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鉴书团
由于阅读面不够宽泛,这算得上我第一次涉猎科普类的读物(小时候的《十万个为什么》除外)。刚拿到手时有惊喜,附送的小图鉴和书签都很戳我心,又有些畏惧,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读下去,毕竟自己在理科方面的知识着实薄弱。
开始阅读后,发现并没有像自己印象中那些刻板严肃的科普读物那么生涩难懂。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植物拟人化,以介绍奇人的口吻来介绍各种植物,以故事为媒介讲各种植物有趣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本书解开了我对科普读物抗拒避让的锁,让我有了想去多去尝试相关书籍的想法。
当然,此书对我来说,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随书附赠的图鉴本十分精美细致,但在阅读过程中还是很难通过仅有的文字描写在脑中绘制出植物的具体模样,以致于会难理解植物的运作模式,植物图鉴是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总是翻找还是有些麻烦的,希望可以直接在书中附图。

豆瓣荐书团
其实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讲,一开始读这种生物科普向的读物是有一点痛苦的。但是看着看着,又顿生了一点从未有过的奇妙体验。
面对地球上共生的各种生命体,也许人类对于植物的了解并不深入。毕竟虽然大家都是生物,但是动物和植物连最基本的生存形态都不一样。我不知道第一个向植物寻求人类社会答案的人是如何拥有了这样的奇思妙想。通过仿生学,人类开始向植物靠拢,试图建立起与植物沟通的桥梁。这种浪漫的做法冥冥之中又带着些许禅意。
和书名一样,仿生学专家们真的像魔法师一样。
ps.奇奇怪怪的植物真的很有趣,港真在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确实提高了我对各种植物的兴趣。
豆瓣鉴书团
收到这本书之前,简单的搜索了一些关于仿生学的书籍,然而寥寥可数,这本书可以算是仿生学比较权威的著作了。
刚收到书的时候拿起来真的是好大一本,里面附带着一个宣传册,一本植物的图册,还有一个非常精美的的书签,内容极其丰富。
作为第一次阅读仿生学书籍的读者不能做出非常专业的评价。但是这本科普类书籍却带给我这个普通读者一些新鲜的体验。
所谓仿生学,简单的来说就是根据植物的特性,应用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主要应用在工业设计方面,其实也就是方方面面只要是人类使用的东西几乎全部包含了。通过仿生学,人类得以窥探上帝的造物之手的神奇,并且对上帝进行模仿。
作为社会科学类书籍,本书用了非常幽默的手法,生动的展开了对植物特性的描述,让人读起来非常的有趣,不枯燥。
本书里面提到的例子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仿生学研究出来的专利也数不胜数。只能简单的举几个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例子。
生长在西班牙的半日花,具有极其普通的外表,但是这个小家伙竟然可以在石膏中摄取水分。由于它的根系非常的浅,无法深到地下水层,所以它必须完全依赖地上的水分。春天雨水充足,半日花从石膏中摄取的水分就很少了,不过到了夏天,西班牙半日花90%的水源都是来自石膏的!
(然而并没有找到辐射松果实的图片,全部都是辐射松木材的图片,看来作为木材辐射松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关于这种材料,它的果实植物是由两层不同的组织构成,在湿润环境下,外层比内层更快地吸收水分而膨胀,果实处于关闭状态。当空气干燥时,外层蒸发失水的速度比内层快,进而收缩。由于内外层紧密连接,为了保持形态,外层就会弯曲,从而打开果实。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创造了一个新型材料,应用于衣服。也就是当人们出汗释放出水蒸气时,一系列的小孔就会打开,从而能使内部的湿气排出,外部新鲜空气进来,这样就增加了衣物透气性,使穿着的人感到非常的凉快。
这种衣服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看到过,可能也是因为这种材料应该会很贵吧。哈哈哈哈,不过对这种材料还是非常的期待的!
总体来说,合上这本书真的有非常多的收益。感叹造物主的设计,是地球上的巨大宝库,等着人去发现!还有一点点小小的建议,就是关于画册。按照图书介绍的植物,画册里面的绘画的植物并不是按照顺序来的,所以每次找植物看下外形,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希望以后可以按照顺序来排列植物的图案,或者是标注在画册的多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