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春欲晚
甄嬛是个好女子。她有才华她有貌。心思玲珑赛诸葛。但她嫁给了皇帝,天下最有权多情亦或是无情的人。 嬛嬛在妙龄踏入这血雨腥风隐于枕畔的后宫,然后出宫,最后归来。玄凌不爱她,或者说爱的不是她,是纯元,他只爱嬛嬛身上纯元的影子。 所以,纵然千般宠爱集于一身,画远山眉,有姣梨妆……但仍是丧子离宫家破人亡,因为皇帝从来只爱着纯元。 她的人生本该在甘露寺凋零的。但是因为有了玄清,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甄嬛,甄嬛就能逃离钩心斗角,只留下那依依小女儿态,诗曲词赋,尝遍人生美好。 玄清,他实在太好。每次读来总觉得怅然失神,这世间,真有这样的男子么…… 至于后来。那深宫的宠辱争斗,那每日每夜的虚情假意,那,是后宫……淳儿那样天真,死了,曹琴默那样心思缜密,死了,安陵容那样深藏不露,死了,华妃那样张扬那样美艳,也死了。浣碧嫁了,赤芍死了,尤静娴也死了。还有眉庄,眉庄。这个和甄嬛一样期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肯离的大气沉婉女子,她也死了。甚至于清,那个天地间唯他的温润男子,也死了…… 数来真是令我自己心惊。这个深宫,埋葬了多少纯真少女的明媚笑靥,令她们最后这样寂寞,这样死去……她们本来期盼的,只是能与一个爱自己的人,相守终身啊! 罢了,最后也都倦了。 只是,我仍愿意同甄嬛和眉庄一起,心心祈盼着能与一个温润如玉的男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春已晚(寂寞空庭春欲晚)书评
这本书里我没有看到太多容若,他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闪现在玄烨和琳琅的爱情里,相对于他们两个,他的刻画实在是不够丰满。 感叹于玄烨的痴情,也感叹于作为皇帝的尴尬,他高高在上,得到所有人的尊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难以去爱一个人,当他爱上琳琅时,一定也希望自己时寻常巷陌中的庶人,起码能够让自己的爱明朗在众人的眼目中。做了皇帝,却失去了爱的权利,爱了,也只能断了。 这红墙碧瓦中竟容不得这样的爱,只因他时皇帝,只因他时玄烨。 福临可那样爱着乌云珠,玄烨却不可这样爱着琳琅。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样固执的,用尽心机的作为,却只是想获得那份属于他们的寻常夫妻之间,简单而皎洁的爱情。
总好似胜过相看两相厌
这几天看了匪我思存的作品《寂寞空庭春欲晚》,看完之后心中怅惋,竟又忍不住即刻重温了一遍,写得真是好。 第一遍看时总觉得作品带了浓浓的《红楼梦》的感觉,不论措辞,还是对衣食的详尽描写,甚至连里面的物事,比如大红猩猩毡的帘子,鹅油松瓤酥等,依稀记得在《红楼梦》里见过,更别说女主幼时住所外的竹影和雨过天青色的帐子,还有她刚到纳兰府时父亲的嘱托和老夫人相见的那一幕,更有容若称她为“琳妹妹”,如此种种,有特别多相合的细节。 初看时心中盼着琳琅全心全意爱上康熙,看第二遍之前去百度了纳兰家,看到说乾隆曾说《红楼梦》便是写的明珠的家事,只觉得心里一惊,一方面觉得作者巧思,一部小说和几个历史中真实的人又组成了另一部小说,而且借了很多《红楼梦》里的细节,使这部作品更显得丰满,读来满口噙香,另一方面,当发觉琳琅果真是脱胎于黛玉和宝钗,那么容若便是宝玉了,又有些盼着琳琅还是爱着容若。 我一个看小说的人而已,竟然也踌躇起来,这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回头想想,人的感情又哪里能剪割得这样清楚呢?琳琅放不下容若,又对康熙生了情意,或许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孰轻孰重。或许如果两人同时站在她面前时,琳琅会选容若,可即便二人平静偕老,静好岁月中,琳琅也会念着康熙吧,便如那心头的朱砂痣一般。 琳琅或许一已经决心将对容若的一缕缱绻深埋心中,否则大概不会有“怄气”,不会有与康熙之间的平和温存,而康熙也终于决定不去揭这旧时伤疤。只可惜那是在宫中,他是九五至尊,背负了江山社稷,多少双眼睛瞅着,又岂是他二人想要平静便可以的,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最后琳琅能平安一生。或许已是不好的结局中最好的结局。 至少,没有到相看两相厌的地步——那才是真正的悲剧吧。 这样一想,心里的怅然多少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