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穿越文不是科幻,它只是个设定,真正的科幻展现因果

更新时间: 2025-07-27 14:35:40

阅读人数: 893

本文主题: 穿越属于科幻还是奇幻

穿越文的一大特点就是主角穿越时空,但它不算科幻故事。《科幻中的中国历史》非常明确了两者的区别。

历史科幻和网文穿越的区别在于,穿越在历史科幻中不是理所当然、毫无缘由的。穿越是要被严肃看待的,作者着重回到未来的需求、因果悖论、改变历史的各种后果。这是一种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张力。

这本书的作者宝树本身就是一位科幻小说作家,他对历史科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里提到的历史科幻,就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做文章。这就提醒人们别总觉得科幻是指向未来的叙事,不要因为一些科幻小说谈着未来就这么想。

科幻其实是一种幻想文学,这就意味着它不应该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科幻中的中国历史》拓宽了对科幻的理解,历史也能成为科幻的舞台。

此时,科幻是另一种历史的可能性。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所说,历史也是未来的,是曾经的过去。兴许是我们世界中未能实现的未来。所以这是所谓的历史科幻。

历史科幻有三个类型,一个是用科幻元素对历史做新的解释,揭开谜题。第二种是或然历史,假定条件为如果没有这样,那历史会怎样。第三种,是错乱时空的历史。就好比汉代没有网络,但小说里出现了网络。

总之,对历史的解构和重构成就了科幻历史。

《科幻中的中国历史》收录了十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侧重点不太一样。

比如《飞升》有科幻元素,故事本身更像是破案:汉武帝神秘消失到底是怎么回事?一重重谜题放在眼前。

《三国献面记》无疑是一个冒险故事,一群人穿越到三国时期,向曹操献上一碗面,即使再谨慎不想改变历史,也难免出岔子。

《征服者》借用历史人物,把一些现代科技嫁接过去,原先的历史人物就以新的形象出现,还颇有熟悉感。想一想,丘处机画飞行器图纸,计算加速度的形象,和老工程师差不多吧。

刘慈欣的《西洋》真正发挥了另一种历史可能性:如果郑和下西洋,一路继续往西,会发生什么?在这个故事里,欧洲成了落后的第三世界,中国殖民了美洲。

《一九三八年上海记忆》这篇最有意思,给人一种时空乱入的即视感。一九三八年哪里来的影碟呀?可在故事里它就有,而且这家影碟店还卖一个特殊光碟,这张光碟可以让人回到过去。主角一开始不想用这影碟,到最后他想用它的时候,读者会疑问:会不会现在的主角其实已经用过光碟一次了呢?

科幻是书写另一个种可能。这种可能是未来,也可能是“过去”。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都需要依托已有的认知。或者说用最简单的方式:如果xxxx,会怎样?

正如美国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思考题:如果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新大陆会发生什么?

这思考题转瞬也就成了一个科幻小说的题材了。

而科幻小说难写在于:即使加上了各种科幻元素,故事本身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思考?

总的来说,喜欢科幻小说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对中国作家写的科幻小说有个印象,特别是鲁迅也写过科幻故事。

穿越文不是科幻,它只是个设定,真正的科幻展现因果

再添新地标!成都科幻馆正式亮相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主场馆

静待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开、闭幕式

整个场馆共用到钢结构1.4万吨

立面采用灰白色蜂窝铝板和玻璃幕墙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星云”方案

建筑“触角”呈放射状向不同方向延伸

如同“太阳光芒”能量向四周辐射

却给建设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难题

给顶部蜂窝铝板的拼装带来巨大难题

克服不规则多边形建筑施工等难题

打造了1382平方米的“科幻之眼”

建筑二层和三层为大会论坛沙龙区

备受幻迷瞩目的大会“三大盛典”

——开幕式、雨果奖颁奖典礼、闭幕式

“雨果颁奖大厅为无柱大空间设计,

为了保证大厅的视觉效果与实用效果,

建设的时候决定在上部设置19榀平面桁架,

也被打造成沉浸式的“时空隧道”

营造以“科幻”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

科幻迷将齐聚于此,共襄这场科幻盛会

还将有超过200场的主题沙龙举行

主题涵盖“科幻与文学”“科幻与艺术”

都是主题沙龙上将演绎的“未来之旅”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日程排期表

与最受期待的世界级科幻盛会相遇

原标题:《再添新地标!成都科幻馆正式亮相》

中国科幻能拍出下一部《星际穿越》吗

一部六年前的老片,其重映票房竟可以打败奥斯卡奖加持的新片,这个看起来有些科幻的设定,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做到了。近日,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十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发展中国的科幻电影,我们能否打造出类似《星际穿越》的经典?

