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黑山小学男、女足球队赴涿鹿县进行门涿两地体育文化交流北京市门头沟区体育局
4月17日,我区受邀参加涿鹿县进行门涿两地体育文化交流活动。门头沟区体育局副局长吴志勇率领门头沟区黑山小学男、女足球队一行43人走进校园开展互动交流。随后,门头沟区黑山小学男、女足球队代表我区参加了2022- -2023 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张家口赛区)、第七届“市长杯”青少年足球赛暨涿鹿县第四届校园足球比赛开幕式。 近年来,门涿两地不断加强在农业、交通、旅游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比赛更是为门涿两地教育、体育搭建对接交流的新平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门涿两地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着力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携手共创京津冀协同发展美好未来。
4月17日,我区受邀参加涿鹿县进行门涿两地体育文化交流活动。门头沟区体育局副局长吴志勇率领门头沟区黑山小学男、女足球队一行43人走进校园开展互动交流。随后,门头沟区黑山小学男、女足球队代表我区参加了2022- -2023 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张家口赛区)、第七届“市长杯”青少年足球赛暨涿鹿县第四届校园足球比赛开幕式。
近年来,门涿两地不断加强在农业、交通、旅游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比赛更是为门涿两地教育、体育搭建对接交流的新平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门涿两地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着力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携手共创京津冀协同发展美好未来。

携手共下一盘棋
题:携手共下一盘棋——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合作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观察
去年底,连通河北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和北京通州区的厂通路,在京冀两地同步开工建设。这条路按照一体化设计、建设、管理的新模式推进,预计2024年竣工。
“厂通路通车后,大厂回族自治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距离将缩短约4公里,为群众往返两地提供更多选择。”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公路建设处处长秦海涛说。
这是廊坊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与北京通州区加快交通互联互通的一个缩影。作为河北最大的“飞地”,北三县与通州区只有一河相隔。聚焦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功能和产业,北三县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对接协作,携手通州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畅通“主动脉”,打通“微循环”,北三县与通州区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潮白河两岸越来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通燕高速三河燕郊西出口立交枢纽俯瞰图。(刘向 摄)
三河燕郊西出口立交枢纽通车;京冀首条跨省市地铁——北京地铁平谷线建设有序推进;串联通州区和北三县的京唐城际铁路将于2022年建成;厂通路、三河神威北大街、香河安石路和通宝路4条跨界骨干道路,在京冀合力推进下均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其中厂通路和安石路开工建设;北运河北京段和廊坊段同步实现旅游通航;密涿高速北延与京平高速对接工程今年将开工建设……
香河县北运河中心码头。(贾珺 摄)
交通“一张网”,推进产业“一盘棋”。
“公司去年3月签约,5月投产,当年就成为规上企业。”专显(河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波说,公司从北京搬到香河机器人小镇后,拎包入住,快速投产。目前,香河机器人小镇已签约企业150多家,逐步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在专显(河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检测显示屏产品。(贾珺 摄)
近年来,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多次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等招商引资活动,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协作。其中,2021年两地签约合作项目82个,总投资877亿元。中冶总部基地、华海云谷云计算数据中心、国家京剧院文旅融合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产业协作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的关键。根据有关规划,廊坊明确了“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的县域经济定位,积极构建“北京研发设计、廊坊转化配套”的产业链协作新格局。
“这里区位优越、配套完善,适合高端材料企业发展。”落户三河燕郊的有研稀土高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三河打造了兴远高科、谊安医疗等27个科创园,入驻科技型企业860多家,来自北京的企业占6成以上。
大厂回族自治县引进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数字经济总部商务区等产业项目8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未来,北三县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推动北京科技资源向北三县延伸。依托北京科创资源优势,北三县将携手北京,共建燕郊北部科学城等平台,吸引北京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构建分工合理、上下游衔接的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在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老人们排练京剧《梨花颂》。(贾珺 摄)
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入住近5000名老人,95%来自北京。香河大爱城吸引了京津等地一批老人颐养天年。北京环卫、热力、水务等“京标服务”加快覆盖北三县全域。453项高频便民事项、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在北三县延伸布局,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协作日益深化。
