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神女巫山神女峰–查字典
在巫山县东巫峡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从远处眺望,此峰宛如一位矫健的少文,亭亭玉立,俯视长江。因为她站在群峰云巅,每天第一个迎朝霞,最后一个送晚霞,所以江名望霞峰。 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龙腾空,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神女峰闻名古今的原因有三: 一是宋玉在“神女赋”中虚构了一个 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一是神女瑶姬下凡助禹治水的传说,一是峰侧确实有一石耸立,形如少女。历代骚人墨客都慕名而来,为此峰写了许多诗词歌赋。唐代诗人刘禹锡游神女庙后赋诗说:“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间清佩,云雨旧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眸就楚襄王。”李商隐一首无题诗中,有“神女生涯原是梦”一句,也是源出于此。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火,水患消除后,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根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现存授书台,据说是瑶姬授书夏禹处。县城东西原有神女颂,后来改名凝真观。 【李壮平东方神女山鬼系列之巫山神女】 在黄桷坪首届艺术节上,一对专程从四川地震灾区——德阳赶来的父女艺术家展示的《东方神女山鬼系列》画册,让人震撼不已:唯美的画面上,维纳斯般裸露的巫山神女,模特就是画家的亲生女儿。 这位父亲名叫李壮平,今年61岁;女儿名叫李勤,23岁。艺术家父亲的作品以屈原笔下的“山鬼”和郭沫若的“巫山神女”为题材。“我发现身边朝夕相处的女儿与女神形象很贴近。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便同女儿一道开始了创作。她既是画中的模特儿,又是同我一起创作的画家。”李壮平说,《东方神女山鬼系列》是以“女神”为主的油画作品集,旨在表达“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和平、自由、幸福”的主题。 参考资料: 李壮平油画介绍 巫山神女诗碑发现记

诗画巫山之神女峰
为深入展示和挖掘长江诗词文化,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诗词文化传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发扬诗词文化。
重庆华龙网集团、重庆文艺网、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推出长江诗词文化传播《诗词图集》栏目,展示各个区县的长江诗词与最美风情。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巫山:山名。在重庆、湖北接境处,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巫山曲:乐府旧题有《巫山高》。
巴江:水名。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这一带周初为巴子国,后为巴郡。
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实为后人附会。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楚王。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
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
明峡稀:峡峡稀少,指破晓时分。
目极:极目远望。魂断:销魂神往。《神女赋》写神女去后,“(襄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暗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猿啼三高: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栽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高泪沾裳。”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经过巫峡,谁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没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猎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逢雨与楚王畋猎逢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高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的水光,一忽儿又化成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于别的神女了。诗中这精彩的一笔,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约存在的神女撩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艳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若晦若明、迷离恍惝的神秘气氛,虽然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读者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消散了。于是一种惆怅若失之感向他袭来,“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迷离景象打成一片,咀嚼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语言凝练优美,意境奇幻幽艳,余味无穷。
巫山神女峰机场正式命名为重庆巫山机场,旨在提升巫山知名度
今(21)日,巫山县委十三届第89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正在建设的神女峰机场正式命名为重庆巫山机场,此举旨在强化机场的巫山属性,提升巫山知名度。
今年10月,巫山相关县领导率队赴国家民航局对巫山县机场正式命名有关问题进行了汇报。
巫山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大县,不仅有全国首批的小三峡、小小三峡5A级景区,更有闻名遐迩、享誉中外的巫山神女峰、巫山人等风景名胜和远古文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涵养发展,把旅游作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举全县之力打造国际知名休闲度假区,已初步形成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神女景区,当阳大峡谷景区等众多优秀景区,提升了巫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县委、县政府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以道路交通为抓手,提前谋划、大手笔运作,先后打通了巫山旅游陆上进入的瓶颈,并争取了巫山机场落户巫山。
下一步,随着重庆巫山机场建成投运,更将缩短巫山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的空间距离,为巫山旅游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
有关负责人称,巫山就是一个大景区。当前,巫山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打造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核心圈。
把巫山神女峰机场正式定名为重庆巫山机场,不仅体现了全域旅游的概念,更能进一步提升巫山旅游的知名度,打响巫山的旅游品牌,让“巫山”走出全国,走向世界,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巫山来旅游。
重庆巫山机场(以前称巫山神女峰机场)是列入全国民航“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机场之一。
项目于2004年启动前期工作,2009年获选址批复,2011年获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批复,2015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机场的定位是支线机场,可起降的飞机机型主要为波音737、空客A320和EMB145、ERJ190等中小型飞机。
机场建成后,将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昆明、重庆、贵阳、武汉等城市实现通航,可为巫山及库区腹地的旅客出行提供便捷,让更多的人飞进来看巫山的青山绿水、领略三峡的壮美山川。
该机场目前已完成原地面复测、地表土清除、边坡土层换填、临舍搭建及场内“三通一平”工程;各施工单位正在进行原地面处理、爆破开挖及填筑体回填、碾压强夯工作。按照目前施工进度,今年该机场将完成70%基础建设,航站区工程将在2017年基本完成,2018年试运行。(原题为《巫山神女峰机场正式命名为重庆巫山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