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松要杀玉兰,你看他当初是如何折腾嫂嫂潘金莲的,他都羞于启齿
《水浒传》的结局是个悲剧,却也有那么几位好汉算是笑到了最后。
比如那“没羽箭”张清,别看他已在征方腊的过程中战死,至少他的爱妻琼英是给他生了个孩子,书中提到他的儿子张节后来还立下累累战功,算是光宗耀祖了。
又如草包宋清,那哥们是作为宋江的弟弟混上梁山,没有一技之长,上山后也只是被宋江安排负责宴会事宜,就是典型的混子,然而他不仅继承了宋江的官职,甚至还得了个有出息的儿子,他儿子宋安平后来应过科举,官至秘书学士,当真让人羡慕。
这不禁让人纳闷,这些配角尚且能开枝散叶,为何如主角一般的武松却绝了后?
当初他为何要杀了那原本应该成为他妻子的玉兰?若他留玉兰一命,他后来的人生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武松这个角色之所以出彩,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强劲的实力,他在景阳冈徒手打虎的桥段确实足够惊艳,但书中强者如云,若只是如此,他不至于火出圈。
这个角色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是非分明,这一点从他初遇宋江时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当时的他可不是什么打虎英雄,只是在柴进府上避难的可怜人,甚至因为脾气性格问题,柴进都有些冷落他了,宋江此时踢到他的火钳柄,他很是生气,差点要打宋江,可当柴进一介绍对方是“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武松对宋江的态度顿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那大汉听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里肯起,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兄长,望乞恕罪!
从这里便不难看出,武松是个是非分明之人,哪怕宋江此刻确实是得罪了他,但他知道,宋江是个好人,就不会对宋江下手。
所以“冤有头,债有主”,即便后来张都监有心加害他,他也不该将鸳鸯楼里那些无辜的人一并杀死才对,尤其是玉兰,那可是他的未婚妻啊。
尽管一开始武松并没有娶妻的想法,但在见到玉兰之后,他的一系列表现只突出了四个字,即“欲拒还迎”。
他嘴上虽然说着这事不妥,但在张都监一番劝说之下,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那玉兰生得如何?但见:脸如莲萼,唇似樱桃。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纤腰袅娜,绿罗裙掩映金莲;素体馨香,绛纱袖轻笼玉笋。凤钗斜插笼云髻,象板高擎立玳筵
这即是武松眼中的玉兰,接着书中又道:“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辰,将来与你做个妻室。’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张者监笑道:'我既出了此言,必要与你。你休推故阻,我必不负约。’当时一连又饮了十数杯酒。约莫酒涌上来,恐怕失了礼节,便起身拜谢了相公、夫人。”
你看,此时武松就算是接受张都监的好意了,其实他心里指不定是乐开了花,白捡个貌若天仙的妻子,岂不美哉?
可当他发现张都监是有心加害自己之后,便对张都监一家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在鸳鸯楼中大开杀戒,杀张都监、蒋门神,乃至张都监的其他家人,那都无可厚非,可玉兰从头到尾似乎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他的事,为何他要将玉兰也杀了?
从书中的描述来看,他杀玉兰可是没有半点犹豫,只道是:“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
甚至都没给玉兰一个解释的机会,她完全有可能是无辜的啊,武松何至于如此?
或许这事与他当初对潘金莲做的那些事有关。
不就是杀了自己的嫂嫂吗?他为兄长报仇,这事儿干得天经地义。
没错,这话不假,潘金莲是该杀,但对于武松而言,他是杀晚了,他若是在哥哥被害之前就杀了这嫂嫂,也就没有后来的悲剧了。
而潘金莲也确实给过武松这样的机会。
当初武大郎出去卖饼,潘金莲就借机对撩拨起了武松,其实此时潘金莲的做法就已经很过分了,那半杯残酒就是武松的底线,他顿时火冒三丈,怒骂了潘金莲一顿,但也仅仅只是如此。
事后他接上司命令去京城出差,临走前又交代了武大郎一些事,也告诫嫂嫂“篱牢犬不入”,结果此时潘金莲反倒蹬鼻子上脸了。
那妇人听了这话,被武松说了这一篇,一点红从耳朵边起,紫胀了面皮,指着武大便骂道:'你这个腌臜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带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也要着地。’
武松也只是笑笑就走了,他只当嫂嫂是真的一时糊涂。
可谁能想到,潘金莲后来会做出杀夫之举,以至于事情闹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那一刻,武松醒悟了,不要给自己后悔的机会,做事一定要干净利落。
因此他宁愿错杀了玉兰,也不愿姑息养奸,以免重蹈覆撤。
这才是《水浒传》精彩的地方,施耐庵对书中人物的刻画当真是绝了。

谁是对武松最狠的女人?潘金莲爱中有恨,最后一位险令武松丧命!
