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99个大佬师父,下山即无敌(叶北辰周若妤)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99个大佬师父,下山即无敌》是所著的一本已完结的小说,主角是叶北辰周若妤,小说节选内容:...
“师姐,怎么了?”叶北辰问道,感觉十师姐有些不太对劲。 王如烟摇头:“没事,就是金陵那边的家里,发生了一些问题。” “师弟,我先回去一趟,回头再来找你。” “好吧,我先在江南,继续查一下我父母的死因,也许,我周叔叔知道一些。”叶北辰点头。 她又交代下去,要是叶北辰来帝豪酒店吃饭,不用收钱。 目送十师姐离去后,叶北辰直奔周家的别墅,周天昊、李海霞、周若妤他们在家中焦急的等待着,叶北辰出现后,他们顿时冲上来。 “我们在家里听说,江南王死了,被一个背景可怕的女人所杀。” “北辰,哥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叶北辰微笑的解释:“周叔叔,江南王确实死了,你们口中的那个女人,是我师姐。” 周家一家三口,全都面露疑惑表情。 叶北辰只好解释,这是他在昆仑山学艺的时候的师姐,至于来历与身份背景,就没有过多的介绍。 周若妤担心道:“可是,江南王都死了,北辰哥哥你不会有事吧,我很担心。” “若妤你放心吧,我没事,没有人可以动我。”叶北辰微笑,拉住她的小手,轻轻的拍了拍,让她安心下来。 叶北辰继续问道:“周叔叔,我父母和大哥的死,你还知道什么消息吗?” “我只知道那两个武者,是江南王身边的人,其他的,我就查不到了。”周天昊摇了摇头。 “看来,只有想其他办法了。”叶北辰眉头微皱,他没想到,父母的死牵扯竟然这么大,连江南王都兜不住。 “对了,我记得你父母死的那段时间,江南王与金陵那边的家族,走动的很多。”周天昊突然道。 “金陵那边?”叶北辰心中微动。 周天昊点头:“是的,北辰,你师姐都敢杀江南王,想必定然不是普通人,你若是追查下去,说不定真的能找到你父母的死因。” “金陵……好的,我知道了。”叶北辰记在心上,有空他准备去金陵查探一下。 这时,周若妤的窃听响起:“喂,啊……你们来江南了?” “我……我家里有点事,还是算了吧。” “啊?这……嗯,我考虑一下。”周若妤面带难色,挂断电话。 叶北辰见状,关心道:“若妤,你怎么了?” “我大学同学来江南了,还说要请我去吃饭。”周若妤说明原因,现在这种情况,她不是很想去参加同学聚会,而且叶北辰回来,她想多陪陪叶北辰。 叶北辰似乎看出她的难处,便笑道:“怎么了,大不了我陪你一起去。” “啊,真的吗?”周若妤一下子开心起来。 “嗯,我不是你未婚夫吗?”叶北辰笑道。 “那太好了,我去换身衣服。”周若妤眼前一亮,赶紧跑回房间,换了一身衣服,还化了淡妆,气质逼人。 周天昊笑吟吟的走上来,还将奥迪A8的车钥匙丢给叶北辰。 看着两人离去,李海霞的脸色,一下子变了,看着周天昊,道:“老公,你真的准备让他们在一起吗?” 从叶北辰走进别墅的那一刻开始,李海霞就不是很热情,甚至说,有些冷淡。 李海霞没好气的说道:“北辰这个孩子,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可是他真的适合若妤吗?” “一回来就***,还有他说的那个什么师姐,我们根本不认识,还杀了江南王。” “那可是江南王啊,我们普通人,怎么惹得起?” “要是这件事东窗事发,我们家怎么办?会不会受到牵连啊?”李海霞很是担心:“其实,北辰不回来才好,若妤嫁给赵泰,也不是什么……” 周天昊气急败坏,指着李海霞的鼻子:“赵泰对你下毒,你还说这种话?” “要是女儿嫁给赵泰,真的是往火坑里跳。” “那叶北辰呢?”李海霞怒视着周天昊:“他真的是你结拜兄弟的儿子吗?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叶北风是叶老七的儿子不错,叶北辰不过是当年捡回来的。” “一个捡回来的野种,你要让……” 周天昊听到这句话,一巴掌打在李海霞的脸上:“你给我闭嘴!这件事,不许乱说。” “好啊,你打我,你为了一个野种打我?呜呜呜……”李海霞委屈的哭起来。 周天昊紧张的看了看四周,又冲到大门口,看到叶北辰与周若妤两人开车奥迪A8离开,消失在视野的尽头,才松了一口气。 “你再***一句,我就不是打你,而是杀了你了。”周天昊的眼角抽搐一下,他的眸子冷漠,看着李海霞。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北辰的身世,你再敢提一句,看我杀不杀你?” 李海霞呆住,自己嫁给周天昊二十几年,对方竟然为了一个野种要杀他? 