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写实主义小说与中国现代性:定律与真理之冲突

更新时间: 2025-07-19 13:21:48

阅读人数: 288

本文主题: 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孙晶,复旦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文学博士。

推荐图书:《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

王德威认为:“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纷呈,但以内容的繁复和影响的深远而言,首推写实主义。”正如他所说,小说本为虚构,原本是不必当真的文字书写。但在近现代中国这一段历史上,却因了写实主义的缘故,小说竟成为各方机构争取发言权力的所在。而由此产生的小说文本内外的各种互动,便为一个世纪的文学史铺陈出一则又一则的故事。

正基于这样的理念,《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一书对三十年代——“写实”主义小说全盛时期——的三位作家茅盾、老舍、沈从文作了研究。这三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文学背景极为不同,从事创作的动机也各有因缘。茅盾早年介绍西方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进入中国,同时投身小说月刊的编辑事业和左翼运动;老舍出身北京满族,英国任教期间接触狄更斯等人作品,开始走上创作之路;沈从文则来自湘西苗乡,早年从军,后因新文学的感召来到北京,进入文坛。背景如此不同的三位作者之所以被选为统一的研究对象,其根本就在于其笔法风格都可归于写实主义的大旗之下。

不过,正如书中所揭示的,这三位作家虽然都承袭了十九世纪欧洲写实叙事的基本文法,但其不同仍旧显而易见。不仅在题材和风格的差异,更在于他们对“写实”和“小说”的意义与功能各有独到的解释。王德威以为,这三位作家示范了中国现代写实主义书写的三个面向,茅盾的作品凸现历史、政治、叙事虚构三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茅盾本人充满矛盾的经历尤其为他的创作添加出虚入实的意义。老舍的作品则引领我们思考写实主义的表演性(performativity)和动人感(affectivity)。从涕泪交零到嬉笑怒骂,现实的“效果”显然不是“文学反映人生”这样的口号所能体现于万一,而有赖作者对读者情绪和意向的调动。沈从文的作品不但建构“原乡”的空间,也同时颠覆这一空间。他更藉此叩问写实主义叙事的另一底线:在穷尽客体物象后,写实叙事是否仍有安顿主体想象——尤其是抒情主体想象——的余地?

王德威认为“如果中国写实主义经过一个世纪以后仍然生机蓬勃,那是因为作家们早在世纪的另一端就曾以不同的眼光、信念和技巧,试图为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出多彩多姿的造像”。与此同时,这一文学研究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王德威教授对于现代性的深刻理解。

但早在写实主义发轫之初,鲁迅及其同辈对写实主义叙事典范就成了一个吊诡:写实主义一方面质疑事物必当如此的定律(the real),一方面却又对内在真理(the Real)的存在,信之不疑。而这一矛盾始终贯穿于中国现代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中,本书的主要关怀也在于这三位作家如何面对这个矛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写实主义小说与中国现代性:定律与真理之冲突

艾兴多尔夫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中现代性问题的探析

艾兴多尔夫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中现代性问题的探析-《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中国知网

1.1 Forschungsstand

1.2 Motivation und Zielsetzung

1.3 Aufbau der Arbeit

2.Eichendorff: Leben und Werk

2.1 Biographie von Eichendorff

2.2.1 Entstehungsgeschichte

2.2 über die Novelle 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

2.2.2 Gang der Handlung

3.Modernit(a|¨)tsanalyse

3.1 Begriffserkl?rung (Lehre von Habermas): die Moderne und Modernit?t

3.2.1 Taugenichts als ein Musikgenie: Harmonie mit der Welt

3.2 Figuranalyse: Taugenichts als ein Modell eines modernen Menschen

3.2.2 Taugenichts als ein Naturbewunderer: Harmonie mit der Natur

3.2.3 Harmonie mit dem Menschen: Sehnsucht nach der echten Liebe

3.3 Anspielung dieses Werks auf damalige Gesellschaft unter der Perspektive Literatursoziologie: implizite Kritik an der damaligen Gesellschaft

3.3.1 Das Philisterhafte in Taugenichts

3.3.2 Widerspruch zwischen Wirklichkeit und Ideal

3.3.3 Rückkehr als Ausweg

3.4 Analyse der Symbolik der Hauptfigur unter der Perspektive Rezeptions?sthetik

4.Moderne Züge der Romantik

4.1 Der Begriff Romantik

4.4.1 Das Philistertum als unromantische Lebensform

4.2 Moderne Züge der Romantik

4.3 Eichendorffs Modernit?t

4.4 Romantische Themen und Motive in der Novelle als moderne Elemente

4.4.2 Das Volkslied als Ausdruck der Natur –und Nationalpoesie

Literaturverzeichnis

2.Eichendorff: Leben und Werk

3.Modernit(a|¨)tsanalyse

4.Moderne Züge der Romantik

Literaturverzeichnis

艾兴多尔夫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中现代性问题的探析

艾兴多尔夫是德国浪漫主义晚期的一位重要作家,其创作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令人称绝,其最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一个无用的人的生涯》(1826)把现实夸张地描写成一个宁静的田园世界。幸福的主人公在辽阔的大地上寻找“上帝奇迹”,追求的不是利益的获得,而是...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年 硕士论文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超值权益

龚古尔兄弟小说中的现代性解读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作为第一批具有现代性意识并注重书写现代性的法国作家之一,龚古尔兄弟眼中的现代性意味着绝对的现时,它短暂、偶然、稍纵即逝,与传统迥异,最具当下性和时代性.其小说创作中的现代性表现为:刻意挑战读者的阅读习惯,对传统文学做激烈的反抗;着力把捉和书写富于现代性的时代表征,以确证现时的绝对意义;以创造性的艺术方式完成了现代经验的审美转换.

质疑与启蒙:残雪小说中的现代性解读

相关文献总数  

978-7-5077-4376-0

质疑与启蒙:残雪小说中的现代性解读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及其小说现代性

文化矛盾中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困境

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的互文性解读

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中的疯狂形象研究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