《星际穿越》讲述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在广袤宇宙中星际航行的故事。该片曾获第87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大奖。据灯塔专业版和猫眼专业版显示,《星际穿越》重映首日就以近2000万元票房打败新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冲到第一位,8月7日《1917》上映后曾短暂降至第二位,第三天反超。在排片率、场次都不及《1917》的情况下,这样的票房足见《星际穿越》的魅力。

作为一部复映老片,《星际穿越》为何能够重燃影迷观影热情?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会长、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委员顾备认为,《星际穿越》无论从人文关怀还是科幻美感上讲,都是一部符合大众审美的电影。不少影迷表示,该片在大银幕上所呈现的视听享受,对于复业初期的影院观影需求而言非常解渴。也有人觉得,相比于该片的视觉效果,更吸引自己的是人文温情,立意高,故事浪漫。

《星际穿越》基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论,经过合理演化后,加入人物和相关情节改编而成。在许多影迷眼中,它是“硬科幻”的代表。不过,日前由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主办的第二届科幻影视产业论坛上,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客座教授、MFA硕士生导师王策指出,纯粹的科幻电影反而在票房上有劣势,“哪怕像《星际穿越》,如果没有关于亲情的描述,没有父女之间的共情和代入感,观众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电影最重要的还是讲故事,《星际穿越》更大的魅力不在于严谨的科学理论,而是影片中流动的脉脉温情。顾备认为,“科幻片没有科普的义务,不是教观众从电影里学科学,而是借此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它更大的社会意义在于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当你把这些想法落地,就会形成创新创意。”

近日,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意见》迅速引发业内关注。

《流浪地球》火了之后,多家影视企业都有正在拍摄和筹备的科幻电影项目,仅2019年立项的科幻类型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就有200多部。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日前发布《天上掉下个UFO》单元预告,从片名和预告都可见科幻元素。陆川执导的《749局》有望于今年上映,该片同样融合了科幻、动作等多种元素。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版《三体》也官宣主演阵容,令人期待电影版《三体》的到来。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认为,与国外相比,我们的科幻电影总体水平落后,缺乏训练有素的科幻编剧、有经验的导演以及有水平的摄制团体和后期制作公司、宣发公司等。《意见》中提出的“科幻十条”从各环节都予以支持。“‘科幻十条’的推出应需而生。不过,具体政策的落实和长短期效应还需要时间检验,整个科幻电影的生态改良也需精耕细作。”

“拍摄科幻电影,体现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水平,因为对拍摄技术、特效、后期、协同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是最能体现现代数字科技能力的系统工程。”顾备认为,发展科幻电影会带动整个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科幻电影的完成,除了需要传统的渲染、动捕、大数据、视效合成等,未来或将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整合,进一步推动电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果我们能在数字娱乐方面走在前沿,将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科幻电影的萌芽就在上海。20世纪30年代末导演杨小仲创作的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中,主人公因梦穿越,讲述了当事人想象中的六十年以后的世界,对未来科技成果的展示带有科幻片元素。1963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彩色短片《小太阳》,被不少人称为“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学界普遍认为,1980年改编自童恩正同名科幻小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中国内地第一部科幻电影。该片编导首次明确以科幻作为影片的类型定位。

数个“第一”见证着上海与科幻电影的深厚渊源,以及在中国科幻电影探索之路上的特殊贡献。刘春认为,以“科幻十条”的框架来看,上海在发展科幻片上有诸多优势。上海电影产业深植且自融于“互联网+”语境,正在自觉构建以最优配置为目标的复合型产业。

“发展科幻题材电影,会更需要上海温影这样的电影工业制造体系培养的人才。”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蒋为民对“科幻十条”的出台感到振奋。记者还从上影集团获悉,上影的科技战略正在展开。上影《“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助推上海未来“科技影都”建设,将打造高科技影视基地。上影在车墩拥有中国最早的影视基地,未来,车墩影视基地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新建高科技摄影棚,为影视工业环节注入高科技元素。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