这位妇女杀了。高洋后来嗜酒成疾,31岁便离开了人间。

明代的光宗朱常洛,身体本来就很虚弱,他父亲明神宗的妃子郑贵妃为了讨他的欢心,送给他数名美女,结果令他吃不消,卧床不起,太监崔文升进药,朱常洛服后病情更加严重,后来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朱常洛服后没几天就病死了,他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死时年仅37岁。

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是人之常情,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封建帝王更是如此。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但有些皇帝不想通过正常的途径达到益寿延年的目标,而是幻想能找到长生不老之药使自己长留人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非常羡慕与天地同寿的“真人”,他听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便于公元前219年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前去寻觅,结果徐市出海后一去不复返。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方士卢生寻找名叫羡门、高誓的两位仙人,不久后又派方士韩生、侯生、石生等去寻找仙人及长生不老之药,这几个人明知不可能找到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便偷偷地逃跑了,使秦始皇的“真人”梦化为泡影,尽管秦始皇最不愿意听到别人说“死”字,但仍逃离不了死的命运,在他50岁的时候,就病死沙丘了。

有不少皇帝迷信道教的炼丹术,以为服食道士用秘方炼成的“金丹”就可以延年益寿,殊不知这些经过数十日烧炼的“金丹”燥热异常,毒性极大,对人体有害而无益。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都是吃了道士炼制的“金丹”后中毒身亡。

明朝大部分皇帝都信奉道教,明孝宗整天和道士在一起研究如何炼丹成仙,自称“玄谷帝君”、“紫极真仙”,希望长生不老,只可惜事与愿违,只36岁就一命呜呼了。明世宗嘉靖皇帝不理朝政,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奸相严嵩打理,自己在宫中终日炼丹服药,祈祷长生,后来服食“金丹”后腹胀而死。

致希拉里:看完这些你整个人就好了……

,终其一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1976年9月8日,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天。弥留之际的毛泽东在医生实施抢救的情况下,还读了7分钟的《容斋随笔》。而这部书也成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所读的最后一本书,一直陪伴他走向人生的终点。

你知道吗?美国总统是全美最高危行业

其实不止是美国,在中国当皇帝也是!

- 开篇文字后有北川语音,真爱粉不要错过 -

沸沸扬扬的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了,这应该是美国历史上最热闹的一次选举了,不仅“米国仁”关心,全球华人也关心,而且似乎比美剧还好看。当然,我不知道现在希拉里同学的心情如何?邮件门事件之后,希拉里落选,也不知道接下去迎接她的又会是什么?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而且位置越高、看到得越多,心里应该更清楚吧。只是有的时候,我们也是迫不得已,或是心存侥幸罢了。

大家都这么关心美国大选,又有多少人知道,美国总统其实是全美所有职业中,危险度最高的行业。如果不把“总统”作为统计数据的话,全美排名前三的高危行业分别是:海洋渔夫、伐木工人和航天员,平均行业致命率为:0.2%、0.062%和0.057。而相比之下, 美国自建国以来到现任总统奥巴马,一共只有44任总统。其中在任遇刺死于枪杀的就有4位, 另有一位胸部中弹却被抢救过来大难不死。职业平均致命率为 9.1%;如果连遇刺中弹不死也算在内的话, 就更是高达11.3%。远远超过美国任何其它职业的平均致死率和高危系数。

这5位遇刺的总统包括: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第20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第30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和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大难不死)。

其实,不止是在美国当总统是这样,在中国当皇帝也一样,甚至我想,应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情况都差不多。 在洪迈的《容斋随笔》里就有这样一则有趣的统计,记录的是自南宋孝宗皇帝之前,所有中国的皇帝,有多少是长寿的,又有多少是侥幸长寿却晚节不保的?我想希拉里同学如果能够看到这些的话,心情应该会好一点。

古文若是看起来吃力,可直接看后面白话翻译。

三代之前,人君寿考有过百年者。自汉、晋、唐、三国、南北下及五季,凡百三十六君,唯汉武帝、吴大帝、唐高祖至七十一,玄宗七十八,梁武帝八十三,自余至五六十者亦鲜。即此五君而论之。梁武召候景之祸,幽辱告终,旋以亡国;玄宗身致大乱,播迁失意,饮恨而没。享祚久长,翻以为害,固已不足言。汉武末年,巫蛊事起,自皇太子、公主、皇孙皆不得其死,悲伤愁沮,群臣上寿,拒不举觞,以天下付之八岁儿。吴大帝废太子和,杀爱子鲁王霸。唐高祖以秦王之故,两子十孙同日併命,不得已而禅位,其方寸为如何?然则五君者虽有崇高之位,享耆耋之寿,竟何益哉!若光尧太上皇帝之福,真可于天人中求之。

夏商周三代以前,国君寿命有超过百岁的。自从汉、晋、唐三国、南北朝下至五代,总共有一百三十六位君主,只有汉武帝、吴大帝、唐高祖享年七十一岁,唐玄宗七十八岁,梁武帝八十三岁,其余的皇帝,活过五六十岁的都很少。

都城被攻破后饥渴而死,不久亡国;

汉武帝悲伤、忧愁、沮丧到极点。

群臣为他祝寿,他竟然不举酒杯,

临终不得不把天下交给八岁的刘弗陵。

因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之变的缘故,

两个儿子、十个孙子同一天被杀,

不得已禅位给秦王,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由此看来,这五个长寿之君虽然有至高的帝位,又享有七八十岁的寿命,最终又有什么好处呢?像光尧太上皇帝(宋高宗赵构)这样的福气,真是只能在仙人中寻找了。

天道是平衡的,一个人不会好事占尽

人生总有不如意,无需强求追求完美

高处很难恰胜寒,有智慧的人不贪恋高位

从古至今,身居高位又全身而退都不容易

每个人背后,出生时都承载着一定的福气

身居高位万人敬仰,需要很大的福气支撑

一般人很难受得起,福尽人亡凡事省着点

我只是想安慰下受伤的希拉里同学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