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剧《黑暗物质》中隐藏的巫术文化
伴随着岁末的临近,HBO和BBC联袂打造的奇幻大剧《黑暗物质》(His Dark Materials)第一季也接近了尾声。这部剧改编自英国小说家菲利普·普尔曼的同名小说,其中有两个主要的设定:平行宇宙以及精灵。平行宇宙的话题早已是各种科幻片中的滥觞,无需赘言,至于精灵,倒值得说道说道。
要了解剧中精灵的设定,首先必须了解萨满文化。“萨满”(Shaman)一词源于阿尔泰-通古斯语,中文古时亦写作“珊蛮”、“沙曼”、“萨玛”等等,现今统一为“萨满”。其最初的意思为“知道”、“明白”,后引申用于指代满族、蒙古族、突厥各族等阿尔泰语系的民族中的巫师。萨满文化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和中亚一带,不过后来有人在北欧、北美、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等地区都发现了与萨满文化相近的文化。
萨满是能够和神灵沟通的人,这里的神灵包括了神、祖先的灵魂以及恶魔。当一个人成为萨满时,首先就是神灵在梦中告诉他的。每个萨满都有一些和他关系比较亲密的神灵,这些神灵能够带领萨满遨游世界,帮助他施展法术。萨满将它们称为“密友”、“辅助神灵”、“守护神灵”等。萨满拥有的守护神灵的数量并不固定,瓦休甘萨满的守护神灵一般为7个左右,格陵兰北部地区的萨满最多可拥有15个守护神灵。
萨满的守护神灵往往以动物的形态出现:熊、狼、雄鹿、野兔,各种鸟类等。在降神仪式中,萨满会故意模仿动物的叫声和行为,以表明守护神灵降临到了现场,或进入了他们的身体,他们已经具备了施法的条件了。
在某些民族中,特定的动物代表特定的功能,比如:瓦休甘人认为熊能带领萨满进入地下,灰色的马能载着萨满飞上天空。不同民族对于守护神灵的形态也有不同的偏好,因纽特人相信狐狸、猫头鹰、熊、狗、鲨鱼是最强大而有效的守护神灵,雅库特人则更加青睐公牛、小马、老鹰、棕熊、麋鹿等。这种动物守护神灵让人联想到了《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呼神护卫,J.K.罗琳的灵感显然正是来源于此。
从上文我们可以发现,熊在很多民族中都被视为理想的守护神灵的化身。《黑暗物质》中也出现一头名叫“埃欧雷克·伯尔尼松”的披甲熊,它虽然不是莱拉的精灵,但无疑在莱拉的旅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古代萨满会将守护神灵视为动物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古时候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自然界里的许多动物力量都胜过人类,此外,人类要生存,也离不开动物的奉献,故而人类自然而然的就对动物形成了敬畏之心。古代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都会选择某种动物来作为自己部族的图腾,这种习俗与萨满敬仰动物守护神灵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在很多神话和童话故事中也可以看到,动物帮助人类主人公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都是古人对于动物的崇拜之情的反映。
除了协助萨满施展法术以外,守护神灵还与萨满的生命息息相关。萨满有时候会派遣自己的守护神灵去向另一个萨满的守护神灵挑战。如果一个萨满的守护神灵在决斗中不幸被杀死了,那么这个萨满也会死去。
这其中涉及到了另外一种巫术思想——寄魂。古代有一些民族相信人类的灵魂不仅可以储存在体内,也可以储存在体外。当一个人把他的灵魂储存到体外的某件东西里以后,只要这件东西不被毁坏,那么不管这个人遭受到何等致命的打击,都不会死亡;相反,一旦储存灵魂的物件遭到破坏,灵魂的主人就会失去生命,至少要受重伤。这种用于储存灵魂的容器就叫做“寄魂物”。某些民族相信人拥有多个灵魂,如:古代中国人相信人有三魂七魄,因而一个人也就可以具有多个寄魂物。无生命之物也好,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也好,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来作为寄魂物。藏族史诗《格萨尔王》里说:
格萨尔王的妻子梅萨被魔王鲁赞抓走,格萨尔王前去营救。二人相见以后,梅萨告诉格萨尔王:鲁赞有3个寄魂物,第一个是藏在宝库中的一碗血,第二个是一棵用金斧头才能砍断的大树,第三个是一头用金箭才能杀死的牛。格萨尔王找到了这些寄魂物,一一摧毁,从而杀死了鲁赞。
关于寄魂物,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的7个魂器。
在《黑暗物质》中我们看到:精灵和主人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精灵一旦被制服,主人也会失去抵抗的能力,精灵一旦死亡,主人也会跟着死亡,正如魂器与魂器的主人的关系一样。剧中,莱拉的母亲还进行了一场残忍的实验,将孩子和精灵分离。由于精灵是人类的寄魂物,所以当二者的联系一切断,作为实验对象的孩子也就会失去心智。
值得注意的是,神话中描述的人与寄魂物的关系都是单向的,当寄魂物遭到毁坏,人就会死亡,却没有提到人若是死了,寄魂物是否会毁坏。而《黑暗物质》中,人与精灵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精灵死去了,人也会跟着死去;反过来如果人失去了生命,精灵也无法独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别,是因为寄魂巫术是以人为中心的,寄魂物不过是一件道具,人如果死去了,道具的命运也就无人关心了。而在《黑暗物质》中,普尔曼显然不只是将精灵当成一件道具,更将它们当成人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当人类毁灭了,精灵也会烟消云散。这虽然非常的悲伤,却也不失为一种浪漫的幻想。
米尔恰·伊利亚德: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

全城剧本杀带您沉浸式游洛阳
