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自己在中国成了"姨",特蕾莎
比起英媒给“梅姨”起的各种外号,中国小伙伴太nice了。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对中国的三天访问,今天进入第二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她。
当然除此之外,“梅姨”果然还是当了回“游客”。
她和丈夫菲利普·梅一起逛了故宫▼
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出席了文化招待会,除了观看舞狮表演之外,还亲手给狮子“点睛”▼
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科技展示园▼
特雷莎·梅还在中国银行接受了水均益的专访,可以戳下面视频看看采访片段▼
不过这段采访,在视频里没有出现的一个片段。根据英国《独立报》和彭博社的报道,水均益先是问特雷莎·梅:
“那么你在武汉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你有一个中国外号?”
So, when you were in Wuhan, did you realise that you’ve got a Chinese nickname?
在梅姨回答“没发现”之后,水均益又继续追问:
“很多中国人会亲切地叫你‘梅姨’。你成了大家庭的一员,你喜欢这个称号吗?”
A lot of Chinese people would affectionately call you, in Chinese, ‘Auntie May’. You’re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family. Do you like that?
梅姨的回复也是很可爱了,连说了三次“谢谢”:
“哦,谢谢。真的,太谢谢了。我觉得非常荣幸,谢谢。”
Oh,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I’m honoured by that, thank you.
就是这么个“梅姨”的外号,今天在各大英媒都刷屏了……
彭博社:英国首相特雷莎·被告知,对在中国人口中,她是“梅姨”
独立报:中国人在特雷莎·梅访华期间开始称她为“梅姨”
这……《独立报》是不是对“梅姨”称呼的来源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早在梅姨还是内政大臣兼“留学生杀手”的时候,中国网友就已经这么称呼她了啊!
更别提这篇文章小标题解释说,中国人之所以会这么称呼,全都是因为英国代表团在访问中国银行期间,为一项中国基础建设项目带来了价值10亿英镑投资的“可能性”……
且不说10亿英镑买个“梅姨”的称呼听起来有多迷,特雷莎·梅这次来中国,本来就是为英国脱欧后贸易发展寻求合作来的,《独立报》这种把它看做“施舍”的态度,也真是……
其他英媒一定是时刻暗中观察中国网友的讨论内容:
泰晤士报:“梅姨”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
BBC News:中国媒体热切欢迎“梅姨”的到来
(以上4图依次截取自彭博社、独立报、泰晤士报、BBC News)
比起前面的《独立报》,BBC的报道就更是跑偏了。文章在引言之后的第一段,就对“梅姨”这个称呼做出解释说,它是“一种代表亲切意味的行话,通常都只留给中国的关键同盟”。
(图片截取自BBC News)

梅姨的武汉行,全程陪同的这位中国女演员有啥背景?汇聚向上的力量
梅姨今晨抵达武汉,开启为期3天的访华之旅。据了解,梅姨的武汉行,由中国女演员江疏影全程陪同。
特雷莎·梅在武汉仅停留一个上午,行程相当紧凑:第一站前往武汉大学出席湖北英国教育文化交流展,并与学生互动交流。随后考察长江水资源及水生物保护情况。在武汉的最后一程是前往黄鹤楼,登楼远眺武汉三镇风光,并欣赏京剧表演。
31日上午,特雷莎一行来到武汉大学出席湖北英国教育文化交流展,并与学生互动交流。中国演员江疏影以灵动青春形象大使的身份,作为中国青年的代表向来宾介绍了该活动的成果。特雷莎说:“灵动青春是英中人文交流非常好的典范。今天在现场见到的学生都是自信的未来领导力。”
上游新闻注意到,微博知名中英文化自由撰稿人“英国报姐”也参加了活动,据其发布的现场视频称,“梅姨口才相当好了,和她的大皮靴子比,江疏影光着个大长腿,冻的瑟瑟发抖,我把暖宝宝给她了”
外国高官访华,由中国女演员全程陪同,这样的情况是比较罕见的。江疏影究竟有啥背景?
先来了解一下“灵动青春”活动,这是2017年开始由英国政府、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和英国旅游局在中国各地共同发起举办的一系列活动。
2017年7月4日,英国驻华使馆在大使官邸举行了英国女王生日庆典及“灵动青春”项目的启动仪式。英国皇室长公主安妮公主殿下亲临活动现场,江疏影也被特邀作为“灵动青春”的形象大使出席了启动仪式。
当日,江疏影受到英国皇室安妮公主的亲切接见。当天,她接受了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女爵士授予的大使证书,并与安妮公主和吴百纳女士一同为“灵动青春”活动揭幕。
江疏影有幸获邀出任灵动青春大使,与她曾在英国留学的经历有关。她曾在媒体上分享过自己的留学经历,虽然不乏“艰难奋斗”的青春史。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的江疏影,毕业后并没有直接进入演艺圈,而是自己选择前往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攻读传媒经济学硕士学位。江疏影凭借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阮莞一角出道,并凭借该片获得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奖。因其独特的时尚品味,成为时尚界追捧的新宠,并多次出席国际品牌活动。同时,致力于公益活动,并受邀担任“春蕾午餐公益大使”。
如今已成功成为一名演员的她,更直言曾经的留学经历源于她对英国戏剧、电影及英国文化的情结,这也成为支撑她留学经历的动力。
江疏影表示:“我很好奇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在怎样的国家产生的,来了(英国)之后更发现了英国在文化和历史等各个领域的魅力,在英国我收获了非常有价值、甚至对我现在的生活也有着很正面影响的经历。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英国的当地文化,深切体会到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与共融。”留学经历让江疏影吸收到更加多元的文化,也开拓了她人生的视野。
2017年10月,江疏影作为英国“灵动青春”形象大使,重返英国。
期间她访问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探讨中英创意教育合作;
参观路虎捷豹科技节展览,与全球艺术总监Ian Callum会面;
江疏影还与香格里拉主厨一同前往博罗市场采购食材,并亲自参与到制作。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英国驻华使馆、@武汉大学、@英国报姐)
梅姨的一张“游客”照,让中国网友操碎了心......
