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被爱症
幻想被爱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被爱妄想症被爱妄想症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会对他人产生错误的浪漫幻想....
人总是幻想自己被爱 可等回过神来才发现 身边只不过是一片狼藉 缺爱的人往往具有攻击性 他们不知道如何用温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因为并不确定是否自己真的可以被这样对待 这是别人没有给我的待遇 你凭什么对我这么好 你又是带着什么样的目的来接近我 惧怕爱又渴望爱总是幻想着有一个人会对我好,会永远陪伴我身边,可是到头来终究还是你自己只是一次幻想想出来的罢了
我幻想我最亲密朋友但是只是以前的朋友,被一次一次的霸凌终究还是过去,幻想父母都好喜欢好喜欢我,我幻想我的朋友都是真心的我幻想我Crssh喜欢我,我还想我考得好时我父母都夸赞我,我幻想我考砸了我父母安慰我,可都是幻想终究不是现实(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以)
哭多了,是真的会发现,有一天,自己再伤心都哭不出来了……
哭泣成了一种刻意的伪装,悲痛成了缄默的哀伤,连感受痛苦的精力都已经一丝不剩,笑一笑,就发现好像什么都会过去,还得这么磕磕绊绊得活下去……
我有喜欢的人,但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我还是一个敏感的人别人说一句话会想很久,会把最坏最坏的地方想好,然后带入自己进去,会害怕别人的批评,会爱面子,会想要得到更多,常常自己会一个人想很多事情,但是会帮助自己身边的人脱离烦恼,我是“开朗”的也换想过有人会爱我.....
我总是幻想出来一个人会包容我的一切 会爱我 把我宠成小孩 但是也只是幻想 原声家庭不是我的错 缺爱不是我的错 我也渴望被爱 渴望一个人可以一片一片把我捡起来,到头来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爱我
我缺爱到什么地步呢?一段不好的友情或爱情,即使不是我的错。还是反思自己是不是有错。特别怕结束一段情感,所以从小到大忍气吞声 不敢抛弃每一段感情,即使使我内耗不断也不会放下。他们都说我很好,但偏偏我遇不到真诚待我的人.......
我有一个幻想的爱人,我给他取了名字,设定成我喜欢的性格,他会倾听我所有的不满无限的包容我,爱护我,不管我做什么,不论我的丑美,他永远都会陪在我身边,这种幻想让我分不清现实和虚拟,因为在现实里,没有人会永远包容你爱护你,所以我幻想出了一个爱我会包容我的爱人,但是幻想终究是幻想,终究不是现实的,但是我愿意沉醉于幻想里,因为这样我就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爱,因为在现实里,没有人会爱我,我只能幻想出一个爱我的人......
宝宝,不要以为你没有生病,其实早已生病了,可能是你的原生家庭造成的!不过没关系,我愿意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听你的诉苦!希望宝宝能投稿҉(*^㉨^*)۶

“可怕”的妄想症
“我是方洋,当你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已经死了。不,准确地说,我已经死了很多次了。”
刚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本讲述妄想症病症和案例的一本书,没想到竟然是小说故事,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了在自己身上、朋友身上发生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整本书充满了奇幻、恐怖、悬疑的色彩。
你相信有另外的空间吗?如果有平行世界的话,你认为会有另外的你吗?你认为有穿越的存在吗?你有没有过觉得某人似曾相识却根本没见过,或者某件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你却有着经历过的感受?如果深思起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一定会挺抓狂,会将自己绕进死胡同,甚至会患上精神类疾病,也许就是“方洋”经历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我”在开篇就讲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黄秋野身上发生的令人震惊的故事。
本书中提到了一本很重要的图书博尔赫斯所著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我还真到百度网页搜索了一下,现实中真的有这本书的存在,还以为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而花园迷宫,又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每一个平行世界里的花园迷宫,它的最佳穿越路线都是不同的,只是刚好我们现在说走的路线是最短、最简单的。如果偏离了自己原本的路线,错误地走到了其他时间线,就会撞见另外的自己……”彭教授、沈原都因此而身亡。
在这本书中,“我”有了无数次的循环经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摆脱不了这个状态,尤其是在《消失的航班》这个章节,看得我毛骨悚然,全身都跟着紧张不舒服,脑袋也跟不上思路,完全转不起来,看得头大。看过类似的一个电影,名字记不得了,男主也是无限次循环,在战争中牺牲,醒来,战斗,再牺牲,最终想到办法摆脱了这种让人崩溃的循环状态。
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为读者提出了建议:“捋清细节,做好笔记;全神贯注,不可分心;忽略现实,沉浸幻想”,可不就是得这样,简直太烧脑了!另外,故事情节也太贴近日常生活了吧,你说要忽略现实,咋可能做到?!会不会成为一个妄想症患者啊?
妄想症是怎么引起的
妄想症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妄想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妄想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即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的人患妄想症的概率较高。这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了个体对精神刺激的敏感性或易感性。
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妄想症患者的脑部结构与功能存在异常。例如,额叶、颞叶等关键脑区的活动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对现实的判断和认知出现偏差,进而产生妄想症状。
神经递质在脑内起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当神经递质失衡时,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紊乱,进而引发幻觉、妄想等症状。这种失衡可能与脑部功能异常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妄想症的发生。
性格特征如偏执、敏感、多疑等,以及长期的精神压力、生活事件等心理刺激,都可能诱发或加重妄想症。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导致患者对周围环境和他人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形成妄想。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媒体影响也可能对妄想症的发病产生影响。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个体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妄想。此外,现代生活中过度暴露于恐怖电影、惊悚小说等媒体内容也可能增加个体产生妄想的风险。
注意妄想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和家属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应对压力、调整情绪。
相关资讯
下篇:法力无边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