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网
杨映川居然一口气出版了三部儿童文学:《少年师傅》《千山鸟飞》《蓝百阳的石头城》。没错,我用的是“居然”,其中的诧异并不亚于初读她的科幻小说。和她其他题材的作品不同,杨映川的儿童文学充满了灵气和温暖。
在《千山鸟飞》的“作者导读”中,杨映川坦言多年前就有创作儿童文学的想法,但对于习惯以成人视角写作的杨映川而言,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并非易事,面对儿童文学的童心、童真、童趣,视角的转换就是一个新的挑战。然而从《蓝百阳的石头城》的修改(可对照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月报原创版·少年文学》所收录的《蓝百阳的石头城》和新蕾出版社出版的《蓝百阳的石头城》)看,杨映川努力地使自己“重新成为一个孩子”,继而以孩子的眼光打量世界,于是便有了南方风物的轻盈、灵动。
在杨映川的儿童文学中,一花一木、一石一鸟都是有灵性的。《少年师傅》中的杨玉樟是侗乡的一位少年木匠,在他眼中,山林不仅听得见人说话,而且本身也会说话,“树不是用叶子说话,不是用树干说话,树用它们的根来说话。它们的根埋在地底下,纵横交错,互相连在一起,就像手拉着手”。不仅如此,在山林足够静的时候,他还能听得到树的呼吸:“在我听来,并不是树越高越大呼吸声就越大,那些缠在林间的老藤呼吸声才是最大的。老藤的呼吸声像水在管道里流动的声音,哗啦啦的,我想是因为它们太柔软才无法控制自己呼吸的声音。”《蓝百阳的石头城》中坐拥石头城的蓝百阳能闻得到石头的味道:“他清醒的时候,睡着的时候,都能闻到石头的味道。味道出来也是有层次的,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散发出来。”石头有了灵性,便成了蓝百阳的牵挂。等到夜深人静,蓝百阳走进石头城,沉醉其中,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外界的喧哗与骚动,有的只是“石头城中的鱼虫鸟兽、花果金玉、山川河流”。在这个世界中,他只想做一个护城人:“他把阿公、阿婆、阿妹都放到城中,他护着他们。”与蓝百阳的护城不同,包森林护的是候鸟南迁的千年鸟道。《千山鸟飞》中的银兰村,对于慕名而来的游客而言或许只是见识万鸟齐飞的奇观,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包森林来说却是天堂,尤其银兰村大风洞之下的天堂滩,更是人间仙境:“湖面上,浅滩里,草丛中,鸟儿数不胜数,就连几棵长在湖中央的大树上也栖满鸟儿……”大美无言,包森林能做得也只是“仰面躺在石板上,眼睛闭着,耳朵里全是鸟鸣声”。那一刻,万物有灵,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如梦如幻。
杨映川营造的灵性世界如同散落南方的“后花园”:红水河孕育着石头城,林溪河伴着风雨桥,山林翠绿、野花斑斓、飞鸟共鸣……园中美与艺术共存,共同净化和抚慰着人心。但这净化和抚慰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千山鸟飞》中的舞蹈家朱白因早年追逐名利,后来虽然得偿所愿,却也被名利所束,再也跳不出当年的欢快和灵韵,为了找回丢失的感觉,只身一人来到银兰村,但当她看到天堂滩的人间仙境时,还是被震撼到了。震撼之余不禁为自己的功名而羞愧。或许山野的灵气触动了朱白因,回来便做了一个梦,梦中朱白因化身天鹅,仿佛凤凰涅槃,飞天而上,重获自由,内心也由此完成了净化。与朱白因的净化相似的是银兰村村民受到的洗礼,只不过是以守护的方式进行。银兰村的飞鸟惨遭捕猎,银兰村的村民难辞其咎,不仅充当了帮凶,有的还是元凶,但当包森林不顾黑夜凭一己之力与外来猎鸟人对抗时,赶来的包森林的阿公掷地有声地喊道:“这里的山是我们的,鸟是我们的,你们来这里打鸟还这么理直气壮,打烂你们的灯活该!