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哲学:为什么男人便后不爱洗手?
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一个男性研究员会躲在美国某大学的男厕所某个小隔间里。为了便于观察,他呆的小隔间紧邻一排小便器。而就在附近,在一个设计相似的女厕所,一个女研究员也躲在某个小隔间里。不过别担心他们疲倦,因为有“私人定制”的木椅供他们休息。
研究员们也配备了秒表,他们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只是通过门底和一边的缝隙(因为某些原因,美国的厕所隔间在门的一侧总是会有1厘米左右的空隙)偷偷观察。他们在过程中还会听如厕者的行动。研究者们的解释是:“研究助理们会在如厕者不走动时打开秒表开始计时。他们也记录下男人脚的方向来估计便器的使用。当研究者们听到了便器冲水的声音就会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这样整个过程就被记录了下来。”
如果如厕者洗手,那么洗手的整个过程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记录下来。而实验的一个点睛之笔是,研究者将小便器挂上“已坏待修“的标志,来观察在不得不使用小隔间的情况下,男人们洗手的频率。
心理学家们最终观察到34位女性使用隔间,32位男性使用隔间,40位男性被迫使用了隔间(因为“已坏待修”的牌子),64位男性使用了小便器。数据显示这四组如厕者洗手的比率分别是91%,87.5%,75%和59.4%。
使用隔间洗手的比率在男女间的差别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相反,用隔间的男性和女性洗手的比率都比用小便器的男性高。
数据是有点不够客观的,就像研究者们所说的,女性“习惯性地使用隔间,她们也许是在大便,小便或处理月经,这些容易混淆在一起。”但是,总的来看,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洗手比率比女性少的原因不是因为性别结构,比如男性的生理特征不需要太担心卫生,而是因为厕所环境不同,在厕所里做的事情也不同。事实上,在用完隔间便器之后,男人洗手的时间比女人还长(但是我们不知道女人们以前是怎样的)。
这又引起了另外一个问题:男人们在用完隔间马桶后彻底地清洗双手是因为排便本身还是因为感觉隔间更脏?这就是“已坏待修”的标志带来的问题。研究员们想知道在使用了隔间马桶后有多大比例的男人会洗手。但是,结果并不确定——在隔间小便的男人洗手的比例是75%,这和在隔间大便的洗手比例差别不大,和用小便池的洗手比例差别也不大。
但是,用隔间大便,小便和用小便池小便后洗手所用时间的长短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对比。这揭示了男人洗手的时间和他们大便或小便关系更密切,而不是在哪里大小便。这意味着公共健康部门需要引导男人无论在大小便之后都要洗手。
事实上,根据这个研究,男女都需要被鼓励洗手。在此研究中,用隔间的男性洗手时间是17.5秒,用隔间的女性和用小便池的男性都不到10秒,都远远少于疾控中心的标准时间。标准时间是至少20秒,才能有效去除有害物质。
也许有人会质疑心理学家们躲在公共卫生间观察人们的如厕行为不符合伦理,但是伯利的团队认为,他们进行的是正当的卫生问题研究,而且只要如厕者的私人信息不被泄露,就没有威胁。

宝宝不爱洗手怎么办?
宝宝不爱洗手怎么办?很多学龄前儿童在外出玩耍或吃饭前都不愿洗手,而作为家长如果常常在这个时候教训孩子,儿童就出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这可怎么办呢?别着急,今天小编就来教你如何让宝宝喜欢上洗手。
你洗手的时候,让宝宝坐在一边看着,让他感觉到洗手是妈妈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听到流水的声音,他会被吸引,慢慢地凑过来。
每天和孩子一起洗几次手,让孩子觉得洗手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和宝宝一起玩洗手游戏,让宝宝抱着娃娃,然后你用水给娃娃洗手,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娃娃就会干干净净的,不会生病了。让宝宝渐渐地喜欢上洗手。
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或者食物摆在一边,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就可以去玩玩具,或者吃东西,为了得到自己的最爱,相信宝宝会乖乖就范的。
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肥皂和毛巾,激发他使用它们的好奇心。
洗手时与孩子一起哼唱一定长度的歌曲,如唱一遍“生日快乐歌”,大约就是10-15秒钟,边唱歌边洗手,一举两得。
宝宝洗手用什么好呢?很多家庭都会选择洗手液,那么,洗手液怎么用最有效呢?
很多人生怕不干净,所以按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时候使劲揉搓,其实,这样做反而容易损伤皮肤,让病菌更容易侵入。正确的用量应该是每次一小滴即可,如果掌控不好,可以在按压嘴下方绑几圈皮筋,这样就不会将按压嘴压到最底端,可以减少用量。
用洗手液时,揉搓双手的时间最好在30秒以上,再用流水冲洗至少15秒,直至双手有涩感为止,如果有条件,可以冲足1分钟。有的洗手液冲过后还会有滑溜溜的感觉,很难判断是否冲干净了。此时可以双手掌心相对,用力互搓几下,若手上还有细细的白色泡沫,说明还有残留的洗手液。
频繁洗手仍会导致手部皮肤干燥,因此洗完手后,最好给宝宝涂抹上保湿滋润的护手霜。
宝宝不爱洗手怎么办?家长要有耐心引导孩子渐渐喜欢洗手哦。
孩子不爱洗手、不爱刷牙,家长不用慌,两本好习惯养成绘本助力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6岁正是孩子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最基础的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又细分为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家长的正面引导。当然,我还喜欢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助力我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看好习惯养成类绘本就是我家常用的引导方式。
像我最近刚入手的好习惯养成系列绘本——《热闹的牙牙镇》和《爱洗手的浣浣熊》就很适合学龄前孩子阅读。
《热闹的牙牙镇》不同于以往看过的其他护牙类绘本,这本书将以细菌为主角,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批细菌在牙齿上搭建了一个规模颇为壮观的牙牙镇。
故事一波三折,插图细节满满。读者们似乎差点就以为牙牙镇是合理化的存在。直到手持工具的牙医登场,牙牙镇被一锅端,孩子们就会一下子清醒过来哈,幸亏没有上当,牙牙镇终究还是不应该存在的,即使它看上去那么漂亮,功能那么强大,它终究是个理应被祛除的祸害哈!
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们假如不好好刷牙,牙齿就会变成细菌的天下,他们可以在里面肆意扩大地盘,只有好好爱护牙齿,才能不给细菌留下苟存的机会。
《爱洗手的浣浣熊》这本书讲的是有只爱洗手的浣浣熊。在参与细菌研究所所长的细菌病毒检测时,其他的小动物因为都不太爱干净,检测出来手上都有很多细菌。只有浣浣熊检测结果最理想。这都归功于它爱洗手。最终,在浣浣熊的带领下,小动物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式。
整本书画风可爱温馨,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却又能让孩子们明白两件事:
1、假如不经常洗手,会发生什么事(通过对比,直接了当告诉孩子们不好好洗手,手上就会残留很多细菌)
这是两本功能性很强的绘本,特别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