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战争影片都有哪几部?
以战争史上重大军事行动为题材的影片,通过战争事件、战役经过和战斗场面等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歌颂杰出的军事统帅、著名将领和军事家的战功和业绩。
改编自英国桂冠作家麦克·莫波格同名小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2012年上映。影片以一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个英国农场少年艾伯特的父亲为了维持农场,无奈之下将乔伊卖给军队,为前线运送军火物资。艾伯特和他心爱的马不得不分离,但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From Here to Eternity
荣获八项奥斯卡大奖,20世纪拍摄的表现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主要描写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军的生活,对军界内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日军飞机偷袭珍珠港乃本片的压轴戏,同时也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个大框架与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场上吹号哀悼战友的一场戏颇有点睛之妙。
八、《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写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经典之作,云集了众多当时的超级男明星,阵容之强,在战争片中极为罕见。整部影片以叙事为主,从各个方面全面反映当时的战局,人物塑造处于从属地位。本片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七、《猎鹿人》Deer Hunter (1978)
从三名炼钢工人加入越战,反映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影片明显地分为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三个部份,每个部份互为补充。节奏缓慢,叙事松散且富有跳跃性,既显得有大气,又显得导演缺乏基本功。
六、《西线无战事》 (1930)
这部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浓厚反战思想的作品。导演手法细腻、流畅,开创了使用升降机拍摄大场面,把对白、音响和配乐混合录制的手法。影片结尾处主角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四、《桂河大桥》 (1957)
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有着英国式的严谨结构和绅士般的节奏。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颇独具匠心。作品都讲究气势,以现代观念看许多场景都偏拖遢,但跟整体的表现手法很一致。
五、《巴顿将军》Patton (1970)
一部关于二战将军的史诗式传记片。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是试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电影。由迈克尔·贝执导,本·阿弗莱克、凯特·贝金赛尔和乔什·哈奈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区上映。
二、《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9)
在所有著名的战争片中,它可能是“升华”程度最高的一部。可以套用于任何战争,甚至说它表现任何人生经历都不为过。影片虽然不乏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但它的精髓是刻画人性中的黑暗,难怪它不是以越战记录为蓝本,而是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经典名著《黑暗之心》。影片具有一种“大歌剧”般的风格,夸张而华美,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
一、《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本片是斯皮尔伯格首部名符其实的战争片。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暴力”片。不过,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

这十部是国外最好的战争片,注重真实客观,每部都能秒杀大陆神剧
外国的战争电影通常都很真实,很客观,不管是细节、道具、场景都制作得很用心,本期就来为大家推荐10部国外最好的战争片,每一部都能秒杀大陆神剧!
该作在1998年上映,别看是一部25年前的老电影,但这部片子里面的细节都十分到位,一些战斗场面,士兵的动作、战术,都考虑了现实因素来拍摄,剧情里面不存在勇者无畏的士兵,而把里面的战斗场面描绘得十分残酷,无论能力有多强的士兵,在子弹和炮弹面前都是非常弱小的,这部电影在2014年被美国选为“国宝影片”之一。
《我们的父辈》是一部来自于德国的战争迷你剧,在2013年播出,讲述的是5位德国青年在二战时期不同的命运,其中的威廉和弗里德黑尔姆兄弟二人成为了德国军人,开赴前线作战,都以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但没能想到战争变得恶化,在命令下和约束下,兄弟二人心里也变得扭曲,之后又开始厌倦战争,想要躲避这一切,这部电影当中无论是特效、音效、场景和人物都刻画得非常形象,也不存在光晕主角,而主要为观众们呈现的是战争中年代的残酷。