潞河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等医疗机构,与北三县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挂牌成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小学大厂校区项目有序推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北三县。
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一角。(刘向 摄)
“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将在首都都市圈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我们将围绕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一体化发展目标,协同联动,带动北三县发展,共同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通州区发改委协同科负责人说。
三河市倾力构建与通州区交通一体化新格局
近年来,三河市与通州区交通全面对接,城市轻轨、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公交出行全面发力,与通州区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全方位、高层次、立体化的发展态势。
22号线(平谷线)工程是北京市第一条跨省轨道交通工程,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起于北京东大桥站,止于平谷区,全长81.2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1座。其中,三河市境内线路全长约30公里,共设车站5座(燕郊镇站、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高楼站、齐心庄站)。经过多年跑省进京,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已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拉近京冀时空距离,沿线群众将实现5分钟进出京的目标,极大缓解路面交通出行压力。
京唐城际铁路建设工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也是轨道上的 “京津冀”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自北京市,终至河北省唐山市,全长148.1公里,途经三河市燕郊镇9.78公里,与京哈铁路并线至马起乏村北侧后向南进入大厂,并设立燕郊站,在燕郊镇与大厂县交界处(小石各庄村东侧)设大厂动车运用所。目前,项目线路已进入施工阶段,分两个标段进行施工。其中:一标段于2019年10月份进场施工,已完成施工总任务的70%;二标段于2019年3月份进场施工,已完成施工总任务的85%。燕郊站已于2021年8月份进场施工,正在全力建设当中。整体工程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极大缩减京津冀三地群众出行时间,有效缓解交通出行压力,使我市更好地融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
三河市在与通州区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转变,各镇 15分钟上高速的愿景已成为现实。京秦高速与北京东六环和天津蓟州区对接工程顺利通车。京秦高速三河市境内西起诸葛店村北,东至蓟县界,全长38公里。2018年8月20日,京秦高速与北京东六环对接通车,同年9月30日,京秦高速与天津蓟州区对接通车。密涿高速三河段工程(首都环线三河段)顺利通车。该项目南起三河与大厂交界处,向北依次穿过皇庄镇、杨庄镇、泃阳镇、黄土庄镇,在三河黄土庄白庄子村南与京秦高速对接,三河境内全长约20公里,双向六车道。2016年12月密涿高速三河段建成通车。
三河市全面提升改造干线公路网,打通断头路、畅通与通州区快速路,呈现了多点开花的干线路网新格局。 102国道与北京通州区通燕高速对接通车,102国道与北京通州区京榆旧路对接通车,燕郊高新区潮白大街与北京通州区徐尹路对接工程顺利通车。在此基础上,借助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该市正在谋划打通一条连接北京的新通道,神威北大街与姚家园路东延对接工程(燕阳大桥工程)。该项目拟修建大桥一座,连接三河市神威北大街与通州区姚家园路东延道路,全长约2.75公里(其中,主线桥梁长约2.3公里,路基段长约0.45公里),拟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双向六车道,路基宽45米,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经过多方努力,京津冀三省市已签订了神威北大街与北京姚家园路东延接线协议,对接工程正式确定,目前,项目已进入方案研究阶段。正在改造提升一个交通枢纽,就是这次通车仪式的主题,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燕郊西出口位于河北省三河市西部102国道与通燕高速相接处,河北与北京的交界处,与北京仅一河之隔,是河北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交通地理位置显著。为理顺交通组织,缓解群众出行压力,三河市启动实施了燕郊西出口立交改建工程。该项目是通过将原有的单向平交道路提升改造为多点立交互通,将车辆科学分流,今后将极大改善三河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压力。
三河市全面推进公交改革,历经多年终显成效。公交枢纽方面。一是燕郊金谷大街公共交通枢纽。项目建设用地规模 132亩,总投资3.5亿元,共分为两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满足200辆三河公交车日常运营及管理需要;P+R模式可满足200余辆社会车辆的停放;预留省际客运用地可满足80余辆长途客运车辆停放;对接北京公交车150余辆;设出租车停靠点,满足百姓日常出行。该项目已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力争2022年5月建成并投用。二是三河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规划占地98亩,总投资约3.6亿元,拟建综合楼、一级长途客运站、立体停车楼、宿舍楼及室外配套工程等,建成后可满足300辆三河公交车,100辆长途客运及北京930路公交车的停放及管理需要;P+R模式停车场可满足200余辆社会车辆的停放,方便乘客周转换乘;同时设20个出租车停靠点,方便市民出行。目前项目已启动办理前期手续,正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履行征地手续。计划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3年6月投入使用。此外,三河市公交一卡通已经完成安装,并已投入使用,京津冀三地群众持带有“交通联合”标识的公交卡时可享受“一卡换乘”的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