一名中年男子,一身劲装,十分威严。 他一只手接听电话,腰杆挺拔,脸色一阵波动不定:“好,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威严中年男子开口:“不悔失败了!” “青龙与朱雀联手,被王如烟身边的两位宗师击退。” “他们,疑似是蜀中老鬼的门人!” 在他对面,坐着一名儒雅男子,他穿着中山装,听到此话,不敢置信:“蜀中老鬼?” “凌兄,我记得当年是你亲自带队,追杀蜀中老鬼,进入昆仑山的……” 威严男子,竟然正是龙国赫赫威名的凌风战神! 凌风战神摇头:“他逃进了那个地方,那里面的人……” 他沉默片刻,才说道:“我以为他不会再出来。” “如此看来,王如烟进入过那里,而且还呆了几年。”中年男子的眉头,死死拧在一起,他的面色凝重:“这么说的话,叶北辰很有可能是那九十九个人中,某人的***!” “五年前没***他,现在再想杀,怕是有些难了。” 他转而看向凌风战神:“再帮我一次吧?” “这可是你的……”凌风战神皱眉。 中年男子的脸上,闪过一抹挣扎,而后咬牙道:“他不死,死的就是我,你知道的,要是她知道这件事,是不会放过我的。” 凌风战神缓缓起身,朝着屋外走去:“我帮你最后一次!” “叶北辰死后,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第九十九章祖孙相见
叶熠在知客道长的带领下,在一间客房中暂时歇息。而那名知客道士则离开了。
叶熠在房中静静等待着。“大爷爷、爷爷,我来了,可是你们为什么要那样对我爹娘!”
那名知客道士找到了自己的师父,将此事汇报。
“师父,今日弟子遇到一个从山下来的少年郎,说要求见观主。”知客道士对自己的师父说。
“求见观主?”盘坐在蒲团上的道士看着自己的弟子真昌,再次问。
这个老道士须发斑白,模样看起来和世俗中七十来岁的老人一样,一点也不像一个修行者,反而像个平凡的老人,眼神中泛着温和的笑意。
“是的。”知客道长真昌点了点头。
“他是何种身份?知道吗?因为什么事来求见观主师伯的?”老道士问。
“他没有说,所以弟子将他安排到了客房中休息等候。”知客道士回答。“而且看少年的气质,应该是那个大派的弟子。”
“既然是这样,为师去拜访一下你师伯祖,看师伯同不同意吧。你招待好那位少年郎,同时防人之心不可无。”老道士站起身来,准备从自己的丹房出去,顺带提醒了一下知客道士。
“知道了。师父。”知客道士稽首,然后等老道士走后也跟着走了出去。
青城山后山的祖师殿中,有一群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道士盘腿坐于青石板上的蒲团默默诵经,在他们面前的香案上呈放着万象观历代祖师的牌位。
这群诵经的老道士中,为首的便是观主张道陵。
知客道士的师父此时静立在殿外的一颗老柏树下,等待殿中的老道士们结束诵经。
殿中的诵经声整整持续了一个时辰后,才停歇下来。一群老道士们缓缓从殿中走出来,各自去干自己的事去了。
知客道士的师父每见到一个老道士,都会稽首行礼:“弟子见过师叔、师伯。”
这些老道士都会对知客道士的师父点了点头,然后从其身旁经过。
这时,一个老道士走到知客道士的师父面前,知客道士的师父连忙躬身稽首行礼:“师父。”
“忘霖,你来后山找我有事吗?”老道士问。
知客道士真昌的师父,也就是忘霖回答:“师父,我是来找观主师伯的。”
“找大师兄,有什么事?”老道士好奇的问。
“山下来了一个少年郎,说要找观主师伯。看样子是某个大派的弟子。”忘霖解释。
“大派弟子,找观主师兄干什么。莫非有什么事?”老道士有些疑惑。他稍微思量一下,说:“既然如此,你带他过来吧,为师去见大师兄。”
“是。师父。”忘霖应下,而后转头下山了。
下山后,忘霖找到了自己的弟子真信,让其将叶熠带了过来,而他自己则回到自己的丹房等候。
“笃、笃!”响起了清脆的敲门声。老道士出声让他们进来。“进来吧。”
木门被轻轻推开,走进来了两个人。是真信引着叶熠走了进来,然后真信就在老道士的挥手招呼下离去。
抬手示意叶熠坐下后,忘霖这才看清楚了面前这位少年郎的相貌,可是看清楚后,他反而愣住了。
“大师兄?!”忘霖愣愣的看着叶熠的脸,嘴中喃喃自语。
虽然忘霖的声音轻微,可叶熠还是听到了,他心想;“外公曾经和我说过,我和我爹长得很像,看来还是有人没有忘记我爹吗。”
不过,即使心中这样想,叶熠也并没有表露出来,他微笑着朝忘霖点了点头;“这位老道长,请问这样看着我,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什么。是贫道失态了。”忘霖将自己的神色一整,朝叶熠微微稽首表示歉意。他心中想:“真像啊!真像大师兄,可是大师兄不是已经羽化许多年了吗?”