如果再敢伤人,你们怎么对付鸟,我们就怎么对付你们!”阿公身后的银兰村村民闻言仿佛受到一场心灵洗礼,纷纷加入呐喊的队伍,正如小说所言:“他们要维护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整个山林和山林里的生灵!”与银兰村村民所受洗礼不同,《蓝百阳的石头城》中的石头城给予蓝百阳的是抚慰。当蓝百阳为阿妈改嫁而伤心时,石头城涌出不同的味道:“有咸的,有甜的,有带刺的,有软和的,有暖的,有凉的,蓝百阳被包裹在这样的味道里,像有许多人围绕在他的身边,在和他说话,在安抚他。”当蓝百阳痛失父亲时,又是红水河的石头以泪眼相示:“阿爸最后的时间是与这块石头贴在一块儿的,他相信阿爸的味道已浸入这块石头里了。他把脸贴到石头上……百阳感到身体里的不安、悲伤、怨恨、恐惧一点点地被吸进石头里。”某种意义上,石头城承载了蓝百阳的悲欢,更见证着他的成长。
事实上,杨映川的儿童文学题材不同,却有着共同的主题: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她笔下人物的成长多靠自我的顿悟。如蓝百阳在经历了生活的辛酸苦辣后来到南海,他要看看红水河最终汇入的地方,当他看到大海的广袤无垠时,他顿悟了:“他在那一刻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发现自己长大成人的。他发现,不是因为自己长高了就是长大了,而是心胸一下开阔了。”少年木匠杨玉樟则把修建风雨桥的每一根柱子、每一根榫都放在心里,当风雨桥越来越高、越来越长,他的心也就越来越开阔。那一刻,他发现:“原来心可以装下这么多的东西,只要愿意,它可以无限大。”这是杨玉樟从少年走向师傅的成长。包森林多年后再次回到天堂滩,躺在曾经躺过的岩石,闭着眼睛,当他睁开眼睛时已然大功告成:山林的一切已在他的眼里、耳里、心里。于是,他朝整个山林发出呐喊:“让我来保护你们,我是强大的包森林。”与多年前阿公为救自己的呐喊相比,这是包森林由弱者变为强者的成长。
成长的自我顿悟其实隐藏着一种儿童观,即孩子的成长源于自我的启蒙而非他者的教育。这就要求以孩子的视角、思维听孩子之所听,看孩子之所看,想孩子之所想。显然,杨映川深谙此道。在通往成长的道路上,杨映川呈现的灵性世界有自然之美,有人间之爱,当然也有人间之恶,然而这一切都需要孩子自己去领悟,杨映川做的仅仅是“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

经典馆丨《祖先的生活》带你踏入历史的天空
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标签,是中国通行世界的个性化名片。了解我们的文化,才能了解中国,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祖先的生活》带青少年读者踏入这一片被遗忘许久的历史天空,再现中华民族的先祖们走过的道路,重温他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苦难与辉煌。对于中华民族先祖披荆斩棘的伟大历程,我们现代人可以选择遗忘,也可以选择牢记。
《书法,一撇一捺一世界》:青少年的艺术之道,中年人的风雅之好,老年人的养生法宝。读懂书法的真谛,让孩子爱上书法,让书法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
《饮食,舌尖上的历史》:说的是吃,看的是故事,感受的是文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青少年从饮食演变里,窥见中国文化的奥秘!
《文学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第一首诗是谁写的?“春秋笔法”是怎么回事?焚书坑儒是真的吗?汉朝人为什么爱写赋?唐诗是怎么演变成宋词的?一个个生动的文学故事,一部青少版中国文学史,让孩子从心里爱上语文!
