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解析道家丹道口诀,致虚守静,凝神调息!

更新时间: 2025-09-01 16:45:27

阅读人数: 950

本文主题: 修炼真气的功法口诀

生等欲复命归根,以臻神化之域,亦无他修,只是凝神令静,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疾不徐,使心神气息皆入于虚极静笃而已矣,但非造作之虚,乃自然之虚,故天地鬼神人物,同一源也。

然亦非虚而无实也,惟我之神既虚(无思无虑),则天地清和之气自然相投,人之所以参天地、赞化育、变化无穷、神妙莫测者,即此神息之虚得感清空之虚之气入来,此虚中所以有实也。

修炼之道,莫要于水火,须要水清火白,方为先天水火,修炼之道最重要的莫过于水火,水要清,火要白,方为先天水火。

火何在?心中之性,性即火也,火在哪里呢?火是比喻性,性就是火,所谓心中火性。

然性有二,有气性,有真性,一种是气质之性,一种是本源真性。

气性不除,则真性不见,仍不免事物之应酬,一时烦恼心起,化为凡火,热灼一身,而真性为之消灭焉。

后天气质之性不消除,那么先天本源之性就不能显露,那么在日常事务的应酬中,人就仍旧不免烦恼,烦恼之妄心一旦升起,先天真性真火便化为后天气性凡火,烧灼一身,而先天真性便随着凡火的燃烧而逐渐消耗殆尽。

故炼丹者,第一在凝神,所以修炼丹道内功之人第一重要的是凝神。

凝神无他,只是除却凡火,纯是一团无思无虑、安然自在之火,方可化凡气而为真气也。

所谓凝神不是别的,只是消除思虑杂念,保持一种纯粹的无思无虑、安然自在的精神状态,方可以化烦气而为真气。

诸子打坐,务将那凡火(杂念)一一消停下去,然后慢慢的凝神,如此神为真神,火为真火,然后神有方所。

你们在打坐的时候,务必将那种杂七杂八的妄想,一一让他消停下去,这样慢慢地就是凝神。

使内心安定下来,这样神即为真神,火即为真火,然后神才有安顿之地。

不知其地,漫无归宿,不知其法,何以下手?如不知道将神安顿到什么地方,神就漫无归宿。如不知道具体的凝神方法,又从哪里可以下手用功呢?

此气穴一处,所以为归根复命之窍也。(而这能作为凝神所在地的丹田气穴,因此才成为归根复命的玄关一窍)

其间一开一合,顺其自然,我之神只有主宰之而已,绝不随其长短消息,此即凝神之法。

在安心凝神入气穴的练功中随着呼吸的往来,相应的在气穴之中也一开一合,这时只要顺其自然,只让元神默默主宰观照于其中而已,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勿忘勿助,绝不能随着开合运动呼吸长短的情况消息而产生意念的跟随游移引导,这就是凝神之法。

凝神于此,息自然调,日变月化,功夫成就矣。

把精神返照于气穴,杂念消失心静神凝,息自然就调了,不需人为的调息,如此下去,一日有一日之新变化,一月有一月的新变化,练功自然成就。

虽然练功要达到一种杂念不生、真性显现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开始就要去压制杂念,与杂念作斗争。

如果急于消除妄念、气性,反而会使杂念更多,开始只是提起精神,凝神返照气穴之中,只是静静的观照,也就是静观,对待杂念,提起正念,不跟着它跑,不理睬它去留随意,这样顺其自然的用功,慢慢地就达到无思无虑的觉照状态,此时才是真火的作用。

至于水何在?肾中之情,情即水也,然有妄情、有真情,二者不明,丹必不就,苟妄情不除,则水经滥行,势必流荡而为淫欲。

学者欲制妄情,离不得(无思无虑的知觉)元神返观内照,时时检点,自然淫心邪念一丝不起,始是真情。

倘有动时,即为真气之累,我于此摄念归真,采取而上升下降,收回中宫土釜,锻炼一番,则大药易得,大丹必成,此水火二者,为人生身之本,成仙作圣之根,切勿混淆而用,不分清浊也,诸子勉之,此近时急务也。

先天之性即虚无元气,要之,一虚而已矣,人自有生后,气质之拘,情欲之蔽,恩爱之缠,此心之不虚者久矣,气为心使,精为神役,驰逐妄游,消耗殆尽。

此学人下手兴工,所以贵凝神调息也,盖神不凝则散,散则游思妄想迭出,安能团聚一区以为炼丹之主帅?