除此之外,“梅姨”果然还是当了回“游客”。
她和丈夫菲利普·梅一起逛了故宫▼
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出席了文化招待会,除了观看舞狮表演之外,还亲手给狮子“点睛”▼
来到中国,不发点微博、谈谈见闻表达心中所想可怎么行呢?
有位微博博主相当活跃——@英国首相。
1日,正在访华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全程直播自己的行程,光是昨天一天就发了五条微博,比两年发的都多……
漫步故宫、在太和殿前的留影被梅姨晒了出来。
就这张↑↑让广大网友坐不住了。
北京,大冬天,零下几度,室外露腿?
虽然梅姨可能穿了肉色打底裤,但照片一出,中国网友立马炸了,老母亲上线。
你其实可以贴心地寄过去一条!当然,能不能收到就不好说了~
做“游客”过瘾了,合作交流还是要继续深入的。
特雷莎·梅此行,身后跟着一个庞大的商务代表团,覆盖金融、医药等众多行业。
在参访活动中,特雷莎·梅表示,在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很高兴看到两国在商贸、文教领域的交流合作,这些互动将加深两国对彼此文化的认知,把中英两国牵在一起。
她说,英国离开欧盟之后,将会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国家建立自己的贸易关系。而中国是英国希望建立更多贸易关系的国家之一。
“梅姨”给中国企业开出“邀请函”,她说:“英国欢迎更多中国对英国的投资,我们已经看到这种经济关系、贸易关系的联系,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这些联系,为英国和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在@英国首相 微博中,官方透露,特雷莎·梅宣布了一系列新的互换协议和合作伙伴计划,这将深化两国紧密的教育联系,将两国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延长至2020年,同时英国也推出新的“English is GREAT”项目提升更多中国人的英语水平。
中英教育合作项目让广大英国网友激动得不要不要的!
嗯,你没有看错,就是教育合作!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
“多么希望上学那时学校就有中国数学老师!现在看见数字还是心惊肉跳。而且我相信很多英国人的数学都很糟!”
终于能“偷师”中国人学数学的“武功秘籍”了。想知道这个消息让英国人有多开心,请看下面视频↓↓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这个大项目包括:双方数学老师交换交流计划进一步拓展至2020年;在未来两年内继续派遣200名英国数学老师来华交流学习;在中国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等。预计这些合作将为英国方面创造800个就业机会,市场总价值达5.5亿英镑。
有英国网友在得知数学老师交换计划后欢欣鼓舞,恨不得回炉重造,甘愿再接受一遍中国数学老师的“蹂躏”。还有网友弱弱地问:“还会拨钱让我们学中文么?”
在推特上,英国教育界人士都忍不住@自家数学教育研究机构,“对我们来说真是好消息啊!特雷莎·梅访华一开始就达成教育合作计划,干得漂亮。”
有媒体报道,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的成果之一。截至目前,中英超过100所学校的500多名教师参加了教学交流活动,上千名学生从中受益。
对于中式教学法,“提前”体验过的英国学生和老师赞不绝口。
英国小学生表示,中国老师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学会,并让他们做很多练习来确保学习效果。还有小学生说,中国老师会画图一步一步解释,循序渐进,学完后做题就非常简单了。
一位有31年教龄的英国小学校长在观摩中国老师的教学后,感叹两国数学教学有差距,中国教学法可谓全面碾压。
2015年英国广播公司拍摄了一部记录片,邀请5名中国老师到英国中学,进行为期4周的中英教育模式大PK。4周后,中国老师们用实力证明,他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完爆其他班级的学生。
2017年3月,英国出版社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订协议,希望全面引入中国《真正上海数学》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
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题为《为提高数学成绩英国采用中国教科书》的报道,中国网友笑翻了,纷纷开启“幸灾乐祸”模式。有位网友说:“让英国小学生为之颤抖的数学噩梦开始了”。
数学果然很难吗?……在英国的超市里,竟然出现了“一个2英镑,两个6英镑”之类的神奇计价方法。
,被问及数学乘法时也只好尴尬地微笑。
最让英国人痛心的是,因为数学太差,GDP都被拖累。英国官方2013年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民众糟糕的数学水平给英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占GDP的1.3%,约合200亿英镑!
英国的年轻一代在这个领域的表现也令人沮丧。近年来,英国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试(PISA)结果都不容乐观,2016年的排名在第27位,创下最低记录。而近年来中国学生参加PISA成绩均名列前茅,数学平均分与优秀率远超于英国,也比教育强国——美国表现更好。
在美国问与答网站(Quora)上有外国网友好奇地提问:“中国人数学都很好是不是真的?”一位“研究型”外国网友回答:“当然!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中,数学非常重要。而且现在中国人从小学起早已不是只靠死记硬背公式。”
还有网友对“九九乘法表”赞不绝口,认为它不仅朗朗上口,还不容易忘记。
用英国数学优质教育中心主管查理·斯特里普的话说:“中国的数学教学方法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对概念的理解。英国全面借鉴中国基础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你的数学是不是已经还给老师了?
相关资讯
“打脸”梅姨,英国祭出签证新规“抢人”!目标直指中国留学生?
当地时间9月11日,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新政”, 给留学生发放为期2年的工作签证(PSW) ,以便他们毕业后安心留在英国找工作。 说是“新政”,其实英国过去一直有类似的签证政策。 时任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