《父辈的旗帜》是一部讲述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电影,该片在2006年10月23日上映,里面的剧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讲述6名美国士兵,在硫磺岛战役中英勇无畏,成为举国英雄的故事,这部片子当中的特效和道具制作的很细致,尤其是在士兵中弹时那种真实的血液特效,让不少观众们感受到战争中的残酷和恐怖,而且在美军登陆的那种大场面也非常震撼,虽然这是一部17年前的电影,但到现在国内的一些战争片也无法超越。
《杀戮一代》是在2008年上映的一部现代战争题材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伊拉克战争期间的故事,此片也是根据战地记者,根据在战争中所记录的内容改编而来,里面的场景情节部分都是当年真实存在的,整部片子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不仅场景和战斗部分制作的真实,里面的一些内容也很客观,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战争题材片。
《勇者行动》也是一部现代战争题材的电影,在2012年上映,并且由真实事件改编,里面有一些角色,甚至是真正的海豹突击队员来出演,这部电影在当年拍摄时阵容非常大,而且战斗部分还原第一人称视角,让很多人误认为像是真人版电子游戏《战地3》,场面不仅震撼,真实度强,里面还展现出海豹突击队的一些真实战术。
《血战钢锯岭》在2016年上映,是一部二战太平洋战争题材的电影,里面的上等军兵戴斯蒙德道斯,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他拒绝在战场中携带武器,曾在冲绳岛战役中徒手解救了75位战友,这些场景在电影当中都精美还原,除了该片的战斗部分震撼外,特效也到位,能让观众们感受到血肉横飞,残酷又恐怖的战场,该片在2016年12月也获得了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之一。
该片在2002年上映是一部越战题材的战争电影,同时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剧中讲述美军第一骑兵师,下属一个营的450名战士,在盲目指挥,乱领导的情况下,被北越军队所包围,400多名战士面对比自己数量高出5倍的敌人,虽然呼叫各种重火力支援,但伤亡依旧惨重,后来得知敌方的情报趁虚突围,虽然这是一部2002年的老电影,但很客观性,很真实度,到至今都没能有国内电影可超越。
《细细的红线》别名为《红警》,是一部美国所拍摄的二战太平洋题材战争电影,在1999年上映,这部片子相比其他战争题材电影,它并不激烈,而反常规、反类型,那当中的空间塑造的极为特殊,深度刻画出死亡与残酷,尤其是在那段美军冲入日本军营时,此时的日本士兵已经无法还击,一个个的就像濒死的状态一样,相信那一段有不少观众们都印象深刻,对于其他场景也制作得很逼真,很客观,《细细的红线》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
《黑鹰坠落》电影改编于1993年的索马里军事行动的“黑鹰事件”,此电影在2001年上映,讲述剧中的游骑兵、三角洲部队和海豹部队共150人,计划在一小时内完成任务,但途中遭到当地武装的偷袭,将原本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15个小时的困兽之斗,剧中的细节、场景都很精细,完全按照真实的情节改编,这部电影在当年非常热门,到现在也是最好看的战争电影之一。
《归乡路漫漫》是一部讲述伊拉克战争的迷你剧,在2017年上映,剧情中描述一支美军小队,从德州胡德堡来在到达巴格达萨德尔,途中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小队有8人牺牲,这也是根据真实事件“黑色星期日”军事行动改编而来,虽然在剧中大部分都是乘车作战,但是剧情细致,场面也很残酷,这部片子共有10集,很值得一看。
央视《冬与狮》首播将至!没想到真敢拍!事实证明它的尺度真不小
我完全是被海报上的一句话吸引的:“狮子是不属于冬天的,但冬天的狮子,依然是狮子”。
再看一下左下角——编剧兰晓龙,导演康洪雷。
根据可靠消息,24集战争大剧《冬与狮》,将于7月份上星播出,并且有很大可能是央视,届时网络平台也将同步跟播。
1、一场必须胜利的战斗,一曲关于无数英雄的挽歌
》的小说中,兰晓龙曾经这样写道:
“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兰晓龙所讲述的,正是那场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建立,万象更新。
某军第七侦察连连长伍千里回乡省亲,其大哥牺牲于淮海战役,这一次省亲,他是带着大哥的骨灰回来的。
家中的老三伍万里,从小就顽劣不堪,让一众渔寨邻里都头疼不已。
因此伍千里决定带着三弟参军,让他走上一条正路,但当兄弟二人归营之时,却正巧赶上大军开拔,奔赴朝鲜战场。
年轻的万里初来乍到,结识了一群久经沙场的老兵。
这些人个个都是硬骨头真性情,不过当一群人跟随大部队渡过鸭绿江之后,不幸遇到了朝鲜百年不遇的寒冬。
此时团部的命令下达:化整为零、潜伏穿插深入敌后。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高强度的行军作战,伍万里成为了七连的“累赘”。
在机场的大战后,七连识破了美军的伎俩,成功拯救了整个兵团的同时,也与主力部队彻底走散,他们只能边打边走,去找到主力部队集合。
只剩下了三十余人的七连,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是“炸桥”,而他们也以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以及巨大无畏的牺牲,完成了这一壮举。
伍千里在战争中死去,而伍万里,则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是不是非常熟悉?