重拾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继往开来的新青年。传统文化中,书法是中国最为特殊的一种文化,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本书以中国历史发展为线索,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从大篆小篆到隶楷行草,将不同时期对书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介绍。讲述了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演变史,各种文字字体的交相辉映,各个时代的著名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贡献。通过对一段段历史的回顾,对一个个书法家背后故事的发掘,再现了中国书法这一伟大艺术的神奇与辉煌,让青少年读者了解中国文字的来龙去脉,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重拾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继往开来的新青年。文学,对青少年来说显得比较艰深晦涩,不容易接受,而打下文学基础对青少年将来的一生又具有很大的作用。本书将略显枯燥的文学五千年文学发展之路与青少年的阅读猎奇心理结合起来,选取中国文学起源与发展史上重大的阶段性的事件,并摘取中小学生喜爱的逸闻趣事,从史上第一首诗第一篇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女娇到曹雪芹,系统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之路。在潜移默化中普及了传统,使青少年了解到我们祖先灿烂的思想文化。
重拾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继往开来的新青年。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冠绝全球,但少有人从饮食发展历史中发掘出中华文明的内涵。本书通过中国饮食发展史的发掘,再现藏在饮食背后的历史风情,介绍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从茹毛饮血的原始饮食开始,中国饮食发展走过了一条漫长而独特的发展历程。各种炊具、食具的发明与使用,各种饮食理论专著的出现,各种饮食人物的背后故事。让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当中,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
,东北理工大学博士,现为日本理光集团中国区研究员,擅长书法,长期研究秦隶,多作隶书,对书法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在饮食疗法方面多有著述,对饮食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其著述趣味性强,贴近生活。
,山东省烟台第七中学语文教师。对汉语言文学有独特的感悟和执着的热爱,多年执教生涯,使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深化,尤其对中国文学史有着深入了解,先后在专业杂志发表论述文章多篇。
(微信ID:heilongjiangjiaoyu)
青少年必读!十大经典文学作品推荐,点亮梦想与智慧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的阅读选择变得尤为重要,而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更能启迪心灵。本文将为您推荐十本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帮助青少年在广袤的文学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经典文学作品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传达着深邃的思想和情感。这些作品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理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介绍这些书籍的背景、主题、风格以及对青少年的意义,是让我们深入了解其魅力的第一步。
二、十本经典书籍推荐 1.《侯会给孩子讲古典文学名著(全五册)》
这套书可谓是家长与孩子的阅读桥梁。编者侯会不仅是首师大文学院教授,更是深谙文学教育之道的传承者。这本书包含了中华文化精髓的古典名著,像《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等,都是考试常客,帮助学生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侯会对五大名著的讲解,以孩子的视角出发,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深刻的文化内涵。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现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描述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老舍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小说富含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表现了人在苦难面前的坚韧和绝望,使读者在同情中反思社会的种种不公。这本书让青少年学会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从中获得力量与勇气。
儒尔·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激发青少年想象力的科幻经典。这本书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的海洋世界,进行了一场梦幻的海底旅行,经历各种惊心动魄的冒险。其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奇异的想象结合,教会了孩子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更要勇于探索未知。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则是对古典文化的深入浅出解读。这本书中的十三个专题,涵盖了中华文化诸多重要经典,如《诗经》《周易》等,通过生动的语言与清晰的逻辑,使得这些古代经典不再遥不可及。这本书不仅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对于家长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其核心思想是体现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启迪青少年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书中每一个角色都在为自己的信念而斗争,展现出无畏的精神。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讽刺与现实交织的方式,反映了清代社会的众生相。这本书不仅对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更展示了人性与社会的复杂。在青少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让他们了解这些社会问题,能够培养他们批判性的思维。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关于女性自我觉醒的划时代作品。书中简的成长历程与奋斗故事,激励着无数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反思自我价值与追求独立。通过简所经历的爱与苦,让孩子们学会珍惜理想并坚定信仰,勇敢追求幸福。
8.《西南联大通识课(青少版)》
这本书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知识,福音般地为青少年铺设了一条了解中华文化的道路。针对青少年的特殊需求,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背景,刻画了人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奋斗与梦想。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坚定信念。青少年在读这本书时,能找到与其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受到深刻激励。
《古文观止》是一本经典的古代散文选集,是学习古文不可或缺的优秀读本。通过对古文的欣赏和品味,青少年能更深入地理解汉字和汉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智慧与美感。这本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与干扰,青少年在成长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面对真实的生活挑战。同时,经典作品传递的人文情怀与道德观念,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能更有毅力与智慧。
通过以上的推荐,青少年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作品,去探索文字背后的深意,去感受文学之美。书籍不是单向的信息传播,阅读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它将陪伴青少年成长,开启他们的理想之门。因此,家长与老师们更需鼓励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让文学成为他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奔波而又多彩的青春岁月中,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本书,点亮他们追逐梦想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