众人皆知武松的嫂嫂潘金莲为他的哥哥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但是其实武松的感情历史也是贯穿着武松整个的人生历程,在《水浒传》中,武松这个人物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物,他的一出场就给了我们一个很亮眼的表现,那就是他的英勇神武,那就是武松打虎的故事的出现,可见此人真的是一个铁骨硬汉,所以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最有魅力吸引 女人们的追捧,所以没有出任何意外的是,欲求不满的嫂嫂就对他动了心思。
潘金莲对于武松来说是他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女人,因为这个女人不仅让他在亲情和男女之情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对抗,最重要的是潘金莲改变了武松的人生轨迹,众所周知,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就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农家男子,尤其是和武松相比起来,更是看起来十分的弱小,是完全承受不起潘金莲这样的姿色的女人的人,但是武松本人长得魁梧挺拔,自然比他哥哥更受欢迎。
但是武大郎的优点就是善良老实,而且对待家人十分的好,尤其是武松,从小就是与自己的哥哥相依为命,能够让武松感受到一点点亲情的温暖的人就只有他的哥哥了,所以对于武松而言他的哥哥就他在人世间唯一的心理依靠,所以即使他当时在衙门中有属于自己的屋子,他也没有出去住,而是选择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在他的眼中嫂嫂就是自己十分敬重的人,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嫂嫂在他面前的表现令他左右为难。
但是潘金莲最终都没有得到武松,而是转移目标和西门庆在了一起,这就令武松十分的生气了,他这一气主要就是因为潘金莲给自己最爱的哥哥戴了一顶绿帽子,所以最终潘金莲西门庆惨死在了武松的手下。从此武松也因此被逼上梁山,于是在被逼上梁山之后他的生命出现第二个女人,那就是孙二娘,但是对于孙二娘来说,武松只是想要一个真正嫂嫂一样的女人,显然也并不是他喜欢的。
而最后的一位,一位叫做玉兰的女子,才是武松人生当中真正喜欢过的女子,玉兰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子,实际上她也确实就是一个内涵和外在都很优秀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这个女子对他却是十分的狠心,差点令武松丧了命,可怜的武松最终对社会彻底的失去的信心,变得冷血无情!
悲情式武松,用真心换来的是嫂嫂的无耻和怨恨
武松,曾经是清河县的混混儿,喝酒打架是“家常便饭”,他的哥哥武大郎,也受他连累,整天要给他善后。
武二郎的名号,那也是响当当的,远在郓城县的宋江都知道他的事情。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他的故事能传那样远,说明武二郎也是一方小霸主。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某日,武松因酒后醉了,与清河县机密(古代县衙中管机密房的人)相争,一时间怒起,一拳将他打昏。武松以为他死了,然后逃命,投奔了柴进。
在柴进庄上待了一年多,清河县发生了太多事情。武松以为打死的人没死、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娶了媳妇、武大郎受不了奸诈的浮浪子弟骚扰自己的媳妇,因此搬到了阳谷县。
本想早点回去找哥哥的武松,得了疟疾,一病不起。幸好宋江跐了锨柄,让他吃了一惊,惊出一身冷汗,病好了。
拜别柴进与宋江,武松于景阳冈上打死了大虫,成为了英雄,来到阳谷县做了都头,还遇到了久别的哥哥。
武大郎告诉武松,他娶了老婆。原著道:“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武大郎乐,武松更乐。为何?有嫂子了。都说“长兄如父,老嫂比母”,有了如同母亲一般的嫂子,武松当然乐了。
武松跟随武大郎回家,见到了嫂子潘金莲,原著道:“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武松对嫂子的尊敬,可见一斑,就像对待久别的母亲一样。
先前在清河县,武松与哥哥住在一起,哥哥成婚了,也不方便住在一起了。可这潘金莲却不这样想,因为她根本不是武松心里所想的贤良淑德,而是不守妇道的风流女子。
从见到武松,潘金莲便打起了歪主意,原著道:“那妇人道:一言难尽!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清河县里住不得,搬来这里。若得叔叔这般雄壮,谁敢道个不字。”
此话看似没有问题,实际上是潘金莲的暗语,施耐庵这样写道:“叔嫂萍踪得偶逢,妖娆偏逞秀仪容。私心便欲成欢会,暗把邪言钓武松。”
耿直无邪的武松,哪里会想到这些。于是,搬到哥嫂家里。
之后,武松为了表达对嫂嫂的敬意,只要衙门无事,便回家吃饭,还买了一匹彩色段子与嫂嫂做衣裳。
武松的真心,换来了什么?潘金莲的无耻,原著道:“武大被这妇人赶出去做买卖,央及间壁王婆买下些酒肉之类,去武松房里簇了一盆炭火,心里自想道: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信他不动情。”
武松再笨,也能看出嫂嫂的意思,当听到“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时,劈手夺来酒杯,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
不仅如此,还威胁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武松对嫂子的尊敬,让本就风流的潘金莲更加的肆无忌惮。当武松拒绝她,她的幻想破灭时,彻底绝望。对武松的爱,变成恨。
为了释放心中的恨,潘金莲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西门庆,也毫不犹豫的毒死了武大郎。
武松,悲情式的人物,他对嫂子的尊敬,却被嫂子看成“有意苟且”。想好好孝敬自己的大哥,却没了机会。
武松真心对待的不是贤良淑德的嫂子,而是一位心如蛇蝎般的风流女子。怪不得施耐庵这样写潘金莲:“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武松,悲情的武松。最可恨的是,有人竟说武松爱潘金莲。可叹的是,武松早已清楚嫂子的为人,却没能防范于未然。
萌书生解读《西游记》、《水浒传》、历史与传统文化等持续更新。不媚俗、不借鉴,观点独特,耐人寻味。看更多精彩文章,请及时关注。
相关资讯
武松:对嫂子的爱如刀,出不出手都是伤害
半年以后,孟州,张都监家,当武松在月下看到那个叫玉兰的姑娘时,恍惚间,他蓦然愣住:太像了!太像那个被自己呼为嫂嫂、却又被自己亲手杀死的女人。 往事不堪,却总惹人频频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