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霍启山的奥运冠军陈若琳,已经活成一个“笑话”!
在体育界,陈若琳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奥运冠军,她的拒绝霍启山教练的指导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事件背后有着许多更深层的含义,涉及到自主权、个人尊严以及自媒体的角色。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并探寻其中的意义。
社会舆论对陈若琳的决定进行了批评,认为她的拒绝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然而,要理解陈若琳的决定,我们需要考虑霍启山教练的严苛态度和不当行为。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包括侮辱和不尊重。这些问题可能是陈若琳拒绝继续接受霍启山指导的原因之一。
陈若琳的拒绝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权益,也是在维护自主权。每个运动员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训练方法。没有人应该被迫忍受不尊重和侮辱,尤其是来自自己的教练。陈若琳的决定强调了个体的尊严和权力。这也是现代体育界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如何平衡教练和运动员之间的权利和责任。
自媒体在现代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提供了多角度的视角。通过自媒体,事件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和关注。这也让陈若琳的决定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自媒体的报道和讨论提供了更多信息,让公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背后故事。
除了事件的起因,我们还需要关注陈若琳在拒绝霍启山后的努力和成就。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她的体育生涯,相反,她继续努力,并获得了更多的成功。这也印证了古人所说的"善恶终有报",她的坚持和勇气最终换来了回报。
陈若琳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界的故事,它也反映出了社会中更广泛的问题。这个故事强调了个人尊严和自主权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不要牺牲这些原则。同时,它也向其他运动员树立了榜样,鼓励他们勇敢捍卫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总的来说,陈若琳的决定和她的故事体现了个人尊严和自主权的重要性。通过自媒体的报道,这个故事传播到全世界,引发了人们对体育界伦理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事情的全貌,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信念和真实而努力,正如陈若琳一样。

陈若琳,将有新职
中新体坛微信公号 2023-10-30 17:57:32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发布“体育总局人事司关于从京外调配陈若琳到京工作公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中写道:“根据工作需要,拟从京外调配陈若琳到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工作。”
陈若琳,女,1992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南京体育学院游泳学院教练员,曾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单人、双人10米台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单人、双人10米台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
作为奥运“五金王”,陈若琳在里约奥运结束后选择了退役,并在退役后开始了跳水裁判生涯。
2017年,陈若琳进入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2018年,她开启了在国际赛场上的执裁生涯。2021年,陈若琳又参与了东京奥运跳水比赛的裁判工作。
除此之外,陈若琳也身兼教练员一职。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的全红婵、以及两名男队员练俊杰和朱子锋都是她的弟子。
最近几个赛季,在陈若琳的带领下,全红婵、练俊杰和朱子锋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全红婵在最近两届世锦赛夺得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女子单人10米台亚军。刚刚结束不久的杭州亚运会上,她也囊括女子双人、单人10米跳台两枚金牌。
练俊杰与杨昊搭档,多次在世锦赛、世界杯比赛中获得男子双人10米台金牌。
朱子锋也曾在2022年和2023年两届世锦赛上和队友一道赢得混合3米跳板金牌。
陈若琳即将前往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设有奥运保障部、游泳部、跳水部、花样部等机构,主要负责所管运动项目的业务管理,如负责和指导所管运动项目的普及和优秀运动队伍建设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负责全国竞赛的管理,制定全国比赛规程,审定运动成绩等。
羡慕!陈若琳把全红婵养得是真好啊师徒情永远让人动容
北京时间8月6日21:00,全红婵和陈芋汐将出战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
赛前,有人偶遇全红婵和陈若琳,发现陈若琳的包里塞着全红婵的小乌龟玩偶。对此,网友纷纷表示,“陈教练你就宠着她吧”“师徒情永远让人动容”。
早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全红婵就曾表示她非常喜欢自己背包上的小乌龟玩偶。巴黎奥运会开幕以来,全红婵挂满小玩偶和饰品的背包更是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全红婵妈妈曾向记者道出“玩偶”背后的故事:“小时候,她很喜欢娃娃机里的公仔,但家里条件不好,她从不敢问我要。”
2007年,全红婵出生于广东湛江。14岁时,她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比赛中以总分466.20分打破世界纪录,一鸣惊人。此前的纪录,正是陈若琳16岁时在北京奥运会创造的。
赛后,陈若琳发文恭喜全红婵和陈芋汐获奖:“恭喜两个可爱的小妹妹,我的新偶像小红妹妹。”
2021年年底,陈若琳成为全红婵的主管教练。而当时的全红婵,正面临着多数女性跳水运动员最难熬的一道“坎”——发育关。
初代跳水女皇高敏曾说过:“她(全红婵)马上就要长身体,在生长发育期和技术力量交替的过程中,对小姑娘就像走钢丝一样。”
两年多的时间里,全红婵长高了七八公分,体重也增长了近十斤。身体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全红婵的发挥。此后,她在赛场上的表现起起伏伏,多次输给队友陈芋汐。
“我也年轻过,但怎么也回不到年轻的感觉了。”全红婵自嘲道。
为了帮助全红婵突破发育关,陈若琳不得不加强对全红婵的管理,严格管控她的饮食、增加训练量。那段时间,陈若琳恨不得将全红婵“拴在裤腰带上”严密看管,“只要看到不满意的地方,不管谁来都不行,我必须批评。”
作为奥运“五金王”,陈若琳也曾经历过发育关,正因为知道这一路走来有多艰难,她才对全红婵格外严格。“我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全红婵再走一遍,我会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她怎么去面对。”
她将自己应对发育关的经验倾囊相授,耐心引导全红婵前进。对她而言,在全红婵身上,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教练很严格,但她是为我好。”全红婵说。
2024年初,多哈游泳世锦赛女子10米台决赛,全红婵战胜队友陈芋汐,首次夺得世锦赛单人项目冠军。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全红婵和教练陈若琳拥抱在了一起。
对于她们来说,这枚金牌的意义无可比拟。在几次大赛错失冠军时,不少网友对这对师徒组合产生过质疑,认为陈若琳“耽误”了全红婵。
而随着全红婵重回巅峰,那些流言也不攻自破。这一切都是陈若琳和全红婵“一点一滴”争取来的,在女性运动员发育关这条“钢丝绳”的终点,平坦的路就在前方。
在此前的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和搭档陈芋汐“断层式”夺冠,拿下金牌。
6日晚,全红婵和陈芋汐又将成为对手,争夺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冠军。但也正如全红婵曾说过的那样,“单人项目的金牌不管我们两个谁拿到,只要是中国的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