心中想着许多念头,忘霖也不忘自己该做的事,他询问:“请问这位善信,唤作何名?来自何处?寻找我们观主有什么事?”
“询问我的来历么。”听着忘霖的询问,叶熠心中一笑,“我的来历也不是不能说,本来我就是光明正大的来。”
“我叫叶熠,来自玄丹阁。寻找贵观主只为了一件事,我来找我爷爷。”面色平静的说完,叶熠淡淡看着对面的忘霖。
“找你爷爷?”忘霖很纳闷,你找爷爷找到我们道观来,也算是一绝。
“是的,找我爷爷!我想问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对我爹娘,难道那个所谓的门规比自己的亲生儿子和亲身孙子都重要吗?!”叶熠的眼眶有些发红,他心绪澎湃,情绪有些按捺不住
“对了,我外公是赵国的皇帝,我爹也就是你口中的大师兄!”
叶熠的话如同惊雷一般在忘霖心中炸响,让忘霖吃惊不小,不过多年的修道生涯让他很快的就平静了自己的心境。“你是大师兄的孩子。”
忘霖静静看着叶熠的脸,自语:“真的和大师兄小时候一模一样。”
他慢慢站起身来,对叶熠说:“走吧,贫道带你去见师伯。”
“嗯。”叶熠点了点头,感谢一声:“多谢这位老道长了。”
忘霖在前引路,身后跟着叶熠,二人一齐上了后山的祖师殿。
来到殿门口,忘霖站立,转身对背后的叶熠说:“劳烦你等待一下,贫道先进去禀报观主师伯。”
“好的。”叶熠应下,然后看着忘霖走入殿内,他则转身望着上山的路与弥漫的云雾。
殿内,张道陵看着自己的师侄忘霖,点了点头说:“让他进来吧。”
“是。”忘霖应下,转身出去告诉叶熠。
“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可惜他晚来了几天,师弟早走了几天。”张道陵看着殿外,心中想着。
盘腿坐在张道陵的身前,叶熠默默看着他不说话,可闪烁的眼神却显示他内心的不平静。
看着和自己侄子的小时候样貌几乎一模一样的叶熠,张道陵缓缓开口了:“孩子,你来了。”
第九十九章朕要找师父
微暖的阳光透过窗户,将整个御书房都照得明亮起来。
在一片光明之中,楚牧登基后的第一次小朝开始了。
小朝不同于大朝,是几乎每天都会进行的,但只有少数官员参加。一般情况下就是皇帝和内阁大臣们聚在一起议事,有特殊情况才会临时增进相关部会的官员。
自从楚牧在诏书上盖了宝玺,大家都松了口气,他能明显感觉张渊出了一头的汗,腿都有些发软,赶紧招呼太监们搬椅子来,让几位阁老坐下。
其实这也是小朝的惯例,小朝议事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正式,因为一谈可能就是一两个时辰,皇帝都会给阁老门赐座上茶,有时聊久了还会一起吃点点心。
张渊接过太监递来的茶,赶紧喝了一大口,终于感觉自己缓过来了。对于那份诏书,张渊自认为提出来是大公无私的,但在楚牧没有同意以前,心里还是慌乱不已的。
楚牧面前的案上除了那方刚才他把玩已久的宝玺,还有一個托盘,里面是刚才左都御史王世坚送给自己的登基礼物。
拿起那根小小的挖耳勺,楚牧不禁笑了起来,他还没看王世坚的档案,不过看张渊档案时里面提到过王世坚,称他是张渊之后最喜欢进谏的诤臣。只是没想到王世坚进谏都能玩出点花来,居然会送天子一根挖耳勺。
高光义看见楚牧拿着那根挖耳勺,说道:“哎,虽然这挖耳勺儿戏了些,但王大人的话还是用心还是好的。”
“沽名钓誉之辈!”袁复在一旁嘟囔了一句。
楚牧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王世坚或许是沽名钓誉之辈或许是铁骨诤臣,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个敢说话的人。
永平帝为何得到天下读书人的尊重,有一条便是诤臣敢谏,永平敢听,不管他是不是听进去了,至少他从没有拒谏,更没有打击过这些直言敢谏者(三宝中的大宝被贬出去另有原因)。
或许王世坚们在朝中并没有太多的势力,但楚牧不会疏远他们,甚至还会有意识的接近他们。因为他们敢谏能得好名声,自己敢听不也能得美名么!还因为他们敢讲敢开炮,一个敢于对皇帝开炮的人,或许有一天也能帮皇帝开炮……
楚牧放下挖耳勺,问道:“对了,今日颁布第一道诏书,为何朕看有些大臣面露惊讶之色?”