惟能凝则一,一则虚。我心之虚,即本来天赋之性;外来太空之虚,即未生虚无之性,息不调则放,放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肤,无非一团躁急之气运行,欲其凝聚一团而为我造命之本,盖亦难矣。

惟能调则平,平则和,我身之和,即我生以后受天地之命;太和一气,即未生以前悬于天地之命。

解析道家丹道口诀,致虚守静,凝神调息!

空松功:一切顺其自然,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真气流遍全身经脉!

空松功,是以脑子放空(无思无念)、机体放松(身如垂柳)、由静到定(一心静定)为特点的练功方法。本功法综合了儒、释、道、医各类气功的原理,对无病强身、有病治病都有良好的作用。

即身手姿式、摆法,分为站式、坐式、卧式、手式。要求全身放松。

1.站式:身体平正自然,两手自然下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双足尖与足跟力量平衡著地(图1-20)。

2.坐式:分平坐、自然盘坐、单盘坐、双盘坐四种(图1-21)。

3.卧式:分直腿和自由盘腿仰卧,以及侧卧曲一腿、曲双腿、直腿等五种(图1-22)。

以上各式均应做到头颈平正自然,两眼轻闭,口含微笑,舌平放,舌尖轻抵上腭。

4.手式:分前拱式、垂直式、抱丹式、抱球式四种,站坐均适用。

(1)前拱式:两手虎口交叉于胸前,右手左上(左手在上也可),手心向下抬平、摆在胸口前,两臂成弧形,成一椭圆形。

(2)垂直式:两手自然下垂,双肘和掌指微曲,中指在大腿两侧靠拢裤缝(只适用于站式)。

(3)抱丹式:按前拱式双手虎口交叉,顺其自然地放下,松松的环抱下丹田,手心向里(注意手腕关节不宜太弯曲),两臂成弧形,成站立抱丹式或平坐抱丹式,平坐时交叉的双手搁于大腿上。

(4)抱球式:两手在腹前作抱球状,拇指相对,手心向里,两手心距离及与腹部距离为20~25厘米。

身手姿式摆定后,意行“十松一笑”,即从头顶百会穴起意想头顶松,印堂松,人中松,喉头松,两肩松,胸部松,腹部松,臀部和大腿松,双膝和小腿松,脚掌涌泉穴松,嘴角向上,露出微笑。同时对颈椎、脊柱、四肢等全身骨节肌肉都要想一想,使整体有一种轻松舒适、偷快的感觉。十松练熟后可从简,只注意印堂、人中、两肩三松即可。

空松功的核心是“空松静定”四个字,关键在心法,特点有三:

1.不讲周天火候,一切顺其自然。

2.不讲“意守”讲“意照”。守是守住不放,照是适当照顾一下。

3.本功法制定一套心法口诀和要诀。三一口诀即“一片混沌”“一心笃定”“一觉就止”, 必须默念。练功时首先要松下一切权、名、利和公私事务,然后默念一句,照做一遍:

一句:身如菩提(从百会松到涌泉,逐一做好“十松”,后默想枝叶万千如菩提树)。

二句:心似明镜(全身放松后把思想意识冻结到无思无念的境地)。

四句:不知有身(进入到无人无我的境界)。

六句:一片混沌(达到一片混沌的更高境界。念2~3次能达此境界,就可不念)。

以上念一句,呼吸一次。练十松时,念到一个松字自然呼气,意想气从松的部位呼出,自然帮助入静。如尚不能入,可改用下述四种意照功法:意照虚空(意想宇宙空间)、意照整体(不是哪一个部位)、意照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再入内一寸三分处)、意照患部(为了治病,还要默想“我要驱除这个病患”)。

本功法以鼻吸鼻呼自然呼吸为主,息如深、长、匀、细为原则,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如念“一片混沌”第一口诀,未能达到空静境界时,也可辅用“随息”“听息”等息法。并默念第二口诀,方法同前。

身如垂柳,逐步放松(按前述“十松一上”方法做)。心息相依,绵绵若存(随息、数息、听息都是心去依息,心跟息走,绵绵不断,若存若忘,似有似无之意)。气归气海,意照窍中(气海即整个下丹周围小腹一大块;窍中即心法中四个意照之外,择其所需任照一处)。一心笃定,永葆青春(笃定是意念纯笃,不思别的什么,无病者念“永葆青春’,保持青春长驻,防老长寿;有病者应该念“驱除病患、治好病症”,并意照患病部位)。

