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一剑》上星播出,虽然男主是新人,但这四位女神都很惊艳
说起武侠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金庸和古龙,其实还有一位跟两位齐名的武侠宗师,那就是梁羽生,也创作了非常多的经典武侠作品,比如《萍踪侠影》等等,而今天就有这样一部根据梁羽生作品改编的武侠剧开播了,那就是《武当一剑》,而且是在央视八套上星播出的,还是非常值得期待和看好的。
其实这部《武当一剑》早在2017年就已经拍摄制作完成了,对于剧中的故事和剧情,熟悉原著的朋友都应该有所了解,今天来说一下剧中的演员阵容,首先男主耿玉京是于非凡饰演的,估计很多朋友对这位男演员都还很陌生,因为1996年出生的于非凡还是一位影视界新人。
说起来这部《武当一剑》应该是于非凡刚出道的一部作品,那个时候他还叫于了一这个名字,后来还参演了《一代洪商》和《假日暖洋洋》等影视作品,去年《假日暖洋洋》热播的时候,于非凡饰演的林一炬年轻帅气清新可爱还是非常不错的,而刚出道时饰演的耿玉京,也是非常的清纯干净,而且演绎这样一位少年英雄也是英气十足非常有代入感的。
虽然男主还是新人,但剧中有这样四位女神却都很美很惊艳也很让人期待,首先一个是柴碧云,饰演女主郑巧儿,是一位娇俏甜美而又英姿飒爽的江湖女侠,从《新还珠格格》里的塞娅公主到《陆贞传奇》里的荷蕊,再到《新边城浪子》里的翠浓等等,柴碧云清纯甜美的形象和生动自然的表演都备受欢迎和认可。
其次一个是孙佳雨,饰演蓝水灵一角,装扮造型上极具民族特色美,设定上也非常的娇美讨喜,在拍摄《武当一剑》之前,孙佳雨就曾出演过《余罪》、《隐形的翅膀》和《最好的我们》等热播剧,近年来又在《安家》等热播剧中有着非常出彩的表现,外形娇俏明艳尤其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非常灵动迷人。
再次一个是姜宏波,饰演西门夫人,一位非常端庄美艳的形象,也是一个非常凌厉霸气的角色,说起姜宏波可谓是陪伴了无数人青春和成长的老牌女神了,虽然最初是一位专业的排球运动员,但后来进入影视界后塑造了非常多惊艳且经典的角色形象,温婉大气美丽端庄的形象气质非常养眼舒服。
另外还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老牌女神,那就是翁虹,饰演常五娘一角,一个妩媚妖娆美丽动人而又酷飒十足的角色,说起翁虹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吧,曾几何时那可是无数观众心中的梦中女神啊,一双妙目秋波流转,加上婀娜曼妙的身姿惊艳了无数的观众啊,如今虽然已是中年,但女神仍然是风采依旧魅力如初啊。
除此之外《武当一剑》的其他演员阵容也都很抢眼,比如王德顺和马书良两位,都是从艺数十年演技精湛的老戏骨了,尤其是王德顺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武侠剧中的黄金配角了,新版《倚天屠龙记》和新版《鹿鼎记》等金庸武侠经典中都有他的精彩客串,这一次又来客串梁羽生武侠经典也是很让人期待啊,那么今晚开始就准备在《武当一剑》中感受梁羽生塑造的经典武侠世界吧。

梁羽生的封笔之作,出版时被删掉三分之一的内容,沦为平庸之作
作为新派武侠的开山鼻祖,梁羽生先生在新派武侠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他在成就上不如金庸,甚至被古龙赶超,但是他的成就依然不可忽视。可以说没有梁羽生,就没有新派武侠。
在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武侠大师中,作品被改编次数最少的就是梁羽生了。尽管梁羽生一生写了三十五部武侠小说,但他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次数屈指可数。也就大热的《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等为数不多的作品,被改编成了影视剧。
所以当《武当一剑》被改编成武侠剧时,我一度觉得很吃惊。不知道导演路奇、程镇为何会选中梁羽生的《武当一剑》进行改编,这部作品虽然是梁羽生的封笔之作,但是在梁羽生的诸多作品中,名气并不是很大。拍摄武侠剧,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盈利。作为导演,他们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促使他们完成这部作品拍摄的大概就是初心,因为喜欢而喜欢,无他。