这话一说,四位大臣忽然都站了起来,互相看了一眼,对着楚牧弯腰告罪。
“此事,臣正要请罪!”窦鼎之拱手说道。
“陛下的第一道诏书,按理来说应体现陛下仁德爱民之心,故而按惯例除了大赦天下外,还应该与民更始减免赋税!不过这条内阁商议后,删掉了!”窦鼎之严肃的说道。
楚牧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臣们是诧异自己登基光来了个不花钱的大赦天下,实质的好处一点没给百姓。
楚牧皱起眉头,自己还琢磨着从诤臣那谋点好名声来,这好名声还没到账呢,就让这四个老头给自己败了。
窦鼎之有些无奈的说道:“帑藏空虚!”
楚牧显然没听过这个词,半天没吱声琢磨这是什么意思。
袁复或许看出了皇帝的疑问,便补充道:“就是国库没钱了!”
“没钱了?”楚牧没想到原因这么现实。
“都是臣辅政不利,请陛下责罚!”窦鼎之鞠躬请罪。
“请陛下责罚!”另外三个阁老也一齐请罪。
楚牧叹了口气,问道:“是一点都没有了么?”
“国库目前尚存银五十四万两,各类粮总计四百七十万石!”张渊答道。
楚牧估算着觉得这也不少了,便说:“这不是还有点么!朕登基该减免点赋税还是得减点!”
高光义叹了口气,道:“陛下,这还是之前统计的,今日登基大典,又花了八万多两,还得留出修建大行皇帝的陵寝的银子,以及各种花销,所以……”
张渊有话直说“所以实际上要修完陵寝还差十一二万两!”
其实内阁已经非常节省了,楚牧虽然没觉得自己的登基大典寒酸,但仅仅八万两的大典已经是史上花费最少的了,就连一贯简朴的永平帝登基大典都花了十三万两。
楚牧是万万没想到啊,自己接手接了个负数,问道:“现在财政这么困难么?”
张渊从怀里拿出了一封文书,放到案上,道:“这是臣归总的近十年朝廷的财政情况,请陛下御览!”
楚牧拿起文书查看,上面详细的记录了这十年的财税情况,越看越奇怪。
“怎么每年的收入越来越少?这几年遇过大灾么?”楚牧蹙眉问道。
“小灾年年都有,所幸苍天庇护,这几年未遇大旱大涝!”张渊回答道。
张渊高光义和袁复互相看了一眼,都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唯有首辅沉默了片刻,说道:“大行皇帝仁慈安民,年年减税岁岁免赋,故而所收越来越少!”
“啊?”楚牧没想到这钱是被永平帝给减税减没的。
我名义上的爹啊!你爱民减税可以,你怎么把我的额度都减完了!你这是典型的减自己的税,让别人无税可减了啊!
或许是看出楚牧的不悦,张渊上前解释道:“其实大行皇帝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当年武宗(也就是楚牧名义上的爷爷)尚武好战。执政时期正逢西原国力增加屡次挑衅,武宗先后三次御驾亲征,皆大胜而还,天下盛赞其有太祖之神武。
人便是这样,被人吹捧多了就容易飘。
西原被打服了不来挑衅了,武宗却来劲了,两次率大军进攻西原,结果名义上打平实际上是损兵折将而返,武宗郁闷了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