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天体及航天器起名
系列中最喜欢的一本。作者显然不怕标题透;标题透了都能让人目瞪口呆。评论不知为何不能发出,先聊聊天文起名这个话题吧。
遍布星空的奇幻名词多数都来自古典(希腊罗马)。过去读到萨根”暗淡蓝点”时,为着每章开头引用古诗文的浪漫情怀而感动过(“在特里同的海边,我吐露自己的心声“…) 最近因为”其主之声”读了薛定谔”生命是什么”,怀疑科普作品是引用古诗文的重灾区。 “太空漫游”里提到,天体命名向公众大大科普了希腊神话。当我认真想着地球周围飘着的天体,它们的西方名字本意都是什么时,有时可以酝酿出头晕目眩之感:银色的信使、金色的爱神、铁锈色的战神;众情人环绕的朱庇特大神,伊娥、伽倪墨德、欧罗巴,还有地球的木星探测器朱诺;食子的农神萨图恩和他的泰坦诸神;被推翻的天神克洛诺斯;海神和他的特里同;过小的冥王和过大的摆渡人喀戎;矮行星谷神、妊神、灶神。太阳系外喜闻乐见的半人马座比邻星三星,螺旋星系仙女座安德洛墨达… 天体命名如同给孩子起名,不但引起联想还能带偏情绪。“星际穿越”的黑洞”卡冈图亚”典出拉伯雷”巨人传”(中世纪,已经不是古典了);按同一系列命名的原则,那么同星系就会有”庞大古埃”、”巴汝奇”、”约翰修士”… 这个星系就会变得喜感。让我给黑洞起名的话,就叫”斯库拉”、”卡律布狄斯”吧,”奥德赛”里吞噬过客的海怪;”希腊不缺怪物”。”欧律狄刻””俄耳甫斯””哈德斯”(让我想到卡尔维诺”宇宙奇趣”里一个故事”新欧律狄刻”),不但是希腊系,还是希腊系中最为阴森的幽冥系,因此一开始就给我强烈的不祥之感。 过度联想会在无形之中影响人的心理,尤其是故事里科考队成员这样的人物,因为科学知识背景越强,越不可能对文艺、浪漫乃至宗教情怀完全免疫。主角所吐槽的CETI和SETI专家们也许也该考虑到这层心理因素?
宗教神话同样诱发过度联想;"神圣"和"邪恶"至少也该是慎用语。尤其对非其文化圈的读者而言,宗教联想可能会很负面很黑历史,如十字军、裁判所、"教士般虔诚武士般残忍"的殖民者。古典希腊好,因为他们过去现在都不惹事儿;同理"嫦娥""玉兔""辉夜姬"也很好。为什么我们不把气象卫星叫作"飞廉"、"丰隆"呢?赫尔墨斯船员除了神父外都不是信徒;船长明显是在宗教文化中浸淫很深的非信徒(如此他们才有得聊)。引用宗教典故或古典诗文,对非信徒来讲可能区别不大,无非是这种梗和梗而已。而细微之处:希腊的冥府Hades不是基督教罪与罚之地狱,Tartarus会更接近一些。引用宗教名词的人不是信徒,而专业神职人员我猜想反而是不会使用这些名词的。
科幻中也有"撒拉弗"(炽天使)空间站,"天梯"(雅各之梦)轨道工程等等很炫酷的名字,但现实中没听说使用基督教名称的航天器。事实上很多航天器不用幻想素材,而是如"挑战者","旅行者","新视野"这样强调探索精神的风格;也有致敬史上著名发现之旅的如"小猎犬2号"(这位失联了略悲催)。
(AI乱入。) 另外一提这位很像HAL的亲戚而且谢天谢地没出逻辑故障的DEUS(拉丁文“神”)。这里作者演示了如何把一串貌似正儿八经的词凑成一个神系单词。神与机器的关系:Deus ex machina, deus in machina, animus in machina… 作为AI它的实力强到什么程度暂且不提,聊天力绝对突破天际,看来设计者也没少喂它古希腊文学素材。 ”我(假设自己)在特洛伊城墙前以奥林匹亚的名义发誓…” -”你不够格叫DEUS。” -“名字不是我起的。”
看不到名词对应的原文也是本书翻译的一个美中不足之处。另外一些有典故的地方也没有注释(默认读者懂?)。按莱姆的生造词轰炸风格,少了原文便没有了猜词根的乐趣。这方面最明显的是”未来学大会”;此外像是”机器人大师”的第一篇,三个正式的中文翻译怎么看都不及一篇保留了名词原文的非正式版本来得妙趣横生。名词有的得按着中文发音来猜,比如”哈尔庇厄”应该是Harpy(美人鸟)的变体;有的则在自己的阅读范围外,根本没猜到。还想到可以有个简略的星图,以便可以不费力地看清”欧律狄刻”Eurydice在航程中的什么位置。”
故事中"哈德斯”Hades是本星系的Beta(第2星,希腊字母常规用法),目的地”泽塔”Zeta是第6星;”昆塔”Quinta(拉丁文,五)和”塞克斯塔”Sexta(六)分别是Zeta星的第5、6颗行星。拉丁文编号似乎不常见,有种终于起不动名了的感觉。(Quinta这么重要的一颗悲剧星,叫”埃斯库罗斯”好了。) 形近的关系我有时会搞混Zeta和Quinta。中文星宿命名体系可能因为我缺乏sense的关系,差不多也是无联想的标签印象了,比如河谷二,南门二...
(想起来,还有颗波兰籍卫星
相关资讯
上篇:昆虫王国的奇幻之旅
下篇:幻景的意思幻景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