《武当一剑》作为梁羽生的封笔之作,在《大公报》上连载,时间从1980年5月9日到1983年8月2日,整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武当一剑》作为梁羽生先生的封笔之作,有总结的味道,毕竟从《龙虎斗京华》到《武当一剑》,在30年的时间里,梁羽生写了三十五部作品,虽然质量不一,但都是梁羽生创作武侠的经验所在。所以在最后一部作品中,梁羽生是有总结和告别意味的。
梁羽生的作品,向来都喜欢整系列,搞体系,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是他写小说的一大特点。这一特色,不但保持了作品的连贯,也维持了作品的水准。他最知名的系列,天山系列,萍踪系列,就是通过这种一脉相承的方式,让大家印象深刻,并引为经典的。
先来聊聊《武当一剑》整部书的故事梗概:明朝末年,后金崛起,作为一代雄主,努尔哈赤对大明江山虎视眈眈。为了挽救大明,一批武林志士通过自己的方式抗击后金,这其中就包括武当的俗家弟子两湖大侠何其武。
可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何其武忽然被人杀死在家中。一切的嫌疑均指向了他的弟子耿京士,耿京士是何其武的二弟子,一年前跟何其武的独生女何玉燕私奔,跑到了关外。现在突然回来,而且就在他回来的这个夜晚,师父惨死。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何其武的死跟耿京士有关。
何其武的大徒弟戈振军更是一口咬定耿京士就是杀死师父的凶手,于是耿京士在百口莫辩之际,被戈振军所杀。耿京士死后,他的妻子何玉燕选择殉情,留下了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也就是男主角耿玉京交给戈振军,托戈振军抚养长大。
戈振军将耿玉京交给了朋友蓝靠山夫妇后,自己到武当山出家,被武当掌门无相真人收为关门弟子,道号不歧。同时将耿玉京收为义子,教他剑法。但因为害怕耿玉京长大后得知真相,于是故意教耿玉京似是而非的武当剑法。后来向天明的徒弟东方亮前来挑战武当派,被武当派俗家弟子牟沧浪击败。无相真人将掌门之位传给了牟沧浪,并且在临死前将武当的拳经剑谱和内功心法交给了耿玉京,令耿玉京下山寻找慧可和尚,让慧可和尚帮忙调查当年的疑案。
在下山后,耿玉京遇到了东方亮,东方亮因为在武当山输给了牟沧浪,心有不甘,想摸清楚武当剑法,再上武当。而耿玉京熟悉武当剑法,就成了东方亮最好的陪练。两人在切磋剑法的时候,都受益匪浅。东方亮虽然是个武学天才,但是耿玉京的天赋比他更高,这让东方亮觉得耿玉京是他成为天下第一的最大绊脚石。虽想除掉他,却到底是于心不忍。
耿玉京找到慧可大师后,两人前往辽东,经历一番生死考验后,终于一步步揭开了当年疑案的真相。原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王晦闻和西门牧,王晦文早已投靠了后金,替后金屠戮中原武林人士。而西门牧呢则因为与牟沧浪的个人恩怨,通过诈死的手段,陷害牟沧浪,从而导致许多武林人士成为牺牲品。
最终恩怨尽了,王晦闻、西门牧、牟沧浪、殷明珠、常五娘、唐二一一死去。耿玉京则带着西门燕在辽东行侠仗义,并在数年后刺伤了努尔哈赤。牟沧浪的儿子牟一羽则成了新任的武当掌门,将武当发扬光大。东方亮则到了西北,在那里开创了武当分支。三人都成了“武当一剑”,名震一时。
《武当一剑》这部小说,作为梁羽生的封笔之作,风格上有很大的变化。行文风格上,有种洗练的感觉,不再絮絮叨叨,而是惜字如金。颇有古龙的神韵,给人一种阅读的沉浸感。在打斗的描写上,也不似以前的作品,两个人打架能打几页书。而是非常的干脆简洁,胜负高下立判,十分明朗。
在情节上,也抛弃了以往作品中的平铺直叙,将武侠放在了一桩悬疑案中,通过剥茧抽丝的方式,展现武侠的魅力。值得一说的是在读《武当一剑》时,有种读金庸《倚天屠龙记》的感觉。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两本小说中,武当派都是最光彩的门派,也是男主角幼年学艺的地方。
在《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和张翠山,带着儿子张无忌回武当给张三丰过寿,在武当山殷素素和张翠山因为金毛狮王谢逊而自杀。在《武当一剑》中,何玉燕和耿京士也是回武当的过程中,被人逼迫,耿京士被杀,何玉燕自杀。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练九阳神功时,有这样的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在《武当一剑》中,耿玉京练武当剑法时,有这样的口诀:任他泰山压顶,我自当清风拂面。