若杂念未除,可念“空心止念”口诀三句;不怕念起(人的思想如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足畏),只怕不觉(只怕不觉得,在求静之中,常有此病),一觉就止(一觉到了、马上就要止住,不继续想。所谓“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另外还制定有功法要诀,必须把握。身法要诀:平正自然;心法要诀:修心好似冬枯树,身心寂然不动,放松要如秋天垂柳,枝枝向下松垂;息法要诀:深长匀细,顺其自然。

1.擦手:两手掌心相对摩擦36次。

2.摩面:用擦热的双手摩面,以中指沿着鼻梁两侧从嘴角向上摩擦面部到两眉、印堂,再向两边回下到嘴边、上下来回摩擦36次,向上稍重,向下稍轻。

3.擦耳:大拇指和食指夹住耳轮,拇指贴在耳后乳突骨,上下摩擦36次。

4.擦腰:用双手掌和手指上下摩擦腰椎两侧36次。

初练气功者,一达到松静的境地,全身或局部便会很自然地产生各种感觉和现象,如微凉、微热、微痒、酥麻、轻浮、沉重、摇动、震跳,这叫作八触。出现2~3种或6~7种,依各人情况不同而不同,皆为自然现象,不必介意。如练功不得法,或功法不对头,出现大动时,要注意用意识加以控制,以防偏差。空松功只要按本功法的练法、口诀、要诀要求去练,而不夹杂别种功法,是不会出现大动,不会出偏的。有的人产生双手臂转动或翻动,头部或上身左右前后轻微摇动,也是平衡对称的轻微小动,而且自动必然会自停。个别人万一遇有大动,则加以意识控制,可使其不动。无数事实表明,只要按照功法要诀去练,本功法是决不可能出现大动的。

由脑子放空,排除权、名、利、公私事务一切杂念的空,开始练身法、心法,“身如垂柳”“十松一上”到身心入静,都在不知不觉之中;虎口交叉的双手会感到微热.觉得拉不开。小腹部、胸腹部慢慢到四肢和全身都感到微热或酥麻,好似有一股热气流遍全身经脉的感觉,整个身体非常舒服。这就是空松功的“整体周天’,它是在完全无念无思、极度安静中产生的元气、真气在体内的自然运行,并对自身进行调正和修复,以达到治病强身、防老长寿的目的。整体周天比沿任督经脉的线状周天运行较为稳妥,不会出偏差。它能由静入定,使大脑皮层细胞处在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状态。初练者只能定数分钟,功夫深到一定程度,可定1小时、数小时,或更长时间,面对治病强身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要更快一些达到整体周天,可用一种“有为法”来帮助。在练站功或坐功、卧功一开始,默念几遍空松口诀,念一句做一句,全身放松练到几天之后,可使用深呼吸法,吸入气到下丹田,呼出意想气从胸腹部向四肢呼出。每天练功2~3次,每次练10~50息。待四肢手指足趾尖都有气感后,再练5~30息,便停止这样的呼吸,仍改为自然呼吸,练一片混沌功夫。练到一定时期,一达到一片混沌境界,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有整体周天的气感。

用深呼吸法引气达四肢,便是帮助功夫迅速达到整体周天的助功法。

一、李少波真气运行法源流

应粉丝要求,再次介绍李少波老师真气运行法。

1. 李少波老师真气运行法是20世纪80年代众多养生法之一,并不是一定适合每个人。

2. 李少波老师真气运行法虽然源于道家功法,但实际上更多源于其医学实践,因此有其特定的意义。

3. 李少波老师强调,自然呼吸、注意呼气,是真气运行法所独有的调息方法,更是功理功法的关键所在。

李少波先生生于1910年,2011年离世,活了102岁。之前介绍过李少波老师年轻时学武求道经历,此处不再重复。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总体而言是道家养生功法,但结合了释家止观、儒家修心,并结合了医家实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较适合当时那个年代。

理念根基:《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理论基础:儒家“正心诚意”,“抱一勿失”,“致中和”;医家,经脉循行;道家“专气致柔”、“清静无为”;释家“修心”、“止观”等。

操作流程:参考内经图,内丹学筑基,行气铭,道家十六字诀等功法。

真气运行法主要为五步静功,还有配合的各种动功。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实际操作两大关键:

1. 意识关注呼气,勿忘勿助,即不是故意运气;

2. 意守部位:第一为心窝部;后四步均为下丹田。

姿势:坐、卧都可以,推荐盘腿坐,或椅子上正坐。

需要注意,“心窝处”指“巨阙穴”为中心的部位,不是中丹田膻中。

李少波老师说:“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即胃区),导心火下行给脾胃增加热能。因此,初练三五天就可感到心窝部有温热的感觉(火生土)。”呼气推动心火下降,振奋脾阳(火生土)。