换上汉服,同“狄仁杰”共赴唐宫乐宴,或与“上官婉儿”放灯游园;在博物馆里根据剧情探宝、寻宝,通过解谜任务卡,寻找线索,传递情报;走进牡丹园,沉浸式感受牡丹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3月23日从市文广旅局获悉,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为丰富游客在景区内游玩体验,实现游客与景区深度互动,实现从观光旅游到沉浸式体验的转变,洛阳将举办“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活动。
本次活动将于4月8日至16日举行,整合梳理全市40个实景剧本杀(沉浸式赏花、沉浸式演艺)和桌面剧本杀项目并“串珠成链”,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旅体验,助力洛阳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和“剧本娱乐之都”。
“全城剧本杀活动将在空间和时间上实现全城全景呈现。”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联合支付宝制作了“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活动聚合页面,游客可通过洛阳旅游支付宝小程序进入《神都舆图》游戏界面体验,了解每个剧本杀项目的内容、玩法等,通过打卡一个个剧本杀项目,点亮串联全城的《神都舆图》。
该负责人说,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民和游客登录支付宝搜索“洛阳”,进入洛阳牡丹文化节城市专区,在线观看牡丹文化节相关活动直播,将有机会领取支付宝出行红包、专属牡丹文化节出行皮肤、车主红包、饿了么专属会场、高德打车红包、口碑专属会场及飞猪线上专区等福利。
“‘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活动将推动洛阳历史文化‘活起来’,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旅体验。”该负责人说,“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活动按照“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要求,在内容、玩法等方面均进行了创新,主要有以下亮点——
游客在龙门高铁站游客服务中心可免费领取《通关文牒》,包含40个全城剧本杀项目详细地址、电话、剧本介绍等攻略信息。
使用支付宝扫一扫活动二维码进入“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活动页面,进入《神都舆图》游戏小程序,可了解每个剧本杀项目的概要和操作指南等,游客参与剧本杀项目后,可点亮《神都舆图》图标,获得系统发放的电子通关证书。
你畅游,我买单!活动期间,市文广旅局发起#洛阳全城剧本杀选锦鲤#话题,在抖音上征集游客参与洛阳全城剧本杀活动的视频或图集,游客可发布相关内容参与话题。市文广旅局依据视频的点赞、评论、收藏等互动情况进行评选,抽取1名用户获得幸运锦鲤大奖,奖价值1万元的洛阳旅游大礼包(含双人直飞洛阳机票、五星级酒店住宿、景点门票、文创产品等)。
活动期间,参与实景剧本杀体验的游客核销时可获赠限量版《洛阳旅游手绘地图》,并有机会获得“云游”洛阳文化纪念卡牌盲盒,数量有限,发完即止;每天首位核销实景剧本杀的游客除了以上两件礼品,还可额外获赠重量级身份荣誉信物。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期间,洛阳还将组建游客服务和客诉团队,及时了解各剧本娱乐项目游客接待情况,做好活动统筹及游客服务工作,及时解决游客诉求。
“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活动部分重点项目
地点: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
屈楚萧、王子文主演奇幻爱情片《有朵云像你》定档跨年
4月25日,由陈祉希担任总监制,姚婷婷执导,屈楚萧、王子文领衔主演的奇幻爱情电影《有朵云像你》宣布定档跨年。影片以雨季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爱情与亲情交织的奇幻治愈故事:秦天(屈楚萧 饰)在雨季来临时如约回到了妻子萧凡(王子文 饰)身边,一边重拾过往的美好,一边更加懂得了爱的意义。
今日电影同步发布“云淡情浓”定档海报和“云的礼物”特别预告,正式官宣将在跨年档与观众见面。海报中屈楚萧被云朵包围,身体隐没在云里,王子文紧紧拥抱住他,爱意在两人中间无声传递。在“云的礼物”特别预告中,两人更是表现出了令人心动的化学反应:这对爱人在云和雨的见证下奔向彼此,也奔向命中注定的爱情。两人的眼神交汇,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却充满了情感与张力。
同时电影还发布了屈楚萧与王子文的时尚大片,浓郁的氛围感加上屈楚萧和王子文出色的情绪表现力,爱意如潮水般汹涌,他们的爱好像真的能抵万难,“这才是我想看的势均力敌的爱情”网友热议不断,让人更加期待他们在电影中表现。
而在官方发布的短视频中,屈楚萧和王子文展示了两种不同爱情的状态,一种是下雨天抱着你跳过水坑,不舍得让你沾湿;另一种是和你大笑着跳入水坑,一起胡闹,不仅甜度爆表还在不同平台引发了关于爱情观点的热议,影片热度不断攀升。
除了内容本身扎实,电影《有朵云像你》的领衔主演屈楚萧和王子文的演技加持也为电影增色不少。屈楚萧凭借《一闪一闪亮星星》《流浪地球》等作品被观众熟知,他将角色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动容;王子文更是在电视剧《三体》中成功塑造了青年叶文洁这一复杂角色,将那种愤恨与不甘的情绪演绎得恰到好处。
本片由总监制陈祉希与导演姚婷婷两位女性创作者联手打造,以女性视角展现了一段至美至纯的爱情故事。在她们的镜头下,爱情不再只是简单的情愫流露,而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爱人之间的每一个细微瞬间。两位优秀的女性创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为影片注入独特魅力,坚持女性视角,捕捉爱情中情感的细腻变化。