美中不足的则是前期悬疑设置很巧妙,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到了后期忽然一下子呈现了出来,让反派主动走到了台前,自首。让人觉得突兀的同时,也感到很遗憾。费了那么大的精力,花费了那么大的笔墨,却无法自圆其说,最后只能让凶手主动交代,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另外,由于删减的原因,这部小说呈现断层,连载版八十六万字,删减过后,只有五十六万字,删掉了三十万字左右。也就是说差不多删掉了三分之一的作品,这就导致了前后内容衔接不上,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比如说连载版的女主郑巧儿,被删除,配角西门燕最后莫名其妙跟耿玉京成了情侣,还是一笔交代,让人莫名其妙。
《民国诗词》:梁羽生,写武侠只是浪费时间,我本是象棋高手
《民国诗词》:梁羽生,写武侠只是浪费时间,我本是象棋高手
梁羽生以武侠小说显名,导致他的其余文章一直不大受读者注意,这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一九八〇年三月,他给新加坡《星洲日报》开“笔剑书”专栏,劈头便道:“我本来是从事文史工作的,以偶然的因缘,写上武侠小说,不知不觉,在刀光剑影之中,已是浪费了将近三十年的光阴了;但对写武侠小说,我实在有点疲倦了,只盼能够在写满三十周年的时候,顺利退休吧。”
从“浪费”、“疲倦”和“顺利退休”等等措辞,不难感知他创作后期的消极态度。尤其《武当一剑》完结以后,他虽然宣称要仔仔细细订正旧作,实则只有《七剑下天山》等有限几部早期作品得到了充分重视,晚近诸作如《广陵剑》、《武林天骄》、《武当一剑》等甚至不惜一删了事。随之俱来的,却是他以巨大热情扑向《大公报》之“联趣”专栏和更早开设的《香港商报》之“有文笔录”专栏,前者三年,后者十一年,而且两者皆日复一日,罕有间断。
一个人的精力本就有限,又何况花甲之年的梁羽生。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晚年对待武侠小说和杂文散文,绝非“顾此失彼”可以形容,而近乎“丢卒保车”矣。任何读者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察觉梁羽生接受采访时从不会主动谈到《狂侠·天骄·魔女》以后的武侠创作,只有《游剑江湖》和《广陵剑》偶尔被提上一句两句。要言之,梁羽生对其后期的武侠创作,从主观态度上就是很轻忽的。
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梁羽生对杂文散文的兴趣绝不是老而弥笃,而是一以贯之,从未有半分消减。众所周知,梁羽生学识渊博,经济学、文学、史学和心理学都可以信手拈来,兼且欣赏艺术,举凡电影、戏曲、音乐、舞蹈;无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如此复杂的知识结构,自然绝不是“武侠小说”就足以装得下的。事实上,梁羽生的确留下数量相当庞大的杂文散文,论字数当有武侠小说的一半以上。
统揽梁羽生的杂文散文,不难归纳出一些共同特点:居高俯瞰、议论横生、情感真挚、旁征博引,具有错综变化之美和自然直率之美。这跟他的博学通识和出众记忆力是分不开的。譬如他一九六四年受邀演讲“十五年来中国象棋之发展”,不但以古体诗词来概括棋手风格,把日新月异的棋坛浓缩成一首七言长诗;更随手摆出历史上的精彩对局,用现场大棋盘演示种种变化。他甚至曾在北京表演盲棋,且自信能同时跟八人对弈。
梁羽生把诗词功夫挪用到棋评之中,把文史知识挪用到联话之中,固可说别创一格,却只是“博学通识”的表现之一。更大的表现,是他凭借渊博的知识体系,居高临下俯瞰整个时代。譬如“有文笔录”谈到郁达夫的旧体诗,有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荷属印尼的大部分领土亦继新马陷入日军之手,郁达夫化名赵廉,在巴爷公务开设酒厂,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和当地女子何丽有结婚。郁达夫在洞房之夜的心情是相当矛盾的,他对这位新婚夫人虽然没有爱情,但却有感情。令得后人读这几首诗的时候,都感觉得到那种笑中带泪的意味。”
梁羽生之谈论民国诗词,所看重的是艺术性而不是思想性,所强调的是阅读趣味和新奇见解,而不是由此衍生的时代意义或历史价值。譬如他谈廖凤舒的粤语咏史诗,有云:“写秦二世之为‘败家仔’,刻画传神,‘未必乖哥唔识鹿’,尤为警句。意谓秦二世虽为‘蠢仔’,亦未至于连马与鹿都分不清。赵高指鹿为马之能得逞,是因二世为势所逼,不能不做他的傀儡也。故亡秦之责,赵高大于二世。”凡此种种,皆足以表明这部作品的视野、才学和趣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