1. 方法:静坐,缓慢呼吸,观鼻尖一会,感觉心静下来,即闭目内视心窝处(就是意识微微注意心窝处)。耳听呼吸,尽量呼吸细微。吸气自然不去关注,随呼气,意识关注心窝处。久而久之,心就安静下来,真气就会聚心窝。

2. 要点:安静无杂念是关键,如有杂念,及时拉回,意识继续关注呼气即可。注意,不是控制呼吸,只是关注呼气。

3. 时间:每天最好3次,早中晚各20分钟。

4. 效果:当每次呼气时,似乎有股热流送入心窝,感到心窝发热时,即可开始第二步。一般需要5-10天。注意,不要强力引导,也不要着急进入第二步。

5.禁忌:如有心脏不舒服,这是用意过度,或者注意部位在心脏周围,需停止调息,站起来走动,遥望远方,不沉浸于意识中。

李少波老师说,第二步:“通过肠区,胃肠生理功能增强,吸收营养。”

第二步相当于,气从胃区经过肠区到下丹田。

所谓“气沉丹田”,“沉”的方法就是“意息相随”。自然呼吸情况下,中丹田的气聚集到一定程度,有了注意丹田的意念,真气自然随之而下。

下丹田:肚脐下三寸关元穴周围,不必刻意于具体位置。

当第一步功可以达到每一呼气都能体会到心窝部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注意点随呼气逐渐从心窝向下下丹田。

呼气注意丹田,如同水流动一样,不可过急。

意识和呼气在一起,不需要意念引导,只是意识注意丹田时,气自然下沉。

2.时间:可增加到25-30分钟,每天三次。一般需要10天左右。

3. 反应:呼气感到一般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这是正常现象。

4. 功效:脾胃功能改善,真气沉丹田后,周围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改变,食欲增加,大小便功能改善。

当每次呼气丹田都感受到热流时,就可以开始第三步:将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

关键在于“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

1. 方法:丹田有了明显感觉,就可以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凝神调息。

注意,不过分注意呼气下送,以免发热太过。呼吸一定要自然,只是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

什么是守?就是等待。这和第二步不同,第二步意息相随,第三步是,意识就有意无意守在丹田,等待呼气,觉察呼气。

2.时间:第三步每次时间不低于30分钟,一天3次。一般需要40天以上。

3 反应:小腹发热明显,慢慢形成气丘,小腹的力量感到充实。足够力量,并会向下游动,有时阴部痒或跳动,四肢发热,腰部发热等。

4. 效果: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精力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心火上炎、失眠多梦等亚健康好转。

如果前三步相当于养生,后两步则属于内丹学周天功夫,初学者不建议了解太多。达到前三步功夫即可达到养生效果。

第四步开始须有专业老师指导,最好不任意练习。

第四步继续培养丹田力量,丹田充实到一定程度,气即沿脊柱上行打通督脉。上行时,意念随上行的力量,谓之“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了下来,也不意识向上导引,谓之“勿助”。丹田力量充实,自然会继续上行。

第四步每次时间增加到40分钟,一天3次。

这一步存在一定危险,一定需顺其自然。呼吸更细微,意识不再刻意关注丹田,似守非守。当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真气跳跃,自觉有一股热力沿脊柱上行。

李少波认为,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古称“小周天”。鼻息微微,若存若无,体内真气自动循环。此时,才能具体地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

第五步是在第四步基础上,意识继续似守非守丹田,但呼吸已经很细微。

第四步真气通过风府穴(玉枕关),说明已经通了督脉。如感到头顶百会穴出现活动的力量,也可意守头顶,使力量稳定,要灵活掌握。

第五步时间增加到一个小时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此时,第四步产生的各种身体反应可能会更加明显,但随着心灵的安静,会慢慢消失,鼻息更细微,呼吸若有若无。内行真气却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

如果没有学习过静坐,最好有老师指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练习时可配合动功如八段锦五禽戏等。

需要注意的是,李少波“真气运行法”不适合性格着急,急于求成的朋友,容易出现危险。

特别是“意守丹田”存在一定风险,练习者需要明了。

对于心静不下来的朋友,练习动功养生足够了,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

“养生贵在中和意,情志偏激损天年。

恬惔虚无培真气,神不外驰邪不干。

真气真法真传授,真功真练真通天。

真气运行百脉畅,抟气致柔方结丹。”

标签: 神安顿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