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震撼着读完的一本书......
“生于战败,活于纷乱,死于灾祸。”
关于德国史,读过的书籍不多。记忆犹新的是电影《我们的父辈》、《暗黑》,特别是德剧《巴比伦柏林》。
因为这部剧对魏玛共和国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因为这部剧挖到了一本很好看的侦探历史书——《巴比伦怪物》。
德国的魏玛共和时期,始于1918年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崩溃,终结于1933年希.特勒上台。
这本书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书,更像是纪实类的非虚构作品,以柏林刑.警恩斯特·甘纳特的职业生涯。讲述侦查的各种刑事案件的同时,展现当时的历史情况。
那时,一片面包800亿马克、一根鞋带比先前拥有两千双鞋子的豪华鞋店还要贵,刷新了我对通货膨胀对认知。
那时,西里西亚火车站附近卖烤香肠的格里斯曼,会把人砍成小块,投入火炉,受害者可能有23人,可能上百人,谁也不知道他的香肠是用什么做的......
整本书从现场勘查的细致入微,到证据搜集的抽丝剥茧;从嫌疑人的巧妙伪装,到真.相大白后的震撼人心……
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脉动,久久不能平静......
不只是对魏玛柏林刑.警的细微观察,也是一段发人深省的历史记录。是一部精彩纷呈的罪案集,也是一部德国民.主实验的社会史。
合上书,想起了网上曾经争论的一个问题:究竟是“因为有了希.特勒,才有这样的德国”,还是"因为有这样的德国,才有希.特勒”?
在很多人看来,历史不过就是讲故事,述奇揭秘。这几年读完了一百本历史书之后,才发现它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文字,更是存在于脑海中的思想......

比小说还要精彩的纪实佳作!以现场还原真相!
那些现场,让我们看真相,看世界,看芸芸众生。 在战火的硝烟中,他见证了人性与理想的较量;在灾难的废墟上,他触摸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十年,他走过世界的焦土,以镜头和笔触记录下那些被历史遗忘的瞬间。 他是何润锋,一名曾在央视、凤凰卫视奔波的战地记者,这是他的纪实佳作—《现场》。 中东的沙尘暴卷起层层迷雾,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真相的一次深情告白。 从巴基斯坦的山区到利比亚的荒漠,从尼泊尔的高原到以色列的城市,再到缅甸的丛林,我的脚步穿越了生与死的边缘。 这是一 段旅程,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新闻职业的至高致敬。 在这些国 家的核心区,他用第 一人称的视角,忠实地呈现了战区的复杂局势和新闻生态。每一篇报道,都是他与炮火和灾难擦肩而过的证据。他的文字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赤裸裸的现实和血淋淋的真实。 他深度采访了多个影响国际局势的传奇人物。他们,有的是权势滔天的政治家,有的是身经百战的将军,有的则是在乱世中崛起的普通面孔。每一次访谈,他都力求穿透表象,触碰他们内心深处的信念与挣扎。 通过这些现场,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绝望中求生的渴望。战争与灾难带给他们的是流离失所,但同样也锻造了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的笔触下,是对这些人道关怀的蕞深刻表达。 这本书凝聚了无数个精彩而紧张的瞬间,是比小说还要精彩的纪实佳作。 这些细节,是现场,更是记忆,是一个中国记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专业追求、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和新闻理想的体现,是担当,是责任! 希望能触动你的心灵,和我一样,被作者带入那些他亲身经历过的现场,感受那一份震撼人心的真实。
大胜关纪事
京沪高铁的历史,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漫长画卷,经过近20年惊涛骇浪中的艰苦跋涉,不管中间有过多少曲折和痛苦,中国铁路人终于在2008年之春,迎来了京沪高铁开工典礼的日子。
京沪高速铁路,是划时代的伟大工程,它不仅是史无前例,更为举世瞩目。这项伟大的工程实施起来,当然有很大的困难。不能不建立一个体系,不能不确定它的技术路线,或者最低限度说它必须得有一个“框架”。《大胜关纪事》这部书严格说来是长篇纪实报告《龙腾京沪——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报告文学集》中的一部分。
《大胜关纪事》中在长江上纵横捭阖的英雄故事不会被时代所遗忘!引领历史前进的风采更不会失去光泽!宏大的创业史诗当然更不会戛然而止,并将会在下一个类似大胜关长江大桥的新的工地上,一段新的河床上,接受又一次特殊的精神洗礼。本书由朱海燕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