电影《长津湖》以及《水门桥》,就是改编自兰晓龙的小说《冬与狮》,而这部电视剧,则将以24集的篇幅,将小说中的故事,结构完整的展现给观众看。
既然是一部战争大剧,并且很有可能上星,那么其演员阵容要么名气很大,要么是全员实力派。
这部《冬与狮》,显然属于后者。
杜淳也是名副其实的“星二代”,他的父亲是曾在《雍正王朝》《李卫当官》中饰演年羹尧的杜志国。
2005年,刚进入演艺圈的杜淳,就接演了两部大作,一部是胡玫导演的《汉武大帝》,一部是《大宋提刑官》,从此,星途一片璀璨。
作为一名95后的年轻演员,王子奇的名字,大家或许会感到有些陌生。
在2021年,由他和苏晓彤主演的古装悬疑剧《御赐小仵作》,成为了当年当之无愧的一匹黑马,演技不俗的王子奇,开始被各方所认可。
此次出演主角伍万里,对于王子奇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看到张博,我总是会想到他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中饰演的秦昭襄王。
从少年,演到七十多岁年老去世,当时刚刚年过三十的张博,将昭襄王这一传奇般的历史人物的一生,都刻画得极为精准到位。
鲁诺是科班出身,却是以模特的身份出道。
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在《巡回检察组》饰演的张一苇,在剧中和两位老戏骨——韩童生和于和伟的对手戏中,丝毫不落下风。
是演过一些神剧,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演技其实一直在线。
除了那些神剧之外,在《茶馆》《人世间》《重案六组》等口碑之作中,都出现了他的身影,并且还都是戏份较重的角色。
因此,不妨对于震,再多一份期待。
作为张嘉益旗下的艺人,只要张嘉益出现的影视剧,一般也都会有姬他,但从来没人一直敲掉姬他是“关系户”,并就此对其进行批评。
精湛的演技,敢于为角色牺牲的敬业精神,以及极宽的戏路,都让姬他成为了一名当之无愧的
虽然出生于2000年的郑伟,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但他的演艺生涯,已经有十几年之久,他是十足的“童星出身”。
无论是《暖春》中的王二小,还是《新三国》中的童年孙权,当时年纪尚小的郑伟,就已经展现出了不俗的演戏天赋。
从某种角度来看,于滨和王骁、余皑磊是同一种类型的演员。
他们的长相在演艺圈并不算突出,可却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将一个个配角,演绎成为了观众心中一个个难忘的经典。
3、中国最好的战争题材编剧,以及水准线之上的导演
说兰晓龙是中国最好的战争题材编剧,应该争议不大吧?
2003年,李亚鹏、周迅版的《射雕英雄传》开播,马上遭受到了海量批评的声音,作为编剧的兰晓龙,也未能幸免。
可仅仅3年之后,他就彻底翻身。
毫不夸张的说,该剧不仅让王宝强、段奕宏、陈思诚等人声名鹊起,而且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年轻人。
兰晓龙+康洪雷的编导组合,像烙印一般,深深的留在了观众的心中。
三年之后,两人搭档再出神作——《我的团长我的团》。
至今我还记得挂在豆瓣上,一条对于“团长”的高赞评价:如果说,这是中国版的《兄弟连》,那是在抬举《兄弟连》。
无论是刻画人性,还是国民性,都是兰晓龙的作品中,最为耀眼的特质。
对于战争题材,兰晓龙似乎永不停歇。
同样是在2009年,他和导演孔笙合作了《生死线》,到了2016年,又和正午阳光的简川訸,一起合作了《好家伙》。
至于《冬与狮》的导演,则是知名度颇高的
说实话,当初导演从康洪雷变为高希希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失望的,毕竟康、兰二人的合作,曾给中国
他是那种,只要接手了,出产的作品大概率不会有太大的惊喜,但也绝对不会是烂片的导演。
并且,他执导的《历史的天空》,也曾让人对其产生了无限的好感。
但归根结底,我更愿意把这部《冬与狮》看作是属于兰晓龙的作品,只要有他在,那么这部剧将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最好的战争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